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36

美苏冷战从天上打到地下,苏联曾秘密建立北极军事基地轰炸美国

诺哈网2023-06-15 10:09:020

【军武次位面】作者:吴荣华

随着冷战的逐渐升温,双方都致力于首次进行核攻击就可以消灭对方战略目标。为了更可能的将前进基地靠近对方领土,双方都将北极作为了目标。核武器的发展是北极成为美苏争夺焦点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更迅速、更有力地打击对手,美苏双方都非常重视战略核导弹的开发。最初,由于火箭的射程比较短,发射基地必须尽可能靠近对方领土。而北极是美苏之间距离最短的地区,因此双方都迅速在北冰洋沿岸部署了大量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场。很快,北极地区成为全球洲际导弹最密集的地区。

二战刚刚结束时,美国已经意识到,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北冰洋可能成为美苏争夺的军事要地。为争取战略上的主动,美国开始调兵遣将,向北冰洋挺进。从1946年开始,美国的B-29轰炸机便在极地地区进行考察,每周2架次,考察内容包括地形、冰面特点、飞行员对北极气候的适应能力等等,所获数据均上报美国军事部门决策层,为美建立北极地区军事基地提供依据。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空军先后在北极浮冰层建立了5个浮冰考察站,其中相对有名的是Alpha 阿尔法站(1957年4月-1959年)、Bravo布拉沃站(1957-1961年) 和Charlie查理站(1959-1960年)。

美国人在北极地区活动的加剧引起了苏联的警觉,克里姆林宫最高决策层召开会议,决定对北冰洋情况(地形、气候、海洋深度、冰块漂流速度等)进行紧急研究,以确定是否可用于军事目的。事实上早在20世纪30年代,苏联就开始了对于北极的开发探索,后来由于战争被迫中断。

▲准备出发的图-4轰炸机机组

1948年4月23日,一个由学者组成的苏联考察小组乘坐里-2飞机在极地地区降落,建立了北极-2号考察站。之后,为了考察站的建设,苏联动用了里-2、C-47、PBY-6飞机来运送人员和物资,甚至缴获的德国FW-200飞机也投入了使用。随后,歼击航空兵的拉-9与拉-11歼击机也在冰层降落。最后,真正的主角-远程航空兵的2架图-4轰炸机也开始了北极冰上之行。当时的冰层厚度是1.2米,当着陆重量达到54吨的图-4轰炸机在冰层上降落时,冰层周围许多洞口都喷出涌水。这真是一个迷人的景象,不过实在太吓人了!顺便说一句,不久之后,北极-2号考察站跑道附近冰层慢慢分裂成几个小浮冰层,影响了大型飞机的起降。

1950年,苏联军方考虑准备在北极地区建立机场,以便可以起降米亚-4战略轰炸机。计划每个机场需要指挥部、修理机构、运输分队-装备安-2、里-2和伊尔-14运输机以及直升飞机。之后,一系列机场开始在北极圈以外建立起来-在沃尔库塔、诺里尔斯克、季克西,在斯列德尼岛,在格雷厄姆-贝尔岛,在阿纳德尔、切库洛夫斯卡亚和奥兰亚。

▲在北极的图-4轰炸机机组

1949年,两名苏联伞兵在北极点秘密跳伞,这是世界上首次在极地跳伞的人员。两人后来向苏共中央提供了一份报告,详细介绍了伞兵在空中是否可以发现冰面裂缝、如何安全着陆等等情况。1950年,极地探险人员已经获取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并据此向苏共中央政治局建议在极地地区建立长期考察站。中央根据这份报告,在极地地区先期建立了两个考察站。所有这些都是秘密进行的。

1956年4月19日,苏联建立了北极-6号浮冰考察站,一直存在到1959年9月14日。应该说,考察站的建设充满艰辛,长时间的极夜,最低温度达到零下50度,冬天频繁的暴风雪以及风速达到15-20米/秒。考察站的周围被3个高20米的小丘包围,冰层厚度6-13米。在夏天,冰的顶部层开始融化,水深达到2.5米。

1958年春天,近卫重型轰炸航空兵第52团受命派出5架图-16A准备极地行动。4月24日,行动开始。3架图-16A从季克西起飞,在北极6号考察站附近冰上跑道降落。之后,2架来自侦察航空兵第121团的2架图-4P侦察机也顺利降落。这次行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4月26日,机组准备返航。不料长机在刚刚起飞滑跑了500米后突然转向离开了跑道,机轮随后陷入一堆软雪之中并倒在了停着的1架伊尔-14运输机旁。

▲图-16轰炸机群

在苏共中央档案馆有一份印有“绝密”字样的文件,是1958年8月22日由苏联北极6号考察站发给中央书记处的。文件写道:今年8月21日莫斯科时间6时40分,6号北极考察站上空出现了一架印有“MH-9-82”字样的4马达外国飞机,在考察站上空盘旋了一个小时。飞机在50~100米的高度曾先后16次从不同方向向我军营及在其附近的图-16型飞机、电台、备用跑道等目标俯冲。机头处有一用于拍照的小窗口,从中可以看到照相机镜头。7时40分,飞机向北方飞去。

美国及其盟国经常对苏联极地考察站进行监视,此事并不稀奇,但这次行动却引起了俄高层领导人的格外重视,原因在于,北极-6号浮冰考察站涉及到俄罗斯在极地地区的一项重大军事计划,文件中提到的图-16飞机、备用跑道、电台等,均与俄建立极地机场的秘密计划有关。

实际上,在北极苏联还分别在1957年损失了1架米亚-4和在1971年损失了1架3M轰炸机。根据统计,1962年,在北极共17个机组起降43次,在1971年12个机组起降38次,总飞行小时147小时。

▲米亚-4轰炸机群

20世纪50年代,苏联尚没有掌握空中加油技术,战略轰炸机的续航能力有限,无法到达美国本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苏联准备在北冰洋地区建设一个战略机场作为中继站,为战略轰炸机加油。经过考察,选中在6号极地考察站建设战略机场。简易机场峻工后试飞那天,一架图-16型远程战略轰炸机几乎迫降成功,但当飞机在滑行中马上就要停在跑道上时,突然冲出跑道,在雪堆中熄了火。第一次试飞就这样失败了。

为了增强远程航空兵攻击能力,苏联政府决定在北极地区建设机场,成为远程航空兵新的前进基地。不过这个并不容易,因为要考虑冰层是否可以承受降落重量达到70-95吨的重型轰炸机,而更大的风险来自浮冰。当时的图-16轰炸机就承担了这一任务,不过期间也是出了不少事故。

1958年4月26日,1架图-16轰炸机降落在了浮冰层,直接导致这架飞机无法返回基地。大概1年后的1959年4月16日,又1架图-16轰炸机同时搭载了极地探险人员,在降落时又遇到了浮冰层。浮冰层使得勉强降落的飞机显得摇摇欲坠,再加上狂风以及恶劣气候,最终决定炸毁这架飞机,其余人员由别的飞机接走。

苏军在北极的行动不久也让西方发现。1958年9月,1架图-16轰炸机被加拿大空军的侦察机发现,随后西方大肆报道苏联战略轰炸机在北极地区的基地已经非常接近美洲大陆,严重威胁了美国和其盟国的安全。

后来,苏联军方考虑到在极地建设机场安全系数较低,且受气候条件限制较大,于是放弃了极地机场的计划,并用洲际战略导弹技术弥补了俄战略飞机续航能力不足的缺陷。后来,他们又掌握了空中加油技术,极地机场建设就更没有必要了。

▲图-16З加油机给图-16P侦察机加油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请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