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天走4000公里转遍罗布泊,数十万人为原子弹成功都付出了什么
【军武次位面】:竹子
《军情晚报》为您收集最有意思,最具价值的军情新闻
1964年10月16日,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在现场,人们欢呼雷动,为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欢欣鼓舞,甚至有人流下了泪水。原子弹的爆炸,让中国成为了拥有核武器的国家,“造出原子弹,挺直腰杆子”终于成为了现实。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瞬间
原子弹的研发,前后有数十万人为此日夜奋斗。人们没办法记住他们所有人的名字,但是人们却深深铭记着他们的风险,正如俄罗斯无名烈士墓前的石刻所说,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绩与世长存。
▲重铀酸铵又被称之为黄饼
是生产核弹的必备材料
1959年的时候,苏联撤走了自己的相关专家,这促使中国下定决心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来搞核武器。靠山山倒,靠人人走,在关键时刻中国所能依靠的只能是自己。然而,想要成功造出核武器,就必须得有核材料。而当时的权威论调显示,“花岗岩地区没有大铀矿”。
▲同时期进行的大庆石油会战
中国的核工业也在进行一场会战
这与当时国际上普遍认为的,中国是一个贫油国的论调何其相似,为了争这一口气的中国石油工人,决心打一场石油会战,最终打出了高产自喷油。与此同时,中国的地质勘测队员们,也在粤北地区的深山里,寻找着中国的铀矿。
▲图为北京地质研究院珍藏的一块铀矿石标本
铀是一种十分稀有的放射性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极为稀少,只有百万分之二。但由于其在核武器和核工业上的巨大用途,使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战略资源。想要炸响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就必须在中国的土地上寻找到铀矿。
▲图为十余支寻找铀矿的地质队中的一支
1958年深秋,一个好消息被火速送往北京。原来,广东省地质局韶关放射性检查组,在跑遍了粤北地区的深山老林后,发现了十余条铀矿带,并且适合开采。在这种情况下,广东省第一个铀矿专业队成立了,他的编号是742地质队。在742地质队的勘察下,中国打破了“花岗岩地区没有大铀矿”的魔咒。
▲当时的希望矿出产的铀原料
像这样的有数十吨
由于条件的简陋,在铀矿开采以后,中国只能采用土法炼铀的方式提炼铀材料。数十吨矿石由十多个人连轴转了半个月,才最终提炼出了两百克铀。为了加快产能,广东省地质队的队员们歇人不歇工,甚至因为防护用具短缺,许多人都没有防护用具。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依旧义无反顾的投入到了提炼中。
▲当时原子弹试验基地营房
在这些人的不断努力下,一年的时间里,广东省地质部门就向国防工业办公室上交了十五公斤重铀酸铵材料。而在中国的核武器研发中,有三分之二的核材料,都来自广东。与此同时,原子弹的试验场地也开始了准备工作。
▲在罗布泊这片死亡之海
执行任何任务都需要巨大的毅力
由于原子弹威力巨大,而且保密级别非常高,所以前期的准备工作十分重要。在这种情况下,一支由核试验基地警卫四连的骨干组成的“打猎队”成立了。这支打猎队的任务,就是摸清试验场这片广大区域的人员情况,敌人情况和地形,甚至还要防备一些国家可能发起的破坏活动。
▲罗布泊除了一望无垠的黄沙之外还有险恶的地貌
对于徒步者而言异常凶险
按照指示,这支“打猎队”的任务是要在一百八十天里巡逻四千公里的路程,而且衣食住行全部自理,不携带任何通讯设备。这基本上就是一支孤军,一支为了保障中国核试验顺利成功的孤军。在一百八十天里,这些士兵们一人穿坏了十二双鞋,走了四千公里的路。
▲图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起爆的铁塔
“打猎队”在这里站了最后一班岗
当他们回到基地以后,时任现场总指挥的张爱萍将军深受感动,并且为他们每一人都写了一首诗。这支“打猎队”的巡逻最后一站,就是托举着原子弹的铁塔,他们在铁塔下站了一夜的岗,完成了这项重要的任务。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采用的是枪式结构
与此同时,核试验场地的建设也基本完成。而在广东产出的核材料,也全部送往了位于祁连山北麓的404厂,在这里,核材料将会进行进一步的加工。按照计划,工厂将生产两枚铀-235半球。这两颗半球的作用就是在核弹点火的时候,高速挤压到一起,产生爆炸。
▲原公浦主刀切削核材料
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加工核材料就成为了一项难题,因为全国都找不出几个能切削核材料的技术工人。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叫原公浦的青年,被调往了大西北。从1963年开始,他们就进行了封闭式训练,只等着车削的那个时刻到来。
原公浦的车削成败,意味着铀材料十年的寻找和开采以及上万人前仆后继的加工是否有意义。一旦车削失败,他们的努力将全部化为泡影,原公浦的压力非常大。但好在车削十分成功,原公浦成功加工了铀球,在中国核工业历史上写下了不凡的一笔。
▲这里是青海一个没有标记的火车站
第一颗原子弹在这里运出
现在,万事俱备,原子弹的生产很快也将完成。按照计划,原子弹将会从工厂直接运往试验场地,运输的方式则是火车运输。当时,负责驾驶这列火车的,是一个叫做姜士荣的司机。按照老人晚年的描述看,当时列车行进的过程中,发生了沙尘暴。车窗外飞沙走石,甚至有可能干扰正常运输。
但随后,线路沿线突然亮起了灯光,而且十分密集。原来,为了保障原子弹的安全运输,铁路全线每隔十五米就有一名士兵站岗,他们的任务就是保证在运输的过程中不出现任何意外。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保证了列车成功抵达罗布泊。而时隔数十年,姜士荣老人回忆起来,也是无限的感慨。
▲苏联的伊尔12在中国的核试验中
担当了侦查和采样等重要任务
但是,就在原子弹即将爆炸的前三天,一个消息传到了张爱萍将军那里。原来,无论是地面侦查还是航拍图片,都显示在爆心附近有一伙数目达百人的人类活动迹象,地面搜索也发现了一些破旧的帐篷和篝火痕迹。为了寻找这些人,侦察机马上起飞侦查,并且查明了他们的位置。经调查审讯发现,这些人是流窜在这一区域的马匪,并且对此事浑然不知。
▲这些马匪据称是马家军的残部
这些马匪在戈壁滩上已经与世隔绝生活了10多年,白天躲起来,晚上出来找吃的,甚至偷过基地试验用的羊,并且生儿育女,已经不算是土匪了,更像是一群游牧民。经过劝导后他们离开了这个地方。后来这件事还被拍成了电影。
营救马匪的成功,证明了在核试验过程中,空军的侦察机部队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这些侦察机日日夜夜进行侦查,将核试验场地的所有的情况拍的一清二楚。这为指挥员下达命令,科研人员布置实验场地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时驾驶飞机冲入爆心采样的飞行员郭洪礼
而在原子弹腾空而起的时候,除了欢呼的人群之外,有一架飞机不顾危险,直奔蘑菇云而去。那就是由郭洪礼率领五名机组乘员驾驶的采样机,他们成为了现场唯一一个在爆炸后直奔核爆爆心的队伍。并且,他们驾驶飞机在爆心往复飞行了两次,才成功采集到所有数据。
▲图为投放在日本的原子弹
这项工作的危险性,可以说是非常大了。在广岛原子弹爆炸的时候,一架不明真相的日本飞机就冲入了蘑菇云,并且他们身上没有任何防护。随后的十几年中,这架飞机上的机组乘员全都饱受放射性疾病的困扰。
▲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图片就是陈书元摄制的
在郭洪礼机组飞向蘑菇云的同时,在远处的地面上,一个摄影师正在飞速按动两部特制的照相机的快门。直到两部照相机的特制胶卷全部用完,他才长舒了一口气。这个摄影师叫做陈书元,他所拍摄的原子弹爆炸瞬间,不但出现在了报纸上,还成为了中国教科书中永恒的一页。也正是因为陈书元的影像记录,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风采才得以留存于世。
▲耀眼的军功章背后
是数十万人前仆后继日日夜夜的付出
除了这些人之外,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做出贡献的人还有很多。这其中包括从战场上走下来,连家都没来得及回的战士们,也包括刚刚从大学毕业,就来到了塞外戈壁的青年学子们。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都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有些人更是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上。
▲这个画面将会永远被所有中国人集体铭记
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身上的光芒,和二十三名两弹元勋一样耀眼。而原子弹工程,也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人民无私奉献,高度团结的精神。正如一句诗里所说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些新中国的建设者们,正是用自己的声明和青春,改变了中国。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
战斗全重375吨!德国“巴黎大炮”,一战期间火炮的巅峰之作
【军武次位面】作者:FriedrichLau巴黎大炮是一战期间威力最大的火炮之一,该炮于1918年被德军用来对法国首都巴黎进行轰炸而得名。但是相较于它的实战表现,巴黎大炮的出名更多的是因为它新颖的作战方式。本文就是这门炮的故事。诺哈网2023-05-28 14:44:160000媒体成猪队友:因为这个蠢事儿让潜伏俄罗斯的间谍暴露
冷战虽然已经结束了二十多年,美俄这对老冤家明明暗暗的对抗和渗透可一点没减少。美俄不仅在北约东扩、叙利亚、乌克兰、甚至意识形态等问题上分歧颇深。为了一点一点积累战略优势,派遣间谍和排除间谍就成了双方的日常。上个月20号俄罗斯媒体公布了俄罗斯联邦安全局逮捕到两名美国间谍,然而搞笑的是,让这两名美国间谍暴露的却是一家美国电视台!可谓是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诺哈网2023-06-11 10:25:120000在中国的老外居然也有地域歧视现象,北京老外瞧不起上海老外
【军武大本营】作者:fattle文化可以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高低和社会兴衰的尺度。——〔泰〕努弯詹·拉纳哥小伙伴们大家好,这里是军武大本营,和你一起分享外国网友眼中的中国。当20年前,举国热议“北京人在纽约”时,大概所有人都不会想到,20多年后,我们会热议“老外在中国”。诺哈网2023-06-15 06:25:200000面对虎狼之师的德军,几十万英军为何能遵守秩序从敦刻尔克撤退?
【军武次位面】作者:TDK你好,中国,我来了(文末有福利哦)被秩序拯救的“敦刻尔克”“我们要坚持到最后,我们要在法国作战,我们要在海上作战,我们要以更强的自信和力量在空中作战,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保卫我们的国家。我们要在滩头作战,在登陆地作战,在田野、在街头、在山丘作战。我们决不投降。”——温斯顿·丘吉尔诺哈网2023-06-16 02:10:5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