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团队研制出能 “独立思考”的空中机器人

在未知复杂环境中成群结队飞行,一直被看作是机器人与人工智能领域的一大技术瓶颈。在两年多的研究中,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州研究院科研团队解决了未知复杂环境下机器人单机与群体的智能导航与快速避障方法等一系列核心技术,将只能在电影里面看到的场面带到现实世界。
该成果于5月5日刊登在《科学—机器人》,并被选为期刊5月封面论文。论文第一作者为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周鑫,通讯作者为该院高飞博士和许超教授。

大规模的机器人空中编队表演早已屡见不鲜,通过前期的卫星定位和轨迹编码,能够实现千变万化的造型。然而一旦失去地面计算机的控制,这些机器人群体就会群龙无首甚至撞到障碍物跌落下来。
“人字形的大雁、井然有序的鸽群,当我们仰望天空,自然界中飞鸟的集群总让我们思考它们是如何保持队形的。”许超说,让机器人像鸟儿一样能够成群自由地飞翔,道法自然,这是我们及国际同行们苦苦追寻的最高境界。
通过集体的协同努力,浙大团队研发出小巧轻便、自主可控又能成群结队的飞行系统。单个空中机器人只有手掌大小,比一听可乐的重量还要轻。
浙大研发的这款新型机器人在仅使用机载视觉、机载计算资源的情况下,实现了在野外树林复杂环境下感知周围障碍物、定位自身位置及生成飞行路径、以及多智能体通讯等多项关键技术突破。“我们让机器人看得懂世界,主动避开障碍物,实现群体飞行。”高飞说。
“我们还为空中机器人打造了一个智慧大脑。”许超说,尽管处理器只有拇指大小,但是它能够独立计算处理飞行过程中遇到的海量信息。“把物理世界的运动信息表征成一系列的数学问题,关键是要识破复杂问题背后隐秘的特殊数学结构,化繁为简,利用捉襟见肘的机载计算资源完美破题。”
许超介绍,从图纸设计到硬件调试,从算法研发到代码编写,从实验测试到系统优化,都完全由浙大团队师生完成,“在国际上能够独立完成全流程工作的团队,也是屈指可数。”
在研发过程中,团队在智能化、网络化、自主化等多方面技术发展中取得了突破,这项成果也将对工业界的机器换人和产业升级产生积极作用。
谈及未来应用,高飞认为,在火灾等搜救场景中,小型集群机器人能够更好实现搜救目标,减少搜救人员风险;在地形勘探中,也可以快速对人员无法到达的区域进行建模。“生活中有很多场景都能用到我们这项技术,比如扫地或服务机器人,如果装上了我们研发的‘智慧大脑’,就会更加聪明。”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www.science.org/toc/scirobotics/7/66
者:崔雪芹 来源:中国科学报
城里长大的人导航能力更差?
一项研究认为,在城市外长大的人可能比城市环境,特别是网格状街道分布中成长的人具有更好的导航能力。这些发现表明,城市设计(如街道的网格组织)以及环境,会影响认知和大脑功能。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自然》。过去的研究认为经验会塑造大脑结构和功能。例如,环境的文化和地理特征会影响认知和心理健康。然而,我们对人的成长环境对以后认知能力的影响了解甚少。诺哈网2023-05-25 19:21:100000中国哪些地区更容易地震?
诺哈网2023-05-25 18:17:320000若全球变暖超过2°C,会有更多人死亡
近日,伦敦大学学院和雷丁大学领导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全球变暖2°C的情况下,与极端气温相关的死亡率将显著上升。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环境研究快报》。如果气温比工业化前升高2°C,在一年中最热的日子里,英格兰和威尔士与温度相关的死亡率(即死亡人数与气候温度直接相关)将增加42%。这意味着,在一年中最热的10天里,平均每天将有166人死亡。该研究强调了将全球变暖水平控制在2°C以下的重要性。诺哈网2023-05-25 22:06:260000市场上的这些莓,我猜你叫不出名字
你有没有这种感觉,近些年每次去水果摊儿转一圈,总能发现几种长得很漂亮,但却根本叫不上名字的水果品种。今天搞了个“莓谱”,先来给大家盘一盘五花八门的“莓”。诺哈网2023-05-25 21:33:540000100公里!我国科学家创造量子直接通信最远纪录
我国科学家近日设计出一种相位量子态与时间戳量子态混合编码的量子直接通信新系统,成功实现100公里的量子直接通信。这是目前世界最长的量子直接通信距离。该研究成果由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龙桂鲁教授团队和陆建华教授团队共同攻关,发表于最新一期《Light-Science&Applications》期刊在线版。此前公开发表的成果中,量子直接通信的最长距离为18公里。诺哈网2023-05-25 22:53:0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