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人口增量第一省”该急了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程晓玲 余蕊均
西北“人口增量第一省”披露了最新“加码”目标。
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五年行动方案(2023~2027年)》,到2025年底,全区常住人口达到740万人左右;到2027年底,全区常住人口达到750万人左右。
截至2022年底,宁夏常住人口为728万人。这意味着,未来3年要增加12万人,年均增量达到4万人,而后两年,年均增量还需达到5万人。
要知道,在全国人口总量减少85万的2022年,仅浙江、江苏、安徽等5个省份的常住人口增量超过5万人。而在吸引力不算强劲的大西北,宁夏3万人的增量,已在五省份排名第一。
具体来看,2022年宁夏自然增长率为4.41‰,在30个省份中排名仅次于西藏(注:天津未披露相关数据)。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已至其历史低点,同时,这一年宁夏的机械增长人口也为负值。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人口普查年鉴显示,宁夏对省外人口的吸引力较弱,2020年外来人口数量为67.51万人,是全国5个外来人口未超过100万的省份之一,仅高于青海和西藏。
人口形势不容乐观,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都不能放过。继今年1月1日开始发放育儿补贴后,宁夏日前终于把“强首府”战略提上日程,明确主要经济指标。
不过,做大做强银川,真的是机会吗?
01
就人口规模而言,在五个西北省份中,只有宁夏和青海常住人口不足千万。其中,宁夏2022年常住人口728万人,排名第四,仅多于青海。
结合其过去十年的人口变化情况可以看到,2011年至2021年,宁夏常住人口年均增长7.7万人,其中,2020年、2021年均稳定在4万人——2022年首次跌破这一数值,仅为3万人。
换句话说,要实现2025年740万的人口目标,意味着宁夏未来3年常住人口增量要恢复至4万人/年水平,而后两年还将加量至年均5万人,才能在2027年再增加10万人。
尽管有区域专家认为,“年均增长4万人”这一目标设定“不算冒进”,但实现难度显然不小。
一方面,宁夏人口增量连续两年居西北第一,“3万人”已是“最好表现”。
数据显示,2021年,宁夏常住人口725万、比上年增加4万,其余四省份中,青海人口增长1万,陕西和新疆各减少1万、甘肃减少11万。这也是宁夏近十年来人口增量首次跃居五省份首位。
2022年,人口增量稍有回暖,除宁夏外,甘肃、陕西、青海也录得正增长,分别增加2.4万人、2万人、1万人,新疆则减少2万人。
与此同时,宁夏的人口走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增长率,在全国人口转入负增长轨道的大背景下,宁夏也难独善其身。
以2022年为例,宁夏的出生率为10.6‰,是全国少有的出生率还维持在两位数以上的省份,但对比自身,这已创下历史新低。
自然增长率同样如此。放到全国来看,2022年宁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41‰,仅次于西藏,居第二位。但纵向对比,短短15年间,其自然增长率从刚转入个位数的状态进入急速下跌通道,危机感扑面而来。
放眼长远,纯靠“生”来稳人口显然不可持续。
02
吸引外来人口成为重要筹码。但对包括宁夏在内的整个西北来说,这方面似乎从不占优势。
我们知道,人口流动的基本逻辑是“人往高处走”,当经济密度高于人口密度时,往往会吸引更多人口集聚。这也是为什么沿海地区能够常年保持人口净流入状态,中西部省份大多为净流出。
数据显示,2022年,西北五省份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为5.82%,同期人口占比为7.34%。基于这样的经济-人口份额偏差,西北人口不仅容易“流出”,同时预示着外来人口很难“流入”。
具体来看,作为西北领头羊,陕西2022年GDP为3.28万亿元,人均GDP为82864元,但仍未触及全国平均线(85698元)。
根据2020年中国人口普查年鉴,陕西吸引到了外来人口数量为193.37万,其中最多的是河南人,有36.96万人,其次是甘肃人,达到30.09万;
同时,被其他省份“吸”走的陕西人则达到298.8万,其中,广东一地就“吸”走了45.21万人,江浙沪共“吸”走71.2万人。
还必须强调是,在西北内部,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共有40.51万人流入陕西,占其外来人口的21%,“虹吸”能力可见一斑。
另一边,甘肃也提供了一个佐证经济-人口的视角。
2022年,甘肃GDP为1.12万亿元,全国倒数第五;同期人均GDP仅44968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273.1元,两项指标均在全国垫底。
对应到人口变化趋势上,2010年至2021年,甘肃绝大多数年份的常住人口都在减少,最高曾一年减少13万人,直到2022年,才以2.4万的正增长,按下了“暂停键”。
2020年中国人口普查年鉴显示,被其他省份吸走的344.83万甘肃人中,有155.92万人分流到了西北其他四个省份,占比高达45.2%。
这一年,全国仅有五个省份的外来人口不足100万,分别是黑龙江(82.92万人)、甘肃(76.56万人)、宁夏(67.51万人)、青海(41.93万人)、西藏(40.71万人)。
对宁夏来说,经济总量刚跨过5千亿门槛,人均GDP不到7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3万元,想要通过吸引外来人口来实现人口增长目标,挑战着实有些大。
03
3年12万、5年22万,新的增量从哪里来?压力给到首府银川。
在中西部省份纷纷推行“强省会”战略多时后,宁夏终于也把“强首府”提上日程,希望推动银川提高经济引领度和要素集聚度,建成“西北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四省边际门户城市、商贸物流中心、文化教育中心、医疗健康中心和内陆开放枢纽”。
宁夏的预期目标是,到2025年,银川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00亿元,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到2027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人”是发展的第一要素。回看过去十年(2013年~2022年),银川常住人口从229.17万增至289.68万,增量超过60万,远高于宁夏其余4市——石嘴山人口增长0.84万、吴忠增长7.68万,固原和中卫分别减少6.21万、1.2万。
身为“带头大哥”,银川明确定下目标,到2035年,全市常住人口400万人,城镇化水平88%。
这意味着,银川的人口总量要从当前290万左右增至400万人,未来13年年均增量需达到8.5万人。相比之下,银川过去十年年均人口增量在6万左右,过去五年年均增量接近3.5万,去年则仅为1.48万,压力不可谓不大。
就在前不久,银川市卫健委牵头起草的《银川市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就“组织实施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提出多项举措,其主要目标之一便是“到2025年,人口出生下降趋势缓解”。
然而,其具体细则却被吐槽“真金白银补贴的屈指可数”。无论从补贴条件限制还是补贴力度看,都可谓杯水车薪。
根据近日宁夏出台的《关于加快首府银川市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到,“人口经济集聚能力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增强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等内容。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宝通向城叔分析,作为新亚欧大陆桥沿线的重要商贸城市,银川正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因为,“有了枢纽才有人口聚焦,才能招商引资,才能成为中心城市”。
需要注意的是,就在宁夏推出“强首府”战略的同时,支持固原建设副中心城市的政策也同步出台。
对此有专家在受访时提到,大西北地广人稀,宁夏当前应集中力量做大做强银川,并提高城市品质,以形成较强吸引力,同时发挥能源优势,抓住数字经济带来的产业机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换句话说,资源相对有限的宁夏,当务之急是想办法如何做大做强首府,因为“现在不宜分散用力”。
责任编辑:张迪
广深两地均已落地,“认房不认贷”将带来哪些变化?
广深两地均已落地,“认房不认贷”将带来哪些变化?8月30日,广州明确落地“认房不认贷”。同日,深圳发布通知,自8月31日起施行新政。新政发布当天,多家银行表示按照新政执行。广深的改善型购房人首付可以降低了。根据政策,“卖一买一”的改善型需求购房者,可以降低一成首付。以400万元的房子计算,首付将可减少40万元。据接近政策部门人士透露,跟随住建部,接下来广东各地市会陆续落实政策。0000周军被双开:隐瞒入党前严重错误
入党动机不纯,把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谋求仕途发展的资本;隐瞒不报个人有关事项,隐瞒入党前严重错误……据上海市纪委监委3月15日消息,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原总裁被开除党籍和公职,涉嫌贪污、受贿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官网简介显示,上海实业有限公司于1981年7月在香港注册成立。1993年6月,更名为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长安街知事2024-03-15 17:05:500000受贿近10亿!曾失联近半年的“老虎”,获刑了
编辑|余晖11月10日,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中信银行原行长孙德顺受贿一案,以受贿罪判处被告人孙德顺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对孙德顺受贿犯罪所得及其孳息依法予以追缴,上缴国库。北京青年报2023-11-10 18:40:590000德媒“印度超越中国”的漫画,把印度网友气着了
德国杂志漫画绘“印度人口超中国成世界第一”,印网友看完不高兴印度人口预计将超中国成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之际,一张德国媒体发布的漫画让不少印度网友愤怒指责,认为是“种族主义”。这张漫画于23日在社交平台上广泛传播,漫画内容基于一则有关世界人口大国数据的信息。环球网2023-04-25 08:09:490000仍被美国制裁的国防部长李尚福 前往香会有三大看点
哪怕奥斯汀与李尚福都出现在新加坡,都出席香会,但中美防长势必没有双边会晤。文|海上客“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李尚福将于5月31日至6月4日应邀出席第20届香格里拉对话会并访问新加坡。”在昨天(5月29日)的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谭克非大校的一句话,打消了一些人的种种猜测。新民周刊2023-05-31 21:56:1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