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99

中国的猛将为什么都喜欢豪饮?酒喝好了能打胜仗!

诺哈网2023-06-08 17:49:410

【军武次位面】:杨树

酒风就是作风,酒品就是人品!

酒这个东西,自古以来就是伴随军人的必需品。《亮剑》中的李云龙,就非常喜欢喝酒,解放军的勇将许世友,苏联功勋元帅朱可夫,酒量都很大。在古代,这种例子就更多了——为什么古今中外的名将,都喜欢酒呢?

酒是战斗必需品

人类酿酒的历史很长,酒是所有文明都共同发明过的饮品。人为什么要喝酒呢?因为酒精的麻醉作用可以让人放松,更容易解除思想上的约束,同时也会变得更加“鲁莽”,这也是为什么不少人喝了酒都会变得更胆大的原因。

军人这个群体,尤其是在古代,要亲身经历近距离的搏杀,眼见刀刀溅血、肝脑涂地的残酷,如果没有酒精提供壮胆、镇痛、麻痹的作用,恐怕是撑不下来的。

古今中外的史料都显示,为了维持士气,出征有壮行酒,得胜有庆功酒,在战斗间隙,或犒赏三军时,将士们可以大块吃肉,大碗喝酒。除了激励士气,缓解紧张之外,酒也是军人们获得快乐的最直接途径了。在遥远的战场上,来一杯产自家乡的佳酿,在短暂的休息中,饮上几杯,无疑是释放压力的最佳方法。

在战国和秦汉时期,酒就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军需品了。秦始皇陵区出土的兵马俑,都有小腹微凸的现象。秦俑的写实度很高,这基本上反映了当年秦军的真实形象——兵马俑有“小肚子”,就是因为当年的秦军有大量饮酒的传统。

汉代名将霍去病,作战期间专门用车拉着美酒,一路打一路喝。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在河西走廊大破匈奴,汉武帝赏赐御酒,霍去病认为功在全军,但人多酒少,于把酒倒于泉中,与将士共饮,现在“酒泉”的地名,就是这样来的。

酒能反映军人性格

能喝方能战,这是古代战争的通例,喝酒也成为军人的共同习惯,形成了独特的军营酒文化。从士兵成长起来的军官,往往酒量更大,也更能凭借海量服人,更好地统御部下。

战斗民族对酒的痴迷就更是匪夷所思了,在二战中,苏军前线战士可以获得每天100克的伏特加配给,苏军宁肯武器弹药少一些,也要保证能喝到伏特加——野战厨房的普及率只有30%,但70%的师都有战地酿酒作坊,每个营都有自己的酒窖!

▲喝着伏特加,喊着乌拉,红军一路杀到柏林

仅在1942年,苏联西方面军就干掉了近100万升的伏特加,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消耗了40.7万升。据统计,苏军在战争期间消耗的酒类竟超过2.5亿升(约合20万吨),足够装满8万辆美制道奇10轮大卡。直到今天,很多俄罗斯人仍然认为,他们之所以能赢,伏特加功不可没!

感情真,一口闷

战斗民族的确能喝,不过遇到中国人就是棋逢对手了。鬼子投降后,八路军率先进入东北,曾克林将军同驻扎我国东北的苏联红军交涉时,苏军将领考虑到同国民党政府签定的条约,不愿将其控制下的日军装备和仓库移交给八路军。

▲曾克林:战斗民族遇到我,喝酒的不行

但是,这个问题居然被曾将军用酒搞定了!他在谈判桌上,有意与嗜酒如命的苏军将领边喝边谈,结果对方见酒眼开,喝得不亦乐乎。然后嘛,就喝出了感情——都是共产党的军队,有话好说!喝一杯,就换一座仓库!八路军出关后的装备问题就这样得到了解决……

酒品见人品

在充满了直男的军营中,以酒相交,直来直去的战友情更是普遍现象。

《亮剑》中的李云龙和赵刚,并不是一开始就合拍的,他们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矛盾,但是一顿酒过后,什么矛盾都借着酒劲化解了!后来,他们成为了生死与共的好兄弟。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古代的中华男儿,伴随着中华美酒,凭借胆气和血性,为今天的中国打下了一片大大的疆土!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