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33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北伐成功,诸葛亮都没有做到为何他能做到?

诺哈网2023-06-14 07:30:280

【军武次位面】作者:红色星空

▲我国地理上一直有南北的地域差异

中国历史上一直有南北的地域分歧,南北的分界线在历史上也是以秦岭—淮河线为界限。历史上也有无数的南北对峙政权,就北方政权来说,秦朝南征、西晋南征、隋朝南征、蒙古南征、清军南征等等都取得了成功。相比之下南方政权想要驳倒北方政权就显得非常难了,比如宋朝历经数次北伐,几乎都是小胜加惨败,即便是中兴四将也没能恢复旧土。从外部条件上来看,南方政权在很多条件上处于不利地位,如北方地势偏高,进攻困难;北方骑兵凶悍,冷兵器时代的南军对抗起来太过吃力;北方面食容易携带,南方米食太麻烦等等等等,但除去这些外部条件,内部条件也常常是失败的原因,比如蜀汉疲敝,宋朝君主多积弱等等。有一点不得不提,北方常常与少数民族作战,士兵的战斗经验与战斗意志也常常高于南方。今天小编就选取历史上最著名的几次北伐,分析一下其失败的原因,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北伐有过一次实实在在的大胜。

▲襄阳市诸葛亮广场上的诸葛亮雕塑

丞相六出祁山,却未得方寸之土

诸葛亮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司马徽甚至评价他是“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开汉四百年之张子房”,然而诸葛亮的一生也如司马徽所言“卧龙虽得其主,未得其时”,诸葛亮的失败实在是天命所归。虽然诸葛亮有近妖般的智慧,但在手中资源处于绝对的情况劣势下,想赢实在太难。首先蜀国人口太少,基本上连魏国的三分之一都不到,在农业社会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人口,因为人口代表着国家生产力。偏安一隅的蜀国不但在人口上处于绝对劣势,在人才上也处于劣势,最后魏国还嘲笑蜀国“蜀中无大将,廖化挂先锋”。实际上笔者认为,蜀国的失败的原因不在丞相,实在是关羽的一次失误造成了众多连锁反应。首先我们知道在隆中对中,诸葛亮就建议刘备先去荆州再取益州,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拥兵向宛、洛,将军自出秦川”,意思是只有两面夹击才能攻下关中,实际上刘邦也正是因为同时占有荆州与益州才得以偷袭关中成功,所以丞相的失败实在是时命不济,只能说尽力了。

▲山东辉渠留山上的刘裕雕塑

▲刘裕灭亡南燕的进军路线可以看出其直驱徐州、山东的进军路线

南北朝攻伐相间,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

辛弃疾一首《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必每个人都读过,这其中包含了两个北伐的典故,但这两个北伐都失败了,先来看时间较早的那个“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从气吞万里如虎这句话来看,这次北伐相当壮烈,事实的确如此。寄奴是南朝宋的开国君主刘裕的小名,作为一个终结东晋的平民君主,刘裕不光会打仗还会治国,其在位期间大规模北伐,取得了很多成果。刘裕所处的位置与东吴差不多,我们来对比一下双方在战略上的差距。东吴吕蒙曾表示:“今操远在河北,新破诸袁,抚集幽、冀,未暇东顾。徐土守兵,闻不足言,往自可克。然地势陆通,骁骑所聘,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后旬必来争,虽以七八万人守之,犹当怀忧。不如取羽,全据长江,形势益张。”意思是我们如果先攻徐州,虽然能攻下来,但不好守,肯定会被围攻,不如先打合肥,慢慢打过去。结果就是在合肥吃了一票败仗,也没能前进一步。这也证明刘裕的军事眼光更为独到,他制定的北伐战略中就是不管安徽河南,直接攻下徐州作为中转,直接打下山东,因为山东地形复杂,非常好守,朱棣南下一直到打下了南京都没有打下济南就是这个原因。当然刘裕时机掌握的也非常好,北方最强大的政权后秦在淝水之战中被打的元气大伤。刘裕取得的成果非常巨大,几乎除了河北以外,大半个中国都被收复,然而刘裕病死了之后北伐就终止了,后来的北伐再也没有取得这么大的战果了。“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这说的就是刘裕的儿子元嘉帝,也想北伐但实在不是一个合格的军事家,一度丢失了刘裕打下来的江山。

▲岳飞油画

▲南宋疆域、岳飞北伐示意图

积贫积弱大宋,有兵有将没决心

历史上最令人惋惜的政权大概就是宋朝了,大宋作为一个在文学、经济、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等等方面有着显著成就的王朝,唯独轮流被辽、金、蒙古欺负成为黑点。宋朝实际上组织过很多次北伐,但是在大部分时间都是投降派当权,金国一队骑兵攻到汴州城下,居然就开城投降了,不论当时的宋朝有多少困难这都不该是应当做出的决策。有人说宋朝檀渊之盟后丢失了燕云16州屏障,无法抵御北方的侵略,有人说宋朝西北产马地的丢失使战力大减。这么说让项羽、刘邦这种拿着铁锨对抗大秦兵团的英雄颜面何存,别说产马地,他们起义的时候连骑兵都没有,一开始被章邯从骊山打到河南,连起义军重要领袖项梁都被他杀了,直到项羽破釜沉舟的一站之后战局才有转机。论财,宋朝的经济碾压敌人数十倍,论相,宋朝有赵普、寇准、范仲淹、韩琦、王安石,论将,曹彬、潘美、杨业、李继隆、岳飞、韩世忠等都是名将,宋朝缺的只是殊死一战的决心。宋朝杨家军与岳家军北伐几乎都快收复故土了,但无一不是被投降派阻挠而失败。最可笑的是在不少投降派皇帝的眼中,给北方国家的岁币比军费便宜不少,给就是了。在国家领土主权的问题上,从来不能用钱来衡量,宋朝的案例告诉我们,没有寸土不让的决心,北伐只能是空谈。

▲明太祖朱元璋画像

▲朱元璋的进军路线

太祖皇帝深谋远虑,北伐灭元巩固政权

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个有着深谋远虑的军事家,就军事领袖的能力来说甚至都超过马上皇帝李世民,李世民的军事才能可以说比不上李靖,但朱元璋的战略部署却强过他手下的任何一个大将,所以朱元璋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军事统帅。在反元过程中,他首先建都南京,即位吴王,而后先消灭盘踞两湖地区的陈友谅、江浙一带张士诚与浙东一带的方国珍,为北伐扫清了后顾之忧。其次在战略部署上,朱元璋也做了谨慎的筹划。他首先征求诸将的意见,常遇春提出长驱直入,直捣元朝大都的主张。朱元璋表示这个不行,因为“元建都百年,城守必固,若悬师深入,不能即破,顿于坚城之下,粮饷不继,援兵四集,进不得战,退无所据,必然陷入被动之中”。他的稳扎稳打战略是“先取山东,撤其屏蔽;旋师河南,断其羽翼;拔潼关而守之,据其户槛,天下形势,入我掌握,然后进兵元都,则彼势孤援绝,不战可克。既克其都,鼓行而西,云中、九原以及关陇可席卷而下。”这个战略与刘裕的北伐策略非常相似,也取得了历史上最完完全全胜利的一次北伐,朱元璋在4个月的时间里就攻占了徐州与山东,《太祖实录》记载“俘获士卒3.2万余人、马1.6万余匹、粮59.7万余石、盐5.37万余引、布绢8.07万余匹。”朱元璋的部队却几乎没有什么损失,随后更是势如破竹,常遇春甚至把元朝皇帝一直追到了贝加尔湖。

▲大汉奸汪精卫死后也被国民政府挫骨扬灰

▲北伐战争轰轰烈烈,但实际上并未铲除军阀,只是吓得他的表面归顺,同时军事推进也只到徐州就停滞了

心不齐自乱阵脚,大革命也枉然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北伐就是北伐战争了,这场战争打的非常激烈,将士齐心同仇敌忾,政治目标也非常明确,尤其是在对吴佩孚部的作战中,可以说从指挥到后勤气势非凡。然而以汪精卫为首的反动派制造政变,导致第一次北伐中断。第二次北伐才到山东就被日军打断了,实际战果只抵达徐州。随后仅仅靠着张学良易帜才在形式上统一全国,因为还有很多军阀在地方割据,北伐并未消灭这些军阀,这些割据之地不听从国民政府的号令,只是在表面上表示从属,国民政府默许了这些军阀继续存在,最后也引发了中原大战等一连串的内斗。这样的北伐,实在算不得成功。

▲传统概念上的九州大地

总结一下历史上北伐的经验,算上虽然没有成功但也取得成绩的北伐,这些北伐战争无一例外都有着统一的强大信念支撑,因此将士的士气较为高昂。其次是时机掌握的非常恰当,都在北方政权或割据势力出现罅隙的时候北伐,因此能够取得势如破竹的效果。相比之下,自身军事实力只是必要条件而不是绝对条件,比如北伐军是决定北伐才开始建立军队,基本都是新军,却大败了众多军阀,毕竟这些军阀割据一方凭借的也是军事实力,蜀国来说明显就是自身实力不足。而地理环境的影响,能成为孙权的阻力也能成为刘裕、朱元璋的借力,只能说事在人为,莫道万般皆是命。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请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