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863

公募降费之下危与机

经济观察报2023-07-15 16:33:490

经济观察报记者根据基金2022年年报披露数据统计发现,若年底前完成公募机构的全面降费,基金公司管理费用同比降费约为10%。与此同时,全面降费政策的不断落地,亦会加速资管行业马太效应,而权益占比高的中小公募机构或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作者:洪小棠

“传闻这么久,总算落地了。”7月7日,孙璐看到公司工作群里基金降费通知时如是说。

孙璐是一家公募机构的市场人士。这段时间,她忙“飞”了。从7月份的会议安排上,基金降费的各项相关安排成了她近期的重点工作,除了公司开会通知降费的细节部署,还要进行公司收入影响测算和经营压力测试,以及商讨降费方案、协调运营等部门提前做好新费率结算准备等等。

随后,7月8日上午,证监会正式发布了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工作,“靴子”落地后,各家基金公司都开启了紧急加班模式,更有行业人士戏称这一天为“公募基金不眠夜”。

从改革工作的主要内容来看,费率改革渗透到了基金产品的多个维度,包括新老产品管理费率、托管费率调降、更多浮动管理费产品、规范交易佣金费率及公募销售费率等。

同在7月8日,多家头部公募集体披露公告,降低旗下基金的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上述政策的宣布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市场预期,短期来看对基金公司成本端影响较大。

经济观察报记者根据基金2022年年报披露数据统计发现,若年底前完成公募机构的全面降费,基金公司管理费用同比降费约为10%。

与此同时,全面降费政策的不断落地,亦会加速资管行业马太效应,而权益占比高的中小公募机构或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不过,行业短期阵痛之外,从长期看,让利于投资者,降低基金投资者的成本,改善“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现状,也会增强投资者的投资意愿,利于行业未来发展。而随着主动权益产品费率差拉近,公募行业格局可能从围绕主动权益的单品销售,向多元产品的资产配置转型,从而促进基金投顾业务的快速发展。

降费进行时

7月8日,对于中国公募基金行业来说,可以算作发展历史长线中的重要注点之一,这一天,公募基金费率改革的大幕正徐徐拉开。

当天上午,证监会发布了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工作安排:

1、降低主动权益类基金费率水平。新注册产品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分别不高于1.2%、0.2%;2、存量产品管理费率、托管费率不高于1.2%、0.2%;

3、推出更多浮动费率产品,包括与基金规模挂钩、与业绩挂钩两类;

4、降低公募基金证券交易佣金率,拟逐步规范公募基金证券交易佣金费率,相关改革措施涉及修改相关法规,预计将于 2023年底前完成;

5、规范基金销售环节收费,通过法规修改,统筹让利投资者和调动销售机构积极性,进一步规范公募基金销售环节收费,预计于2024年底前完成;

6、促进基金投顾试点转常规,支持基金公司申请投顾资格、允许个人养老金份额依法设定更低管理费率;

7、完善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披露机制。

与此同时,头部公募基金集体发出披露公告表示,自7月10日起降低旗下部分基金的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已成立的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管理费率超过1.2%的全部降至1.2%,托管费超过0.2%的全部降至0.2%。

“目前来看是头部公司先行降费,其他公司逐步跟上,最终实现公募基金费率的全面化下调。”孙璐表示。

华南一家公募机构人士透露,各公司于7月10日-7月16日当周已经提报了降费方案,包含了涉及产品数量、规模、披露安排以及收入影响测算,降费公告也将很快发布。

同在7月8日这一天,浮动管理费的产品申报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3只与规模挂钩的浮动管理费产品和8只与业绩挂钩的浮动管理费产品的申报,当日显示被证监会接收。

其中,与规模挂钩的产品,即按照基金管理规模分档收取管理费,管理规模越大,费率水平越低。

与业绩挂钩的浮动费率产品,则根据基金业绩表现分档收取管理费,例如若基金产品业绩为负,则按0.6%的管理费收取;若产品业绩超过6%,可在1.2%至1.8%之间收取管理费,管理费最高不超过1.8%。

对于浮动管理费基金产品,监管层指出,在坚持以固定费率产品为主的基础上,研究推出更多浮动费率产品试点,有利于完善公募基金产品谱系,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行业将在深入研究、充分评估的基础上,按照“成熟一款、推出一款”的原则,研究推出更多类型浮动费率产品。

整体降幅10%

短期来看,该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超出市场预期,全面降费对基金公司成本端将形成较大冲击。

根据公募基金2022年年报披露数据统计,全市场权益类基金的平均管理费率为1.27%,根据资产规模加权后为1.32%,有71%的权益基金产品管理费率为1.5%。整体来看,本次降费影响管理费用同比降费约为10%。

截至2022年底,全市场公募基金管理费收入为1458亿元、托管费为307亿元。目前市场中主动权益基金中管理费率超1.2%、托管费超0.2%的数量占比分别达93.8%和86.9%,以此计算,全面调降后公募基金市场管理费用规模下降约140亿、托管费每年下降约15亿。

而在已经发布降费公告的基金公司中,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中欧基金的降费规模最大,分别为3529亿元、2503亿元、2446亿元。降费基金数量最多的基金管理人是广发基金、嘉实基金、富国基金,分别为111只、108只、103只。

从静态调整后净利润下滑来看,在主动权益产品前20名中,前海开源基金、中欧基金、大成基金净利润下滑比例最高,分别达-39.3%、-36.6%、-24.3%。

费率的调降,对基金从业者的影响最为直观显著,记者了解到,已经有部分公司启动了预案,从精减人员配置抑或调降薪酬来应对即将到来的营收下滑。

除了基金公司净利润下滑,参控股股东、渠道、托管机构等公募机构相关方收入亦面临下降压力。

若按截至2022年底公募基金主动权益托管规模测算,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的托管费降幅最大,分别为 3.55亿元、2.60亿元、2.04亿元。

尾佣收入方面,根据各基金公司收入下滑预期测算,若按50%的尾佣比例,预计三方渠道尾佣收入将下滑74亿元,降幅约10%。

与此同时,参控股基金公司对于券商的业绩贡献将有所下降。根据东吴证券测算,若以2022年证券行业参控股基金公司净利润所得为参考,预计参控股基金公司净利润下滑将导致证券行业归母净利润下降0.7%。

不过,记者从华南某公募人士处获悉,该公司高管已与股东方进行多轮商讨,但结果并不乐观,股东要求保证净利润不下滑基础上开展费率调降事宜,不过最终是否按此执行仍在博弈中。

中小公司的阵痛

虽然本次降费对公募的整体净利润影响相对有限,但对权益占比高的中小公募机构或是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打击。

根据华泰证券测算,若按照2022年底财务数据静态估算,头部机构净利润下降1.5亿-4亿元每年,对净利润的负面影响约10%-15%;中小机构下降0-1亿元每年,负面影响约10%-40%,因此,降费对靠这部分管理费生存的中小机构而言打击很大。

北京一家中小基金公司相关人士坦言,由于公司高管的“资源禀赋”,一直以来公司就向着权益为主的“小而美”公司发展,集中投研与市场全力将权益产品做大做强,如今面临降费,对于公司营收来讲影响非常大。

从降费政策公布以来,很多中小公司更加深入地测算费率调降影响,甚至有些公司将营收影响细分到月,即每个月收入减少多少,面对人力、投研、IT、运营、办公地租金等刚性支出成本和渠道的各种物料要求,在没有新增资金情况下,还能坚持多长时间的经营压力测试。

沪上一家中小公募机构人士表示,根据现有情况测算,管理费从1.5%降至1.2%,虽然看似只降了0.3%,以尾佣等各项支出金额不变情况下,其公司的净利润将减少超40%,影响太大了。“从长远来讲,在基金费率全面下调情况下,我们不得不做出的决定就是裁员,就算是退而求其次的降薪,也势必面临加速优秀人才出走,这样对投研团队建设和优化会产生反作用,进而影响产品业绩和公司经营,对于我们这样的小公司来讲,就是负反馈循环。”该人士进一步表示。

与此同时,降费影响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可能使公募行业头部集中趋势加剧,进一步增强行业的“马太效应”,产能出清速率亦会进一步加快。

开源证券研究表示,降费对主动权益占比较高的基金公司影响较大,头部公司ETF和非公募业务占比较高,同时头部公司在浮动产品、基金投顾、渠道议价和运营成本方面具有优势,行业马太效应增强。

“头部机构在投研环节就存在优势,降费产生的虹吸效应头部机构有望通过市占率提升实现以量补价。”沪上一位基金投研人士表示。

向多元产品配置转型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降费在让基金投资者降低投资成本、更有获得感之外,亦有利于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北京一位公募基金公司高管认为,监管在规定调降基金费率同时,也利用基金费率下限保护了行业有序健康发展。“就如同前些年债券主承销在没有价格约束情况下,发生恶性价格战一般,如果没有对产品约定费率下线,可能会造成产品线布局较全、降费影响不大的头部公司率先开启价格战,而无底线的盲目下调会导致行业竞争格局混乱,所以在费率调降大势所趋情况下,主动有序降费才对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保护。”该高管认为。

而随着此次权益费率全面调降逐步到来,或进一步拉近主动权益产品与其他产品费率,将可能变相提高其他类型产品性价比。“以前从销售端来讲,渠道及基金公司由于经营收入考虑,更愿意销售高费率高尾佣的主动权益产品,而费率下调后,对渠道和销售机构而言,会平衡各类产品,也更有意愿加大诸如二级债基、指数基金等产品的销售。”华南一位公募机构渠道人士认为。

这意味着,随着主动权益产品费率差拉近,公募行业格局可能从围绕主动权益的单品销售,向多元产品的资产配置转型,从而促进基金投顾业务的快速发展。

在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业务负责人刘亦千看来,管理费率调降将降低销售机构的尾随佣金收入水平,倒逼销售机构加强买方投顾团队建设和买方投顾能力培养,推动基金投顾行业更快更好发展,以更好服务于大众投资者的财富管理需求。

事实上,美国基金销售市场也经历了由“卖方模式”转向“买方模式”的过程,这一过程同样伴随着美国基金产品费率结构的变迁。

中信建投证券数据显示,美国上世纪80年代开始各类基金产品费率逐渐下降。1980-2010年,美国股票型基金综合费率自2.32%下降至0.95%。在此背景下,80年代也迎来了美国共同基金的黄金发展期,1980-2000年间美国共同基金的净资产规模 CAGR达22%。

随之而来是美国基金行业从传统卖方销售导向业态转向买方投顾模式的大力转型,买方投顾的渠道成本也由投资者自行承担。

平安证券也认为,短期内,在公募基金规模具有相对刚性背景下,资管机构业绩或将受一定影响;但长期来看,费率调整有助于基金公司提升服务能力和运营能力,提升竞争优势、吸引中长期资金流入,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此外,证监会也明确降低公募基金证券交易佣金费率、规范销售环节收费,这将倒逼券商丰富机构投资者服务内容、加速买方投顾转型。

前述公募机构渠道人士表示,在基金费率全面下调背景下,代销机构也将逐步从猛推产品拿尾佣的传统路径上转向真正站在客户角度,用投顾模式为筛选优质工具类产品构建适合于投资者的投资组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买方投顾市场,从而促进行业高质量健康发展。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孙璐为化名)

责任编辑:刘德宾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