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461

你以为蓝军只存在朱日和?其实解放军早有蓝军,还搞过登陆演习

诺哈网2023-06-13 06:38:530

【军武次位面】 作者:liutang2020

新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第一个五年(1954-1959)

▲1959年国庆阅兵式,庞大的装甲部队参加检阅,其中59式主战坦克是第一次亮相

近年来,我国的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军事斗争准备取得重大进展,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在目睹当代中国军队的风采之时,我们不妨回过头来,把目光投向20世纪50年代,看看新中国的国防现代化是如何开始的。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仅20天,新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就已作出决定:裁减军队、改善装备,重点发展海、空军和特种兵(旧称,指除步兵外所有兵种的统称),建设一支强大的国防军。然而,1950年6月爆发的朝鲜战争,迫使新中国的领袖们暂时搁置了对军队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计划。直到1953年7月签署停战协定,这场历时近三年、牵扯兵员众多、耗资巨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了。这场战争所带来的经验和教训是宝贵的,对推动随后开始的国防现代化建设构成了重要影响。

▲图为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某部战士冒着炮火进入阵地。抗美援朝战争中,敌人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庞大的后勤供应,让我们认识到国防和军队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紧迫感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隆重召开。这次会议对我国国防领导体制做出了重大调整:决定撤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这一职位;决定国家设立国防委员会,为咨询性质机构,不直接领导、指挥国家武装力量;不再设立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国防部,其工作由人民解放军总参、总政、总后和办公厅等机关分别承担。

▲图为周恩来总理在第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总理明确指出要“建设现代化的国防”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正式设立,作为党中央的军事领导机构直接领导全国的武装力量。解放军总部同时作出调整,全面学习和借鉴苏联军队建设的经验,1954年11月,由总参谋部、训练总监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干部部、武装力量监察部、总军械部和总财务部共同组成的“八总部”体制正式形成。“八总部”对军队现代化建设有积极作用,但也存在全面照搬而产生的弊病,因此1957年解放军总部重新调整为总参、总政和总后“三总部”体制。

▲粟裕同志1954年被任命为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罗荣桓同志被任命为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并兼任总干部部部长

1955年2月11日,为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党的中央局、中央分局的设置情况,国务院、国防部发布“关于全国军区重新划分的决定”,决定将6个大军区改划为12个大军区:沈阳、北京、内蒙古、济南、南京、广州、武汉、成都、昆明、西藏、兰州、新疆军区。1955年7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原一、二、三级军区统一改称军区、省军区,全军由原来的四级军区体制改为军区、省军区、军分区三级军区体制。1956年4月,为解决华东战场防御正面过宽和加强福建前线对敌斗争的领导问题,国务院决定将原属南京军区建制的福建、江西两个省军区划出,单独组建福州军区。

进行大军区调整的同时,解放军也对军兵种进行相应调整。1955年7月18日,国防部发布命令:自8月1日起,公安部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军”。8月6日,国防部发布命令,将华东军区海军和中南军区海军,分别更名为海军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8月11日,国防部颁布命令,防空部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军”。到1957年以前,解放军实行陆、海、空、防空军和公安军五大军种体制,成为我军历史上军种数量最多的时期。1957年我国调整军队体制,将空军和防空军合并,并撤销了公安军,恢复为三大军种。

▲图为公安部队战士,此时还没有更名为公安军,并且公安部队没有专门的军服,只是在陆军军服上佩戴“公安”字样的臂章

▲图为防空军的苏制对空雷达和高炮群

我国还在1954年和1957年对军队进行了两次精简整编:1953年,鉴于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国内形势已经好转,决定全军进行了精简整编。1954年至1955年,将军队员额减少50万人,全军保持在350万人;1957年,根据军委扩大会议《关于裁减军队数量加强质量的决定》,自1957年到1958年,再裁减军队员额100万人,全军保持在250万余人左右。两次精简整编配合国防和军队体制的调整,完成了解放军从战时体制向国防军体制的过渡。

为加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军队政治工作,1954年4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草案)》发布,内容包括总则和19个单项工作条例。1957年,解放军对“三大条令”进行调整,重新制定了纪律条令和内务条令,1958年又在修改的基础上,正式发布了队列条令。此外在1955年,我国首次在全军范围内大规模地向革命战争时期的有功之臣颁授勋章、奖章。

▲图片来自网络,《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草案)》

为了推动军队正规化建设,1955年人民解放军实行了“三大制度”:1月,根据国防部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薪金、津贴暂行办法》及其附件,全军在军官中实行薪金制;同月,根据国防部命令,从全国范围内征召开始征集我国的第一批义务兵,并在当年的7月30日由全国人大通过《兵役法》,正式实行义务兵役制;同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10月,人民解放军正式实行军衔制。

▲1955年9月27日,毛主席向朱德等10位元帅授衔并颁发勋章

值得一提的是,1955年实行军衔制的同时,解放军换装了新的55式军服。新式军服佩戴肩章或领章,以表明军衔。55式军服的换装是军队正规化的具体表现,军服样式非常有特点,其中校尉军官戴大檐帽、扎武装带,陆、空军战士戴船形帽、海军戴水兵帽,三军女军人戴无檐帽。但部队官兵普遍对船形帽意见很大,于是1959年5月1日,全军陆、空军士兵的夏帽(船形帽)改为解放帽,军官着夏服平时也戴解放帽,大檐帽与肩章、武装带在重要场合配套着用。

▲1955年国庆阅兵上,步兵方队手持53式步枪,着55式军服接受检阅,苏式风格的船形帽非常引人注目

▲图为1957年8月4日,周恩来总理在海军司令员肖劲光大将陪同下,登上“鞍山”舰检阅海军舰艇部队,图中海军官兵着全白的海军军服,水兵戴水兵帽

“治军必先治校”,军队院校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到50年代末,全军建立了各类院校120余所,包括高等军事院校和各军兵种指挥、技术院校,形成了包括军事、政治、后勤指挥和技术、医务院校在内的完整的院校教育体系,为全军培养指挥和专业技术人才。同时,解放军在加强军兵种训练的情况下,更关注合成军队的训练和演习。1955年10月,解放军在辽东半岛进行三军联合抗登陆战役演习,演习由总参谋部组织,演习课题是在使用核、化学武器条件下,诸兵种合同抗登陆作战。

▲1954年,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成立

▲图为1955年10月,辽东半岛抗登陆演习中,蓝军登陆部队抢滩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时,我军的武器装备已经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缴获、进口和仿制并存的问题。20世纪50年代,随着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国家工业体系逐渐建立,同时苏联政府对我国的经济援助、国防技术援助,使得我国国防工业特别是军工企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一五”期间,全国兴建并扩建79个规模较大的兵工厂,仿制苏制枪械、弹药、坦克、飞机、火炮等,并在仿制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国产自行制造。1959年国庆阅兵式上,参加阅兵的轻重武器装备,绝大多数实现国产化,一定程度展示了国防工业的进步。

▲1956年,沈阳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

▲1959年国庆阅兵式上,手持56式冲锋枪的空降兵列队接受检阅

随着仿制和国产武器装备陆续进入部队服役,人民解放军的装备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同时后勤工作也较抗美援朝时期更为完善。装备和后勤的进步,使得解放军在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的边海防斗争中,取得了一系列胜利。特别是1962年的对印自卫反击战中,我参战的边防部队,依托56式步枪等新一代轻重武器,充分发挥了火力和战术优势,对入侵印军进行了歼灭性打击,最终夺取边境反击战的胜利。

▲守卫在西北边境线上的手持56式冲锋枪的边防战士

▲在边境自卫反击战中,手持56冲和56半的我军战士抓获印军俘虏

1957年10月15日,中苏两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关于生产新式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以及在中国建立综合性原子工业的协定》,苏联向我国提供导弹样品和技术,其中1958年空军引进米格-19歼击机和苏制空对空导弹(代号545),并引进代号为543的地对空导弹,组建空军地空导弹部队,在国土防空作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我国引进并仿制的地对地导弹(代号541),后来成为了1960年发射成功的“东风一号”。海军还通过1959年的“二四协定”,引进了代号542和544的两型反舰导弹,以及导弹潜艇、快艇。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关于生产新式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以及在中国建立综合性原子工业的协定》,也称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

▲雷洪连所作油画《神话的破灭——人民空军击落美蒋U2高空侦察机》,空军地空导弹部队共击落美蒋U2高空侦察机5架

1955年1月的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作出了中国要发展原子能事业的重大决策。1956年,研制原子弹被列入中国的1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1957年开始,根据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苏联政府援助我国建立核工厂、核试验基地等一系列核设施。但1959年6月,苏联拒绝根据该协定向我国提供原子弹样品和技术资料,随后我国便启动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发工程,代号“596”,从而开始了我国“两弹一星”建设的新历程。

▲1959年6月,苏共中央致信中共中央,暂缓向我国提供原子弹样品和技术资料(实际就是拒绝),于是“596”工程启动了

1954年至1959年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全面提高了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确保了新中国的国防安全,遏制了敌对势力对我国的军事威胁和挑衅,保卫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和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并进一步维护了亚洲与世界和平。

(完)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请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