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531

德国人创造的战争奇迹,以7辆坦克抵挡苏联13万人长达1年

诺哈网2023-06-13 11:08:550

【军武次位面】 作者:冷金乘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之前,面对法国与俄国的结盟态势,德军总参谋部为应对两线作战设计的“施里芬计划”的主导思路是先向西打垮法国,再调转向东迎击俄国。原因在于,施里芬认为,为了赢得战争的胜利,德国必须尽力避免两线作战,西面的法军能迅速动员起来,且德军有可能在不长的时间通过法国境内,进而打败法国;而东面的俄国国境辽阔,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被打败,而且各个人口中心距边境较远,加上交通不便,使得俄军为战争动员花去的时间较长。在施里芬的展望中,当西线打败法国的德军调转东线迎击俄军,差不多就是俄军完成战争动员准备大举进攻之时,这个时间被设定为开战后第6-8周。在此之前,东线只会配属为数不多的德军进行防御,同时,要集中兵力对付最先出现的俄军,再转向另一支俄军。

可是,现实从一开始就没有按施里芬计划纸面上这样运转。

德军总参谋长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伯爵,摄于1906年

随着1914年的一系列国际政治危机,一场未必无可避免的世界大战爆发,施里芬计划从德军总参谋部的文件柜里被取出来用以执行。事实表明,俄军的动员能力虽然确实迟缓,但也远远快于施里芬的预期。7月29日,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第一次下达总动员令。在总动员开始15天后,俄军已经在俄国与德国和奥地利的边境集结起了三分之一的军队,兵力超过65万人。准备入侵德国的俄第1集团军有6.5个步兵师和5.5个骑兵师,由保罗·冯·伦宁坎普(Paul von Rennenkampf)指挥,俄第2集团军有11个步兵师和3个骑兵师,由亚历山大·萨姆索诺夫(Alexander Samsonov)指挥,两个集团军加起来有48万多人。德国在紧接着宣布总动员后,驻守在东线的德军只有第8集团军,它担负保卫整个东普鲁士之职,由马克西米利安·冯·普里特维茨(Maximilian von Prittwitz)指挥,约有17万多人,这就是施里芬计划配属给东线的部队在现实中的对应物。俄军对德军有着大约3:1的人力优势。

8月17日,俄第1集团军越过德俄边境,从马祖里湖以北进入东普鲁士。当天,德第8集团军第1军军长弗朗索瓦(Hermann von François)虽然收到普里特维茨发来的撤退命令,但他却对副官说:“向普里特维茨将军报告,当打败俄国人时,冯·弗朗索瓦将军才会撤退!”弗朗索瓦出生于一个普鲁士军人世家,其父也是将军,他决意要保卫这片热土。弗朗索瓦趁俄军的一个师在休整时发起突袭,给俄军造成了约三千人的伤亡,俘虏了四千多人,自己只伤亡了约一千三百人,从而为德国赢下第一次世界大战东线揭幕战的胜利。随后,他遵照普里特维茨的命令,向西撤退24公里到贡宾嫩。

这场小胜没有迟缓俄军进攻的节奏,却让德军变得冒进。弗朗索瓦说服普里特维茨,要趁俄第2集团军尚未到来之际,主动对俄军发起攻击。可是,进攻的安排既违背了德军总参谋长毛奇的命令,也违反了施里芬的计划——毛奇不允许在战胜法国之前于东线发起进攻,而施里芬则要求东线用兵时应集中而不是分散。在8月20日的贡宾嫩战役中,弗朗索瓦的第1军一开始进攻顺利,后来俄军把局势稳定了下来。随后,位于他右翼的马肯森(August von Mackensen)指挥的第17预备军的进攻则在俄军的重炮轰击下乱作一团。最终,德军伤亡近八千,被俘约七千,进攻只取得部分成果,且付出较大损失。在这一天,俄第2集团军从马祖里湖以南进入东普鲁士。

德第8集团军第1军军长赫尔曼·冯·弗朗索瓦

急转直下的形势给普里特维茨带来了恐慌,他一度失去了仅凭第8集团军保住东普鲁士的信心,建议把部队撤到维斯瓦河,实际上这意味着将东普鲁士——这片德意志文化和普鲁士精神的发源地——拱手相让。这项提议当然被否决,很显然,倘若失去东普鲁士,将对整个德国造成精神恐慌。于是开战不久,德国就面临着一场巨大的危机。

虽然后来普里特维茨逐渐恢复信心,但他没来得及把自己的新计划上报。8月22日,毛奇让兴登堡去接替普里特维茨担任第8集团军指挥官,并由鲁登道夫担任他的参谋长。几天后,毛奇还从西线抽调2个军和1个骑兵师前去增援东线。有人认为此举要为削弱西线的“强大右翼”从而要为施里芬计划在西线的“破产”负责,不过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西线进展尚且较为顺利,增援东线明显是更优先的选项。

在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到来之前,第8集团军的参谋马克斯·霍夫曼(Max Hoffmann)提出了应对之策。他是一位俄国通,会讲俄语,且在日俄战争期间前往远东担任观察员,他不仅看到俄军的散漫状况,还曾亲眼目睹伦宁坎普和萨姆索诺夫在沈阳火车站站台上打架。于是,他判断俄国的两个集团军之间配合不会很好,而且他们截获到的俄军明文电报不会是诱饵。他向普里特维茨提出,集中兵力打击俄第2集团军,而萨姆索努夫不会积极地增援。

鲁登道夫与霍夫曼在东线商讨作战计划,事后两人对坦嫩贝格战役的胜利有不同的解释

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到来之后实施了霍夫曼的策略,但鲁登道夫是听取了霍夫曼的建议还是自己独立想出了同样的策略,这还尚无定论。此时的俄军虽然人多势众,但已经筋疲力尽。德国与俄国的铁路轨距不同,且俄国的铁路线路稀疏,补给物资在边境地区下火车后只能用马车运输,道路通行状况不佳,导致俄国的两个集团军补给困难。俄第2集团军每天在炎热的天气里行进24公里,他们不仅缺乏休息,而且补给也愈发捉襟见肘。8月23日,他们攻击了德第20军,后者战斗失利,撤退到一条比较坚固的防线稳定了下来。8月24日,俄军再度对德第20军发起攻击,没有收获。

坦嫩贝格战役中的德军步兵

此时,兴登堡、鲁登道夫和霍夫曼等人意识到反击的时机即将到来,他们获知,俄第1集团军前进缓慢,且并没有向西南方向与第2集团军靠拢,而是仍然径直向西运动。鲁登道夫命令仍在应对俄第1集团军的德第17军和德第1预备军乘火车南进,参与对俄第2集团军的攻击,只留下一个骑兵师面对整个俄第1集团军。伦宁坎普对这样的动向毫无作为,甚至没有对德军的撤退进行骚扰。德军的计划是,继续诱使俄第2集团军攻击德第20军,抽出第20军的一半和第1军攻击俄军右翼,第17军和第1预备军攻击俄军左翼,进而对俄第2集团军实施包围。根据截获的情报,他们判断俄第1集团军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赶来支援。

坦嫩贝格战役形势图,显示了德第8集团军向南集中兵力包围俄第2集团军的过程

主要的战斗在8月27日开始打响,这一天德军在三个方向的进展顺利。不过在8月28日清晨,德军收到情报称俄第1集团军正在赶来,鲁登道夫声称攻击必须立即中止,但兴登堡决定一切按计划进行。事实证明,霍夫曼的预测是正确的,伦宁坎普根本没打算来帮助萨姆索诺夫。弗朗索瓦再一次拒绝遵照上级的命令,他没有脱离战斗去对付伦宁坎普,而是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做法,也就是继续按原计划行事。他成功地指挥第1军切断了俄第2集团军撤离的路线,从而为德军的胜利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这时,萨姆索诺夫向伦宁坎普求援,然而一切已经太晚了,此时包围圈内的俄军已接近弹尽粮绝,饥饿、困乏的士兵大部分很快失去了战斗意志。萨姆索诺夫独自走进森林,举枪自杀。

被俘的俄军

8月29日和30日,德军逐渐紧缩包围圈。8月31日,坦嫩贝格战役结束,俄军总共约有7.8万人伤亡(亦有说法为约3万人),约9.2万人被俘,第2集团军只有约1万人逃出包围圈。两周后的第一次马祖里湖战役中,德第8集团军又打败俄第1集团军和新组建的第10集团军,彻底把俄军赶出德国境内。这两次战役恰好实性了施里芬计划对东线的安排——先集中打击出现的一支俄军,再转而对付另一支。德第8集团军虽然先是被施里芬计划落入险境,但最终成为了施里芬计划在东线的完美执行者。

一幅艺术作品:兴登堡在坦嫩贝格

坦嫩贝格战役是德意志军事史上的一次重大胜利,它在危急时刻挽救了德国,避免东普鲁士落入俄国人之手。1934年兴登堡去世后,希特勒把他安葬在1924年修建的坦嫩贝格纪念碑中。在1944年中,虽然德军已经无力阻止势如破竹的苏联红军,但还是在坦嫩贝格防线战役中,以2万多人、7辆坦克和70多门突击炮的微弱力量抵抗住了以13多万人、150辆坦克和1680多门突击炮组成的苏军的进攻,并给苏军造成了数倍于己的伤亡,从而延缓了苏军进入东普鲁士的时间。1945年,德军把兴登堡的遗体移到马堡,并炸毁了坦嫩贝格纪念碑。东普鲁士终究还是落入了俄国人的手中,而坦嫩贝格则被划入波兰境内。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请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