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5000人遇难,“这座城市有四分之一都消失了”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地中海飓风“丹尼尔”引发的洪水,冲垮了利比亚东北部两座年久失修的水坝,沙漠绿洲在数小时内成为一片泽国。
当地时间9月12日晚,管辖利比亚东部地区,即主要洪灾区的国民代表大会发言人穆罕默德·阿布·拉穆萨表示,已有超过5300人遇难。而管辖利比亚西部的民族团结政府卫生部副部长萨阿丁·阿卜杜勒·瓦基尔表示,截至9月13日上午,死亡人数已超过6000人。灾情最严峻的德尔纳市市长阿卜杜勒迈纳姆·盖提向媒体表示,死亡人数可能达到18000至20000人。
目前,利比亚被东西两个对立的政府所分割,使得后续救援工作难度倍增,灾难可能进一步扩大。9月12日,距离德尔纳市约220公里的托克拉市警告说,又一座大坝面临坍塌的风险。
自2011年卡扎菲政权倒台后,北非国家利比亚已被战乱和外部干预困扰多年,脆弱落后的基础设施在“最强降雨”面前不堪一击。
“这座城市有四分之一都消失了”
“我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这就像一场海啸。”利比亚东部政府负责紧急事务的官员希姆·奇基瓦特在视察德尔纳后形容道。“到处都是尸体——海边、山谷、废墟之下。毫不夸张地说,这座城市有四分之一都消失了。”
此次洪灾的“罪魁祸首”是名为“丹尼尔”的地中海飓风。9月4日,“丹尼尔”在希腊附近海域生成。9月10日,“丹尼尔”登陆利比亚东北海岸,一路深入撒哈拉沙漠。9月12日,“丹尼尔”进入埃及,在尼罗河三角洲掀起沙尘暴。
雷丁大学气象学教授苏珊·格雷指出,具有热带气旋与飓风特性的地中海气旋被称为“地中海飓风”,每年只会出现1到3次,而且更常见于地中海西部,而非更干旱的东部。“丹尼尔”自形成以来已经活跃了一个多星期,称得上相当“长寿”。相比飓风或台风这类在大西洋和太平洋热带洋面形成的强大气旋,“丹尼尔”的风速并不算太强劲,但带来的降水量却相当惊人。
利比亚全境,多达95%的地区为沙漠和半沙漠,大部分区域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少雨。北部沿海地区有少部分地中海气候,降雨主要集中在冬季。有气象记录以来,利比亚从未记录过24小时100毫米以上的降水。这一次,距离受灾中心德尔纳165公里的气象站在24小时内录得414毫米的降水,相当于在一天之内下了数年的雨量。有分析指出,今年夏季地中海海温高达史无前例的30摄氏度,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可能因此带来更强烈的降雨。
德尔纳背靠群山,北面是地中海,陡峭的地形使得前所未见的夏季暴雨汇聚成迅猛的山洪,接连冲毁德尔纳河上游的两座大坝。9月10日午夜,大坝溃决的巨响惊醒了德尔纳的居民。一些蓄水的山谷深度达400米,有居民形容,大坝溃塌时流水的威力“宛如原子弹爆炸”。
水坝溃决后,专家预计有约3000万立方米的水裹挟着泥沙和瓦砾冲向德尔纳市区,水量相当于12000个奥运会标准的游泳池倾泻而下。溃塌的第二道大坝距离市区只有1公里,如此短的距离意味着水流几乎没有分散的机会,约10万人口的城市承受了洪流的全部力量。据现场的视频和卫星图像显示,河道两岸的建筑全部被毁,远离河道的多层公寓楼也遭到严重破坏。
然而,外部援助却难以抵达受灾严重的地区。一名利比亚记者表示,“过去12年一切都与战争有关。没有救援队,没有训练有素的救援人员。”然而,地方当局指出,通往受灾中心的道路几乎全被切断,很难组织救援行动。当地唯一的一座医院也已不堪重负。据媒体报道,当第一波外部救援抵达德尔纳时,距离灾难发生已经过去36小时。
格雷援引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报告指出,现有的证据充分表明,随着气候变暖,地中海飓风的出现频率会降低,但飓风袭来时力度会更强。布里斯托大学气候科学教授利兹·肯顿则指出,随着全球变暖,类似于“丹尼尔”引发的毁灭性洪灾事件,在未来会更频繁。
是天灾,也是人祸
在侵袭利比亚之前,“丹尼尔”已在希腊、保加利亚、土耳其多地引发洪水,造成至少25人死亡。然而,“丹尼尔”在欧洲展现出的破坏力并没有给利比亚当地政府敲响警钟。
利比亚萨迪克智库所长阿纳斯·埃尔·戈马蒂表示,利比亚当局既没有监测水坝,也没有警告或疏散居民。“这是天灾,也是利比亚政治精英无能导致的人祸。”戈马蒂称,当地民众承受了“圣经级别的痛苦”。利比亚紧急事务管理局发言人乌萨马·阿里也表示,“天气状况、海水水位、降雨量和风速都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也没有对可能处于暴风雨路径上和山谷中的家庭进行疏散。”
2011年,执政长达42年的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被推翻。此后,这个坐拥非洲最丰富石油资源的国家陷入内战,四分五裂。10年前,试图组织统一、正常运作的政府的努力,以失败告终,取而代之的是两个由不同民兵组织支持的对立政府,总部分别位于西部的的黎波里和东部的图卜鲁格。
控制西部的民族团结政府得到联合国承认以及土耳其、卡塔尔和意大利的支持。国民代表大会与领导国民军的军阀哈夫塔尔结盟,控制着利比亚东部,获得了埃及、约旦、阿联酋以及瓦格纳组织的支持。就在2020年,双方还爆发了全面战争。哈夫塔尔的军队围攻的黎波里,导致数千人死亡,持续18个月的冲突最终在土耳其出手干预下平息。
受灾最严重的德尔纳是艺术家、文化名流和学者的聚集地。英国皇家联合军种研究所利比亚事务专家贾莱尔·哈查维表示,德尔纳历史上是革新阶层的“反叛中心”,抗争传统写入城市基因。2011年,德尔纳以及相距250公里的利比亚第二大城班加西就是最早掀起反抗卡扎菲统治运动的地区。
哈查维还指出,卡扎菲去世后,德尔纳被后来的政府“忽视和惩罚”。2014年,德尔纳市被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占领。2015年至2019年间,哈夫塔尔率军封锁德尔纳,后又爆发激烈战斗。虽然哈夫塔尔最终控制了德尔纳,但哈查维表示,哈夫塔尔对该地居民始终缺乏信任,将他们排除在重建工作之外。
利比亚主流媒体认为,多年冲突后未能妥善重建和维护德尔纳的基础设施是造成灾难性伤亡的重要原因。
历史上,德尔纳河的洪水常常使得下游城镇蒙受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上世纪70年代中期,一家南斯拉夫公司在上游修建了两座水坝,此后为德尔纳市抵挡了多次洪水的侵袭,直到9月在罕见的暴雨中坍塌。
2022年,利比亚的亚黎波里大学的一项研究警告,如果发生与1959年洪灾相当量的洪水,两个水坝之一可能坍塌,呼吁定期对其进行加固。据当地媒体报道,其中一座水坝自2002年以来就没有维护过。
不过,一些专家指出,目前要判断溃坝原因还为时尚早。英国埃克塞特大学水信息学教授德拉甘·萨维奇观察指出,这些水坝可能是堆石坝,不如混凝土大坝坚固,一旦洪水漫坝,很容易被冲垮。谢菲尔德大学结构工程师安德鲁·巴尔认为,破纪录的降水量超过了大坝的承载能力,导致距离德尔纳12公里的上层大坝率先垮塌,洪水又顺着多石的河谷冲向距离城市更近的第二道大坝,最终淹没了城市。
过去50年间,水坝建成后,德尔纳人在河岸边大兴土木。德尔纳市副市长艾哈迈德·马德鲁德表示,该地基础设施薄弱以及大多数建筑物集中在河道附近,是死伤惨重的原因。长期关注北非环境政策的中东研究所客座研究员马拉克·阿尔塔耶布泽表示,当局对森林砍伐以及违章建筑缺乏监管,导致德尔纳本就脆弱的抗强降雨能力进一步退化,增加了洪灾的风险。
联合国过去已多次呼吁利比亚各方尽快结束冲突,进行全国大选以结束国家分裂局面 。此次的灾难似乎为对立双方缓和分歧提供了契机。9月12日,总部设在首都的黎波里的民族团结政府表示,一架携带紧急医疗补给的飞机已飞往班加西,机上载有14吨救援物资和87名医护人员。不过,半岛电视台指出,由于利比亚国家中央银行只承认西部政府,后续救灾和重建基金如何在机构间分配、如何使用、由谁监管等问题,预计还会给双方的合作带来种种困难和挑战。
作者:陈佳琳
责任编辑:张玉
墨西哥执政党国家复兴运动党宣布辛鲍姆赢得总统大选
当地时间6月2日晚间,墨西哥执政党国家复兴运动党主席德尔加多宣布,该党派所在竞选联盟的总统候选人克劳迪娅·辛鲍姆已赢得总统大选。墨西哥当地媒体统计的出口民调数据显示,克劳迪娅·辛鲍姆预计将赢得本次总统选举。(总台记者史跃)相关报道:初步计票结果显示辛鲍姆赢得墨西哥总统选举(央视新闻)△克劳迪娅·辛鲍姆央视2024-06-03 20:49:250000美媒惊人发现:巴武装人员火箭弹曾击中以色列与核武有关的基地
[环球网报道]“武装分子火箭弹击中了与以色列核导弹计划有关的基地。”美国《纽约时报》12月4日以此为题发文称,10月7日前后的卫星图像对比显示,有火箭弹曾击中以色列中部一处很可能与以色列核武器项目有关的军事基地,而发射火箭弹的人极有可能是哈马斯。环球网2023-12-05 14:17:260000挪威情报机构:俄罗斯正在乌克兰掌握主动权 并在战斗中占据上风
来源:参考消息参考消息网2月14日报道据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网站2月13日报道,据挪威情报部门称,俄罗斯正在乌克兰掌握主动权,并在战斗中占据上风。相关报告称,西方的武器交付确保了俄罗斯去年在乌克兰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军事进展,但大部分交付的物资都在战场上丢失或用尽。报告称,2023年乌克兰的攻势给俄罗斯军队带来了强大的压力,但俄军再次加强了防线。“进入2024年,乌克兰未能保持战争主动权。”0000欧美将“经济制裁”伊朗?以外长:已致信32国
来源:观察者网(观察者网讯)在伊朗报复性地对以色列发动大规模导弹和无人机袭击后,西方国家的新一轮制裁似乎“风雨欲来”。当地时间16日上午,以色列外长向32个国家发出信函,呼吁制裁。美国财长表态称将“毫不犹豫”,欧盟外交事务发言人也透露内部将开会讨论制裁问题。新浪新闻2024-04-17 22:06:420000她当选后表态:将举行脱英公投!
近日,新芬党副主席米歇尔·奥尼尔(MichelleO’Neill)当选北爱尔兰首席部长,因边界问题停摆两年的北爱尔兰地方政府正式恢复运转。由于奥尼尔是首位支持爱尔兰统一的首席部长,北爱尔兰是否会发起“统一公投”成为英国社会关注焦点。观察者网2024-02-05 23:44:0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