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张连座票喊价15万元,为什么黄牛总有票?
我对周杰伦“爱在西元前”,但奈何抢不到票的我总是被拒以“千里之外”。
近日,周杰伦嘉年华巡回演唱会天津站开票,但却出现粉丝抢不到票,只能在黄牛手上买高价票的怪事儿。热搜“大麦网到底有没有票?”下,众多网友评论:大麦已经被黄牛占领了,坚决不买高价票,等着砸手里吧。
据钱江晚报报道,周杰伦演唱会四轮开票,都在30秒内售罄。由于周杰伦的这场演唱会并没有强制实名制抢票,所以在抢票结束后,在某二手平台上,有很多关于这场演唱会的高价门票出售。两张购买价格2000元的连座演唱会门票,甚至被“黄牛”喊到了150000元的离谱高价。对此,网友纷纷质疑有猫腻,“为什么不实名制”。
从经验来看,往往“路人盘”越大的歌手,作为“路人”的你就越难抢到票。问题来了,为啥歌手越火,黄牛手上的票就越多?因为,主办方、票务平台,黄牛们可能早已发出利益的“暗号”,就像歌词唱得那样:他们猜,随便猜,不重要,连上彼此的讯号,才有个依靠。
一张门票,其中有多少“不能说的秘密”。先说黄牛。虽然网络上到处都是抢票攻略,帮助歌迷粉丝们从刀耕火种走向铁犁牛耕,但是你的对手们可能已经早早坐上了联合收割机。黄牛们利用科技手段,售票转售漏洞,用软件和机器人刷票,然后直接溢价卖给粉丝。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某些主办方为了更大程度地盈利,甚至还会直接将一些票分销给黄牛。于是,歌迷们“说好的幸福”,被黄牛们的科技“龙卷风”,一扫而空,空叹“我不配”。
黄牛与粉丝不断打响“最后的战役”,更多是因为票务平台不作为,甚至参与哄抬票价。事实上,演唱会票务已经如股票,衍生出了明确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比如,大麦和猫眼几乎只做一级票务,只能原价卖票,不允许溢价;而摩天轮、票牛等平台则是二级市场,价格跟随市场波动。在一些黄牛口中,二级平台更像“大黄牛”,类似于股票市场里的“机构投资者”。整个销售环节下来,硬是让有溢价利润空间的门票成为了部分人投资品。此商业模式种下的果,最终只能让粉丝悉数咽下。
天下苦黄牛久矣。歌迷们不愿总是“还在流浪”,终于站起来选择“说好不哭”。消费者们用钱包投票,自发抵制高价票,或许是打击黄牛更行之有效的策略。“宁可鸟巢门口站,也不能让黄牛赚”。五月天的北京场,许多歌迷在场外打出了这样的标语。主唱阿信在抢票风波后对歌迷喊话:“即使你们在场外,也一定可以听得到”。
场内外大合唱,把情怀一波拉满,也是呼吁票务平台不要只顾“躺着赚钱”。在黑猫投诉平台上,近30天内大麦收获的投诉量达3139条,可见歌迷对平台的不满意。“实名制购票”与“入场人证合一”相结合,就能大大减少高价票现象,平台为什么不好好执行作为呢?完善售后服务机制,建立完善的“候补”“退票”流程,同样能够避免黄牛票在二级市场泛滥,促进票务公平交易。所以,压缩“黄牛”活动空间,平台需与时俱进加固技术防线,实现对门票从上架到入场的全流程追踪,监测是否有“黄牛”参与倒票。
歌迷对明星总是“简单爱”,平台和黄牛不能因为利益“插足”其间,用“借口”令歌迷“开不了口”。相关各方形成治理合力,主办方和平台加强自律,令“黄牛”无票可抢、无计可施,才能让更多人顺利走进演唱会场。演唱会需要情怀,但不能只有情怀。消费者的购买体验,歌迷的消费体验,才是演唱会经济良性发展的根本。
上游新闻评论员 康磊
责任编辑:张迪
杨鸣发声明宣布离婚:已和平解除婚姻关系
来源:杨鸣12此前报道杨鸣陷离婚风波:最帅“顶流”教练的愿与愁(三联生活周刊)文|丽芙CBA辽宁队前主教练杨鸣的离婚传闻这两天一直挂在热搜上,关注度可比今年中国男篮几次令人绝望的比赛高多了。心碎是暂时的,八卦才是持久的。红星新闻2023-12-05 12:45:580000饭菜不涨价被罚,高校食堂岂能沦为“逐利场”
饭菜不涨价反而收到了罚单?9月4日,有网友爆料,广州华立学院食堂内一档口因每份饭售价低于13元不涨价结果受到300元处罚,引发关注。9月5日,广州华立学院向纵览新闻记者表示,上述处罚是由食堂承包方作出,学校认为该处罚的确不合理,已经要求食堂承包方进行纠正,该食堂档口也并未受到处罚。同时,食堂承包方也表示不会再进行涨价。新京报2023-09-06 23:25:140000段永平又捐赠1亿元!去年给浙江大学捐超10亿
作为慈善捐赠的主要方式之一,近年来大佬向慈善基金会捐赠股权的案例不断增多。据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官方微信号3月21日消息,在建院三十周年之际,中欧迎来了一份珍贵的生日贺礼。学院的杰出伙伴段永平先生向中欧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了价值1亿元的证券,这不仅是基金会首次收到上市流通证券的捐赠,也创下了单笔捐赠金额最高的纪录。该笔创新模式的捐赠将全部用于支持学院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每日经济新闻2024-03-22 19:12:550000媒体评张继科事件:谁来打破微妙的沉默
张继科在热搜上下不来了。这是我们这几天看到的一种舆论现象。但与此同时,涉事的几方似乎不约而同地陷入了沉默,如果这个微妙的现状不打破,张继科事件就有逐渐“冷”下去的危险。先说张继科本人。4月1日,《新京报》记者联系上张继科本人,对于欠债和传照片,张继科作出否认。但是当记者追问是没有欠债还是没有发照片时,张继科挂断了电话。此后,再也没有张继科本人的公开回应。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