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24

活该!苏联出口猴版坦克坑人,被美军狂虐,最终砸了自家招牌

诺哈网2023-06-15 09:19:410

【军武次位面】作者:coingun

苏联有着与西方及中国完全不同的坦克发展特点,可谓是别具一格。我们接下来的行文将就两个“坦克世界”最大的不同进行展开。甚至这个不同点完全可以被看做是两个世界的状况。

首先我们来说说西方和中国的坦克发展特点,即使是不太懂坦克的人几乎都可以明显看到西方和中国坦克的发展特点:那就是越来越先进,越来越复杂。

而苏联人则不然,苏联人的坦克发展历程有着和西方及中国截然不同的特点:苏联人会先发展一款高精尖的坦克,这种高精尖的坦克并不会大量生产,而是会作为苏联最精锐的突击力量进行隐秘的部署。然后苏联人会结合实际的战场需求,对这一先研制的高精尖坦克进行“降级处理”。搞成“低配车”后进行大量装备,并出售给其他国家。

前者的代表是T-64和T-80。后者的代表则是T-72和T-90。可以明显看出苏联坦克不像西方及中国的坦克那样一代强过一代,而是“一高一低”的发展。

上世纪80年代,一辆罗马尼亚的T-72M坦克以某种神秘的形式进入中国,别看T-72坦克是精锐的T-64坦克的“阉割版”,"M"的备注更是表明比“苏军原装”的T-72型号低了一截,但作为“红色铁流”的主攻力量,依然是作为“保密”的存在。无论是运转、还是贸易或调度都要被当时的苏联军事情报局及克格勃严密监视。

要知道即使是这种“阉割车”,罗马尼亚陆军当时也仅仅装备了寥寥数十辆而已,所以为了保证这辆T-72坦克能顺利躲过苏联无孔不入的“眼线”,顺利的运往中国。罗马尼亚方面可谓是绞尽脑汁,其中就包括将T-72拆成不是专家看不懂的“零件状态”。

终于在1983年6月4日。被“初始化”的T-72坦克,全部运至了中国。为了掩人耳目,中方为这辆“进口”的外国坦克赋予了“64式坦克”的代号。

罗马尼亚的这辆T-72M坦克的到来,对于任然处于落后水平的中国来讲,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要知道,自从我国和苏联在珍宝岛的问题上闹翻了,我国顺手牵了一只T-62坦克之后,就基本上处于和世界一流坦克研制队伍脱离的状态。

而这辆T-72坦克的到来,真可谓是让中国重回了世界一流的坦克研制队伍。通过对这辆“走私车”的测绘分析,让我国基本认识到了世界一流坦克的设计研发思路,并通过各种测试,让我们清楚的认识了北面这个邻居的实力。

并且根据这些结果,我国制定了新一代反坦克武器的技术指标,并改进了正在研发中的我国第三代主战坦克。可以说重要性非凡。我国从T-72身上学到的主要是先进成熟的行进装置,和那门丧心病狂的2A46型125mm滑膛坦克炮,以及配套的自动装弹系统和弹药储存系统。

这里再提一个画外音,事实上当时搞到T-72坦克的不光有中国,还有美国。美国在当时也通过一些我们这些平民无从得知的手段从罗马尼亚得到了T-72坦克,后世也有将这次行动称之为“玫瑰”的。美国当时正在研制的坦克是后来名噪一时的M1坦克。

美国人搞到T-72坦克后,立马和后来的中国一样展开了各种测试,测试的结果表明:自己刚刚研制出的M1坦克依然不能有效遏制苏联的虫群铁流。

早期的M1坦克不敌T-72坦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行进里程、重量和火力方面。在行进里程上苏联T-72坦克可以轻松跑500公里,而美国早期M1坦克只能跑400公里。在重量上T-72坦克只有41吨,而美国早期的M1坦克就已经达到了55吨,这意味着如果战斗力对等的话,苏联T-72坦克将比M1坦克更容易更快速的进行部署。在火力上,美军当时装备的105毫米坦克炮根本不能与苏联125毫米坦克炮相比。

然而更糟糕的状况在于,由于T-72坦克和T-64坦克一样采用了自动装弹机,所以只需要3个人,并且能更有效的进行防御。美国人却需要4个人来操纵一辆M1坦克。假设双方都有12个坦克兵,那么苏联人可以动用4辆坦克进行攻击,而美国人只能动用3辆坦克进行防御。更何况一旦爆发大规模的战争,美国人要面对的苏联坦克肯定不止4辆。所以美国人果断对M1坦克进行了各种升级,最终成就了海湾战争中那辆压到性的M1怪兽。

现在我们就来说说T-72坦克本身。

我们在之前的T-64坦克章节中已经提到,T-72可以被看做是和T-64坦克同时生产的一型姊妹坦克。他们之间的研制及生产关系就如同先前的T-54和T-55坦克一样。所不同的是,T-55坦克作为后者要明显优于T-54坦克,而T-72坦克却是T-64坦克的“阉割版本”。

我们先前在讲述T-64坦克的时候,大家就知道T-64坦克一直被苏联人作为王牌掖着藏着,而掩护T-64坦克这张底牌的表牌就是T-72坦克。作为“王牌的替身”,苏联人完全没有把T-72坦克掖着藏着的意思,他们将T-72坦克直接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用于展示苏联强大的地面装甲力量,同时也为了掩护T-64坦克这张真正的王牌。

T-72坦克于1977年10月,法国国防部长伊冯参观塔曼斯卡亚警卫师的时候首次亮相。并紧接着在11月的莫斯科红场阅兵式上展出,把北约敏感的神经刺激了一波。

有资料显示,T-72坦克于1974年正式投产,并在1975年开始陆续装备大批部队。

首先我们要知道为什么苏联要研制生产T-72坦克,苏联研制生产T-72坦克的最主要目的就是用以补充价格昂贵精密复杂的T-64坦克。并在美苏对峙的东欧大平原上作为一种“泛用型”装备辅佐精锐的T-64坦克扫荡战术核武攻击后的北约残敌。

T-72坦克主要诞生于2个主要的坦克工程,这两个工程分别是“167工程”和“172工程”。

先来说说“167工程”,早在1973年的时候,苏联人便造出了一批日后T-72坦克的“样车”。这些样车可以被看做是在更早的T-62坦克的基础上发展的,因为“167工程”样车采用的车体实质上就是T-62坦克的车体,并在T-62坦克的底盘基础上凑出了6对负重轮。

除了多加了一对负重轮,苏联人还在炮塔后部安装了一具AT-3型“耐火箱”反坦克导弹发射架,可以每次发射3枚反坦克导弹。并对车体的动力舱部分进行了改进。

说完了“167工程”,再来说“172工程”。“172工程”可以被视作为“167工程”进一步添砖加瓦,1965年时他们为“167工程”样车加装了GTD型燃气轮机。直至1968年,他们把车体换成了T-64坦克的,并将原本T-64坦克的炮塔拆除,换装了小一号的新炮塔。炮塔上安装了光学测距仪,在左侧安装了一面探照灯,并取消了车长指挥塔,这便是新的“172工程”样车。

而真正意义上的T-72坦克的第一辆样车,是在1970年诞生的。促使真正的T-72坦克样车诞生的工程是在之前“172工程”基础上的升级工程“172M工程”。

防护性:

T-72坦克的炮塔采用的是普通的铸造装甲,最大厚度为280毫米。车体首下装甲厚度为80毫米左右,首上采用了倾斜装甲板和多层装甲板结构,其厚度大约在200毫米,水平厚度达到了500-600毫米。

为了提高车首上的装甲防护强度,苏联人创新的研制了横向加强筋和一块较厚的V型护板用以提高首上的防护力。

机动性:

这里我们还是分为“动力装置”、“燃油装置”和“行进装置”三个方面来讲。

首先是动力装置,T-72坦克采用一台V-12活塞式B-46-6型多燃料发动机。这种发动机的功率可达573千瓦,并且可以使用3种燃料,坦克驾驶员可以直接选择使用3种燃料中的一种来驱动坦克行进。

在坦克的驾驶席,如果有机会触摸T-72坦克的朋友,你们将看到带有3个刻度的仪表盘,上头分别标示着“D”、“B”、“K”。D代表的是柴油,B代表的是汽油,K则代表煤油。

在燃油装置方面,燃油箱布置在车体顶右侧,在车体左侧翼板上也部署有一个油箱。坦克的内部则有4个油箱,一个在驾驶员的左侧,两个在驾驶员的右侧,最后一个在车体后部防火壁和发动机隔板之间。如果需要进行长距离行进,还可以在车体后部加装2个容量为200L的附加燃油桶。就像战斗机的副油箱一样,一旦进入紧急作战状态,或是车辆被击中,这2个燃油桶可以被迅速抛下。

行进装置方面,重头戏自然是负重轮和履带。T-72坦克和T-64坦克一样,都是6对负重轮,并且减小了负重轮的面积。履带为单销式橡胶金属铰链履带。这种履带后来被广泛运用在几乎所有苏式坦克上,包括先前的T-54坦克和T-55坦克上。

攻击性:

T-72坦克上最具威力的大杀器恐怕就是那门与T-64坦克同出一门的2A46型125毫米滑膛坦克炮了。此时的125毫米坦克炮已经安装了合金热护套和抽烟装置。

为了提高打击的准确度,苏联人还为T-72坦克上的这门炮配套装备了2Z28M型双向稳定系统。此时的弹种也简化为了3种: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尾翼稳定破甲弹、尾翼稳定杀伤爆破弹。这些125毫米的弹药,采用的是分装式。即先装填弹丸再装填药筒,发射之后只有金属底座被抛出。

T-72坦克拥有型号众多,但基本上备弹都在39发左右。战斗之前,车组可以根据任务要求的不同,自由的搭配不同的弹种。

T-72坦克和T-64坦克一样,采用的都是圆盘传送带式装弹机。这种装弹机安装在炮塔底部及炮塔后壁上。弹丸装在输弹机下半部分,药筒则在上半部分。可一次性携带34发弹丸作战。

射击开火前,火炮要将输弹机提起,然后先装填弹丸,再装填药筒。平均射速可达8发/分钟。可在行进间射击,并且在有效射程内拥有较高的首发命中率。

其他:

T-72坦克还采用了一种名为TPD-2—49的单目体视式光学测距瞄准镜。苏联方面宣称这一仪器可以捕捉4000米距离上的目标。配合弹道计算机,输入弹种、空气温度、密度、横风速度后可以有效的进行命中。

T-72坦克的防护没有像T-64坦克那样做的面面俱到,就比如在侧面,他们只是寥寥的加了4块可拆卸裙板而已。毕竟苏军的指导思想认为自己的敌军只会出现在正面,怎能料想到真实的状况是,打击经常从侧面和后方而来,而至于更先进的国家,对T-72发起的攻击往往是从天而降的。

如果总结一下T-72坦克的特点,那就是:把T-62坦克的发动机和冷却装置塞进了T-64坦克的简化版车体里,并“平衡”了火力及“简化”了防护的一款坦克。

这种阉割出来的坦克注定在战场上不会有太“走心”的表现。无论是1982年的以叙战争,还是1991年的沙漠风暴。即使是坦克对坦克,T-72坦克也难敌已经追赶上来的西方坦克,而到了和M1怪兽交手的时候,几乎无一例外的被碾压和蹂躏。

“为什么苏联发展出了T-64这种如此成功的坦克,却不进行大量生产,反而要去生产一型阉割版的T-72坦克呢?”相信很多读者都有这种疑问。其实笔者一点都不感到意外,因为T-64坦克和T-72坦克所体现出来的就是苏联已经外强中干的事实。苏联表面上看似很强大,但实际上经济已经随时面临着奔溃,已经无力投入更多的资源和财力去全面生产T-64坦克了。

起码我们可以看到的是美国在有了M1坦克之后,就果断关停了相对落后的M60坦克。而中国有了99式主战坦克后也果断关停了相较于落后的88式坦克。甚至是当中国美国这样的正常国家发展的先进的坦克中有了更先进的子型号后,就立即全力生产更先进的型号了。

苏联则不然,作为一个本来就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在资源和财力都不济的情况下,却还要死撑面子,维持自己庞大的“疆土”,其结果必然是产生诸如T-72坦克这样的“妥协品”。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