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 | 学历太高,竟然也是“罪”?

”过度受教育“是社会病?
“过度受教育”的问题近来越来越得到人们关注,我们也发现,在温哥华拿着高文凭却从事低要求工作的人比比皆是,似乎在这边就读大学和找到好工作并无相关了。
这个问题不止在加拿大越来越严重,在英国也受到了同样的关注。英国国家统计局一项数据研究表示,31%的毕业生受到的教育高于他们从事工作的技能要求,其中1992年前受高等教育的为22%,2007年后毕业的占34%,说明这个现象近年来愈加严重。
而越靠近中心城区,例如英国的伦敦和爱丁堡,和加拿大多伦多和温哥华,过度教育的情况就愈严重。其中多是艺术和人文学科的毕业生,他们之中有很多人并未能充分运用到受过的教育。
惊人数据说明什么?

(图:英国的人文和艺术学科毕业生的受教育程度统计柱状图)
上图英国的数据显示了一个惊人的对比:近年来的应届毕业生的受教育程度大幅增长,导致其中有近40%的人被视为“受教育程度过高”,而这个数字在之前还不到30%——“过度受教育”俨然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其中,三个群体的“过度受教育率”最高,即艺术类(51%)、人文(45.5%)、传媒及资讯研究(44.4%)。与非应届毕业生相比,商科、金融和行政管理以及人文学科的过度教育比例高于平均水平。
这个情况在年轻从业者间更加普遍,相对35到49岁的从业者来说,25到49岁的从业者更多地从事了不符合他们教育水平的工作。我们也能感受到身边名校毕业的同学,似乎并没有都去从事想象中会“高大上”的工作,还有很多选择再去读一个专注职业技能的专科文凭。
当然,这样的职业选择,除了机会较少和过度教育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年轻从业者愿意尝试新的就业机会,而且也需要时间去继续充实自己的职业技能。毕竟对于许多毕业生,工资的优先顺序不一定是一位的,在工作中能学到的经验知识,对未来职业发展规划的帮助,以及对很多留学生来说最重要的移民机会反而被更加看重,这才导致了他们的收入低于标准。

这个推论也得到了ONS工人过度教育率的数据支持,从2006到2017年,工人过度教育率都维持在16%,并没有增长或减少。说明新增加的过度教育从业者,很多从事了与自己专业学历相关的职业,却并没有要求应匹配的薪水,而是更在意自己的工作能带来薪水以外的好处。
ONS认为,教育是衡量能力的标准,研究并没有把教育与技能区分开。而且把工资作为生产力的衡量指标,意味着这个研究并不会显示教育是否客观上影响人的产出,更多只是展示了教育和工作薪酬的关系。
知识无用论?当然不是!
一般而言,我们都会认为教育应该和高薪成正比,越高教育就一定会带来越高收入。那么过度教育难道意味着我们的假设是错误的吗?
本调查的数据分析员表示:“过度教育可以视为一种就业不足的形式,从而导致了劳动市场的疲软。”从字面意思上来说,一个人拥有比工作所需要的更多的教育,那就是过度教育。但它也可以表示一个工作技能和知识没有此时没有被使用。而现在从事的工作未使用,并不意味着以后就不会使用,更不能等同于就是“无用”。

政府几个月前做的另一项数据调查显示,更高地文凭仍然吸引雇主提出更高地薪水,尤其是两个或以上的。数据表明,到30岁时,研究生通常获得9000英镑,比没有学位或者本科学位之间4500英镑的数值要高出两倍。因此,受教育越高的从业者,收入水平和发展潜力确实要比缺乏高等教育的从业者高。

(图:加拿大全国和各省25-64岁男性雇员的收入水平和受教育水平正相关)
同样的,上图是加拿大国家统计局2015年的数据,无论从全国数据还是各省级单位的数据来看,拥有本科学士文凭的人年收入确实高于大专或高中及以下学历。受调查人口平均收入为72,955美元,比拥有大专文凭的男性高7%,比拥有高中最高学历的男性高31%;但是却比拥有本科学位的男性低11%。这也反映出劳动力市场对高学历人才的总体需求很强劲。
教育作为一种知识投资,更重要的是它能潜移默化的对一个人能力水平进行锻炼。它本身就不是立竿见影的,马上能见到回报的,主要是我们要正确对待教育文凭的态度。因为学习和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终身的事情,我们都在不停地学习充实自己。万万不能认为受了教育,拿了文凭,就一定保证可以找到能移民工资还高的好工作。好工作需要的不仅仅是文凭和受教育水平,不同的职业都有不同的要求,也能提供给我们不一样的益处。

热议 | 加拿大入学丑闻很少?

热议 | 父爱缺失,母爱畸形,孩子终成仇人


清末日本留学潮: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后台其实一直有读者发来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清末有那么多人会去日本留学?借今天这个契机我们索性把前前后后的一些事情都聊一下1首先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是:清末到底有多少人去日本留学?在我们的印象里,那些后来在中国近代史舞台上赫赫有名的人,大多都有留日的经历,鲁迅、杨度、黄兴、徐锡麟、秋瑾、蒋介石、蒋百里、阎锡山、胡汉民、汪精卫……等等等等。那么,前后到底有多少中国人去过日本留学?诺哈网2023-08-19 15:45:170000欧洲科技行业为什么拼不过美国?
欧盟本月宣布将调查亚马逊是否在电子书销售领域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这似乎标志着欧洲的反垄断热情达到了高潮。苹果、谷歌和Facebook也都已经成为欧盟的调查对象,而亚马逊如今至少成为了3起独立调查的对象。诺哈网2023-08-21 16:38:360000加拿大EE最新抽选,3200人获邀,最低分472
本周加拿大又有哪些新的移民资讯,枫叶之路为你一网打尽。各位小主,请查收~1:12月5日,新斯科舍省通过联邦快速通道抽选了NOC4212的社会和社区服务工作者。这是2019年第六次针对市场优先类别的抽选。NS省的提名计划NSNP在联邦快递入境库中搜索具有特定工作经验的候选人,获邀候选人将获得额外600分的排名分数。诺哈网2023-08-02 08:06:200000美本申请-推荐信之各类问题
在大学申请中,美国的申请最麻烦,GPA,标化,活动,竞赛,文书,还有推荐信!尤其是推荐信,其他国家基本都不要,就美国要。而且美国还不止要一封,要一堆!我们来细数下推荐信的类型。在美本申请中,1.一定要有的是康色的推荐信。2.大概率还需要1-2封学科老师,如果两封,一般是一文一理。3.另外还可以有其他人的推荐信,可以是教练,科研导师,实习的主管等等。诺哈网2023-08-03 15:35:560000拿到加拿大大学录取和签证就无忧了吗?非也!
每年去加拿大留学的学生几十万人,其中读大学本科的人数占一半以上。很多家长和孩子在很长一段时间拼命学习语言、花费大量精力和财力终于取得加拿大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和学签,感觉可以放松下来了,其实真正的磨炼刚刚开始。大家都知道加拿大大学是宽进严出,但没有经历过的真的不知道会有多困难。一、语言困难诺哈网2023-07-28 13:06:4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