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水稻泛基因组构建成功
巴基斯坦水稻种植愿借助中国分子育种技术
(责任编辑:段常颖)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水稻分子设计技术与应用创新团队和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基于111份代表性水稻资源的二代和三代全基因组测序数据,构建了高质量水稻泛基因组,获得了9个水稻代表性群体的高质量参考基因组,其中包括5个无缺水稻基因组。相关数据对深度挖掘基因组变异和优良基因,培育突破性的水稻新品种提供重要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基因组研究》(Genome Research)上。
据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文生介绍,该团队于2018年在《自然》上发表论文,对来自全球89个国家的3010份水稻进行了重测序和大数据分析,这3010份水稻代表了全球78万份核心种质约95%遗传多样性,构建了首个完整的亚洲栽培稻泛基因组。但是此前的研究是基于二代测序数据构建的,相比而言使用三代测序技术构建的数据质量会更高。
此次研究构建的泛基因组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三代测序数据,因此构建的泛基因组更准确、更连续、更完整,包含879 Mb的非冗余新序列,涉及19319个新的蛋白质编码基因(2132个新基因家族)。
与二代测序数据相比,三代测序数据在检测基因存在-缺失变异(PAV)时假阳性率更低,尤其是对于包含重复序列的基因。此外,检测到14471个存在—缺失变异与多个农艺性状有显著关联,表明基因存在—缺失变异对水稻表型变异可能具有重要贡献。
该研究获得的高质量水稻基因组、泛基因组和基因存在—缺失变异等资源,有利于促进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同时有助于深度挖掘基因组变异和优良基因,对培育突破性的水稻新品种提供重要依据。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揭榜挂帅项目、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和国家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等项目支持。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01/gr.276015.121
作者:李晨 来源:中国科学报
基因测序证实猴痘已大规模社区传播 国卫生官员为6月拉响警报
随着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在内的多个欧洲国家研究团队发布新一轮猴痘病毒基因测序报告,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猴痘已经在欧洲发生了大规模的社区传播。由于目前已知猴痘病例主要出现在男男性行为者中,在六月即将到来之际,全球卫生官员提醒相关群体,应随时对猴痘病症保持高度警惕。诺哈网2023-05-26 20:14:250000全球科学大咖齐聚,这场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聚焦“医学的未来——AI赋能医疗健康”
诺哈网2023-05-25 18:17:030000沙子告急!2060年全球需求飙升45%
研究人员称,未来40年,人类对沙子的需求可能会激增约45%。他们表示,不加节制的消费可能会破坏环境,并导致建筑关键用材出现短缺。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3月24日出版的《自然—可持续发展》上。建筑用沙(用于制造混凝土、玻璃和其他重要建筑材料)的需求不断增长,由于肆无忌惮地采矿,印尼已有数十座岛屿消失。诺哈网2023-05-25 20:02:500000DNA背后的“黑暗女士”,除了她,还有她
来源:原理在诸多探讨诺贝尔奖争议的话题中,不少人都会提到罗莎琳德·富兰克林。尽管她为揭开DNA双螺旋结构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却被时代所束缚,因此常被称为“DNA背后的黑暗女士”。令人欣慰的是,如今她的名字和科学贡献正逐渐被更多人所知。但直到今天,很多人仍然不知道的是,在探索DNA结构的历程中,做出关键贡献的女性科学家不止富兰克林一人。正是另一位女性科学家的研究,为富兰克林的工作奠定了基础。诺哈网2023-05-26 00:38:490000地球上最大的蛛形纲生物是什么?亚马逊巨型食鸟蛛体重最大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4月2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当人们提及“蛛形纲生物”一词时很可能让人联想到蜘蛛:从房间角落里悄然结网的小蜘蛛,到长着尖牙的毛茸茸怪物——例如神话中的“尸罗”和“阿拉戈克”巨型蜘蛛,它们会在黑暗中跟踪你,然后发动突袭……究竟蛛形纲生物能长多大?地球上最大的蛛形纲生物是什么?诺哈网2023-05-25 22:52:4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