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梅隆去过33次!为什么泰坦号一次就挂了?
据新华社报道,失联几天的泰坦号终于有消息了,在水下3800米的深度,发生了内爆,船身解体,船上人员无一幸存。

01
卡梅隆去过33次都没事
泰坦号一次就出事了
面对泰坦失事,大伙首先想到的就是,大导演卡梅隆,当年为了拍《泰坦尼克号》,曾经33次下潜,参观泰坦尼克号的残骸。为此,卡梅隆曾经说过一句话,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比我更熟悉泰坦尼克号了,哪怕是泰坦尼克号的船长在世,他也不如我熟悉泰坦尼克号。

▲ 深潜器发生“灾难性内爆”后,卡梅隆在22日接受美国广播公司(abc)采访时,称这起事故与“泰坦尼克”号沉船相似,令人震惊。
卡梅隆的这番话还真不是妄言。
因为泰坦尼克号首航就沉没了,泰坦尼克号的船长都是头一次跟泰坦尼克号打交道,就再也没有第二次了,而卡梅隆,整整跟泰坦尼克号打了33次交道。
那么,问题就来了,同样的地点、同样的深度、同样的目的,卡梅隆去了33次都没事,怎么泰坦一次就出事了呢?
原因并不复杂,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卡梅隆乘坐的下潜工具和泰坦有着天壤之别。
如果说卡梅隆坐的是坦克,那泰坦,只能相当于“三蹦子”的水平。

0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995年,卡梅隆第一次下潜到水下3800米的深度围观泰坦尼克号,乘坐的是一艘由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设计研发的专业深潜器——和平号。

和平号深潜器,是一款具有自主移动能力的深海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6000米,最大载员人数3人。
和平号是由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设计研发,芬兰造船厂生产制造。一共是两艘姊妹艇,和平1号、和平2号。
传统的深潜器一般都是以钛金属焊接而成。和平号则是以马钉钢合金打造,它的强度比钛金属还要高10%。
整个深潜器由两个半球体铸造而成,避免产生焊接。和平号的密度接近水的密度,所以可以在不同深度中自行的移动。
和平号长7.8米,宽3.6米,重量18.6吨,采用电机推动方式,内部的维生系统可以维持单人246小时,三人3.42天。
和平号是上世纪90年代,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可以下潜到水下6000米深度的深潜器。
除了和平号之外,其他几台能够下潜到6000米深度的潜水器分别是:美国的阿尔文号、海崖号、深海之星,日本的新海号、法国的鹦鹉螺号。
卡梅隆乘坐和平号,先后12次参观泰坦尼克号,日后电影《泰坦尼克号》的水下取景拍摄,也是借助和平号完成的。
和平号除了参与过《泰坦尼克号》的拍摄之外,还参与了卡梅隆制作的电影纪录片《深渊幽灵》,以及纪录片《发现俾斯麦号》的拍摄工作。

2007年,和平号下潜到北冰洋4261米深度的海底,插上了俄罗斯国旗。
2008年,和平号又参与了贝加尔湖探险计划,贝加尔湖是全世界最大的淡水湖,最大深度1630米,平均深度超过700米,最大下潜速度每分钟150米。
这个深度在和平号面前,就显得小菜一碟了。

反过来再看泰坦号,重量10吨出头,舱体由碳纤维打造而成,最大载乘量5人。
船头部分,有号称全世界最大的“深海观景平台”,有所谓的专用厕所,实际上就是一个马桶,外加一个门帘。
船上有音乐系统、有摄像系统、有加热系统,唯独没有救生跟逃逸系统。
需要注意的是,泰坦号不但缺乏最起码的自救能力,而且舱门只能从外锁死,意思就是说,人进去之后,想从里头开门,是不可能的,只能浮上来之后,有人从外面把门打开。
这个原理,相当于罐头盒。
说好听了,它是对自己的安全性有底气,说不好听了,它就是罔顾人命,挣钱不要命。
泰坦号所属的“海洋之门”公司,不断在全球的富人圈,兜售他们所谓的科考行动,25万美元一次,实际上,更像是纯旅游项目,而且还是那种风险极高、单纯追求猎奇、要钱不要命的旅游项目。
跟它们家签合同,先得立生死状,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死了,跟我们一点关系没有。这哪是科考、哪是旅游啊,整个一“抽死签”,谁赶上算谁的。



03
卡梅隆:资深深潜爱好者
詹姆斯•卡梅隆不仅是好莱坞最成功的导演之一,还是资深的深海探险爱好者。
他的两部作品《泰坦尼克号》和《阿凡达二》,都表现出了他对海洋的好奇和热爱。
卡梅隆在加拿大安大略省长大,距离泰坦尼克号出事的北大西洋纽芬兰海域只有数百公里之遥。
儿时的卡梅隆痴迷于海底世界,15岁那年就获得了水肺潜水证书,在成为导演之前,卡梅隆最大的愿望,是当一名职业潜水员。
后来的种种机缘巧合,才让卡梅隆放弃成为一名职业潜水员的梦想。
本着爱一行研究一行的原则卡梅隆,卡梅隆对深潜有着超乎常人的冷静和理智。
2012年,卡梅隆只身潜入了全世界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
而这时候,他乘坐的潜水器就不是俄罗斯的和平号了,因为和平号的最大下潜深度只有6000米,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则超过了一万米。
卡梅隆乘坐的是一款由他本人设计的深潜器——“深海挑战者”号。
卡梅隆亲自操刀设计,澳大利亚负责生产制造,深海挑战者号直径7.3米,重12吨,内部乘员一人,最大下潜深度一万两千米。
2012年3月26号,卡梅隆独自一人乘坐深海挑战者号抵达马里亚纳海沟1.1万米的深度,逗留了2小时36分钟。

卡梅隆在2012年,探访完马里亚纳海沟之后,接受采访时说过一番话,近日再次被人翻了出来,当时,他告诫众多的深潜爱好者:深海,是这个地球上最无情的地方之一,这个地方可不是你打个急救电话就能来救援的。
由此就能看出来,专业和业余之间的区别,卡梅隆和这回出事的“泰坦号”、“海洋之门”公司,完全是两个量级的玩家。
04
如果“蛟龙号”出手相救,有戏吗?
“泰坦”号失联之后,附近的美国、加拿大和法国先后派出了人员搜救,天上有飞机,海上有船只,法国甚至出动了一台能下潜到4000米深度的水下机器人。然而,全都徒劳无功。
救援行动最大的问题就是,失事地点太深了,3800米的深度,再先进的工具,都只能望尘莫及、望洋兴叹。
有网友就问了,如果咱们的蛟龙号出手,成功率几何?要知道蛟龙号的最深下潜记录,可是突破了7000米。
对此,专业人士的回答是,就算蛟龙号出手了,救援成功率也微乎其乎。

3800米的深度,对于蛟龙号来说,肯定是不在话下,但是,正所谓“术业有专攻”,什么事的家伙儿干什么活儿。
蛟龙号本身的定位是一款深潜器,并不具备深海救援功能。
退一万步讲,就算中国出动了蛟龙号,也顶多是能下潜到泰坦号失事的深度,看一眼,坐实了,泰坦号确实是出事了,顶多再拍两张照片,仅此而已,救援,几乎是不可能。
您说您怎么救,把泰坦号的残骸拖上海面?
蛟龙号不具备缆车、拖盘。
把残骸里头的遗体运上来?
蛟龙号无法和泰坦号的耐压接口对接。
再者说了,具备下潜到这个深度的深潜器,并不是中国独有,美国有、法国也有,他们两家为什么没有第一时间出动深潜器呢?
原因就是,深潜器每一次下潜,都要进行很长时间的前期准备工作,少则十天半个月,多则几个月,深潜器不像小汽车,着车、挂档、一给油就能走了。
泰坦号的悲剧已然酿成,然而,在利益面前,人类的记忆永远是短暂的。正如《阿房宫赋》中所言“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责任编辑:薄晓舟
伊朗代理外长:伊朗和沙特的关系正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当地时间6月3日,正在黎巴嫩进行访问的伊朗代理外长阿里·巴盖里在谈及伊朗和沙特的关系时表示,伊沙关系正朝着正确方向发展。两国外交关系恢复以来,双方采取了认真有效的措施进行合作。伊朗和沙特都有加强地区安全和稳定的意愿。(总台记者次晓宁)央视2024-06-04 01:38:120000俄媒:绍伊古向金正恩展示“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系统
[环球网快讯]据塔斯社16日报道,朝鲜国务委员长金正恩抵达俄远东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克涅维奇机场后,俄罗斯防长绍伊古在机场迎接并向其展示了“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系统。更多报道俄媒:金正恩抵达克涅维奇机场,绍伊古迎接并向其展示俄战略轰炸机(环球网)0000外媒:乌军承认俄军在巴赫穆特之战中取得进展
[环球网报道记者李律杉]连日来,俄乌双方围绕乌克兰东部重镇巴赫穆特展开激烈争夺,让这座本不起眼的小城成为俄乌局势的焦点。据路透社报道,乌克兰军方官员当地时间29日晚间表示,俄罗斯军队在巴赫穆特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乌军仍在坚持战斗。报道称,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在夜间例行报告中称,“敌军在突袭巴赫穆特的行动中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与此同时,“我们的守军守住了这座城,击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0000朝中社:朝鲜进行重要武器试验和发射训练
[环球网报道]据朝中社24日报道,朝鲜于3月21日至23日的三天期间进行了一系列重要武器试验和有战略目的的发射训练,旨在向敌人警告实际性核危机,并验证自卫核力量可信度。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务委员长金正恩指导了这些重要军事活动。环球网2023-03-24 09:21:440001北约峰会开到家门口,俄罗斯用瓦格纳“接招”
记者|安晶7月11日到12日,北约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举行峰会。维尔纽斯距离俄罗斯仅150公里,距离俄罗斯盟友白俄罗斯的边境仅32公里。这场在俄罗斯“家门口”举行的北约峰会也是芬兰正式加入北约、北约开启第六轮东扩以来的首次峰会。峰会召开前夕,一直反对瑞典入约的土耳其终于松口,土总统埃尔多安同意尽快将瑞典的入约申请提交给议会投票。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进一步压缩了俄罗斯的空间。界面新闻2023-07-12 10:39:5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