省委专职副书记再添一名女将!全国已有6位,她是中央委员!
省委专职副书记再添一名女将!全国已有6位,她是中央委员!
据河南日报客户端11月4日消息,中共中央批准:孙梅君同志(女)任河南省委副书记。此前据江苏省委组织部官网11月3日消息,中共中央批准:沈莹同志任江苏省委副书记。包括新近履新的孙梅君和沈莹,全国已有6位女性省级党委专职副书记。
按照《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规定,目前多数省份的省级党委常委班子保持 “一正两副”的配置格局,即一位省级党委书记、两位省级党委副书记。在两位省级党委副书记中,一位同时担任省级政府行政首长,另一名则为专职副书记。
两天内两位女将履新
公开简历显示,孙梅君出生于1965年7月,四川开江人,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高级统计师。她曾先后任: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政策法规司司长,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综合司司长,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等职。
2018年3月,机构改革后,孙梅君出任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2020年12月,孙梅君任北京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后兼任北京市政协党组副书记,2021年9月任北京市委组织部部长,至此番履新。她是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
公开履历显示,沈莹,女,汉族,1965年5月生,河南罗山人,1990年1月参加工作,198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经济学博士,副研究员。
沈莹曾在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财政部工作。曾任国务院国资委统计评价局(清产核资办公室)局长(主任),财务监督与考核评价局局长,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委员、总会计师等职。
2018年12月,沈莹赴黑龙江任职,曾任副省长,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去年12月,跨省任江苏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她是第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
全国共有六位现任女将
上个月,还有一省迎来新任女性省委副书记。据“吉林发布”微信公众号10月8日消息,近日,中共中央批准:吴海英同志任吉林省委副书记。
公开履历显示,吴海英,女,汉族,1967年2月生,浙江义乌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吴海英曾任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书记、中央国家机关青联主席,中央国家机关纪工委副书记,中央纪委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等职。
她后任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生态环境部纪检监察组组长、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税务总局纪检监察组组长、国家税务总局党委委员。2022年5月,吴海英任吉林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省政协党组副书记。
此前在7月3日,“四川观察”发布消息,近日,中共中央批准:施小琳同志任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
公开履历显示,施小琳,女,汉族,1969年5月生,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施小琳曾长期在上海任职,曾任上海市民政局局长;普陀区委书记;上海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
她现任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四川省委副书记、成都市委书记。
记者梳理发现,截至目前,包括孙梅君、沈莹、吴海英、施小琳,全国共有6位现任女性省级党委副书记。
另外2位分别为:江西省委副书记、赣州市委书记吴忠琼(1964年9月出生),安徽省委副书记程丽华(1965年4月生)。两人均在2021年就出任省委副书记一职,其中程丽华是第二十届中央委员。
责任编辑:崔理斯
中俄两军高层十天内会谈两次!解读来了
解局:中俄两军高层十天内会谈两次,释放了什么信号?据中国国防部官方公众号9日发布的消息,当地时间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会见到访的中央军委副主席张又侠,此外张又侠也与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举行会谈。值得注意的是,就在10月30日,张又侠刚刚在北京同访华并出席第十届北京香山论坛的绍伊古举行会谈。环球网2023-11-10 06:18:280000公安部原副部长、党委委员赵永吉在京逝世,享年78岁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公安部原副部长、党委委员赵永吉同志,因病于2023年5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赵永吉同志逝世,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哀悼并向其亲属表示慰问。0000中国主办的这场盛会,130余国代表确认参加
来源:参考消息智利《第三版时报》网站9月22日刊登题为《永不停止的引擎》的文章,作者是智利智中商会主席胡安·埃斯特万·穆萨莱姆。文章摘编如下:新冠大流行之后,世界仍然没有找到一个平衡点,所有国家无论大小都必须面对一系列挑战,这些挑战今天继续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其社会和居民。显然,中国也不例外。0000端午机票均价比五一便宜两成 想好去哪里了吗?
近日多家出行平台收到航司通知,6月5日(出票日期)起,中国国内机票燃油附加费价格将再次下调。业内人士认为,此次下调将对端午及暑期出行带来积极影响。你决定好端午去哪了吗?年内第三次下调澎湃新闻2023-06-04 11:29:440000聚焦“斜杠青年”:他们靠打零工实现生活费自由
如今,“全职打零工”的工作方式正在年轻群体中迅速“崛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在“旱涝保收”的主业外体验打零工带来的更多可能性。自由、弹性、舒适是吸引他们扎入“零工经济业态”的重要考量。同时,打零工还为他们提供了一条情绪宣泄的通路。自愿投入时间和体力,只为寻得放松和舒畅。年轻人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着更多的可能性:可观的报酬、合拍的“零友”以及丰富的人生体验和阅历。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