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00

中国爆米花机成“粮食扩大器”?老外穿着防爆服才敢动它

诺哈网2023-06-09 18:29:110

【军武次位面】:风满楼

童年回忆啊....

不知何时,中国的爆米花机与美国总统扯上了联系。据传,上个世纪70年代初,美国总统访华,参观上海时,在街边突然“砰”的一声巨响惊得安保人员如临大敌。随后发现这是中国手摇式爆米花机发出的声音。

▲中国大炮手摇式爆米花机

一行人看着一碗米放进容器加工后,获得了比原来体积更大的爆米花,无不称奇,以为这是中国的“粮食扩大器”技术。更扯淡的是,随行的美国人还想买数千台拿回美国做研究,

爆米花大家都吃过,香脆可口,一般作为日常的零食食用。其实它不是近代的产物,是一种自古就有之的膨化食品。在中国的起源可追溯到宋朝。南宋诗人范成大在《吴郡志·风俗》中记载:“上元,……爆糯谷于釜中,名孛娄,亦曰米花。每人自爆,以卜一年之休咎。”

在新春来临之际宋人用爆米花来卜知一年的吉凶,姑娘们则以此卜问自己的终身大事。那时的爆米花是放在类似平底锅上加热或埋于有余热的碳灰中,玉米粒一爆一跳看吉凶,饮食文化渗透传统习俗内涵变得更加丰富。

▲中国60、70年代爆米花是主要的零食

其实,这不是最早的发现,据记载在国外考古学家曾在新墨西哥中部的“蝙蝠洞穴”里找到过最古老的爆米花。在犹他州南部,也发现了距今一千多年以前的爆米花,与现在新鲜爆米花的样子相差无几。历史学家还曾在秘鲁北海岸附近发现了距今约3000至6700年的爆米花和玉米棒残渣,证明了玉米粉和爆米花曾经是生活在此地人类祖先的主要食物。

▲中国街头爆米花现场制作

美国早期的殖民者也非常喜欢爆米花,通常会在爆米花上浇牛奶和奶油,作为早餐时享用。二战期间,由于食糖管制,爆米花无壳味甜,在美国便成为看电影时唯一的零食选择,兴起于30年代,到了40年代中期和好莱坞电影一起达到史无前例的最高峰,可以说爆米花也见证了好莱坞电影的辉煌时刻。

▲美国人青睐于爆米花

美国人如此热爱和钟情于爆米花,所以到了70年代他们来中国时对爆米花应该很熟悉,不可能质疑能够把很少的粮食增大了几十倍的这个所谓的“粮食扩大器”。

至于好奇中国这个大炮手摇式爆米花机还是有可能的。

中国这种神器工作原理和构造,实际上是一个压力容器,加工原料一般把玉米放入机内,盖好机盖。将爆米花机架到支架上转动加热,使机内原料均匀受热并软化。

▲中国大炮手摇式爆米花机

▲炮弹需要放在火上烤

由于受热,机内压强慢慢升高,容器内受热的米粒在喷射的瞬间由于压强变化而爆开,并伴随着沉闷的声响和浓浓的白烟,类似于爆炸,挺吓人的。

▲这种威力堪比李云龙的意大利炮

有网友指出,这种在火上烤,用气压的瞬间释放催爆玉米的神器最早产于英国,所以也称英式爆米花机。

19世纪后半期,电力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运用,到了40年代,英国以人力为主的手工工场,基本上被机器工厂取代,生产力大大提高。这种老式爆米花机也随之在西方逐渐绝迹,就像现在中国经济发展了,老物件跟不上潮流也逐渐消失了一样。

▲中国大炮手摇式爆米花机街头现做现卖

因上世纪60、70年代,我国尚处物质匮乏,特别是电力不足,用这种传统的大炮手摇式爆米花机更加适合不过了,而此时的美国经济飞速发展,光经济上的GDP就占全球差不多一半,制作爆米花不可能用传统的机械工艺,早已实现类似电气化的高压锅了。

▲老外穿着排爆服用中国

手摇式爆米花机做实验

没见过的东西自然就感到奇怪了,必须拿过来研究研究。2013年,中国大炮手摇式爆米花机登上了美国Discovery探索频道的著名节目《流言终结者》,用来实验探究制作爆米花的最快方法。他们从中国进口了一台爆米花机,并在仔细研究后得出结论是安全第一,美味第二。

▲老外穿上防爆衣开始操作了

确实挺吓人的

剧组在翻译完中文版的使用说明书弄明白了原理后,架起防弹玻璃,戴上头盔,穿上防爆衣。在加热将近10分钟后,一位主持人穿着防爆服小心翼翼地引爆了这颗“炮弹”。 而炮弹的威力也让人震惊,一颗颗爆米花像子弹一样发射出来,喷射到演播室顶棚后散落一地,说明书中可能没有提到在引爆“炮弹”时,弹口要套个袋子。

▲还要加装防弹玻璃,确保万无一失

▲真的炸了,像天女散花

经过实验,这个来自中国的这个大家伙虽然不是制作爆米花最快的机器,但着实也让主持人和美国观众见识了一把。

▲这是那个年代永久的记忆

尽管文章开头开始的故事不是真的,但是当年,嘣爆米花的人带着自己的家伙四处游走。大街小巷不需要吆喝,只要震天动地的声音一响,满大街飘荡着浓浓的香气,就有人拿着大茶缸子乘满满一缸子玉米,拎一条面带,飞奔着去排队,这成为了很多中国人的集体回忆。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