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860

中国经济一角:华南七位企业主的自述

经济观察报2023-07-15 16:23:170

由于内需、外需的疲软,企业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维持营收的增长,但由于利润率不断走低,企业赚钱更难了。不过,这些久经沙场的制造业企业主们没有坐以待毙,数次穿越周期的他们正在寻找不同的突围方法。

作者:杜涛

封图:图虫创意

2023年7月,经济观察报与华南7家企业负责人进行了一对一的调研对话。这7家企业分别涵盖半导体、电子、消费、锂电池零部件、外贸、汽车配套产品等行业,其中包括数家上市公司。

这些企业的掌舵者在今年上半年变得很忙。

一位企业主感觉今年钱更难赚了,此前这位企业主只在周一至周五工作,现在周六、周天也在加班,半年干下来,收入也只能和去年持平。

这也是受访企业的普遍印象:由于内需、外需的疲软,企业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维持营收的增长,但由于利润率不断走低,企业赚钱更难了。

不过,这些久经沙场的制造业企业主们没有坐以待毙,数次穿越周期的他们正在寻找不同的突围方法。

以出口为主的企业正在全球范围内调整布局,以寻找机会。

一家锂电池零部件企业原来的主要业务在南亚市场,但是今年以来,中国企业在南亚地区遇到的监管变化让这家企业警惕起来,着手从南亚市场转向东南亚和欧美国家。

另一家外贸企业负责人认为开拓东南亚市场等海外市场“不容易,且并不适合每家企业”。

该外贸企业的负责人表示,中国企业一直对标欧美发达国家市场,配套产业链也以此为标准,若是转向东南亚,首先原来的供应链需要重建,其次东南亚市场的稳定性也值得商榷。“甚至需要把当前的产业链进行降级处理。”上述外贸企业负责人称。

这种“出口降级”对于中国出口企业可能会是一次大调整,不止一家出口企业遇到了类似的困惑:如何在降级的过程中保住利润率和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高端供应能力?

以内需为主的企业则在寻找新产品、新赛道的机会。一家消费电子企业接连推出了数款新产品,还跨界至储能赛道,以找寻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

尽管多位受访者对于需求的复苏保持了谨慎的态度,甚至有受访者认为2024年需求市场会迎来更多的挑战。但欣喜的是,依然可以看到大部分企业在主动增加投资,应对当下的市场状况以及未来的预期。多数企业主动提及,下半年会增加投资布局新的产品线,一家半导体芯片企业在下半年会有并购计划。

此外,也有企业对当前经济状况和财政状况表示担忧,主要在于其担心财政承压后,地方的营商环境会否出现变化——企业的担忧并非无的放矢,疫情三年,曾发生过个别地方政府对企业征收非合法收入的行为。

在这个复苏后劲不足的上半年,7家企业的自述描摹出中国经济的现实一角。

芯片负责人忙去库存

7月初,这位刚从上海飞回来的半导体芯片企业负责人接受了经济观察报的采访,他表示,“2023年上半年,商务出差频率比前几年高出很多,一方面有疫情放开的因素,另一方面企业为应对订单减少,只能通过频繁出差寻找业务。”

该负责人此次去上海也是为了与客户洽谈项目投资,虽然新项目投资落地不会那么快,但是不出差、不催促,项目会更难落地。他说,相比以前出差频率提高了很多,平均一个月有10天在外面出差,这还不包括周边几个城市,“太近的,就不算在内了”。

此前,全球芯片出现缺货现象,企业纷纷加大采购或扩大产能,2022年下半年需求转弱后,行业开始进入去库存周期,而去库存过程中又往往伴随着降价的折磨。

该负责人说,比如,原来有客户与企业签协议,要求保供8000万颗芯片,当时说好“能提供1亿颗更好”,结果到年底,客户只用了不到3000万颗,不到原协议的1/3。当时大量库存形成,导致现在企业只能去库存,这个过程大概从去年四季度开始。

该负责人表示,半导体芯片行业在2019年开启过三次涨价,现在为了处理库存,已经把价格降到了2019年同期水平,甚至有些低于2019年的价格。“这‘一正一负’的价格差对国内半导体产业来讲也是很恐怖的事情,库存不能砸在手里,不然现金流会出问题。”该负责人说。

该负责人还发现了一个现象,以前下游甲方都是用现款结账,现在则在推进供应链金融结账,即用供应链去银行质押出一笔款项来给上游供应商。“其实大家都有‘过冬’的意识,想要有更多的资金保持流动性。”这位负责人表示。

在该负责人看来,越是竞争激烈的时候,产品越要创新,抓紧时间看准新机会,做出新产品。据他估算,今年要投入一亿元左右研发新产品,才能弥补去库存带来的损失。同时,新业务的增长,可以保证企业生存,不被淘汰。

为了布局新机会,该负责人计划引进新的投资者,同时希望新的投资者是与其产业链发展相关的,虽然这样会在股份出让价格上做一些折价,但是有利于在市场中扩大版图。他说,当前市场上资金面偏紧张,行业以前都是靠投资人、VC来融资,但是近几年,VC也拿不到太多的资金了。

在政策方面,该负责人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他希望能够降低优秀人才的个人所得税税负,或者整体降低个人所得税税率,这样才能保持与国外企业竞争人才的吸引力。他说,半导体行业人才是不可或缺的,5年是新手,10年才可以上手,15年以上才能成为专家。国内半导体人才不足,为了引进人才,目前开出的工资都是翻倍的。短短几年,芯片方面的人才工资已经翻了1-2倍。

该负责人表示,高端人才收入自然高,目前国内最高45%的个人所得税税率有些偏高,使得企业在引进境外人才或吸引其他地区人才时没有优势。

消费电子企业主选择新赛道

一家消费电子类上市公司的企业负责人,最近一直在办公室内思考一些问题,包括“国际贸易冲突会给企业会带来哪些影响的问题?”“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对消费市场的变化的影响有哪些?”等等,这家消费电子公司为应对国际贸易冲突,从2018年开始在海外布局。

该负责人发现,当前整体消费能力在下滑,为应对这种下行趋势,公司也在做调整,比如增加研发投入,现在年投入上亿元,研发新的产品线和赛道,用以提高公司的收入,同时还增加了储能业务。

他说,为了应对生存和增长的压力,必须要增加新的产品,比如,公司以前是做音频设备的,现在要做智能穿戴设备,同时又进一步拓展到AR眼镜等,在品类上,以前公司只生产一个品类,现在则是做3—4个品类。

为什么做储能?该负责人说,是看到了绿色低碳的发展趋势,以及绿电在未来市场中的旺盛需求。此外,从储能产业链还可以延伸到其他消费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电池等)。

该企业负责人已经做好了“生存”和“过冬”的准备。他说,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作为企业可能会把规模缩小一点,把之前一些保本或者亏损的产品砍掉,替换成新的利润较高的产品;另一方面,公司还在更谨慎地对待订单和规模,2022年公司本预计销售收入能达到50亿元,其中包括一些尽管利润微亏但对打开市场有利的项目,如今摒弃了这一思路,没有利润的项目干脆就放弃,虽然营收会下降,但是整体的利润率会提升上来。“这个时候要以利润为导向。”该负责人表示。

为了更好地应对未来,该公司还做了一些资本投资,投资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比如锂电池,芯片等。

该负责人认为,2023年的上半年经营状况没有2022年好,但通过增加一些新产品、新的业务线提高收入,相信公司明年会有一些好转。

汽车电子企业被压价

在2023年上半年,这家汽车电子企业销售额增长了50%。

该企业的负责人却表示,2023年上半年公司的营收虽然在快速增长,但是整体利润率却在下滑,汽车行业都在降价,必然会传导到整个供应链条。“特斯拉的降价打响了行业的枪声,现在降价的压力会分摊到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

2023年上半年,该企业负责人相比去年同期多了一件事情,就是与供应商谈降价的问题。他说,公司本身利润没有多高,下游的降价压力不能由一家公司来承受,而且公司也承受不了这么大幅度的降价。“这是链条上的每一个厂家都需要面对的问题,大家都要承受降价带来的损失。”该负责人说。

该负责人预计下半年,公司的营业额总体还会继续上升。因为公司体量并不大,在整个市场所占份额不多,公司又以研发为主,相对较强势,但并不意味着对行业乐观。2022年,这家企业保持了15%的研发投入强度,今年将会维持这一数目。

对于利润率,他非常肯定地回答:“基本不用猜测,全年利润率应该会下降。”

该负责人说,增长是最重要的,只要业务能发展增长,公司很多问题可以在发展中解决,如果业务是下滑状态,很多问题就会爆发出来。

锂电池企业多元化布局

这家锂电池零部件企业在2023年上半年实现了20%的增长。

但是,年初的时候,该企业的负责人的预估是40%的增幅。

这家企业国内与国外业务是“三七开”的比例,其中对外业务主要面向南亚市场,现在则准备开拓东南亚和欧洲市场。

该企业负责人坦言,过了春节后,外贸的需求没有出现预想中的报复性增长,只实现了一个比较缓慢的增长。与此同时,公司的员工数量却一直在增长,从去年300人增加到目前的400人左右。

虽然,销售额还在快速增长,但是利润率也出现了下滑的趋势,该企业负责人坦然接受了这一结果,他认为,利润率的下滑意味着行业竞争在加剧,也代表着行业逐渐趋于成熟化。为了寻找新的增长点,他的企业准备从单一的南亚市场跳出来,去欧洲寻找新市场作为增长点。

跳出原有市场,一方面是因为2023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在南亚市场遇到的监管案例,让该企业主生出了不安全感;另一方面是南亚市场账期的变化,2022年以前,外贸市场资金回笼情况良好,2023年开始,客户回款也有了账期,在30天左右。

但是,该负责人对下半年的预期还是比较乐观。他说,其所在行业的销售量一般会在下半年的9月开始猛增,叠加公司在下半年开辟的新业务线,所以下半年应该会保持营业额和利润的双增长。

最近该负责人和他的管理团队一直在开会,研究开辟新市场。他们选择东南亚地区的越南和印尼。他说,印尼人口多,越南港口更优,准备把公司的售后、仓储和技术支撑以及营销等板块放在那里。

外贸公司过难关

从2020年的500名员工,到现在的130名员工,这是这家外贸企业的现状。

在2020年的时候,这家外贸企业有3层办公楼,逐渐缩减至目前的1层。同时,该公司不仅裁撤了部分员工,原来的各种下午茶、生日蛋糕等福利也全部取消了。

该企业负责人说,公司主要业务以小额消费类产品出口为主,主要面向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其中,欧洲占6成,美国2成,加拿大2成。受国际贸易冲突的影响以及欧美的消费习惯变化,公司本身的业务也跟着受到了影响。

从去年开始,他感觉到整个欧美的消费市场在发生变化,以前40美元—60美元的产品,欧美的消费者基本上是随便买,现在购买前则要反复比较、权衡。

去年圣诞节,这家外贸公司很早就储备了一批货物,等着在节日大赚一笔,结果并没有如愿,欧美市场反应非常平淡,完全没有2021年圣诞节时的火热。该企业负责人后续到客户处打听,得到的回复是,因为一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导致消费者把一些其他方面的支出缩减了。

这与2020年的情形完全不同。

回想起2020年的时候,该企业负责人表示,因为疫情的原因,员工居家办公,国外对居家消费需求旺盛。比如,厨具,摄像头设备等电子设备,该负责人记得当时一个理发的工具,国内采购价20多元,送到国外可以卖到80元左右。

对于下一步的业务情况,该负责人认为并不乐观,他说,因为国际贸易冲突,一些国外的客户对国内对国内产品的需求在减少,对国内的供应链依存度也在降低,比如以前是30%,现在降到了20%,此外还有一部分供应链外迁的影响,他也理解其客户对供应链安全稳定的考量。“但是,眼下还不是最难的。”他认为,2024年会更难,企业要提早做好准备。

对于现在非常火热的东南亚市场,该负责人并不认可。他说,原来一直做利润率相对高的欧美地区,那里对质量的要求严格,供应链也是跟随着这个方向建立起来的。如果转向其他地区,则可能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利润低,产品质量也下降。

另外,一个国家的信用是否良好,对企业发展也至关重要。整体欧美市场的采购商信用较好,但其他市场存在较多的退货情况,一些地区还存在数月后再退货的情况,这对企业影响也是较大的。

该负责人认为,搭建一个全新的供应链是个痛苦的过程。

车载消费品企业负责人白头

这是一家车载消费品的生产商,前阵子,该企业的负责人和总经理在办公室讨论了半天,内容是当前市场压力若一直持续,年初定的任务是无法分解下去的。“市场不好,分解了也完不成,还不如不分解。”

见到记者后,该企业负责人指了指头上的白发,笑着说,“全是今年长的,压力太大了。”

2023年的上半年,这家企业销售额没有出现大的变动,利润增幅较大,该企业负责人解释称,利润大的来源主要是通过降本增效:第一是内部挖潜,比如自动化投入,供应链的议价谈判等降低了运营成本,在营业额微增的情况下,利润大幅度增加。

第二是产品布局上做了调整,原来只做传统的核心产品,现在围绕核心产品开发了一系列相关新品,还附加了科技属性,提高了竞争壁垒,带来了收益。

第三是,今年的市场下行压力大,现在企业的业绩增长是相比此前几倍的努力换来的,“就是疫情的时候,公司也没有感觉到这么难,那时候稍微努努力就能稳住销量。”该负责人说。

以前,该企业负责人周六、周日从来不工作,现在一周七天都在工作,还要经常加班到凌晨一点。与此同时,出差时间也延长了数倍,这才保住了和2022年持平的业绩。

该企业负责人说,对于经济下行的压力感受深刻,现在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在下降,公司的产品又是非刚性需求的消费品。

2023年上半年,该负责人经常思考怎样通过变革让公司可以持续增长,如何通过降本增效,挑选新的赛道带动企业的增长。

对于下半年,乃至2024年,该负责人称,公司确定的思路就是不断寻找新赛道、新产品,围绕着核心主业做多元化,去裂变副业,发掘新的蓝海市场。

工业芯片“出口降级”

这是一家泛工业类的芯片上市公司,它的客户差不多有1200多家,涵盖了14个行业。

该企业负责人说,从2022年的下半年就感觉到市场的压力,到2023年上半年还是没有缓解,市场增长乏力,客户提货速度减慢。

与上述第一家芯片企业情况企业相似,2021年由于缺货,市场疯狂抢货,从去年的四季度一直到现在都在去库存。

该负责人比较坦然地接受了当前去库存的现状。他认为,有波峰就有波谷,如果2021年算是波峰的话,现在就算波谷。“但是,市场需求疲软,采购方给的价格更保守了。”该负责人说,公司当前状况还好,上半年保持了盈利状态。

该负责人也感觉到行业在变冷和正在发生的结构性调整。他说,中国的半导体企业依赖两个最大的市场——手机和电脑市场。现在,这两个行业都出现了严重地衰退。“至于其他增量市场,比如说汽车,坦白说跟国产关系不大,占比也不大。”该负责人表示。

另一个结构性调整体现在地域上,因为国际贸易冲突,导致对东盟亚非拉国家的出口猛增。

该负责人说,但是这些国家的需求,与传统的欧美日市场出口需求是不一样的。以前中国的半导体企业,追求就是“高精尖”或者是高毛利、高技术含量产品,为符合欧美日出口的需求,在规格、可靠性、产品的功能、质量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当下,虽然出口东南亚、东盟的数量增长很快,但是这些国家在标准和质量的要求基本上是“零”,且出口地的转换也给企业带来了单价和利润的下降。

该负责人解释,以前出口到美国的芯片,单价大概要到2.5—3元,但是出口到东南亚的芯片销售单价只有0.5—0.6元。虽然销售量是在增长的,但本身产品的质量、性能要求都在下降。

该负责人说,这样会让整个半导体行业的含金量下降。另外,东南亚市场的销售在增长,但是利润率太低,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还是在高端市场。

当前的营收情况,该企业负责人说,整体收入比去年同期有一定增长,但数量并不大,由于毛利率低,利润比去年同期是下降的。

该负责人认为,地方政府大量的税收优惠政策扭曲了市场,阻碍了公平竞争,应该统一化、公平化,毕竟国家需要的不是那些通过优惠发展起来的企业。

“如果企业通过税收优惠能拿到5%的返还,谁还会辛辛苦苦赚取5%的利润?”该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刘德宾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