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两军对阵时,武将阵前单挑的情节真的会出现吗?
【军武次位面】作者:索马里飓风

电视剧里的武将单挑真的靠谱吗?古代打仗到底是啥样的?
中国古代的战争是什么样的呢?无论是在电视剧里还是在小说里,大都是这样的:
伴着号角战鼓,士兵阵列整齐。两军将领出阵:胯下黄骠赤兔,手持长枪大刀,身着银盔金甲;可谓是横刀立马、披坚执锐!
来到两军阵前,高声喝道:“尔等鼠辈!谁敢出阵与吾交锋?”

▲如果是文官领兵也可能是这样的…
叫阵之言声声入耳,对方的阵营里,没有铺天的箭阵,也没有冲锋的士兵,竟然也闪出一员骁将,高声喝道:“汝是何人?速速报上名来,吾枪下不死无名之辈!”

▲接着就是这二人单挑的时间
战况有时悬殊巨大:不过三个回合,便有人被斩落马下;有时战况焦灼,大战三百回合仍难解难分…
但不管战况如何,士兵们全程看戏,如果己方武将打败了,甚至不做任何反抗,就集体投降!战争就这么无聊的结束了……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原来是这个意思啊…
坑爹呢这是!古代人也不傻,战争怎么可能打得这么可笑?文艺作品中的这种武将单挑的戏码是真的吗?真实的历史到底是怎样的呢?

单挑还是有的:拿葱那个大婶出来!
客观的来说,武将阵前单挑这事确实是不靠谱。不仅风险极高而且有悖于战争的基本规律。就连战争礼节最为繁重的春秋时期,打仗都没有这么费劲的…姚雪垠曾写过两句诗批评这种认识:“阵前苦斗獬豸将,旗下旁观草木兵”。

▲士兵OS:emmm…
你们打吧我们就看看…
之前也跟大家科普过,我国的双脚马镫出现在东晋时期,想在马上自由的使用长兵器估计也要在此之后了。所以实现类似影视剧中的马上对决,也要在东晋之后的时代…

▲之前科普过马镫
马镫究竟有多重要?
点击图片查看文章
但是这并不代表没有少数特例!我们要肯定:历史上确实有两军阵前决斗的将领,而且还有一些将领沉迷决斗不能自拔…
其实单挑决斗的多发期确实是在三国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有很多的武将都喜欢单挑:比如吕布单挑郭泗,孙策单挑太史慈,这些历史都是有史可考的。

▲《三国志·魏书·吕布传》对这段有详细记述
五代时后梁的大将王彦章,更是传说中的单挑狂魔!据《资治通鉴》记载,此人外号“王铁枪”,臂力惊人!骑在马上使用两把常人根本拿不动的大铁枪,据说每把都有百斤重!一置鞍中,一在手,所向无前。

▲这把铁枪按照现在的度量衡
换算下来约为66斤
在五代乱世中,王彦章凭借其过人的力量只用三天便阻挡住了来势汹汹的后唐大军。其作战勇猛,让世人惊叹!
《水浒传》里说,王彦章曾经在阵前连续单挑赢了后唐36员武将!《水浒传》自然不是正史,但大可见证其过人武力了!
孙子曰:“兵者,诡道也…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早在战国时期,战争的胜败高下已经是以战术为主导了。所以,单单比拼武将的武力值这种简单暴力的做法明显是不现实的…那么中国古代的战争到底都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的呢?
春秋战国:打仗也要讲道理
从春秋战国到步入近代,两千多年的历史中,战争的形式呈现出不断多样化和丰富化趋势。中学课文《曹刿论战》讲的是春秋时期打仗的故事,从这篇中我们多少就能看这个时期战争的基本模式:

▲这张插图想必很多朋友都很熟悉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这一段文字,表面上无论是君王还是指挥官聊的既不是战略战术,也不是后勤保障;而是战争前的礼仪、祭祀和赏罚问题。在春秋时期,为何打仗之前最重要的是这些因素,而不是战术本身呢?

▲《孙子兵法》完成于春秋末期
对于战术必要性的认识应该已经成熟
如同现代战争受到国际法的限制,在春秋时期打仗更是要“守规矩”!夏、商、西周以及春秋的战争,并非两军出征相遇即厮杀,战争多是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的。这些程序的外在表现就是突出“礼”这个概念。
这些在现代被看成是“繁文缛节”的“礼”,主要分为“军祭、占卜、誓师、战祷、致师、献捷”六个流程。

▲古人认为战争是光荣的,要先祖准许
战争也是罪恶的,要祖先乞求原谅
这其中的致师,应当是之后中国历代武将单挑最早的表现:两军对垒,首先遣勇士去敌军挑战,称致师。但是致师更偏向于叫阵,以体现军队英勇,勇士的行为对战争的走势不会出现决定性的影响。
但是仍不排除有勇武过人的勇士曾经取得辉煌的战绩:晋齐鞍之战,齐国勇士高固竟然只身杀入晋军营垒,不仅用石块砸击晋军,更能擒其人、获其车而归!拘于齐垒曰:“欲勇者贾余余勇。”意思是:“希望能把勇士的勇武传达给全军将士。”

▲叫阵还能抓到俘虏抢夺战车
这简直不是一般的神勇了!
春秋及其以前的战争之礼很繁琐,诸如战旗金鼓、战车布阵、军卒进退等等均有一定的规定,这些看似实际作用不高的东西,当时却是被认为军戎武功之关键。篇幅原因,具体内容在此不展开叙述。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这里的“乘”指的是战车,春秋战国时期,流行以战车作为战争中的先锋。这种车战的形式与武将单挑的模式有相似的地方,但也有极大不同。

这个时代的战车一般有三个乘员,他们并排站在一米五左右宽的车内,右边是主将,称“车戎”或者“戎右”。他手持一柄2~3米长的青铜戈进行挥击。同时佩有一把不到一米长的剑以应付距离较近的敌人。车中间的为驾驶员,负责驾驶拉车的四匹马。而左边的则是副攻手,一般持有短剑和一把100~130cm的大弓,负责远程输出伤害。

▲千乘之国、万乘之国
之所以能代表国力
就是因为战车在当时的成本也相当高
而战车后面,以往还会搭配有步兵。这些步兵称为“徒兵”,一般至少7~10人一组,跟随在战车后面,冲入被溃散的敌阵中进行厮杀。“万乘之国”也暗指指上万的战车和10万以上的兵力。

▲简直就是步坦协同的雏形啊!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文中的鼓,则是战争时期最重要的通讯工具。瞬息万变的战场上,传达军令的就是战鼓。驾驶员听后方军阵内的鼓声行进与撤退。一口气冲散敌人的队形,这是当时最为理想的战术。

▲一鼓作气就是这么来的
之所以说它利于武将的单挑,是因为武将往往会驾车寻找敌方武将。一旦击杀敌方武将,敌方阵型就会大乱。所以这可以算得上最早的武将单挑的原型。

▲战车直取敌方武将也是明智的选择
宋元时期:陆战水战样样行
到了宋代,武将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不在少数,但是在阵前对决却更加少见。其实,宋代重文轻武的体系下,文官带兵一度成为常态。像范仲淹、富弼、辛弃疾等文官都曾成为军队的主要指挥官,而且也都有过骄人的战绩。这也说明宋代的战争形式更加的注重策略和军队的素质。

▲范仲淹不只能写《岳阳楼记》
还能带兵打胜仗!
在宋朝,新的战争形式不断地变化创新。甚至在水战方面也进行了相当大的发展。这与造船水平的发展密不可分,比如三国时期出现的楼船和宋代出现的“海鹘船”“巨舰”等等,都使得水战称为中国古代战争的一个重要部分,甚至成为影响成败的关键。

▲宋代的造船技术已经
可以造出400吨的战船了
比如北宋汴京保卫战,元末朱元璋与陈友谅的鄱阳湖水战等等。这时候的战船装备了厚牛皮外壳可以防止弓箭甚至火箭的袭击。装备了巨大的撞角,成为“拍杆”用于撞击敌舰。大吨位的战舰拥有多层甲板,有些甚至能在甲板上跑马。甚至部分战舰还装备了早期的火炮。

▲宋代的突火枪
在江河内进行作战时,两军战舰逐渐拉近距离。然后用弓箭对射,并试着用撞角撞击敌船!随后进行“跳帮”,展开舰上的接舷战!为了应对不同的战术,当时甚至出现了引诱敌人跳帮的“空心船”。空心船和现代的多体船很像,它徒有外形没有船底等于是引诱地方主动跳入水中。

明清时期:火器已经广泛使用
到了明清时期,战争形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火器在战争中的开始使用,为部队提升了相当的战斗力。

▲神机营当时已经大量装备火器
包括火枪,火炮,地雷,水雷等各种火器都部分装备了部队,明朝的王牌骑兵“关宁铁骑”和它的前身“辽东铁骑”更是大量装备了先进火器。这使得明朝战争的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完全进入火器时代,也不是说离开了火器就没法打仗。在这一时期,冷兵器和火器将会一起登场,展现中国古代战争形式的最终形态。

▲三段击的发明
让明军的战斗力大大提升
变化首先体现在攻城战上:火炮的应用使得战争双方都会用火炮率先打击敌人。但是当时的火炮发展仍然够成熟,不仅装填麻烦,甚至就连最基本的可靠性都算不上高,因为炸膛率还是相当的高…但是火炮惊人的毁伤效果,确实是之前的武器无法比拟的。巨大的声响和不俗的杀伤力让守城将士的身心受到巨大冲击。

▲明代末期的火炮已经具备相当的威力
另外一种叫万人敌武器,更是丧心病狂。据考,这种武器最晚发明于明末崇祯的初年。这种火器是用泥制成的,周围留有小孔的空心圆球,晾干后装填火药,并掺入有毒物质。当敌人攻城时,点燃引信,抛到城下,火焰会四面喷射,并不断旋转,烧灼敌军。因为它制作简单,取材又方便,且杀伤力巨大功能,所以才有此称号。

在野外战斗中,火枪无疑改变了步兵阵列的作用。线列步兵能更加有效的防卫骑兵的冲击,使得线列步兵推进更加有效。特别是在“三段击”发明并投入使用之后,当时明军火器的战斗力,一度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

这一时期,武将之间单挑几乎是不可能的…毕竟功夫再高,也能一枪撂倒…
其实,相比于中国人而言,古代的外国人更喜欢在阵前决斗。
比如战国时期的日本,在两军对垒或者兵临城下时,主帅大都会派军中武艺高强的武士上阵前决斗。这和中国影视剧中的情况如出一辙。
著名的特洛伊战役中,阿喀琉斯也在阵前与奥德修斯进行决斗。虽然这段叙述出自荷马史诗,但是希腊罗马时期,确实在战争中存在阵前决斗的情况。

▲电影《特洛伊》中
两军对阵就是先决斗后冲锋…
文艺作品中之所以喜欢用阵前决斗的方式来表现战争,主要还是为了突出故事中武将的英勇。毕竟从人物的视角来描写历史,至今仍是大众喜闻乐见的叙事方式。

▲一将成名万骨枯!
我们还是企望和平的!
今天大家聊聊中国古代的战法到底是怎么样的,因为篇幅有限,内容比较片面。许多时代和许多具体的战法都没有聊到。对古代战争有兴趣的朋友,军武菌还是推荐大家去看如《中国历代战争史》等专业书目,必将有所裨益。

▲别嫌多…
想要完全了解确实只能读它了
希望每个战争片的编剧都能读一遍…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请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

喜事变丧事,没想到婚礼常见的礼炮威力竟这么大,堪比炸弹
【军武次位面】作者:风满楼近日,据报道新郑市一婚礼现场发生爆炸,造成1人死亡1重伤,10人轻伤。经初查罪魁祸首为婚庆礼炮使用的压缩气体容器瓶爆炸造成。本应是喜事,却发生了事故,为死者默哀,也为事情的发生感到好奇!为什么庆典要鸣放礼炮?婚庆礼炮究竟有多危险?诺哈网2023-06-09 23:30:120000雄心勃勃!印度要独立研制国产轻型坦克,提升高海拔作战能力
【军武次位面】作者:FriedrichLau早在今年的3月3日,印度总理莫迪就宣布印度陆军将开发新一代轻型坦克。而据印度《欧亚时报》近日的报道,该新型坦克的研发工作或将很快就会开始,因为印度拉森特博洛(L&T)公司对外透露他们参与了这个印度陆军代号为“Zorawar”的这个轻型坦克研制计划。▲美国通用动力陆地系统公司(GDLS)基于美军“机动防护火力”项目推出的MPF轻型坦克诺哈网2023-05-29 11:16:330000战机滞销,帮帮我们!俄罗斯总统普京亲自上阵推销战机
【军武次位面】西风酒旗矗8月27日,一年一度的莫斯科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在莫斯科郊外的茹科夫斯基市开幕。俄罗斯总统普京和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都出席了本次开幕式。不过本次航展上最大的明星却不是这两位久负盛名的领导人,而是俄罗斯最新的五代战机——苏-57。甚至有外媒记者拍到了普京在苏-57战机的座舱旁向埃尔多安推销该战机的照片,一时间舆论哗然。▲普京亲自上阵推销战机诺哈网2023-06-05 11:19:560000乌克兰青年向红军老兵行纳粹礼?!新纳粹这帮人都是什么玩意?
任何时候,都不要做一支“二极管”不久前的5月9日,在历史上曾是苏联红军打进纳粹德国首都柏林之后,接受德军投降的日子,因此,5月9日成为了战后东欧地区国家的“胜利日”。在2021年的这一天,一则令人震惊的新闻迅速传遍了世界,在这一天的乌克兰胜利日纪念仪式上,一名乌克兰青年对一名孤零零的苏联红军老兵,挑衅性的做出了纳粹举手礼。▲令人震惊的一幕诺哈网2023-06-02 16:09:350000韩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自以为萨德能保平安,如今已濒临破产
【军武次位面】作者:索马里飓风是时候算算账了~如果在今天冷不丁的提一下萨德,相信很多朋友都会有一种熟悉而又陌生的感觉。▲然而已经抵韩部署了…萨德这个词从去年年中进入我们的视野,到如今已经一年多了。在多方利益的博弈下,韩国和萨德一度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虽然不是谁都能搞清楚萨德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但是呼吁抵制韩国和韩国产品的浪潮却一发不可收拾。▲民间自发的抵制行动如同一道“禁韩令”诺哈网2023-06-15 19:03:4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