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评论:"AI换脸"直播存隐患 虚拟世界不是法外之地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臧梦雅认为,用户对人工智能的需求越来越细化,互联网应用的场景深度也在不断加强,这就对相关领域的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各大平台必须担起相应的责任。
“AI换脸”、“AI翻唱”等应用爆火网络,想必网友们已经不再陌生。近年来,AI狂潮之下,“换脸”已从最初的娱乐向直播等多个应用场景扩展。点进直播间,用户还以为是哪个明星在带货,仔细一看,却发现是主播进行了“AI换脸”,这以假乱真的程度让观看直播的用户直呼“被诈骗”。
虚拟世界也不是法外之地,“AI换脸”的巨大隐患正是版权问题。对此,民法典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说起来,这些主播未必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侵犯了明星的肖像权。然而,如今直播间竞争激烈,很多主播不得不通过一系列“博眼球”的操作来“求关注”,以获得更高流量,吸引更多客源,获取经济价值。在“流量至上”和“利益至上”的理念驱使下,使用“明星脸”直播,正好能够达到引流并节省直播成本的效果。可以说,这些带货的主播就是在故意“蹭”明星的“热度”。
事实上,利用网络侵害肖像权案件权利主体所属领域集中,多见于演艺行业。在一些虚假代言案件中,侵权行为人以盗用、冒用姓名的方式,误导消费者相信其产品或服务与公众人物存在代言关系,以不当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这不但欺骗了消费者,而且会有损公众人物本人的信誉。尽管公众人物尤其是明星在享有的肖像权方面有一些让渡,但这些随意“换脸”的主播既“未经他人同意”,又“以营利为目的”,显然已经涉嫌违法,当心“吃不了兜着走”。
针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识别难、侵权问题多发等特点,今年4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要求尊重知识产权、商业道德,不得利用算法、数据、平台等优势实施不公平竞争。而某短视频平台也发布《关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平台规范暨行业倡议》,提出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时,发布者应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进行显著标识,帮助其他用户区分虚拟与现实,特别是易混淆场景。
如今,用户对人工智能的需求越来越细化,互联网应用的场景深度也在不断加强,这就对相关领域的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各大平台必须担起相应的责任。如果平台明知“AI换脸”直播有问题,却仍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么损害的将是市场的公平竞争和行业的长远发展,最终失去的将是商业信誉和广大用户。
人工智能的浪潮滚滚而来,虚拟和现实的边界不再清晰。人们在享受着科技进步为现实世界带来的红利同时,也很容易迷失在虚拟世界制造的假象中。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科技将走向何方,需要我们做出更为明智的选择。(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臧梦雅)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相关文章:治“AI换脸冒充女星带货”,当以个案查处释法示警遏制AI换脸带货,需强化平台责任
(责任编辑:邓浩)
港股异动 | 招商银行(03968)跌超4%领跌内银股 一季度银行业绩承压 息差降幅走阔创新低
内银股继续下跌,截至发稿,招商银行(03968)跌3.48%,报36.1港元;民生银行(01988)跌3.05%,报3.18港元;交通银行(03328)跌1.55%,报5.07港元;建设银行(00939)跌1.16%,报5.1港元。0000香溢融通(600830)投资者索赔案进入最后十天倒计时
受损股民可至新浪股民维权平台登记该公司维权:http://wq.finance.sina.com.cn/关注@新浪证券、微信关注新浪券商基金、百度搜索新浪股民维权、访问新浪财经客户端、新浪财经首页都能找到我们!诺哈网2023-05-26 05:50:470000美国住宅市场进一步降温 房价已从峰值回落3%
美国住宅市场1月份连续第七个月降温。标普CoreLogic凯斯-席勒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的数据显示,1月份,全国房价较12月份下跌0.2%。该指数已从6月份的纪录高位下跌3%。买方需求数月以来持续低迷,卖方折扣越来越普遍,推动房价持续走弱。2022年底和1月份,抵押贷款利率从11月的峰值略有回落,为购房者达成协议提供了一些激励。0000量化圈“怪事”:知名私募“怒对”前员工,“商业秘密”再登上风口浪尖
作者|孙建楠编辑|袁畅前员工离职后,“美化”个人业绩,资管机构要不要去“澄清”?上海一家知名量化机构的态度是——要!这家知名量化机构日前就对跳槽的员工发声明“置评”,称其到了“新东家”之后的个人资料宣传与“前东家”实际记录严重不符。这家百亿私募更“警示”各金融机构,自行做好尽调及风控工作,警惕虚假宣传,保护好投资人利益。诺哈网2023-05-26 02:41:140000银行消费信贷价格竞争加剧,年化利率“3字头”成常态
记者彭妍“最近各类银行贷款的营销电话、短信越来越多,一天都能接到好几个,而且贷款利率也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近日不少市民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记者了解到,在稳经济、刺激消费的大背景下,近期多家银行不断加大贷款业务的促销力度,个人消费信用贷款利率较去年有较大幅度下调,年化利率以“3”开头已经成为常态。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