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年用落后技术造出了先进战车,靠它撑起装甲部队的脊梁
【军武次位面】作者:高得道
美国生产的M113是一款最为闻名的装甲输送车,有近50个国家和地区装备了这种装甲车,产量更是超过了75000辆。相比之下,中国的63式装甲输送车就显得非常不起眼,产量也只有约8000辆,看似名气没有M113那样响,其实,四对轮的63式即是中国首款装甲输送车,也是一款经过战争考验的战车,曾参加过包括越战、中越战争、两伊战争与海湾战争在内的不少的战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负责运输步兵的装甲输送车屈指可数,绝大多数是轮/履混合式输送车,无论是防护能力,还是机动能力都只能算是凑合。而且数量还不够,所以,包括苏联在内参战国,大多数步兵要想快速机动,只能变身坦克骑兵。这样做看上去是拉风,但是,打起仗来却是非常危险。
战后,各国掀起了研发一种“能让步兵在有防护的情况下跟随坦克行进和战斗的车辆”的潮流,苏联的先行者是BTR系列轮式装甲输送车,履带式装甲车还要等到1960s年代以后。相比之下,美国装备的M113履带式装甲输送车就有着相当优势,不仅其性能相当不错,而且普及率相对高,是那个时代协同M60A3坦克作战的主力。
▲战后苏联第一款装甲运输车BTR-152
那个时代的中国可谓是内外交困,环顾四周,超级大国和地区性军事强国虎视眈眈,不断发动军事威胁、制造冲突和摩擦。为了应对可能爆发的大规模战争,建设可以作为“拳头”使用的机械化部队就成了迫在眉睫的工作,毕竟,这些机械化部队将作为抗击入侵的砥柱和机动反击的中坚。
那时候,中国已经仿制了苏制T-54坦克,就是五对轮的59式,这款性能在当时是不算落后的主战坦克,也是建立机械化部队的基石。但是,步兵战车或装甲输送车却没有任何现成的资料可借鉴,而以当时中国的工业能力,制造像BMP-1那样的步兵战车是没戏的,就算是山寨M113一类的履带式装甲输送车,也是件相当有困难的事情。
这一切决定了63式装甲输送车的起点还是比较低的,通过平衡车辆性能和生产条件,最终搞出来了性能堪用,且能够在非常简陋的条件下实现大量生产的履带式装甲输送车。从数据上看,63式履带式装甲输送车还是挺不错的。
首批国产履带式装甲输送车于1963年设计定型,这也是63式的名字的由来,全重是12.6吨,载员13人,公路最大速度60公里/时,最大行程500公里,还具有一定的两栖能力,拥有6公里/时的水上浮渡速度。基本型的武器开始的时候只有1挺7.62毫米机枪,后来,很快就被威力更大的12.7毫米大口径机枪所取代。
全车由高强度装甲钢板焊接而成,动力传动装置右前置,驾驶员位于左前部,车辆后部为载员舱并开有后门供载员出入,开有顶窗。63式装甲输送车采用188千瓦的6150L型直列6缸水冷柴油机,传动装置为机械式,主离合器为多片干式,采用同步器机械变速箱(有5个前进挡和1个倒挡),这些技术一定程度上得益于59式坦克。
这一点可以从63式装甲输送车所采用的无托带轮布局得到应证,每侧有4个直径760毫米的单负重轮,还装有两个摇摆式液压减震器。这一时期的所有国产坦克,包括59式中型坦克、62式轻型坦克和63式水陆两用坦克,无一例外都采用无托带轮布局,63式装甲输送车传承的就是这种设计思路,省得别出心裁浪费时间,好用就行是那个时期中国武器研发的特色。
▲澳大利亚正在测试缴获自越军的63式装甲车
从各种指标看,63式装甲输送车都可以和M113媲美,M113是薄皮大馅的大目标,容易被RPG火箭筒和无后坐力炮命中。而63式装甲输送车则显得小巧灵活,在上世纪60年代,大规模机械化战争被认为是最可能出现的大战模式,装甲输送车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运载步兵伴随坦克与敌方的坦克和装甲输送车对抗。在首当其冲、随时可能遭遇对方坦克的情况下,装甲厚一点还是薄一点差别不大,但是,若能比坦克更加敏捷,反而能够提高在激烈战斗中的生存机会,当然,这是因为当时坦克的火控系统还比较简单,对移动目标的命中率还不高。
63式装甲输送车的服役,使得解放军精锐的机械化部队的步兵都能够乘坐装甲输送车与坦克并肩作战,使解放军的机械化部队至少在数量上可以与超级大国相抗衡。在抗击可能的入侵战斗中,即使是武器性能还比较落后,作为防御一方还是能够保证数量和持续补充,使得解放军面对强敌时尚可拼命一搏。这一点就是63式对于中国早期国防建设的重要地位。千万不要小看这种“粗制滥造”的装备,正是因为这些凭借“粗糙技术”实现大量生产的武器装备,保证了中国在那个困难时期建立起一支足以抗击外敌的武装力量。
当然,63式的故事还没有完,作为中国装甲输送车的开山之作,其奠定了中国的装甲车族的基础。1970s年代,以63式的底盘,中国又发展了122毫米自行榴弹炮,130毫米自行火箭炮和装甲指挥车,这些装备都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经受住了战火的考验,成为解放军第一代机械化部队的基石。
为了进一步提升中国装甲车辆的性能,1980s年代,设计人员曾经提出63式装甲输送车的改型方案,其中B方案将每侧4个760毫米单负重轮改为5个650毫米双负重轮,负重轮动行程从170毫米提高到210毫米,并增加3个托带轮,将2个摇摆式减振器改为3个筒式减振器,车体加长178毫米,但是该方案仅生产出样车,未投入批产。
▲85式装甲输送车
不过,随着经济状况和国际环境日渐好转,中国在1987年再一次推出了基于63式B型方案发展而来的新型装甲输送车,就是85式装甲输送车。该车依旧采用5对650毫米双负重轮、不过,负重轮动行程提至230毫米,车首变尖、车体加长649毫米、车宽增至3.06米、车高增至2.59米、战斗全重也相应增加至13.6吨,动力采用BF8L413F型231千瓦V型8缸增压风冷柴油机,公路最大速度65公里/时,还增加了“三防”设备、车外柴油箱和烟幕弹发射装置,车载无线电台的性能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后来,又演化出了89式装甲输送车,传动装置的性能得到了提高,“三防”能力更加完善,战斗全重也上升至14.3吨。
▲89式装甲输送车
纵观中国履带式装甲输送车的发展史,可以看出有一些M113的影子,不过63式装甲输送车的尺寸较小,内部空间不如M113A1。但是,通过挖掘63式装甲输送车的潜力,发展出来不少变型车和大改型号——85式、89式。在那个技术基础并不雄厚的时代,中国军工能够发展出性能非常不错的63式车族,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请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
一场大火,烧退列强,这群明军将士用生命铸就了末世海防!
【军武次位面】:TDK、gh000没有那场风暴,一切尚未可知海防,在中国近代史上一直是一个军事痛点。中国的近代海防史,就是一部心酸壮烈的抗争史。列强们的铁蹄曾一次次踏海而来,给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家带来无数的苦难与屈辱。▲自鸦片战争开始,坚船利炮就成为了束缚这个古老文明的枷锁诺哈网2023-06-06 14:48:530000“纳粹铁拳”!二战期间最成功的反坦克武器,但它真的不是火箭筒
《军武次位面》作者:海东青在之前的文章中,笔者曾经向大家介绍了二战期间德国研发的最奇葩的反坦克武器——“洋娃娃”火箭筒,火箭筒本来是作为一种单兵就可以肩扛发射的轻型武器,但是德国人偏偏为“洋娃娃”火箭筒研制了一个100多kg的轮式炮架,实在是莫名其妙,因此这种火箭筒非常失败,产量较低,战果更是没几个。诺哈网2023-05-28 18:06:410000抱歉美国,中国将不进口“洋垃圾”!你们自己的屁股自己擦干净!
【军武次位面】:gh000垃圾!哪里来的就回哪去!自2018年1月起中国开始拒绝进口废塑料、废防治原料等24类洋垃圾,时间已经过去一年,然而某些”干净“惯了的国家坐不住了,先有韩国垃圾堆积成山引发大火,后有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污染困境,而这些国家将黑锅纷纷甩给了中国。甚至有外国网友称:“中国人太自私””如果不是中国,我们就不会有这么严重的污染。”▲韩国最大的垃圾山因无法处理已经诺哈网2023-06-06 02:20:0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