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574

解密美国名校“优秀”的标准

诺哈网2023-08-20 10:20:300

2010年北京人大附中公认的一位优秀高中毕业生、理科高考状元申请美国大学,被他所申请的11所美国大学全部拒绝,成为媒体的轰动新闻,引起了对美国大学录取标准的广泛讨论。很多人对这个案例进行了种种分析、其中不免五花八门的猜测。事实上,这个案例并非非典型的“个案”,而是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什么样的学生能够上北大清华?高考成绩最高的学生能够上北大清华,最优秀的学生能上北大清华,这是所有中国人都知道的常识。可是申请美国大学时,你才发现,考试成绩好并不代表优秀,校长、老师眼中的尖子不一定是美国大学的首选。中西文化的差异,不同的教育理念,决定了国外名校招收学生时对“优秀”的不同解读。没有掌握好美国大学的这种“规律”,就好像对中国高考毫无概念,高考落榜就将是毫无疑问的。

美国名校录取学生的四个要素

总结起来,美国名校录取有几个主要的基本要素:在校学习成绩好,标准化考试成绩高,社会活动多姿多彩,申请论文生动感人。

对于高中生来说,衡量学生学术成就的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学生的在校学习成绩,这一点,美国和中国是一样的。按照美国高中学制,美国大学要求申请人提供9-12年级的成绩单,相当于中国的初三到高三。大部分应届申请人在年底提交申请时只有9-11年级的成绩,12年级成绩可以在第二年三、四月接到录取通知前后补交。需要注意的是,美国大学在录取信中都有一个提示,即该录取是有条件的,学生在整个高中期间的学业表现必须具有一致性。如果学生在被录取后出现成绩严重下滑,学校有权取消已经发给该生的录取。成绩单一般包括就读学校、所修课程和学分、评分标准、成绩、年级排名。

各国都有自己的高考,美国亦然。SAT考试是美国名校所要求的入学考试,我们姑且把它看成“美国高考”。SAT考察学生的英文水平、逻辑思维能力,是评估学生进入大学以后的学习能力的重要参考。作为美国名校的敲门砖,SAT是难度较大的考试,由英文阅读、写作和数学三部分组成,每部分800,满分为2400分。此外,美国大学还要求国际学生参加英语语言考试——托福或雅思考试。这些考试对大学录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用真心和热情为你“加分”

以中国人的教育观念,高中在校成绩优秀,“高考”分数高的学生无疑是优秀学生。这样的学生一定会被名校追逐,美国名校则不然。美国教育界普遍认为,任何一位学生除了学习之外,必须有面对社会的积极态度,他们必须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必须关怀社会,必须有社会责任感。很多学生为了申请美国大学的需要开始参加社会活动。我也常常被学生和家长问到:我们还需要参加什么活动?我们应该参加什么样的活动?我们的活动够不够?参加什么样的活动对申请美国大学最有利?面对这些问题我常常哑然。我能够回答的是:长期的、持续的、发自内心热爱的活动,就是最“有利于”美国大学申请的活动。

这几年,很多有意申请美国大学的学生开始参加社会活动,这是很可喜的。略感可惜的是,他们中不少人千篇一律地参加大小模拟联合国活动,参加扶贫、支教、赈灾;参加种种“峰会”,甚至不惜远赴国外,参加世界青年领袖峰会、青年联合国大会等等。这些活动表面上看当然都挺好,能够体现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塑造出高大正面的形象。在参加这些活动时,如果能够体现出他们对这些活动拥有长期的、持续的、发自内心的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并且从这些活动中学到了一定的人生道理,那是非常值得称道的,他们也一定能够获得美国大学的青睐。反之,就会显得惨白无力,并且给人留下虚假和作秀的印象。

决定命运的申请论文

中国有句老话叫“文如其人”,美国大学的招生官也信这个。在看了你的成绩单,阅了你申请表上的种种活动,又读了老师充满溢美之词的推荐信以后,他们对你还是拿不准。直到读了你的申请论文之后,才能判断你是他们眼中的优秀生,或是一个书呆子,或是一个自以为是的普通学生,或是一个没有幽默感的木头人,或是一个目中无人的“领袖”,或是一个没有创造性的学习机器,甚或是一个自闭的危险人物。

在大学申请表中,各个学校通常要求学生提交一至两篇字数在500左右的申请短文,有的学校还有若干个小问题。大学招生部门希望通过学生的申请短文来了解学生在学习成绩以外的品质。申请论文成了美国大学申请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包括哈佛、耶鲁等在内的400多所美国大学都使用“通用申请表”,这些大学申请论文题目几乎年年不变,题目公开。学生们完全可以有非常充足的时间来酝酿,写作。但是,恰恰是这样的“开卷考试”难倒了无数学生。美国大学申请中最难的部分就是申请论文。写申请论文不仅对不同文化背景、不了解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欣赏方式的中国学生是个大难题,就是对于美国学生来说,也是最令人头疼的。在招生官的眼中,似乎只有在这短短不到千字的短文里,能够表现出聪明、智慧和幽默感的学生,才是真正的优秀生。每年有很多学业优秀的学生被很多著名大学拒绝,就是栽在这几十年不变的“开卷考试”作文里。写不出引起招生官感兴趣的文章的学生,即使门门考试高分,也与名校无缘。一篇文章没有写好,12年的书都白念了!

论文题型模板

美国大学使用“通用申请表”,这些申请论文的题目大致都相同:

描写你的一次重要经历、取得的成就、所经历的危险,或者面对的伦理难题,论述它对你的影响。

讨论某一个人的、地区性的,或者国际性关注的话题,并且描述这个议题对你的重要性。

描写一位对你影响很大的人,描述对你有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描写一个对你有重大影响的文学作品的角色、历史人物,或者艺术、音乐、科学等创造性作品,描述这个人物或者作品对你的影响。

学术兴趣、个人观点和种种生活经验为教育群体获益良多。以你的个人背景,通过描述一个个人经历,说明你能为大学校园带来多样性;或者用你的经历,说明一个多元化的校园对你的重要性。

另外,还有一个自选的话题。

贻笑大方的“吹牛书”

纽约时报2011年初以很大的篇幅,报道中国学生在寄给美国大学的申请材料中大吹大擂,自我吹嘘的现象。也许是中国学生自我赞美的方式与美国人的理念相差巨大,令他们太不可思议,以致使他们忘了必须为这些稚嫩的学生保留隐私。纽约时报把学生们寄给大学的印刷精美的,有他们照片的彩色“成长手册”粘贴在纽约时报的网上,并且称之为“吹牛书”。

了解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在申请文章中既能体现自己的优秀,又能让西方人接受,是在浮躁的教育中成长的学生必须好好修的一门大课。

失败案例

在过去五六年里,我接待过不少非常“优秀”的学生,很多美国名校都令人“不可理解”地拒绝了他们。可是,审阅他们的申请材料,我总能一眼看出他们的申请材料中有美国人不认同的形式与内容。

案例一:有一位顶尖高中名校的学生,不仅美国“高考”SAT考试成绩很高,在校成绩非常优秀,还获得过全国英语大赛的冠军。他在申请材料中多处提到这个奖项,一再提到获得这个奖项是如何不易。他的申请论文也是以如何克服种种困难,获得这个全国性比赛奖为主题。纵观这个学生的申请材料,给人留下的印象是,他在喋喋不休地为自己过去获得的成绩唱赞歌,这样的表达方式不符合美国人的欣赏习惯。

案例二:一位名校高中生,在学校里是个考试高手,每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他的SAT考试也得了高分。美国最好的大学最多只要求学生考3门SAT2专科考试,他却主动考了数、理、化、生四门,每门都得了满分800分。看起来,他是一个完美的学生。他的申请论文分成若干个小段,每个小段分别叙述他从小如何喜欢数学,如何刻苦学习,如何参加比赛;如何喜欢物理,如何刻苦学习,如何参加比赛……接着,描述他是如何有爱心,有领导能力,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显然这是一个极其优秀的学生,但是,他的材料读起来索然无味,让人昏昏欲睡。

案例三:一位在美国上私立中学的学生,在美国获得了全州和全美的数学大奖,他不仅在体育运动方面是一个好手,甚至在艺术方面也有很高的天分,学校里一年一度的大型演出少不了他。他既是灯光舞美,又是服装设计师。可惜,他在申请论文“你的难忘的人生经历,这个经历对你的影响”里,他刻骨铭心的“难忘的经历”是自己刚到美国时在学校里受到美国学生的嘲笑和“歧视”,以及在这个“逆境”中如何调整心态,努力表现,最终赢得同学们的尊重。这篇在很多人眼中非常健康上进的文章,没有使他避免被所有名校拒绝的厄运。他不知道,招生官员不仅不愿意相信美国精英私立高中会发生集体性的“歧视”,而只会相信是他想多了,他的思维出了问题。更何况,他挑战了美国大学申请文章的禁区:说别人的不是。

美国名校的“录取标准”

虽然蹩脚的申请文章能够毁掉一个学生的名校梦,然而,要成就名校梦,单靠一篇文章和优异的成绩还不一定能成事。美国著名大学录取学生时除了上面提到的:在校学习成绩,标准化考试成绩,社会活动和申请论文以外,还会考虑其他的种种因素。我把这些录取因素归纳为一个公式,括号中的数字是每个学生在各个相应的项目中可能得到的分数的范围。学生们可以参考这个公式为自己打打分,算一算自己能上哪所大学。这个评估法,把美国大学以录取难易程度从99分到60分进行排列。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顶尖名校为99。当然,这个评估还是比较粗略的。不要因为你只有95分就放弃了申请斯坦佛大学,也不要因为你算出了99分,就准备好了去上哈佛的行李。

美国大学录取的计算公式:

总得分=就读的高中(0~4分) 课程难度(0~21分) 年级排名(0~3分) 平均成绩(0~16分) SAT成绩(6~25分) 国家荣誉学者奖(0~3分) 申请论文(-3~5分) 推荐信(-2~4分) 课外活动(-5~30分) 种族多元化(-3~5分) 体育活动(8~40分) 巨额捐款者(40分) 父母校友背景(3~8分) 家住远处(3分) 教练推荐(5~10分) “超级”特殊(3~5分)。

关于这个评估的详细内容请参考笔者著的《人生设计线路图》和《美国著名大学》。

题外话:精英大学的“秘密通道”

中国的高考一举定终身,高中毕业生考上了某所大学,一般只能在这个学校一直读完4年,不能转学。很多学生十年磨一剑,狠拼一场高考。如果高考临场发挥不佳,他们就不得不“遗恨终身”地在自己不理想的学校坚持4年。在美国,很多学生高中毕业后先上社区大学或者录取条件较低的大学,过一两年再转到声誉高的大学,这种情况绝非个别。美国总统奥巴马高中毕业,先上了一所文理学院,一年之后转到常春藤名校哥伦比亚大学,并且在那里毕业。据估计,全美国20%以上的学生有过转学的经历。

《华尔街日报》曾经发表以“第二次机会”为题的文章,介绍社区大学为高考落榜者提供“走后门”的机会,成为他们进入精英大学的“秘密通道”。

我曾经将搜集到的几所大学的数据集中起来,发现走这个“秘密通道”的现象还相当普遍。包括哈佛、耶鲁在内的全美排名前10的大学,每年大约录取800名申请转学的学生,其中哈佛、耶鲁共30-50名。康奈尔大学每年约有四、五百名转学生到校注册入学。

美国的大学录取机制给因为种种原因而一时无法上名校的众多学生以“重新做人”的机会。由此看来,一步一台阶,确实也能登高楼!很多学校在把那些高中时期成绩极为优秀、大学期间表现不佳的学生“踢出去”的同时,又从外面“拉进来”更多的曾经的高考“落榜者”。这样的一种机制让美国名牌大学在这个商业化的社会里成为一块没有被污染的纯洁圣地,使之在世界享有崇高的学术声誉,成为向往留学的有志青年的第一选择。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