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查“矿企瞒报17人死亡”,更要从源头铲除瞒报土壤
杜绝瞒报,并不只是为了要依法追究责任,本身也是实现安全生产生态持续改善的应有之义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自2007年至2022年“9·1”滑塌事故发生,山西代县精诚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的采矿区(以下简称精诚铁矿)瞒报多起矿难事件,至少涉及17名矿工。其中,仅在“9·1”滑塌事故发生前两个月就有至少三名矿工死亡被瞒报。目前,山西忻州市回应称,已成立联合调查组,对媒体反映相关情况立即进行深入调查,严肃认真逐一核实。

一家企业的采矿区,在过去15年间瞒报多次矿难事件,至少涉及17名矿工的生命,其中仅一年就有7人。这样的持续性、涉及人数众多的瞒报事件,令人发指。现在,媒体的深度调查报道揭开了盖子,此事中的更完整真相,比如,被瞒报的是否仅是被曝光的17人,以及责任该由谁来承担,还需要当地以公开公正的调查一查到底,追责到底。
在彻查个案之余,更值得反思的是,到底如何从根本上铲除瞒报的土壤?近年来,相关部门围绕安全生产建立了一套不可谓不严的责任机制。针对瞒报的追责,相关制度、法律也在不断完善。但正如此事所示,瞒报其实并没有真正消失。这背后不得不正视的一个治理困境是,当对安全事故责任追究越来越严,如果在安全事故监督、排查机制的执行上没有相应的跟进,只会“倒逼”事故责任者更大程度地追求瞒报。
事实上,瞒报的频发,绝不只是由于矿企的“利欲熏心”,它投射的实际是一个地方的安全监管生态。大量的事实也表明,安全事故瞒报几乎很少完全是矿企单方面所能完成的。比如,此次报道中就提到,涉事精诚矿业的相关负责人被抓后,其中一条被起诉的涉嫌犯罪行为是“为了利益上下串通,对滑塌事故隐瞒不报”。“上下串通”这个细节,值得细品。而过往一些瞒报案例中,“监督者”与企业共谋瞒报的现象也不少见。如据国家矿山安监局公布的调查结果,2022年5月,山西省晋煤太钢能源有限公司三交煤矿在三天内发生两起亡人事故,不仅煤矿方均存在瞒报行为,当地的应急管理局局长也直接参与了瞒报。
这次曝光的涉事矿区,从2007年到2022年的持续瞒报,更不得不让人反思当地的安全生产治理生态。其实,我们在围观此事时不能忽略一个重要事实,那就是瞒报高发实际对应的是安全事故的高发,也即安全生产状况的混乱。明确这一点,对瞒报的调查,就必须再往前溯一步——当地日常的安全生产监管到位吗?如此屡屡闹出人命的矿企,是如何通过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的?难道平时就没发现安全隐患?只有从监管角度扎牢安全生产的篱笆,如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操作标准,杜绝矿区开发层层转包乱象等,真正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才能为瞒报釜底抽薪。
其实,安全事故是问题,也可以是改变的契机。瞒报一次次轻松得逞,实际上也让当地失去了很多原本可以把安全生产保障做得更好的机会。这也指向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杜绝瞒报,并不只是为了要依法追究责任,本身也是实现安全生产生态持续改善的应有之义。因为,瞒报就是对安全生产问题的掩盖,它是事故责任者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却进一步积压和放大了安全生产隐患,可谓后患无穷。意识到这一点,对瞒报的治理,首先应该在地方意识层面就引起更多的重视,剔除侥幸心理和短视心理,从而投入更多精力、以更多创新机制去预防和查处瞒报。尤其是在一些矿业开发比较集中的地方,更应该在这方面建立正确的安全观、治理观。
比如,安全生产监管理念,要从只注重事后的严惩,转向对事故预防的激励。像一旦发现并及时处置重大安全隐患,能否得到奖励?相关部门的考核,不妨对预防事故的贡献有更多的倾斜。此外,对于安全事故举报,是否可以设立奖励机制,并更好保护举报者的权益?其次,要善用技术来预防和发现瞒报。如矿区作业的实时监控画面,是否可以与安全监管平台共享?应该说,要杜绝瞒报,在今天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关键还是事在人为。
说到底,瞒报就是与公共利益对立,是安全生产中必须拔掉的“毒瘤”。它的发现不能只靠记者的调查和家属的“偶然”举报,常规性的安全监管机制和事故排查机制,必须要警觉起来,发挥该有的作用。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朱昌俊
责任编辑:刘光博
香港将成立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小组
据香港政府新闻网消息,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今日(11月25日)出席香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金会成立典礼并致辞表示,由他领导的“宪法和基本法推广督导委员会”将会在明年年初成立“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小组”,协调政府部门和非政府机构,全方位推动国民教育,为香港的爱国主义教育打开新篇章。0001国务院任命:胡海峰履新,担任民政部副部长
撰文丨余晖1月16日,人社部发布消息,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任命宋其超为财政部部长助理;任命胡海峰为民政部副部长;任命郝军辉为国家消防救援局政治委员。免去田学斌的水利部副部长职务;免去徐平的国家消防救援局政治委员职务。宋其超,男,汉族,1970年8月出生,山东昌乐人,1993年7月参加工作,199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系财政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博士。北京青年报2024-01-17 10:40:5000002023楼市看点:构建发展新模式 定义居住新理念
2023年,各地不断调整优化房地产调控政策,楼市政策利好叠加持续发力显效,市场改善空间巨大。如何更好释放住房消费潜力?如何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2023年房地产业发生的深刻转型,不仅改变了许多人对房地产市场的认识,也在重新定义未来的居住理念。楼市政策利好叠加部分地区市场表现更加活跃“楼市新政一出,我们门店就有经纪人开单,一下子开了两三单。”上海浦东金桥板块一家品牌房产中介店长老张告诉记者。0000任上首次访华,这位总理不太“冷”
来源:环球人物新西兰虽然是“五眼联盟”成员,但在一些重要问题上能坚持自己的立场,有独立的判断,并不会简单地随小集团起舞。作者:王喆宁郑敖天毛予菲编辑:毛予菲6月25日,新西兰总理希普金斯率团抵达北京,开启了5天的中国行。新浪新闻2023-06-27 17:53:550000花西子事件后,这“泼天富贵”终于轮到了老国货?
(文/解红娟编辑/马媛媛)”小说里的商战违法且狠毒,现实里的商战合理却有病。“有网友如此评论“花西子”事件后的老国货出圈现象。近日,受花西子”事件影响,不少老国货重新进入消费者视角,其中以”捡箱子“的蜂花最为出名。9月12日至13日,蜂花多次登上微博热搜,词条包括“蜂花商战”“蜂花产能紧张已断货”等。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