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六号”明日返航 返回前将首次为中国空间站以地球为背景拍全貌照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消息,神舟十六号、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10月29日进行了交接仪式,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将于10月31日乘坐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东风着陆场。

今年5月30日,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神十六”乘组奔赴苍穹。
随着“神十七”乘组的到来,“神十六”乘组也将踏上归程。在轨工作生活5个月期间,“神十六”乘组完成了哪些工作任务?此次“神十六”乘组返航又有哪些不同?红星新闻记者采访了国际宇航联空间运输委员会副主席杨宇光。
专家预测:
桂海潮或不戴眼镜返航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消息,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9日,神舟十六号、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进行交接仪式,两个乘组移交了中国空间站的钥匙。截至目前,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务。
神舟十六号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和桂海潮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据介绍,神舟十六号飞行乘组是中国空间站完成建造,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的首个乘组。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神舟十六号飞行乘组的3人中,有两位高校教授,可谓名副其实的“教授乘组”。据介绍,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来自航天员大队,他曾任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副教授,飞行任务中主要负责直接操纵管理航天器以及开展相关技术试验。而飞行乘组中首次加入的载荷专家,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桂海潮担任,他主要负责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的在轨操作。

▲9月13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航天员景海鹏(中)、朱杨柱(右)、桂海潮(左)在太空向观众致意(视频截图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据视觉中国
国际宇航联空间运输委员会副主席杨宇光不仅对神舟十六号“教授乘组”的科研成果充满期待,也对戴眼镜上太空的桂海潮返航过程中是否戴眼镜十分关注。
“返航过程中舱内会产生剧烈震动,并伴随过载,穿着舱内航天服的桂海潮如果戴眼镜,磕碰到面窗会产生危险。他在返回过程中应该不戴眼镜。”杨宇光这样说。
关于神舟十六号飞行乘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空间科学实(试)验取得的最新进展,10月25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绍,神舟十六号飞行任务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后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在航天员与地面科技人员密切配合下,空间应用项目按计划稳步推进,共开展了70项航天医学、生命生态、生物技术、材料科学、流体物理、流体力学、航天技术等空间实(试)验和8项人因工程技术研究,获取了大量实验数据,还有一些实验样品将随神舟十六号飞船下行,部分项目已取得阶段性应用成果,空间站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的综合效益正在逐步显现。此次任务期间,他们还圆满完成了一次航天员出舱活动、一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多次载荷出舱、配合完成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分离撤离等工作。

“特别要说的是,受限于微重力环境和空间站容积,物资管理这一在地面看似平常的工作成为日益凸显的新难题。”林西强介绍,为此,神舟十六号乘组与地面密切协同,针对性地制定了在轨物资管理减容增效方案,在指令长景海鹏带领下,累计转移物资约850次,反馈物资整理信息135条,全面完成空间站在轨物资盘点和整理工作,使空间站物资存放状态、信息管理等焕然一新,为后续空间站在轨物资管理树立了标杆。
返回前将首次为中国空间站
拍摄以地球为背景的全貌照

▲7月20日9时40分,经过约8小时出舱活动,神舟十六号航天员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视频截图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据视觉中国
据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的介绍,神舟十六号乘组返回前,还将视光照条件由航天员手持高清相机通过飞船绕飞拍摄空间站组合体,将有望在轨首次获取以地球为背景的空间站组合体全貌图像,这将是第一张反映空间站全构型的“工作照”。
杨宇光介绍,此前无论是神舟载人飞船、还是天舟货运飞船从空间站撤离,都有固定的路线。
“这个路线上可以看到中国空间站很近的景象,也是很震撼的,但是不会看到全貌。”杨宇光说,此次神舟十六号返回舱与中国空间站分离后,先对空间站进行绕飞,可以从各个角度观察拍摄中国空间站全貌,这是以往没有过的。
落地后将进行重力再适应
分3阶段进行恢复
神舟十六号乘组在结束5个月太空“出差”返回地球后,他们的身体机能如何恢复?
杨宇光介绍,航天员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中生活5个月之久,会出现骨质疏松、肌肉萎缩和立位耐力差等问题。在与空间站分离到返回地面的过程中,航天员最大要经历3到4个G(重力加速度)的过载,对身体各器官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航天员着陆后,需要进行重力再适应及一系列恢复。
杨宇光表示,航天员返回地面后,恢复通常分为3个阶段。首先进行医学隔离,适应地面重力、提高心血管系统和支持运动器官的能力,同时进行平衡、步行等训练。在此期间,航天员与外界基本隔绝。隔离期结束后进行医学疗养,继续恢复健康的同时,要适当增加运动量,进一步增强体质,加强生理机能储备,可逐渐增加活动量。此后进行恢复疗养,逐步展开各项日常训练,航天员各项生理参数恢复到飞行前的状态。
红星新闻首席记者 张炎良
编辑 彭疆 责编 邓旆光
湖北中医大师陈陶后教授逝世,享年83岁
8月9日,记者从湖北省中医院官方网站获悉,湖北中医大师陈陶后教授于2023年8月7日22时12分在湖北省武汉市逝世,享年83岁。陈陶后,女,1939年生,汉族,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湖北中医大师,湖北中医名师,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原湖北省中医院儿科副主任,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湖北省第八届、九届政协常委。北京日报客户端2023-08-10 09:43:570000老英雄王清珍逝世,曾为黄继光整理遗体
据微信公众号“孝感广电”消息,抗美援朝老英雄王清珍10月27日在湖北孝感逝世,享年87岁。王清珍出生于1936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15军45师一名卫生员,也是电影《上甘岭》中卫生员王兰的人物原型。在上甘岭战役期间,担任卫生员的她,曾经为“特级英雄”黄继光整理遗体。长安街知事2023-10-28 21:26:440000人工价格向上,机器人价格向下
八年时间,服务机器人的价格斩到了脚踝,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仓储物流机器人领域。2016年,云迹科技卖出第一台酒店送物机器人。“客户是无锡的一家酒店,当时的售价是13.6万元。”云迹科技首席产品官李全印近期接受第一财经采访,他还记得当时价格比较贵,“今天价格也就3万块钱以内了”。第一财经网2023-10-01 21:34:070000山东舰内部画面,大开眼界!
在山东舰上工作生活是什么体验山东舰内部有哪些独特设计一起探访山东舰山东舰副舰长做向导硬核科普来啦总台记者跟随山东舰副舰长徐英探访山东舰山东舰有多大?甲板总面积15000平方米相当于两个足球场大小舰上3600多个房间如果每天住一间要用10年才能住一遍山东舰与辽宁舰最明显的不同是山东舰舰岛有双层指挥室大家关注的舰载机在着舰时阻拦索最佳挂锁原来在第二第三根北京日报客户端2023-04-24 07:34:560000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回答六个关于中国经济的重要问题
来源:经济观察网文/宋笛杜涛据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