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是“印度”还是“巴拉特”?
经济日报 | 作者 施普皓
最近一段时间,印度更改国名的事情可谓是沸沸扬扬。二十国集团(G20)峰会期间,印度方出席时使用的是“巴拉特”(Bharat)名牌而非“印度”(India)名牌,而印度政府发布莫迪前往印度尼西亚参加东盟峰会的公报中,也将其称为“巴拉特”总理而非“印度”总理。
印媒也没闲着,争相报道莫迪政府在18日开幕的印度议会特别会议上正式提出更改国名的决议,并且表示,“更改国名是莫迪政府一直努力推动的改革,有很强的政策连贯性,是莫迪政府推行去殖民化和印度教化主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与此同时,还有许多社论文章指出,印度更改国名的议程,彰显出印度教民族主义正在进一步加强巩固。
“巴拉特”究竟是什么?莫迪政府为什么执着于把“印度”这个国名改成“巴拉特”呢?
实际上,从古至今,印度的国名已经变化了很多次。印度一词来自梵语中对印度河的称呼——Sindhu,用以指代印度河及其流域的大片土地。这个词在我国唐朝时被译为“身毒”,也可译作人们更加熟悉的“天竺”。此后千年的时光里,不同族群来到这片土地上,并先后演化出了Sindhu一词的不同变体。在传播过程中,人们对印度一词的认知也逐渐分化。
约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来到此地。由于波斯人的发音习惯,很多人很难发出S音,于是就将Sindhu变为了Hindu,进而衍生出Hind和Hindustan这两个词语,后者意为“Hindu的地方”,流传至今,印度最大的媒体之一《印度斯坦时报》用的便是这个词。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波斯,而后向印度进发,印度也是从这时开始为西方所知晓。后来,Sindhu一词又为适应希腊语发音习惯,先后变成了Indu和Indo,这也是英语中India一词的词源。
India这个单词在很多印度人看来是个“舶来品”的原因就在于此。尤其是步入近现代,印度的各类名称被国内的不同群体赋予了浓重的政治和宗教色彩,其背后的象征意义越发重要,印度国名之争愈演愈烈。
那么,“巴拉特”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它还有个大家更熟悉的翻译——“婆罗多”。
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有一位传奇国王,名字就叫婆罗多。他的婆罗多王国在印度家喻户晓。细细考证一番的话,“婆罗多”这个名字最早能追溯到吠陀(意为知识,是印度最古老的文献材料和文体形式,主要文体是赞美诗、祈祷文和咒语)经典——印度最古老的诗歌集之一《梨俱吠陀》。在《梨俱吠陀》中,婆罗多是一个信奉印度教的古老部落。另有史学家考证,婆罗多最早可能是恒河流域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名字。
鉴于以上种种,在印度教民族主义者看来,“婆罗多”,也就是“巴拉特”,显然比“印度”更适合作为国名。印度教民族主义者从古代神话史诗文献中追溯“印度正统”,更愿意将“巴拉特”定义为具有深厚历史文化传统的印度古称。因此,在他们眼中,国家改名“巴拉特”具有恢复古印度辉煌的重要意义。
当然,有人赞成,自然也有人质疑。
一些学者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指出古代典籍文献中所提到的“巴拉特”更接近“特定社会秩序的文化空间”,而不是“明确的地理空间”。历史学者给出的依据是,直至19世纪中后期,东方主义学者和殖民教育体系的传播巩固,加上印度教知识分子的民族主义建构,才逐渐促使“巴拉特”与印度等同起来。也就是说,尽管“巴拉特”的称呼看上去比“印度”更加具有“古印度特色”,但实际上这种特色的“历史”并不长,若论“资历”,那还是“印度”这一名字走过了更长的岁月。
与此同时,更多人则出于现实政治的考虑,对更改国名不敢苟同。
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央地矛盾、民族矛盾由来已久,这就使得印度国内的直接民主一直都步履维艰。印度国内就有学者明确表示,上述难以调和的矛盾决定了印度这个国家存在分裂的风险,如果在宗教、历史、意识形态上再度加深分化,分裂的风险会继续上升。
同时,莫迪政府之所以提出将“印度”改作“巴拉特”,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希望淡化甚至抹除印度被殖民的历史。然而,无论过往多么不堪回首,殖民化的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历史值得铭记、值得反思,值得人们从中学习如何激浊扬清,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把一切屈辱的过去都彻底否定,既无必要也做不到。
多年以来,莫迪和他领导的印度人民党一直以印度教民族主义为立身之本,所推行的很多政策也都和加强民众的民族认同感相关,此次提议更改国名只是其中之一。
早在今年3月6日,印度最高法院就接到了一份来自印度人民党高层的请愿书,希望对印度所有城市和历史名胜重新命名。请愿书认为,现用名大多来自几个世纪前“野蛮的外国侵略者”。最终,印度最高法院以该请愿书违宪为由将其驳回,并且表示,这么做只会激化国内各方矛盾,让已经世俗化的印度变得不再和谐。也就是说,印度人民党早就对“改名”一事跃跃欲试,只不过最近这一次直接策划了一出大戏。
实际上,莫迪和印度人民党也面临着抉择。在世俗化程度已经相当高的印度,执政党该如何推行自己的印度教民族主义?凝聚国内民众的向心力无疑是十分重要的,甚至可以说凝聚民心事关国运,从这一点来看,莫迪政府的大方向是合理的。但是,如果仅仅是简单地通过改名和宣传等方式,是不是一定能增加民众对国家的集体认同感呢?如何对待不同民族在这件事情上的不同看法呢?执政党在尝试践行自己治国理念的同时,也不得不顾忌自身的支持率会不会受影响,这使得上述问题在当下变得更加棘手。因此,民族主义如何前行,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对于莫迪政府来说都已成为绕不过去的难题。
无论莫迪政府最终能否在国家议会层面正式推动国名更改,“印度”与“巴拉特”之争都反映出了印度国内越来越浓厚的印度教民族主义色彩。虽然现在还很难讲改名一事是否能成功,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未来的印度肯定将变得不一样。
责任编辑:刘德宾
消息人士称美军袭击地区无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基地
伊朗官方通讯社2月3日援引半岛电视台的消息报道说,有知情人士透露,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及其下属“圣城旅”在美国所袭击的地区并没有基地。美国所谓的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旅”遭打击的说法毫无根据,是对公众的欺骗。此前美国方面声称,此次空袭的目标设施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总台记者李健南)责任编辑:崔理斯0000波兰议会众议院选举图斯克为总理
新华社|作者张章张琨由总理莫拉维茨基领导的波兰政府11日未能通过波兰议会众议院信任投票,众议院随后选举曾担任欧洲理事会主席的前总理图斯克为总理负责组阁。据波通社报道,莫拉维茨基当天在众议院发表了施政演说。在随后进行的信任投票中,他所领导的政府获得190票支持、266票反对。根据波兰宪法规定,由于莫拉维茨基政府未能通过信任投票,众议院将选举新总理组阁。0000马克龙宣布:将向乌克兰提供战斗机 培训
法国总统马克龙6日宣布,法国将向乌克兰提供“幻影”战斗机,并帮助培训乌克兰飞行员。马克龙当天在参加诺曼底登陆80周年纪念活动后接受法国电视台采访时说,法国将和乌克兰启动新的合作,向乌克兰提供“幻影-2000”战斗机,并从今年夏天开始在法国培训乌克兰飞行员。他还表示,法国希望培训4500名乌克兰士兵。马克龙说,法国向乌克兰军队提供战斗机的目的是使乌克兰能够“保护其领土和领空”。环球网2024-06-07 08:31:380000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马里布海滩地区发生4.6地震
据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消息,当地时间2月9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马里布海滩地区西北12公里处发生4.6级地震,震源深度13.9千米。洛杉矶大部分地区有震感。目前还没有人员伤亡或严重损坏的报告。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表示,此次地震预计不会引起海啸。(总台记者赵淼)责任编辑:崔理斯0000美使馆大概把马尼拉湾当成了夏威夷
美国驻菲律宾大使馆近日承认,美国与菲律宾官员就马尼拉湾的一个建设工程“进行了讨论”,华盛顿方面向菲律宾政府表达了美方对这个项目和其他建筑活动可能产生的“不可逆转的环境影响”的“关切”。说白了,就是想让菲律宾把这个建设项目给停了。环球网2023-08-05 00:49:1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