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一笔账,汽车究竟是如何战胜了骡马进而改变了战争的?
【军武次位面】作者:TDK

滚滚车轮是如何肩负起胜利重任的?
相信看过HBO战争大作《兄弟连》的朋友们,一定都会对这部剧中第9集里的一个镜头有着深刻的印象,它是这样的:

▲《兄弟连》第9集
一位乘坐卡车向德国腹地前进的美军士兵,站立在车厢中,向被俘的德军军官大声的炫耀“跟福特和通用汽车问好吧……你们只有马!”这句台词虽然略有夸张,但是却深刻的揭示出了汽车对于战争的巨大作用。今天,军武就和大家一起来聊聊,汽车是如何战胜了骡马而改变了战争形态的。
更加吃苦耐劳
在汽车“从军”以前,军队陆路后勤的主要运输方式是火车和畜力,一旦离开了铁路线,军队的各项补给除了士兵自己的两条腿以外,就剩下牲畜4条腿了,相比于人力,这些牲畜虽然体力强劲,耐力强悍,但是却并不好用。要伺候好它们,其实是一件十分费时费力的事情。以军马为例,光想喂好,就是一件技术活。

▲从事体力劳动的役马所需草料数
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军马只要吃草不就可以了嘛。一路走,一路吃,但实际上这样的理解未免过于片面了,军马的饲料不但要使用不同的料、草,按一定比例制作,而且喂马从时间上来讲也是一件十分细致的工作。

▲军马的“晚餐”战士的“夜班”
凌晨3点起来,给这些无声的战友“手把手”的喂食,在作战环境下明显是一件极其耗费精力的事情。

▲这样的要求,到了环境恶劣的
战场上简直不可能
一旦开战,脱离了优雅安逸的营区环境,从军军马的存活时间就往往短的可怜了。

在战争电影《战马》当中,有关炮兵用马存活时间的细节还是基本还原的,在持续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中,大约有800万匹骡马死于战争,在澳大利亚向前线输送的大约16万匹骡马当中,战后尚存活着的只有大约1.3万匹了。

▲图源:《美国陆军后勤史》
解放军出版社
正是由于看到了骡马在战争中的巨大局限性,在一战结束之后,美、英军队就开始大量的淘汰骡马(英国在一战中,甚至一度出现了本土骡马枯竭,不得不全世界订购骡马的窘境),用可靠性、运载力均更加强大的汽车,代替它们承担起运输任务。

同骡马相比,汽车还有一个先天性的优势,那就是骡马需要母马怀胎12个月,1胎1胎的生,但是汽车只要生产原料充足,那就可以质量稳定地源源不断地,从工厂当中生产出来。
运力担当

到了二战时期,被美军所普遍使用“道奇十轮卡”(Cargo truck)就已经达到了运载量7.5吨,最高时速约72公里每小时了,这种性能上的进步,为汽车在二战中的大规模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骡马相比,汽车的运力无疑是“革命性”的飞跃,即使是一战时期的卡车性能也是骡马所比拟不了的,这种性能进步对部队的具体影响,我们通过一个实例来看看,这是1939年国民政府马政司发布的炮兵骡马补充计划,下图中国军炮6旅17团在当时所装备的应为德制75毫米山炮。

为了保障该团的区区6门75mm山炮及其弹药备件,居然就占用了658匹骡马,这个比例实在太高。而如果换用一战时期的"贝利埃"卡车(berliet CBA)来承载这些火炮,效果就会大不一样了。

只要20-30辆汽车就可以完成几百匹马的工作任务,在大大节约了部队编制的同时,还极大的提高了隐蔽性,这样的买卖“岂不妙哉”?
士兵之友
原本只能用两条腿走路的步兵,终于在汽车普及之后,得到了一种快速往来于不同战场的代步工具,在极大地提升步兵机动性的同时,还大大节省了他们的体力。

放平车窗,架上担架,快速的汽车救护,担起了许多伤兵的生命希望。

在后车厢里搭上篷布,就有了战场小憩的空间,此时的车厢担起了士兵急需放松的身心。

野战炊事车的出现,对曾经背着大黑锅到处赶路的炊事班战士来说,绝对是旷世福音。在二战结束之后,随着世界经济的恢复,家用汽车的好处也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所体会到。

以英国为例,在二战结束之后,一辆汽车也不曾拥有的家庭数量大为下降(上图中NO car的浅蓝色线)而拥有多辆汽车的家庭数量则在一直上升。时至今日,对于很多人而言,汽车已经成为了家的一部分。

▲无论世界如何变化,汽车总是能
装满一家人的快乐回忆
曾经,战士们开着车,带着枪去征战四方,后来,他们听着歌,载着家人去周游世界;曾经,战士们能在车厢里睡上一觉,就是最好的休息,后来,他们在汽车里点上一支烟,好卸去一天工作的疲惫;曾经,战士们用汽车把战友从前线的死亡威胁中抢出,后来,他们用汽车为家人遮风挡雨。在没有硝烟的日子里,汽车就是对家人最好的保护伞。

清晨,一天的拼搏从发动汽车开始,夜晚,只一句“我去接你”便能表达出全部的爱意。生活中不停滚滚转动地车轮,就这样在不经意间维持着家的温度。

下班了,别让她一个人走夜路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请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

外媒:中国多造军舰“穷兵黩武”!航母编队将是我们的海上长城
【军武次位面】作者:leon作为外媒黑我们的“老段子”之一,外媒每隔一段时间说我们穷兵黩武式建造海军的各种话题想必大家已经都听得习以为常了。而在前几天,随着官媒主动报道了福建舰的最新动态,这个话题的热度再度被提升了起来,那么,抛掉外媒对我们别有用心的言论,对于我国而言,像福建舰这类重型航母,未来还会不会继续保持现在的建造势头呢?诺哈网2023-05-26 10:19:010000中国陆军坦克连扩编40%!这次中美两军编制和构成为啥这么相似?
【军武次位面】:秦锋解放军坦克连迎来大扩编,战斗力变化如何?最近一段时间,解放军各个部队的面貌都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轻型旅,中型旅,空中突击旅等新质部队陆续改编完成形成战斗力。这其中,尤其以装备99A坦克和04A步战车等先进装备的新锐重型旅引人瞩目。诺哈网2023-06-10 13:19:050004美国造最大迫击炮,仅炮弹就近乎2吨,结果日本提前投降了
【军武次位面】作者:风满楼二战期间,欧洲战事接近尾声,德军即将投降时,日本还在苟延残喘。日军在冲绳岛抱头鼠窜,将主力部队收缩到岛上多山的南部地区,企图依托地势,构筑完整的坑道体系,进行固守。为夺取胜利,美军想用一种新型武器把敌人从深深的战壕里轰出来。▲日军在冲绳岛上的构筑的坑道地带对此,他们想到了不久前,为正面攻破德军齐格非防线而秘密设计和制造的火炮——“小戴维”。诺哈网2023-06-13 03:29:490000《亮剑》和尚捅死的鬼子是中国后代?日本人还有姓“猪头”的?
为啥抗日电影中的鬼子,名字都很难听?抗日战争,除了打败了小鬼子以外,还有一个意外的副产品——凭借各种抗日题材的作品,中国人知道了不少日本姓氏,尤其是一些奇奇怪怪,在中国人看来是各种毁三观的怪姓。在《烈火金刚》中,就有一个凶残的“猪头小队长”。猪头,在中国人看来,这简直就是自己骂自己——又蠢又呆的猪,拿来当姓,那不是自辱先人嘛?诺哈网2023-06-06 23:43:4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