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之我见
很多人问我中介的情况。我觉得应该聊一下了。
一、是否需要中介
作为省钱吝啬的家长,还自持有点水平的家长,很老实的说我纠结过这个问题。自问英文能看能说,出国也不是没跑过,时间也不算完全挤不出来。为何还要中介代劳?
高一的时候随着大部队找中介,我也加入了,其实,我的心理是:中介能带来什么样的增值服务,值得我支付这么多钱。同几家中介交流了,发现他们对学校如数家珍,啥排名,啥位置,啥气质,然后规划,活动,标化等等。我的结论是,哦,我懂了,这三年大概要干啥,我可以慢慢研究。我可以自己干。不付钱!!!
高一暑假的时候,去了美国,顺便拜访了美国的中介,这时候的我已经有点概念了,不是小白了,可以和中介交流了,发现美国的思路和中国的不一样。美国的中介费用其实总体来说比中国还便宜,他们不叫中介,对他们来说中介是个贬义词,应该尊称他们为留学顾问,文章里我还是简称中介吧。简单说下差异吧。
-选校
很多美国中介选校,他们本洲意识很强,一般会推荐顶级藤校,然后就是本洲的学校,毕竟学费差距对美国孩子来说很大。他们对本洲的学校非常了解,对于其它洲的学校基本不了解或者说根本看不上。
他们选校选专业一般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对于继续深造考虑的比较少。
奖学金是他们选校的重点考虑因素,但是很多奖学金对我们中国孩子不适用。
-规划
美国中介也做规划,也有活动,但是中国孩子基本无法参加。
标化考试,有的中介也有培训,但是基本是无法参加。美国的竞赛也是,很多中国孩子无法参加的。
-申请文书
美国的文书老师同孩子的头脑风暴比较容易,美国孩子相对外向,比较有思想,容易挖掘。中国孩子相对内秀,需要比较长时间的沟通,才会有点思路。
兜兜转转一圈完成以后,定下心思,不能找美国中介,更何况还有时差,钱付了,找不到人更麻烦。
到了高二下了,进入了申请准备期,班上很多孩子,到中介那里头脑风暴,准备文书,选校。我家孩子还是无主状态。我掂量了下,觉得文书上,选校上还是需要有依托。下定决心找中介,而且到了这个时间点,我个人认为,对我们来说文书最重要,而文书是孩子和文书老师匹配,所以,应该由孩子过目,而不是我。于是,我迅速拿起高一联系的底子,联系了当年印象还不错的中介,选了四家,让孩子去见。最后选定一家签约了。
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即便自己再厉害,中介也是必须的,文书还是得有专业的把下关。选校自己可以做选择,有中介帮你做印证也是好事情,好歹多一个商量的。另外,中国的中介高一签和高三签一个价格,所以我觉得找到合适的就早点前,我前面规划没有用到他们,亏了。
二、如何找中介
从高一谈到高三,从中国谈到美国,真的算谈了无数中介,有见面的,有网上聊的,有进群聊的,有听讲座的,各种情况都有。现在谈谈我对中介的看法。
误区一:大中介可靠
找中介好比找医院,有大医院有小医院,同样中介有大小。大中介类似大医院,顾问好比里面的医生,有主任医生也有主治医生,也有大量的实习医生。一般你直接上门找上去的,估计最多到主治级别,所以,我不是特别推荐找大中介。因为顶级的顾问,往往难以碰到,另外,顶级的顾问估计会要求特殊价格,他开特诊,哈哈。
另外,大中介有很多时候是大规模作战,文书有一个团队,最后出来一个味道,没有特色。做是能做完,但是基本是标准格式,所以申请的时候不见得有优势。
误区二:顾问不合适
朋友介绍我一个中介机构,我自己电话联系了以后,有个顾问出来跟我交流,但是整个过程没擦出一点火花,我决定放弃了。结果晚上,朋友把他推荐的顾问微信给我,没交流多久,就发现同一家中介,顾问水平差距这个大啊。朋友推荐的顾问非常懂行,回答问题非常到位,深得我心。所以说,一个医院有好医生,差医生,有可能要求换个顾问,没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不要不好意思提,我发现我一提换个顾问,往往出来的都是更高级的顾问,哈哈。
误区三:没申到就是中介不好
这里我要为中介说一句公道话,很多申请不理想的家长最后去怪没找对中介。其实中介也挺委屈的。她像医生一样,做的是主观题,每个顾问有自己不同的判断,但是并没有把握这个判断一定是对的。就像再好的医生手上也有病人治不好。当然水平越高治不好的状况越少。还有一点在排名和专业上的选择要清晰,如果选择好专业,那么好学校录取的风险就高。不能强求中介顾问。实力底子是你自己的。
中介合同之坑
第一坑,按照排名收费,录取前10加3万, 前20加2万等等
实力是孩子自己的,不是中介的。我相信顾问既然接了活,就会往最好的方向去努力,医生绝不会因为这个钱多手术做的好一点,那个钱少做差点。这些钱完全没必要,真心要花这个钱,多花点请个好顾问。
第二坑:限定申请学校数量, 多一所加一定金额. 自己申还不让。
申的时候心态和签的时候的心态完全不同,你ED录取了, EA有学校了,那么恭喜你,可能你会少申几所,但是一般状态下,学生们几乎都在20所左右,而且有些学校真的学生可以自己做,所以,这种多一所加钱的合同,其实给自己后面申请带来无形的压力,严重不推荐。
第三坑:推荐各种另外的培训,还要收费
签完约大家就是朋友了,后面再有收费项目,谈归谈,但是家长感觉总不好,还说不出口,这种今天一个费用,明天一个费用会无形中破坏家长和顾问之间的信任度。所以,这种条款真心不建议。
当然,还有一些要求,家长也可以提出。这个比如对文书的要求,对于退费制度的制定等等,这个需要一定的谈判技巧,同时各个中介的接受度也不一样。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只能小窗哈。
三、中介、家长、孩子之间的配合
在申请过程中,家长,孩子,中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关系,任何一方的不理解往往会带来不信任。
先谈孩子和家长,妈妈们任劳任怨,在接近18岁的孩子眼里,很多时候是老妈子 取款机的角色,你没有出国读过书,可能英文你也看不懂,等等原因,往往会让孩子在申请过程丧失对你的信任。如果你可以,同他谈谈学校情况,聊聊对专业的看法,能懂一些英语,邀请到他喜欢的专业方向的专家级人物同他交流,那么可能会有所改观。最最重要的是,这个年龄的还是你已经不能命令他做啥了,只能引导他听你的,如果你能成功的引导他,话题能吸引他的注意力,那么你还有可能牵着他走,否则真心说,一定要找个懂行的中介保证顺畅沟通。如果家长有水平,能同孩子顺利沟通,那么也建议找个中介来印证你的想法,同时保证中介和你的思路一致,这样对孩子的影响会强大很多。
在专业选择上,我强烈建议妈妈们多上点心,孩子一般只懂数理化,对很多专业的认识不全面,也没有耐心去认真筛选,因为很多成人的行业分类对他们来说还很遥远,中介往往只能指导不可能帮孩子定,所以,爹妈要参与选择专业。保证选择既能满足孩子的兴趣,又能让爹妈看到专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做到大家都满意。
在中介和孩子之间,中介必须保持足够的专业度和准确度,并且及时回复,申请某种意义上是个主观题目,能让孩子和家长拿主意的问题,建议还是以分析利弊为主,让家长和孩子自己拿主意,只有这样他们未来才不会后悔,不会怪罪你。
在中介和家长之间,这种关系最微妙,也最难处理,家长的忐忑心态中介应该理解,但是交流过多又怕家长喋喋不休,顾问的时间也有限,强烈建议不妨约定一周1次的固定交流时间,其他有问题微信沟通,这样既保证沟通,又有利于时间控制。
说说容易,做起来其实不容易,三方协调好,需要时间磨合。大家努力吧。希望大家都能找到满意的中介,都能申请顺利。
加拿大免于旅行限制的个人(包括直系亲属)可以获得临时签证和eTA
加拿大周一宣布,加拿大公民的直系亲属和永久居民也可以前往加拿大,因此扩大了旅行限制的要求,其旅行目的无须符合“必要”的定义。但是,其中一些直系亲属需要TRV和eTA才能进入加拿大,这一问题现已通过今天的《部长令》宣布得到解决。根据加拿大的主要移民法《移民和难民保护法》(IRPA),联邦移民部长拥有发布部长指令的法律权力,以帮助实现加拿大的公共政策目标。诺哈网2023-08-10 16:25:550000根据收入排序的各类专业最优大学(三.工科类)
上期看了商科类金融专业最高10万,市场方向为6万多,理科类最高为计算机专业为14万,数学12万,化学和生物比较低4万多。这期看下工科类。留学顾问和家长一般都被教育了看USNEWS的综排,Gradreports根据美国教育部的数据,按照各个专业毕业后收入的中间值来考量。收入是根据各个专业来分类的。诺哈网2023-08-03 16:25:210000去日本打工时签证要搞清,说说研修生签证和工作签证区别
许多想要去日本打工挣钱的朋友在咨询出国劳务公司的时,一定要问清走的签证类型。一般的研修生普工走的是研修签证(也就是技能实习签证),而学历高、会日语的一般走的是工作签证(也就是人文国际签证),那么这两种签证有什么区别呢?1、研修签证整体来说就是对应行业的劳务输出,工作签证整体而言是对应行业的人才输出。2、工作要求不同:0000钟布:在美国,为什么亚洲人更成功
摘要ID:ipress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管理人员,白人的智商需要达到100,而华裔只需达到93。为此,研究人员认为,亚裔移民的成功优势不是智力差别,而是如何利用智力。诺哈网2023-08-23 17:07:150000市场经理拿枫叶卡原来这么简单!
好了,又到一周成功案例报道的时间,这周又是哪些被幸运眷顾的人儿呢?其实这些人不止是幸运,还很明智的选择了好帮手!01.EEBC--获批6月首例成功案例分享!EEBC带来开门红!客户所申职位为市场经理(0124)。近10年市场推广相关工作经验,加上不俗的语言成绩,申请很快便下来了。欢迎大家前来咨询!02.AIPP--获批我司AIPP项目最新喜报!诺哈网2023-08-11 08:55:1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