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52

日军和中国都交过手的美军如何评价二者?士兵和军官给出不同答案

诺哈网2023-06-09 03:29:350

【军武次位面】:枪骑兵

对于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军人而言,留下最深记忆的永远是曾经让他最恐惧的军队。美军在二战中遭受过的最多创痛和震撼来自日军,之后紧接着又领教过令自诩"世界主宰"的他们灰头土脸抬不起头的中国军人的厉害。那么他们如何评价这两个国家的军队呢?

美国陆战队员李·伯其是个参加过太平洋战争和朝鲜战争的老兵。而且是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入侵菲律宾时就开始与日军作战的超级老兵,经历过巴丹死亡行军、漫长的战俘营岁月。对日军了若指掌,朝鲜战争爆发后,他作为陆战1师步枪连的退役中士,又重新应召参战。在朝鲜,他同样参与了最令美国人揪心的长津湖严寒与围困下的战斗。伯其战后写过两本书,分别回忆了这两场战争。第一本书是描写朝鲜战争的《在地狱中集合》,书中记录了釜山防御战,仁川登陆,汉城争夺战,和长津湖战斗。第二本书《天皇的客人》是写他在二战中的故事,他在巴丹,死亡行军,战俘营和日本"地狱之船"的恐怖中幸存。

伯其曾接受一家杂志采访,要他评价一下这两个昔日对手的优劣。

▲日军自古就崇尚"真锐",甚至自唐朝开始就蔑视《孙子兵法》,认为讲谋略是"怯懦",所以日军自古就秉承"死狠生硬"的战斗方式,基本战术精明,基层战斗力强悍,但狂妄骄横,容易做出无理性的极端行动。而高层战略思想低劣,难当大敌。

中国古代兵法有云:人无两畏,显然在战俘营被日军吓破胆的伯其不认为中国志愿军是优势的战士(和日军相比),他觉得志愿军纯粹是凭靠人数优势作战取胜的。虽然也不能否定许多志愿军个人英雄举动,但总体上中国军队的取胜法宝无非就是人多。和中国人作战,就像踢倒一个蚁巢,无数蚂蚁向你扑来。这恐怕是许多美国兵的真实感觉,因为许多美军都对中国人的人数优势记忆深刻,所以有"人海战术"的蔑称。当然,伯其也提到许多美国兵都承认的中国军人纪律性极高,极其吃苦耐劳的优点。并且对中国军队擅长夜战颇为头疼,在他记忆中无数个夜晚里中国冲锋号(喇叭)刺耳的尖啸和中国士兵们呐喊声永难磨灭。

▲中国军队则灵活多变,"诡计多端",在强有力的统帅或者政党领导下,即便装备简陋也会屡屡创造出神入化的佳绩,当然如果是腐败无能的领导下,也会是一盘散沙,不堪一击

与大兵伯其印象相反的是美国陆军第二步兵师5117团指挥官约翰·马丁上校,他同样参与过二战与朝鲜战争。退役后马丁也撰写回忆录。对于日军,马丁有一针见血的认识,他多次与日军作战,对于无数人(包括中国人)对日军的"勇敢",马丁却有着透视般犀利的洞察,他不觉得那是什么勇敢,他看出来那只不过是一种无用并且愚蠢怯懦的歇斯底里发作的病态,这才是号住日本人真脉的真知灼见。和在日本战俘营吓破胆的大兵伯其截然不同。

对于志愿军,马丁则流露出许多赞赏的口吻,他认为中国志愿军是和野蛮凶悍的日军完全不同的另一种亚洲军队,对"精神力量"的侧重丝毫不逊色于日军,但与"作风死硬"的日军相比,中国军队更富有智慧和灵活性。能够一次又一次挫败美国将军们制定的'宏伟计划'。这一点是最后只会以全体"玉碎"告终的日军无法比拟的。马丁觉得中国军队不足之处就在于装备太差,大多是二战日军的武器,只有朝鲜战争后期才获得苏联13个师的现代化武器。即便这样的劣势装备,马丁还是觉得中国军队的冲杀力量要强过日军。

美军普遍都对中国军队特有的铜喇叭所吹出的刺耳冲锋号感到恐惧

▲惯于野战的志愿军令美国昼夜难安

二者的评价都只是个体的意见,不具备太大代表性,不过也反应出美军对中国日本军队的一些真实观点。

我认为军官的观点更加宏观、综合一些,毕竟军官惯于在许多情报和资料中做细致的分析,而不是普通士兵那样简单的个人感性认识。

文中的伯其还有一个缺憾,他其实对日军的战斗力并没有多少认识,他作为战俘的时间太久,他对日军的印象其实不是战斗力的真实感受,而是战俘营中对日军残暴的恐怖记忆,这样难免有失偏颇。

▲志愿军前赴后继的冲锋总被美国军人誉为中国式的"万岁冲锋"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