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治网暴 国家出手 五种情形应当从重处罚
■ 记者6月9日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为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活动,有效维护公民人格权益和正常网络秩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起草了《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 公众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信件等途径提出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2023年6月25日。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处罚:
1。针对未成年人、残疾人实施的;
2。组织“水军”“打手”实施的;
3。编造“涉性”话题侵害他人人格尊严的;
4。利用“深度合成”技术发布违法或者不良信息,违背公序良俗、伦理道德的;
5。网络服务提供者发起、组织的。
A
准确适用法律
依法严惩网络暴力违法犯罪
《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依法严惩网络暴力违法犯罪,对网络诽谤、网络侮辱、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行为准确适用法律。
关于网络诽谤行为,《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在信息网络上制造、散布谣言,贬损他人人格、损害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符合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的,以诽谤罪定罪处罚。
关于网络侮辱行为。在信息网络上采取肆意谩骂、恶毒攻击、披露隐私等方式,公然侮辱他人,情节严重,符合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的,以侮辱罪定罪处罚。
关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组织“人肉搜索”,在信息网络上违法收集并向不特定多数人发布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符合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定罪处罚。
关于线下滋扰行为。征求意见稿指出,将网络暴力延伸至线下,对被网暴者及其亲友实施拦截辱骂、滋事恐吓、毁坏财物等滋扰行为,符合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第二百九十三条规定的,以故意毁坏财物罪、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征求意见稿指出,依法惩治借网络暴力事件实施的恶意营销炒作行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基于蹭炒热度、推广引流等目的,对于所发现的网络暴力信息不依法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经监管部门责令采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致使违法信息大量传播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符合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之一规定的,以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定罪处罚;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实施网络诽谤、侮辱等网络暴力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符合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规定的,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B
坚持严格执法司法
切实矫正“法不责众”错误倾向
《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坚持严格执法司法,对于网络暴力违法犯罪,应当依法严肃追究,切实矫正“法不责众”错误倾向。要重点打击恶意发起者、组织者、推波助澜者以及屡教不改者。对网络暴力违法犯罪,应当体现从严惩治精神。
《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实施网络暴力违法犯罪,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处罚:
(1)针对未成年人、残疾人实施的;
(2)组织“水军”“打手”实施的;
(3)编造“涉性”话题侵害他人人格尊严的;
(4)利用“深度合成”技术发布违法或者不良信息,违背公序良俗、伦理道德的;
(5)网络服务提供者发起、组织的。
征求意见稿指出,依法做好民事维权工作。针对他人实施网络暴力行为,侵犯他人名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被害人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准确把握违法犯罪行为的认定标准。通过信息网络检举、揭发他人犯罪或者违法违纪行为,只要不是故意捏造事实或者明知是捏造的事实而故意散布的,不应当认定为诽谤违法犯罪。针对他人言行发表评论、提出批评,即使观点有所偏颇、言论有所过激,只要不是肆意谩骂、恶意诋毁的,不应当认定为侮辱违法犯罪。
C
畅通诉讼程序
及时提供有效法律救济
《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要畅通诉讼程序,及时提供有效法律救济,落实公安机关协助取证的法律规定,对实施侮辱、诽谤犯罪,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应当提起公诉。
征求意见稿指出,落实公安机关协助取证的法律规定。被害人就网络侮辱、诽谤提起自诉,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被害人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可以依照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三款的规定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公安机关应当根据人民法院要求和案件具体情况,及时查明行为主体,收集相关侮辱、诽谤信息传播扩散情况及造成的影响等证据材料。经公安机关协助取证,达到自诉案件受理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决定立案;无法收集相关证据材料的,公安机关应当书面向人民法院说明情况。
征求意见稿指出,准确把握侮辱罪、诽谤罪的公诉条件。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实施侮辱、诽谤犯罪,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应当提起公诉。对于网络侮辱、诽谤是否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应当综合侵害对象、动机目的、行为方式、信息传播范围、危害后果等因素作出判定。
实施网络侮辱、诽谤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严重危害社会秩序”:
(1)造成被害人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影响恶劣的;
(2)随意以普通公众为侵害对象,相关信息在网络上大范围传播,引发大量低俗、恶意评论,严重破坏网络秩序,影响公众安全感的;
(3)侮辱、诽谤多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4)多次散布诽谤、侮辱信息,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大量散布诽谤、侮辱信息,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5)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情形。
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客户端
责任编辑:刘德宾
北京市发布2023年行业工资指导线
新京报讯(记者叶红梅)9月25日,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餐饮业、金融业、居民服务业等24个行业工资指导线,以行业内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的形式,分上线、平均线和下线三条线发布。0000这个冬天,爆火的为何是哈尔滨不是东北其他城市?
图片来源:新华社哈尔滨这次是真火了。刚过去的元旦假期,各地旅游市场一片火热,哈尔滨则是最显眼的那个:数据显示,哈尔滨机场元旦假期共运送旅客20.5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27%,创历史新高;同程旅行平台哈尔滨旅游热度环比上涨240%,在全国目的地旅游热度榜单中排名第四,仅次于北京、重庆及广州。每日经济新闻2024-01-03 09:17:560000他是个农民,却评上了中级职称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各地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随后各地纷纷将新型职业农民纳入农业系列职称评审的范围,据说,还有农民评上了“正高级”。作为一个没有评过职称的年轻记者,我完全不知道对于农民而言,职称究竟意味着什么。带着这样的困惑,我找到了徐州丰县的苹果种植大户包同岷。到达包同岷家时,他正在苹果树边忙活着,而那张“中级职称”就挂在他家客厅中最显眼的地方。中国新闻周刊2023-08-10 10:59:20000012306秒光携程却有票背后的罗生门
来源:猛犸新闻年年岁岁票相似,岁岁年年抢不到。1月26日,一年一度的春运拉开大幕,旅客也可开始购买除夕当天的火车票。当天,多个热门返乡线路火车票秒光,除夕当天的火车票多线路开票即售罄。中国铁路表示,今年春运旅客购票出行需求旺盛,预计春运期间铁路发送旅客4.8亿人次,日均1200万人次,同比2023年春运增长37.9%。这意味买票难的情况仍没有缓解。【新闻调查】新浪新闻综合2024-02-01 16:40:040000一艘中国渔船鹿儿岛附近海域倾覆:21人被救 5人失踪
根据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和日本海上保安厅消息,11月18日下午3:51(日本时间),一艘中国渔船在鹿儿岛萨摩川内市下甑岛以西东海海域倾覆,26名渔民落水,其中21人被附近中国渔船救起,5人失踪。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