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居民同时往下水道投放消毒片,妥当吗?
来源:果壳
近日,一则消息在网络上传播。大意是说某地居委会为了防疫,给居民发放了二氧化氯消毒片,要求居民在同一时间将片剂放进家里的下水管道中。
这一消息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讨论,有人说会让人中毒,有人说会产生致癌物质,还有人说这样操作没有问题。
那这样做,到底有没有消毒作用?对居民安全吗?往开了说,疫情出现以来,我们接触的形形色色消毒剂,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二氧化氯本身安全,使用仍需谨慎
二氧化氯,可能因为名字里带个“氯”字,大家会觉得它跟氯气相关,一定很毒。其实不然。
某些含氯物质的氧化性很强,能让病毒或细菌因此而失活,并最终死亡,因此常常被用在消毒剂中。代表消毒剂就是这次的主角二氧化氯以及84消毒液(有效成分是次氯酸及次氯酸盐)。
大家不必过于担心二氧化氯的安全性。我们恐惧的氯气之所以毒,是因为它是一种窒息性气体,被人吸入后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肺部损伤。二氧化氯对人体有类似的作用,但效果并没有氯气那样极端。
另外,我们喝的自来水,通常也是用二氧化氯进行消毒的。
因此,二氧化氯本身是较为安全的。但安排住户在同一时间一起投放有一些不妥。
产生过多二氧化氯
从网上流传的图片来看,所用的二氧化氯消毒片,是类似于泡腾片的一类制剂。
通常,它的主要成分是亚氯酸盐和柠檬酸,固态条件下并不容易发生反应;遇水之后,消毒片发生崩解,亚氯酸盐在酸性条件下形成大量二氧化氯。这些二氧化氯大部分会溶于水中,少部分则会缓慢挥发,从而可以非常高效、也较为安全地进行消毒。
二氧化氯水溶液丨wikimedia commons/Iridos
可是如果许多人同时使用,甚至不排除有人为了消毒更彻底,一次放入多枚消毒片,使下水道中突然产生大量二氧化氯。这些二氧化可能不再是以溶解在水中缓慢释放的方式挥发到空气中,而是短时间内喷出过量的强氧化性气体。这时,相对温和的二氧化氯就成为了风险源。
如果不幸遇上洁厕灵
此外,在下水道中使用二氧化氯消毒片,还有另一个无法排除的风险:万一有人刚好使用了洁厕灵!
洁厕灵中的有效成分是盐酸。盐酸与亚氯酸盐接触,不只是会产生二氧化氯,同时也会产生毒性很强的氯气。
因此,尽管从理论上说,在水中使用二氧化氯消毒片,只要方法得当、浓度适宜,实际危险可以忽略不计。但是,由于集体同时向下水道中使用大量消毒片,且缺乏有组织的协调安排,实际风险仍然存在。这类活动,最好由专业机构根据实际的处理规模定量化操作,既保证了消毒效果,又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高效与高破坏力的84消毒液
我们再来看看与二氧化氯类似的84消毒液。
84消毒液因为含氯化物,所以消毒原理与二氧化氯类似。
因为有强氧化性,也有漂白的作用丨某84消毒液宣传页面
这类消毒液都需要稀释后使用。稀释时,务必注意浓度(有效氯含量)。一般家庭消毒时,可参考消毒液的使用说明,擦拭、浸泡相关物品。
次氯酸不稳定易分解,使用84时要注意有效期;如果用消毒片兑水,记得“现用现配”。
84消毒剂有强烈刺激性,使用时务必遵照说明,注意通风、不可入眼和接触黏膜。另外一个副作用是,由于它们会产生氯原子,如果用在一些金属材料上,氯原子会造成长期的腐蚀作用;一些涉及到电路的设备,如手机、电脑等设备的外壳,使用这类消毒剂需要慎重。
还有,必须注意的是,84消毒液和二氧化氯一样,也不能与洁厕灵同用。它们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氯气,不仅导致消毒失效,氯气的毒性还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医用酒精最常用,一般场合可用
医用酒精特指的是浓度为75%的酒精。
酒精可以让蛋白质变性,因此具备杀灭微生物的效果。然而,低浓度酒精的杀灭作用差,而高浓度酒精会让微生物表面的蛋白质过快凝固,酒精无法深入其中,效果较差。实际研究发现,浓度在75%附近的酒精,具有很强的杀灭效果。
细菌和病毒是两类不同的生物,医用酒精对于细菌的杀灭作用很强,对病毒却未必,甚至对很多病毒无效。新冠病毒由于病毒外有蛋白质包膜,因此可被酒精杀灭。
洗手液与“杀菌洗手液”
使用洗手液或肥皂勤洗手、用流动的水洗手20秒以上,对于病毒传播的阻断有一定作用,可以与其他防护手段结合使用。
在所有的洗手产品中,含有“杀菌剂”的洗手液格外受青睐。然而,与医用酒精一样,洗手液中的杀菌剂,对于病毒也未必管用。
常见的洗手液,一般所用的杀菌剂(或抑菌剂)是两类,一是含氯的酚类,代表物质是对氯间二甲苯酚(PCMX);还有一类是季铵盐类,代表物质是苯扎氯铵(BAC)。
在一些科学测试中,PCMX和BAC都可以对部分病毒起到杀灭作用,比如常见的流感病毒。不过,实验所用的浓度往往较高,并且消灭效果与病毒的类型关系很大,比如对另外一种常见的病毒HIV,这些杀菌剂就只是凑凑热闹而已。
免洗洗手液、手部消毒产品的有效成分比较多样,有些是酒精,有些是西曲氯铵、次氯酸等。可以把它们作为不方便流水肥皂洗手、且手部没有明显变脏时的替代手段。
过氧乙酸性价比高,但稳定性差
在2003年SARS流行期间,很多人听说了过氧乙酸的威名,它成为给公共场合消毒的主力军。
过氧乙酸具有超强的氧化性。通常情况下,过氧乙酸只需要配制成浓度为0.005%左右的水溶液,就可以用于消杀,并且几乎可以在一分钟内杀灭一切病毒,效率很高。
然而,过氧乙酸也有个很显著的缺点,那就是稳定性较差,很容易发生分解。作为一种危险品,市面上很难直接购买过氧乙酸,并且对大多数人来说,配制过氧乙酸溶液也不现实。
过氧乙酸也有一定的腐蚀性,使用时务必注意安全。但是对生活中的各类设备均不会造成显著影响。
物理消杀方法,需要考虑场合
一般来说,物理消杀病毒的方法无外乎两种,一是用光,通常是紫外光;二是用热。绝大多数病毒对于紫外光与高温都是敏感的。
相对而言,高温杀毒在家用环境中的操作性较高,比如一些物品可以用热水煮一煮,衣物可以用标签所示的最高温度洗涤。
圆圈中的标志表示,最高洗涤温度为40℃丨李小葵
紫外光是一类操作简单的消杀方法,在实验室中,通常只需要开启紫外灯,即可对操作台面进行消毒。
不过,目前家用的紫外灯设备,通常都不是为了消杀设计,它们发射出来的紫外光,波长也未必适用于消杀病毒。
并且,紫外光的副作用很大,它会产生诸如臭氧在内的很多有毒有害物质,并可能直接引起人体伤害(暴露20分钟即会出现电光性眼炎和皮炎)。因此,并不建议用紫外灯作为家庭消毒的方法。
Guokr
除了上述常见的一些消毒方法,还有很多物质或方法也常用于病毒的消杀。不过,由于这些物质往往属于危险品,例如乙醚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而氯仿在保存不善时,很容易产生毒性很高的光气致人死亡,所以,它们很难购买,也极其不建议非专业人士进行操作。
作者:孙亚飞
编辑:Luna,代天医,李小葵
网约车市场饱和:司机疯狂涌入致收入下降 单车日均仅10单
快科技5月23日消息,网约车行业近年来涌入了大量司机,但乘客数量增长却已停滞,出现市场饱和、平台竞争加剧、司机收入下降等问题。据统计,2023年4月,全国网约车司机数量达到了540.6万人,车辆数量达到了230万辆,分别比两年半前增长了一倍多。与此同时,网约车用户规模却基本维持在4.5亿人左右停滞不前。从4月网约车订单量来看,单车日均订单量滑到了10.2单。诺哈网2023-05-26 07:20:010000尴尬!一对乌龟在交配时惨变化石!4700万年后还要被人围观
来源:科普中国本文专家:刘雅丹,中国水产学会原秘书长助理/研究员,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本文审稿:邹强军,北京市水生野生动植物救护中心科普宣传科科长,科学传播高级工程师发现化石并不是什么特别新奇的事,但是发现一对正在交配的乌龟化石不得不令人震惊!0000中国哪些地区更容易地震?
诺哈网2023-05-25 18:17:320000古老气味揭示埃及坟墓的秘密
两名古埃及人被埋葬3400多年后,为滋养他们永恒的灵魂而留下的食物罐依然散发着香味。一个由分析化学家和考古学家组成的小组对这些气味进行了分析,以帮助识别罐子里的东西。《自然》近日发布的一项研究表明,气味考古学可以丰富我们对过去的理解,或许还能让参观博物馆更加身临其境。诺哈网2023-05-25 19:43:090000乡村医生出身的他,终结了肆虐3000多年的传染病
来源:《科学史上的365天》作者:魏凤文武轶在现代生理学、医学和生物学中,免疫学已经发展成最为活跃的领域。仅从诺贝尔获奖情况就可以看出,诺贝尔奖与免疫学已经有了百年的渊源。从1901年诺贝尔奖创立的百年以来,仅在20世纪,生理学或医学奖共颁发91次,与免疫学研究相关的奖项竟有26次,占此类奖项的28.6%,获奖人数达40人。这既说明这一领域的快速发展,也证明它在生命科学和医学中的重要地位。诺哈网2023-05-25 18:58:0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