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抢收战的杜店村样本
5月中下旬,中原大省河南自南向北进入麦收时间,然而自25日起,河南多地遭遇严重的“烂场雨”,原本金黄的麦田发芽霉变,麦收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有个说法是,“中国小麦看河南,河南小麦看周口”,而周口市商水县更是全国超级产粮大县,高标准农田面积较大,农业机械化程度相对较高。6月上旬,新京报记者走访了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一个名叫杜店村的村庄,试图以这个村庄作为样本,记录下麦收的全过程——如何保证抢收?芽麦如何处理?理赔进展如何?农民利益如何保障?
6月9日,杜店村三千多亩麦地全部完成收割。根据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数据,截至6月9日17时,河南全省已收获小麦8141万亩,约占全省种植面积的95.5%。而眼下,秋作物播种也拉开了序幕。
“端到嘴边的饭碗打翻了”
6月2日下午,杜卫远的脸色像当天的天气一般暗沉。他的手机每隔几分钟就有来电,杜卫远接着电话,心里挂念的是户外的麦田。
52岁的杜卫远是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舒庄乡杜店村的种粮大户,2004年开始他试水成立农村合作社,承包了五十多亩地单干。很快,他在这个领域越做越大,到现在他托管了附近七万多亩的农田。
天更暗了,小雨冲破低矮的云层淅淅沥沥落了下来,不一会儿就浸湿了灰黄的麦穗头——那是霉变留下的痕迹。往年这个时节,麦田应该换上“治愈”的金黄色,而自今年5月25日起,河南多地出现连续的降雨天气,打乱了丰收的节奏。
大自然的农时如此精确。每年的5月22日起,河南小麦自南向北成熟逐步进入收割期,轮到周口的收割期通常是在6月7日左右。然而,天气预报显示,6月4日还会有雨,麦子容易萌动发芽,当地农人只能提前加入“抢收”。
时间变得紧张而急迫,杜卫远的麦地里一台红色的收割机尚在作业。麦田边上站着县委政法委助农服务工作队长、县委政法委副书记王小炯,雨下得大了点,他披上了塑料雨衣,视线却没有从麦地里挪开。对于商水这个产粮大县来说,“三夏”是全县眼下最重要的工作,今年情况尤其特殊,全县18000多名乡村党员干部都要到田间地头“值班”。
杜卫远知道,这台收割机很快也要停止作业。在雨水的浸泡下,秸秆干度不足,容易绞缠收割机的“牙齿”,湿软的土壤也会困住庞大的机器,使其动弹不得。
“今年这是端到嘴边的饭碗被打翻了!”杜卫远充满懊恼地说。他记得,去年小麦赶上丰年,他种的麦子亩产达到了1700斤,“去年价格好,产量也好,亩产1500斤都算赖麦了。”杜卫远原本对今年充满了信心,没想到就在临门一脚时遭遇了“烂场雨”。
从儿时懂事起,杜卫远就和小麦打交道。每到麦收季,全家五个孩子都要泡在麦地里,“小时候一到收麦吓得都哭,太累了。”杜卫远记得,那时候他天天牵着牛碾麦子,家里一共十几亩地,没个十来二十天根本收不完。常年的劳作,使得那个年代农人左手食指的关节处都留下了镰刀划伤的疤痕。而现在,使用大型收割机收割成千上万亩地也不过数天时间。
雨下得更大了,收割机停了下来。没来得及被“抢”出来的麦子只能继续等待,等雨停,等一个高温干燥的自然晴天。杜卫远用手抓起一把雨前收上来的麦子揉搓了数下,凭借经验,他判断这把麦子已经达到含水量12.5%以下的入库标准。
订单翻番的烘干机
但还有更多被雨水浸泡的小麦显然达不到入库标准。
5月29日当晚,河南省发布了包括应急抢收、烘干晾晒在内的10项措施。针对设备烘干和晾晒方面的措施提到,一方面全方位发挥烘干设备作用;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文化广场、学校操场、房前屋后、平整房顶等各类场所,甚至一些企业的标准化厂房、空置的厂房等,对收割的小麦进行晾晒,包括通过在田间地头铺设防水布,及时晾晒,防止直接堆积造成发热霉变。
短暂天晴的时候,村民们抓紧把麦子摊开晒在家门口甚至公路上,公路成为了“麦路”——在往年,公路上打场晒粮是被严格禁止的,今年悄悄放开了这个管理规定。
相比时晴时阴的天气,烘干设备的效率显然要高得多。
杜店村益鑫种植专业合作社两台高耸的烘干机已经连续作业了好些天。约十米高的烘干塔隆隆作响,一台烘干机一天就可以烘干一百吨小麦。
“往年烘干机都是用来烘干玉米的,很少会烘干小麦。”益鑫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留群告诉新京报记者,但今年烘干设备已经提前使用上了。
张留群个子不高,裤腿上和鞋子上常年沾满了土。他经营的全是种子田,其中一个与农科院合作繁育的品种甚至是以他的名字命名,叫“周群9号”。“‘周’是‘周口’的意思,‘群’是我的名字,也是‘群众’的意思。”张留群有相当部分的种子田尚未收割,不过他留意发现,品种小麦比普麦(普通小麦)萌动发芽率低了很多,这让他稍微宽了心。
李丽经营着商水县唯一一家生产烘干机的工厂,她的客户主要是全国各地的种粮大户和小型粮库,尤其以河南本地居多。今年5月以来,李丽接到了近百个订单,比往年同期近乎翻了一番。
尽管厂里有二十多台烘干机库存,李丽工厂里的员工还是得加班加点,每卖出一台烘干机,得派出一到两名员工跟随去现场实验调试和指导,一个烘干的作业量下来需要四十多个小时,一半多的员工都被撒出去在外地跑业务。
“今年的客户要得特别急,今天下订就问我们明天能不能发货。”李丽介绍说,她最近接了一些豫南的订单,“比如像南阳,我们去了发现,很多小麦的含水量都在30%左右”。生产了几十年烘干机的李丽说她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5月30日,《河南日报》发布消息,经省政府专题研究决定,省财政紧急下拨资金2亿元,专项用于小麦烘干,确保小麦质量、确保颗粒归仓、确保农民收益。
舒庄乡党委书记刘建锋告诉新京报记者,商水县各乡镇已经成立专班,宣传每斤0.04元的烘干补贴政策,分村分区组织群众到就近烘干点进行烘干。刘建锋说,正常情况下,每斤小麦烘干价格在0.08元,烘干补贴能覆盖一半的支出。
抗风险的大田
麦田旁搭建的一间简易平房,是杜店村村书记郭华最近每天都要“打卡”的地方。
这里是杜店村“三夏”生产服务点,从5月中下旬起,村干部们要排班值守,一直值到6月10日。屋檐下搭起了一张简易的床,供值班的人休息。
“每年我们都要值‘三夏’的班,以前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工作是要防火。”郭华说,今年受灾,村委会更像是一个小型的调度中心,要排查哪些农户家庭困难不方便收麦,要帮忙联系收割机或者拉小麦的运输车,郭华常常开着一辆红色的“老头乐”四轮电动车,在村里巡视查看。
杜店村人口有两千多人,全村耕地面积3165亩。刘建锋介绍,杜店村有一片土地是黑土壤,自然条件很优越。为了确保集中连片开发的高标准粮田切实发挥规模效应,商水县有意识地引导群众走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
在杜店村,像杜卫远这样经营的合作社大约有七八家,几乎都是采用的“托管”模式。杜卫远介绍,传统的土地流转分红模式对种粮大户来说压力比较大,当地实行“托管”,从选种、耕地、播种、防治病虫害到收割、运送实行一条龙服务,就连收购也是由合作社统一收购,小麦可以直接从地里进入仓里。
今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总结地方“小田并大田”等经验,探索在农民自愿前提下,结合农田建设、土地整治逐步解决细碎化问题。
“商水之前就在尝试小田改大田,只是那时候还没有叫这个名字。”商水县委宣传部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田成方、渠成网。不少地方正是以此为契机,开展了小田变大田的探索。
不仅如此,杜店村开始着手组建村集体合作社,推动土地流转。在今年“三夏”的值班期间,这也是郭华手头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她和村干部们挨家挨户地走访沟通,签订流转协议。
做群众工作并不容易,“有些农民有种地情结,自己的身体也还能干,不想离开土地。”郭华说。为此,村委会提出的解决方案是,以一条水泥路为界,一侧集中建设高标准农田,另一侧置换不愿意流转的农民土地,这样既保证了成方连片的“大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又能兼顾到少数农民的“种地情结”。
七十多岁的杜老汉在今年将家里的十几亩地流转给了村集体合作社。他年事已高,身体不好,老伴长期瘫痪在床,儿子在外地上完大学后留在了城市,家里没人有余力种田。签约后,杜老汉收到了一笔一万多元的租金,“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我们这边采取的是先打钱。”郭华解释,每年每亩土地的流转费是1200元,租金会在每年5月20日到6月1日期间打入农民的账户。
自从今年“烂场雨”之后,郭华更加认识到“大田”抵御风险的重要性。杜店村村集体合作社今年购置了两台收割机,加上村里种粮大户的七八台,足够全村使用。此外,相比小田农户在家门口和公路自行进行晾晒,大田也更适用于集中进行机械化的烘干。
芒种之后的收割
6月7日,在连日阴雨和前一天的高温晴天之后,杜店村终于迎来了全面的麦收时间。农人们格外留意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显示下一次有雨的时间可能要等到6月10日,这给了他们一颗定心丸——三天时间足够全村完成收割。
经过前一天阳光的炙烤,麦田的水汽被蒸腾,小麦恢复了正常的干燥。村民雷桂芬在自家地里抓了一把麦子,放在掌心双手来回搓了几下,麦壳脱落,轻轻一吹,麦粒露了出来。令雷桂芬忧心的是,她家的小麦出芽率很高,“可能卖不上好价钱了。”
但雷桂芬没有太多时间细想,无论如何,收割机可以下地了。丈夫爬上高高的收割机,熟练地驶入麦地,雷桂芬也赶紧跟了过去。
收割机手通常都是夫妻档作业,雷桂芬家干这一行已经有十来年。每到麦收季节,雷桂芬和丈夫会沿着麦子成熟的路线一路向北,“5月22日前后去湖北北边,然后到河南唐河、正阳。”雷桂芬说,“今年走得晚,5月31日才去正阳。”
每个站点能挣一万元左右,一整个线路跑下来,雷桂芬一家在麦收季能赚五六万元。这是真正的辛苦钱,丈夫负责驾驶收割机,雷桂芬在一旁洽谈收钱,指引路线,他们没日没夜地干,通宵是家常便饭,实在累极了,就换雷桂芬来开,两人交替作业。每到这个季节,雷桂芬的声带都是嘶哑的——她对麦秸秆灰尘过敏,一趟下来她几乎不能正常说话。
今年在正阳干完活后,雷桂芬和丈夫回到了老家,连日“烂场雨”让他们担心家里的麦子,因为各地的集中收割,收割机变得非常紧缺,夫妻俩也想着要先尽着自家和本村的麦地收割。
商水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祁勇告诉新京报记者,为了留住现有机械,当地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预付保底劳务费;实行免住宿费、免送餐费、免技术指导费的三免服务;持续发挥一机一服务人员作用,加强情感沟通交流。“根据6月4日的数据统计,商水全县存量收割机械是3594台,我们原有收割机3987台,新引进230台,因特殊原因离开商水县623台。”
因为今年情况特殊,收割费用也随着市场行情有了上调,往年收一亩地50元,今年上调至60元。雷桂芬家的收割机除了收自家的麦子,也给村里乡亲们收。大红色的收割机体态庞大,驶入麦田就像是一只巨兽,前方滚轮一口口地吞掉麦穗,尾部喷出大片碎秸秆灰尘。收割机驶过的地方,留下一条笔直的麦茬路。
雷桂芬站在麦地里没有离开,她要等着这只“巨兽”吃饱之后,将肚子里的麦子“吐”到一旁的运输车上,再安排运输车拉去村民的家中或是直接由合作社收购。
最大限度保护种粮农民利益
据央视新闻,截至6月7日16时,河南省共确定745个定点收储库点,挂牌敞开收购受损小麦,最大限度减少农民损失。
“今年确实存在损失,芽胚萌动、后期灌浆时间缩短,估计产量降低在30%左右。”杜卫远说,他的合作社也开始收购村民们的小麦。
杜卫远介绍,小麦品质无法保证导致小麦价格有不同程度的下跌,他正在收购的品种小麦,抗穗发芽品质相对更好一点,原本正常收购价为每斤1块3毛5到1块4,“现在只能给到九毛三到一块一毛七,差不多在这个区间浮动。”
“目前还没有打算收普麦。”杜卫远告诉记者,普麦受此次“烂场雨”影响很大,“普麦价格下降得厉害。”他介绍说,受灾萌动、发芽霉变的小麦口感很差,难以成为口粮,失去了食用价值,但是可以作为饲料或酒精乙醇的原料,他正在和饲料厂家与酒精厂家进行接洽。
河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负责人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对于符合食用标准的小麦,积极组织产销对接,引导实行市场化收购;对于只能用作饲料和工业用粮的超标小麦,由当地政府分类做好收购,严防不合格粮食流入口粮市场,最大限度保护种粮农民利益。
眼下,受损的麦田也陆续进入保险理赔阶段。河南省财政厅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小麦保险理赔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和农险承保机构及时高效做好小麦保险理赔,确保受灾农户生产生活稳定。要求各承保机构调动人力物力,建立快速理赔绿色通道,提供多渠道报案途径,制订赔偿方案,做到应赔尽赔,帮助农户尽快恢复生产。通过加强与本地小麦承保机构的沟通衔接,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不断为查勘理赔、农户减损创造条件。
杜卫远说,杜店村农民大多都购买了政策性保险,“今年的赔付率大概是一亩地300元。”这也是他印象中近些年来理赔数额最高的一次。
6月9日,杜店村三千多亩麦地已全部完成了收割。根据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数据,截至6月9日17时,河南全省已收获小麦8141万亩,约占全省种植面积的95.5%。
但农人们不能停下来。夏收之后,秋作物播种马不停蹄拉开了序幕。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告诉新京报记者,这次“烂场雨”虽然对小麦生产造成了一定损失,但增加了土壤墒情,对夏播作物趁墒抢时播种非常有利。
就在几天前,河南农业大学的几个研究生来到张留群的合作社,为一台播种机加装了最新研发的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系统,在播种前只要规划好作业路径,不仅走线直、效率高,还能智能控制株行距、播种数量、深度,可以节省部分种子、肥料和人力成本。
6月10日这天,播种机驶入了被收割后的麦地。今年张留群要种下近800亩地的玉米。“夏粮受灾秋粮补,希望能有个好收成。”他说。
新京报记者 李照
责任编辑:张玉
春节档票房破24亿,《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破7亿
新京报讯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截至2月11日17时52分,2024年春节档(2月10日—2月17日)档期总票房(含预售)突破24亿。前三名分别是《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和《熊出没·逆转时空》,前两者总票房均突破7亿。截至2月11日18时07分,影片《热辣滚烫》映后连续2天单日票房突破3亿。另据灯塔专业版实时数据,截至2月11日16时27分,影片《第二十条》票房突破3亿。责任编辑:崔理斯新京报2024-02-11 19:26:530000新疆巴音郭楞州若羌县发生3.6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1月20日01时25分,在新疆巴音郭楞州若羌县(北纬38.31度,东经89.64度)发生3.6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总台央视记者张腾飞)责任编辑:刘德宾央视2024-01-20 02:58:000000国防部评台湾潜艇下水:不过是螳臂当车
[国防部评台湾潜艇下水:不过是螳臂当车]9月28日下午,国防部举行例行记者会,国防部新闻局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大校答记者问。记者:我们注意到,台湾自主建造的潜艇今天下水。台军方称,自造潜艇是台海军不对称战力的关键,要阻止解放军进入太平洋包围台湾。请问对此有何评论?央视军事2023-09-28 16:10:2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