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086

挖战壕、送弹药、埋尸体,一战中国派出了什么队伍令世界人民敬佩

诺哈网2023-06-12 05:09:100

【军武次位面】作者:风满楼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欧洲战场上的华工,百年后笑容依旧灿烂,值得永远铭记

战争中在同盟国和协约国的重机枪和大炮互相厮杀的死神夹缝中活跃着一支代表中国政府的赴欧华工军团,这支队伍数量庞大多达14万人。他们在战火纷飞中从事着挖战壕、修工事、救伤员、埋尸体等最艰苦繁重最危险的战地后勤工作,为协约国赢得一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为寻求参与英法主导的国际社会,北洋政府制定“以工代兵”战略,鼓励华工出洋,帮助解决协约国面临的劳务困难,并以官方名义在各地特设侨工事务局,颁布保护华工章程,明确规定了华工的佣工年限、工资待遇、工作时间、生活水准、死伤疾病医恤费用及组织管理等事项。

▲募集的华工队伍

在饥寒交迫的日子里,分别来自山东、江苏、安徽等八省,梦想着出国挣钱养家糊口的青壮年纷纷签订合同。他们经过报名登记、体格初检、签订合同等手续之后,又被编排成班、连,开始队列、行军、体操等训练。所有人被编号登记造册,在合同存续期内,编号即代表劳工本人,不论在中国还是欧洲,号码就是劳工的身份证,根据号码付工钱,分配衣食和任务。编号完毕,每人再手捧用粉笔写好号码的小石板放在胸前拍照,然后将相片贴在各自的工资本上,用于发放工资时辨认本人。

▲华工体格初步检查

▲运载华工的专列

经过短期集训之后,华工登上英法商船,被运往欧洲战场。一到欧洲,就立即被划拨到各处,不仅在重工企业、汽车公司、港口码头等地从事最艰苦、最繁重的劳动,而且还身处战争前线,负责挖战壕、救伤兵、送给养甚至直接参战。

▲货轮上的华工

特别是在战场上,华工一天工作10-18个小时,根本没有节假日,主要是搬运弹药以及伤员和修建工事等。他们挖战壕的地方甚至有的在敌人步枪的射程之内,有些地方与敌人战壕相距不过100米,可以说是站在敌人战壕前挖战壕。

由于华工的工作地点地处前线,被敌军火炮、子弹击中受伤牺牲的情况时有发生。比如,在1917年法国皮卡第地区的一场战斗中,英军士兵全部负伤,挖掘战壕的华工们冒着吸入德军施放的毒气的危险,将英军士兵背到后方,然后手持镐头和铁铲冲入阵地,与德军展开殊死搏斗。援军赶到时,大部分华工已经战死,而他们甚至连名字和编号都没有留下。当一战结束,士兵们为幸存、为胜利而欢庆时,华工们则在清理战场上未引爆的炮弹时继续牺牲,甚至还负责把战争摧毁的土地恢复成可耕地。

▲华工修铁路

▲正在在比利时布鲁文地区搬运炮弹的华工

▲华工用独轮车运物资

▲法国萨尼特凡斯火药厂的简陋华工宿舍

据统计,从1916到1918年,2年多时间就有超过14万华工被招募到欧洲。其中,首批受雇于法国的中国劳工团队在1916年8月来到法国。据法国战争部1922年公布的数字,一战期间,法国雇佣了31409名来自中国北方、4024名来自中国南方、1066名来自上海和442名来自香港的中国劳工。中国劳工的第一个英国派遣队则在被派往法国之后于1917年4月在普利茅斯登陆。此后,在英国当局管理下的中国劳工达到了10万人。这支特殊的队伍,在战争胜利后,只有约11万人回到祖国,另有1万多人失踪或流散,而死去的2万多人中,有名有姓者只找到1874名,这1874人分别被埋葬在法国、比利时的69个公墓中。

▲一战中死亡的华工墓地

华工超强的适应力和勤劳朴实的特质,给英法两国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就连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煦,也不得不称赞华工“是第一流的工人,也是出色士兵的材料”。

为纪念一战中国劳工而设立的华表纪念碑将于2018年9月6日在伦敦市机场附近的皇家阿尔伯特码头揭幕。纪念碑设计确定高9.6米,正面将面向中国山东方向,底座大理石上铭刻4幅展现中国劳工当年“被招募”“赴欧”“工作”和“归国”的画面。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请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