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青年对华好感增强的背后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近日,迪拜一项针对阿拉伯国家青年开展的民意调查显示,八成受访者视中国为盟友,该数值为4年内最高值。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的数据显示,阿拉伯地区有着庞大的青年群体,其30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六成左右,因此外媒对此调查结果及其展现出的阿拉伯青年对华好感不断增强的趋势格外关注。《环球时报》“中外民间交流系列观察”栏目组的调查显示,随着网络技术发展和民间交流渠道拓宽,比起老一辈阿拉伯人,阿拉伯青年了解中国的媒介更丰富,有更多与中国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他们对中国有着更加多元且与时代同步的认知。此外,当今阿拉伯青年能够以更开放的态度看待世界上不同国家的发展,愿意从各国学习成功经验。有专家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进一步拓展中阿年轻人在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面对面交流的广度和深度是未来可以努力的方向。
“与中国同事们相处,总会有不断进取的冲动”
走在中东各国的商店里,来自中国的数据线、充电宝、手机支架等日常消费品琳琅满目。去年卡塔尔世界杯期间,《环球时报》记者前往首都多哈采访时,翻开一个个世界杯特许商品的背面,很多都是熟悉的“中国制造”。多哈一家世界杯特许商品专卖店的店员艾哈迈德说,他们店里很多商品都是从中国进口的,“中国产品种类多、质量好,消费者很喜欢”。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刘中民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阿拉伯青年对中国正面认知的形成很大程度上缘于双方的经贸往来,尤其广东广州、宁夏银川、浙江义乌等城市已成为连接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窗口。据新华社报道,中国是阿拉伯国家第一大贸易伙伴国,2022年中阿贸易额超过4300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在社会文化领域,刘中民表示中国电视剧、电影等对阿拉伯的影响力也在逐渐上升。《山海情》《欢乐颂》《父母爱情》等电视剧的阿语版均在多个阿拉伯国家陆续播出。
当谈及对中国人的印象时,来自阿尔及利亚的21岁姑娘努拉·奥姆里说她之前对中国人有着较为刻板的印象,认为中国人沉迷于艰苦劳动、不爱与外界交往。然而,自从努拉学习中文,在当地结识的中国朋友越来越多,她对中国人的印象有了明显改变。努拉是阿尔及利亚第三国立大学媒体与地缘政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经过一年多的中文学习,她在今年阿尔及利亚汉语桥比赛中获得第二名。她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在比赛前,多位中国朋友给予了她大量帮助,她的朋友、中国援阿医疗队队员杨翊更是不顾医务工作繁重,每天抽出时间辅导其演唱中文歌曲。努拉说道:“中华民族是一个睿智的民族,中国人跟我们一样热情好客、助人为乐。”
来自卡塔尔大学的阿卜杜勒-拉赫曼今年23岁,在毕业之前,他特地选择到多哈一处中企承建的项目实习。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以前他经常在网络短视频里看到中国基建的速度,这次终于有机会来“一探究竟”。给他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中国企业高效的项目组织管理以及中国同事出色的工作能力。他说:“我感觉每个中国同事都是‘全能’,在因休假等问题出现人手短缺时,能随时顶到其他岗位。”
同样在求职过程中青睐中企的还有来自阿尔及利亚的法莉尔·哈姆迪。法莉尔出生于东部布维拉省的一个柏柏尔人家庭。她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精通英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及柏柏尔语。大学毕业后,她没有去欧美公司工作,而是选择就职于当地一家中资企业。她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当地人常戏称中国人是“机器人”,但她愿意接受这种文化。她认为,中国人正是凭借这种拼搏精神才创造出世界奇迹,与中国同事们相处,总会有不断进取的冲动。
网络技术发展和交流渠道畅通让阿青年对华看法更多元
阿拉伯人对中国的友好感情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坚定、无私、积极支持阿拉伯国家的民族解放事业,并不惜为此慷慨解囊,赢得了阿拉伯国家的好感和赞赏。
《环球时报》记者曾赴一些上了年纪的阿拉伯学者和政要家中作客或采访,发现这些人家中都珍藏着可看出岁月痕迹的《毛泽东选集》,他们会主动拿出来,分享他们对中国开国领袖的敬仰之情,并表示要让他们的后代继承其精神财富,对中国世代友好。事实上,其中不少人的后代的确“子承父业”,继续从事对中国的研究,对中国充满深情厚谊。
现年18岁的罗达是埃及苏伊士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我打小就听长辈给我讲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以及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正是因为我对中国的这些了解,我选择了学习中文。”
一方面,阿拉伯年轻人继承了父辈的友华基因,对中国充满朴素而友好的情感;另一方面,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民间交流渠道的畅通,比起老一辈阿拉伯人从“共同命运”视角看待中国,阿拉伯年轻人对中国的印象更加丰富多元且与时代发展同步。阿拉伯国家的网络渗透率在21世纪以来得到快速提升,很多年轻人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及游戏等丰富的媒介认识中国和世界。
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研究员邹志强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尽管老一辈阿拉伯人对华态度友好,但对中国的认知并不充分,他们印象里的中国人口众多、发展水平不高、产品质量一般。年轻一代受传统思维和刻板印象的影响较小,没有太多思想和意识形态包袱。他们对中国的看法更为多元和积极,对中国取得的经济成就和国家发达程度印象深刻,认为中国在科技、经济领域领先世界,是阿拉伯国家值得学习的对象。
努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她很小就从父辈那里知道中国为阿尔及利亚的独立提供了支持和帮助,但最触及到她内心的是中国为全球抗击新冠疫情作出的巨大贡献,“我必须更多地了解这个伟大的国家,也确信阿中牢固的友好关系会为我自己的未来提供很多机遇。”
美国霸权行径引阿拉伯民众反感
在中沙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背景下,《环球时报》旗下舆情调查中心近期开展了“沙特阿拉伯年轻人眼中的中阿关系”民意调查。本次调查面向沙特阿拉伯18至35岁年轻人,采用在线问卷调查的方法,使用阿拉伯语开展。本次调查时间为2023年7月4日至11日,共回收有效问卷300份。
数据显示,超七成(73%)受访者对中国印象好,而对美国印象好的受访者不超过半数(47%)。七成以上受访者表示了解中国和沙特在基建、经贸、能源等方面开展的合作,且有超2/3的人表示能亲身感受到这些合作切实改善了人民生活。
据《环球时报》记者观察,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美国在阿拉伯国家的势力很大,一些国家的政府希望美国能为他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帮助,还有一些国家的民众受美式文化、教育的影响较大。但美国动辄干涉他国内政、对阿拉伯事务指手画脚的霸权行径,令阿拉伯民众十分反感。“9·11”事件后,美国指责沙特阿拉伯为恐怖分子提供支持,目前美国还在拿所谓的人权报告、宗教自由等打压阿拉伯国家,这些使很多阿拉伯人对美国的印象越来越差。
该趋势在迪拜开展的民调中也有所体现。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今年6月迪拜的一项针对18至24岁阿拉伯青年的民调显示,80%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是他们国家的“盟友”,该数值达4年内最高;而在阿拉伯青年心目中的友好国家中,中国排第二,美国排第七。
刘中民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从严格的政治法律意义上来理解,阿拉伯国家在军事安全上对美国依赖更深。从更宽泛的伙伴关系上来说,如今阿拉伯青年看到美国为了自身利益抛弃盟友利益,而中国与阿拉伯的各领域合作基于互相尊重、互利共赢,所以他们把中国看作是伙伴般的“盟友”。
埃及青年拉比布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当今世界最值得信任的就是中国,中国守承诺、够朋友,为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做了许多好事。不像美国,口惠而实不至,同时对阿拉伯国家的援助附带诸多苛刻的政治条件。
不过,邹志强也强调,阿拉伯国家的精英仍深受西方教育、意识形态和思维模式影响,他们对西方的认可短期内很难改变。当今阿拉伯青年其实是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来看待世界各国的发展,“谁在哪方面强,我就学习谁”,并不是说中国的形象上升了,就一定各方面都比美国做得好。
面对面交流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中国与阿拉伯有着友好交往的历史基础,更有着强劲的现实支撑。法国“中东之钥”网站报道称,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和外交影响力呈指数级增长并呈现多种形态,中国与中东国家领导人在过去10年签署多项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协定,为中国的大规模投资打开大门,其中包括“一带一路”倡议框架内的大型港口和铁路等基础设施。此外,中非合作论坛与中阿合作论坛也使中国在中东地区影响力增强。
此外,中国强调不同文明间交流互鉴,促进民心相通,近几年中阿在青年交流方面有诸多成果。在去年年底的首届中阿峰会上,中阿务实合作“八大共同行动”中就包括青年成才共同行动。今年“中阿青年友好大使项目”于7月开始实施,近百名阿拉伯国家青年代表来华交流;8月1日,中阿文化和旅游合作研究中心揭牌成立;中国教育部推行的“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项目也吸引了很多阿拉伯学生的参与。这一系列项目都有助于中阿双方增进了解,巩固对彼此的好感。
与政府层面的合作相比,邹志强认为年轻人面对面的交流更直观、感性,也更自由。中阿年轻人到对方国家旅游、留学,能够交到当地朋友,进行深入交心的对话,对增进两国民众了解和加深情谊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不过,他也表示,目前中阿青年交流规模有限,覆盖面不够广。22个阿拉伯国家有4亿多人口,但真正能参与这种交流的仍是少数。环球时报舆情调查中心通过在线问卷调查发现,在沙特阿拉伯,超八成受访者未来过中国(大陆地区),若条件允许,九成的人愿意到访中国(大陆地区)。超七成的人认为通过旅游、语言学习、文艺演出等方式加强两国青年交流是有必要的。刘中民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过去中阿青年交流活动“官方色彩”较浓,存在官方与民间交流不平衡的问题,且语言、宗教差异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交往。
邹志强认为,未来应加大中阿青年在科技、教育和文化等领域交流的广度及深度。阿拉伯青年对中国新兴科技兴趣浓厚,中国科技、游戏企业可借助青年群体拓展市场,这样也能助力阿拉伯国家培养青年科学家和创新人才。
[环球时报驻埃及、阿尔及利亚、阿联酋特派记者 黄培昭 王传宝 任皓宇 环球时报记者 陈子帅]
特朗普对缅因州取消其党内初选资格的裁决提出上诉
当地时间1月2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提出上诉,要求缅因州法院推翻取消其在该州党内2024年大选初选资格的裁决。(央视新闻客户端)相关新闻该不该拦下特朗普,美国缅因州民主党分裂了(观察者网)(观察者网讯)美国缅因州对共和党人特朗普“重拳出击”后,有民主党人不干了。北京日报客户端2024-01-03 07:54:460000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再次提醒谨防虚假恶意电话
近日,多名旅瑞侨胞、留学生等当地民众向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反映,有不法分子伪造大使馆多个部门对外办公电话或领事保护与协助电话,冒充大使馆工作人员致电当事人,以国内警方有资料需要核实、当事人牵涉国内案件或当事人签证护照有问题等理由,要求当事人于指定时间前往大使馆处理相关事务。在此,再次提醒广大旅瑞侨胞、留学生等当地民众提高警惕,切勿上当受骗。有关注意事项重申如下:0000德国公民在巴黎持刀袭击事件中身亡,朔尔茨:震惊!
[环球网报道]据路透社4日报道,关于当地时间2日晚在法国埃菲尔铁塔附近发生的持刀袭击事件,法国检方表示,涉案男子在袭击前录制的一段视频中宣誓效忠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环球网2023-12-04 08:52:470000这场大选是柬埔寨历史性的权力交接?
当地时间7月23日,柬埔寨举行第七届大选投票。多方预计执政党柬埔寨人民党将以压倒性优势获胜。这场大选也被认为可能是柬埔寨历史性的权力交接。长期执政的柬埔寨首相、柬埔寨人民党主席洪森在大选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将放权,让后继者来维护柬埔寨的和平。他同时表示,其长子洪马内在这场大选中胜算更大。新京报2023-07-23 19:03:4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