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朋友总爱玩扶手梯,毫无危险意识
养孩子可以犯错,但有一种错误,绝不能犯!
一家四口在商场逛街累了,便坐到了商场的一些椅子上。
大人们或许在谈论着天气,也或许在谈论着玩具贵或摇摇车声音太大等问题……
这时,这个家庭的3岁小男孩独自一个人跑到了一旁的电动扶手梯前,滚动的黑色扶手看起来很有趣,就像一辆小火车……
他便满怀期待地双手抓住了扶手……
最后,他感觉自己没抓住,接着往下坠,最终一点知觉也没有了。
这是前几天发生在湖北的悲剧。孩子没了,父母要求商场负责任。
大家怎么看?

小朋友扶手梯意外频发背后隐藏的原因,父母要了解
1、探索的成长需求
每一个孩子天生好奇心满满,好奇心是孩子成长的方式。在好奇心满满的前提下,孩子从小会自发地满足好奇心,其中最重要的途径是通过探索。对于孩子的探索,我们一点也不陌生:
比如宝宝出生后会专注地听各种声音,看各种移动的物体;
稍大后,会把玩具放嘴巴啃咬;
再大一些,会在屋子里满地爬,桌底、床底、洗手间都是他们光顾的地方;
随着他们会走路,便把探索放在了户外,比如河边、树上、草丛中……当然少不了像小火车运行的电动扶手梯。
因为探索看起来“有趣”或“新奇”的东西,是所有小朋友的特点,因此便导致无数扶手梯事故频发。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说,3,4岁左右,尤其是小朋友好奇心的爆发期,父母们尤其要重视。
所以,好奇心和探索需求,是孩子意外频繁发生的根源。
2、小朋友天生缺乏“电梯恐惧基因”
我们知道,孩子天生对蛇、对蜘蛛、对凶猛的动物……天生有恐惧感,对经常伤人的电梯却“毫无恐惧”,这在进化心理学们看来,“祖先恐惧”列表里,还没有“电梯恐惧”。从人类诞生开始,他们历经自然界猛兽的袭击和吞食,这种恐惧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便“刻”在了人类的基因上。

但电梯却是近代的科技,我们不难设想,倘若原始人玩穿越,一定会对电梯这个“怪东西”好奇,他们或许会爬上去,这里摸摸,那里嗅嗅,甚至爬一爬,躺一躺。年幼的小朋友一定会做相似的事情,因为这是小朋友的“学习方式”。但因为我们的小朋友尚缺乏“电梯恐惧”基因,也因为从来没经历过电梯事故的危险和恐惧,所以他们会毫无戒心地在电动扶手梯上玩耍,悲剧就这样发生了。
除此之外,从错误中学习,也是小朋友的学习方式,正如教育心理学教授马丁(Andrew Martin)说过,孩子需要从错误中学习。可是,电梯意外这类错误,没有哪个孩子或哪个家庭能承受得起。
六岁内,孩子的安全,全靠大人“看管”
孩子需要探索和满足好奇心,与此同时,他们缺乏对电梯等潜在危险的戒心,所以导致电梯悲剧频发。有父母经常跟我说,他们有教育孩子,警告孩子不能独自一个人玩电梯或扶手梯,但孩子常常没一点记性。原因有下面两个:
1、六岁内,孩子对父母的叮嘱常常记不住/理解力差。
这是正常的,孩子越年幼,心智发育越不成熟,对父母的教育听完就忘记;即使听了,他们脑瓜里对父母话语的吸收度也有限。因为小朋友的理解力差,有时他们理解的意思,跟父母的也有出入。
这好比一位爸爸告诉他家的小男孩:“不要乱按电梯按钮”。
刚转身,小男孩就按了。
爸爸很抓急,“明明告诉你,让你不要乱按,怎么还乱按?”
小男孩很委屈:“我就是按了,可我没乱按啊”。
其实小朋友的理解力常常很具体,他脑瓜里的“乱”很可能跟“一地乱玩具”的“乱”挂钩。

2、六岁内,孩子的自制力差。
值得父母们重视的是,小朋友越小,自制力越差,即使记住了父母的“叮嘱”和“教育”,也会非常轻易地被“有趣”、“好玩”的事物打败。
举个例子,一位妈妈告诫小朋友:“不要摸商店的毛绒玩具。”毫无疑问地,对小朋友来说这是一阵“耳边风”。大部分情况下,小朋友一旦看到粉红色表情呆萌的毛绒绒小兔子,一定会轻易地把父母的叮嘱抛至脑后,伸手对玩具又抓又摸。跟在后面的父母们,大概除了吼,就只能全程无奈翻白眼。同样,父母对年幼孩子叮嘱“电梯危险”,也常常效果甚微。
所以,6岁内的孩子,全靠大人“看管”,否则非常容易出意外。
为人父母的“第一条重要”责任,是什么?
小朋友对电梯毫无恐惧,但父母是有的。扶手梯、电梯意外经常耳闻,商场护栏事故时有发生,父母们普遍对电梯有防范意识。这样的前提下,如果父母放任小朋友在商场乱跑,甚至还在一旁自顾休息……可以说,这些父母辜负了孩子对他们的信任。
宝宝出生后,饿了会下意识地找妈妈,尿湿了会下意识地找妈妈,疼了痛了也会下意识地找妈妈,感觉害怕了更是下意识地找妈妈……因为他们天生对妈妈充满信任感,相信妈妈能“非常安全”地保护好他们……同样地,当孩子们好奇心爆发,到处走、到处看,被有趣的东西吸引,探索新奇的事物时,他们以为“妈妈总在身边”!当然,孩子长大后能自我保护,但6岁内的孩子还缺乏这种能力。

所以,为人父母的“第一条重要”责任,是要配!得!上!孩子对你的信任!
但愿,天下的爸妈们,能把“第一条重要”责任放在心上,帮助孩子平安地长大!
关键字:安全与意外、保护孩子、幼儿心理、亲子育儿、早期教育
幼儿说,(亲子)心理咨询师黄杏贞,学习幼儿心理研究和知识,分享科学、有趣、实用、有价值的育儿心得。
告诉孩子:初入社会时,主动承受“三种打击”,就赢了
父母都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好不容易熬过了寒窗十年,接下来还要面对工作、婚姻等一系列的问题。总有一些孩子,毕业就失业,或者开启啃老模式。作家亦舒在《小学同学》里写道:“社会只爱健康的聪明的,肯拼命的人,谁耐心跟谁婆婆妈妈,生活中一切都变成公事,互相利用,至于世态炎凉,人情淡薄,统统是正常的。”社会容不得谁矫情,只有勇敢地闯荡,才能找到自己的路。诺哈网2023-08-31 15:35:300000小学班主任:好习惯才是教育的重点!分享1-5年级好习惯集合
表妹说,她有个妈妈群,讨论孩子学习的问题,最近讨论怎么提升孩子的成绩,都快吵起来了。截图给我了一部分,我看着也挺有意思的。大部分家长觉得,孩子的成绩是最重要的,要狠抓,差几分可能就拉开好几个名次。但也有一个不同的声音认为,好的学习习惯,比成绩更重要!我问表妹,那位妈妈家孩子学习情况咋样?表妹撇撇嘴说,是这个群里,发挥最稳定,兴趣也最广泛的。同时还在学架子鼓、编程,光奖状就拿了好几个了。诺哈网2023-08-27 14:37:0900004岁男童被7岁女孩扔进深井,背后原因让人匪夷所思……
这是阿呆爸第758篇原创阿呆爸育儿特约作者:扁舟01.前几天,网上的一则新闻,让人看完吓出一身冷汗。如果不是现代社会有摄像头,你绝不会相信,一个7岁的孩子,居然会将一个4岁孩子扔到井里去!这样离谱的事件,真是电视剧都不敢这样拍,可它却真真切切地发生在我们的身边。3月8日下午4点,嵩明县小街镇一个7岁的女孩和同村邻居4岁男孩一起玩耍时,女孩不知道为何,突然抱起男孩就扔进深井里。诺哈网2023-08-01 16:25:190000哈佛研究:让孩子变聪明,不靠阅读和脑训练,而是父母要经常做一件小事
导语:你相信吗?经常跟孩子聊天,会让孩子变得更聪明,这甚至比让孩子多阅读、多做脑力训练等效果更显著。聊天是对孩子的一个综合训练,能刺激听觉、视觉感官以及语言能力等发展,使孩子的智力得到有效的开发。美国曾有机构对全国的父母做过调查,问他们:当今社会中,你认为哪个技能能让孩子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绝大多数父母都认为是沟通技能。诺哈网2023-08-31 13:06:300000孩子学习不用心,可能是得了这个病
“校校五年级了,一二年级的字还不会写,上学一考试全班下90的都没有,人家全是双百双百,他65。”“若汐拿出46分的试卷,爸爸说:退步了。若汐:上次38分。”“群晓上个厕所回来又忘记了刚看了二三十遍的字是怎么写的了。”这些都是我们眼中的“笨孩子”,是我们常说的:“不用心学,用心学怎么可能学不会,就是'懒’”。不!请别轻易说出“笨”和“懒”。这些孩子可能正在被“阅读障碍”所困扰。诺哈网2023-08-14 14:46:1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