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67

《亮剑》开篇李云龙全歼日本山崎大队,历史上有没有原型?

诺哈网2023-06-07 02:39:190

有原型,原型是1940年10月30日到31日百团大战第三阶段作战中彭德怀指挥八路军第129师385旅、386旅、新10旅,外加山西新军决死1纵队25团和38团,共20000余人围攻日军冈崎大队的关家垴(nǎo)战役(按照我军的兵力投入实际上达到了战役的级别,但是按照日军的兵力投入只能算作战斗),而且很不幸的是这场战斗打得并不好,我军尽管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共计伤亡2000多人),也只歼灭了日军冈崎大队510人里的400来人(我军自己宣称击毙日军400余,有100多日军逃散;鬼子宣称自己总计阵亡50人,另有150余人受伤)。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关家垴之战实际上成为了彭老总一辈子的黑点,但从现在的角度来考察,彭德怀元帅坚持要打下关家垴、吃掉鬼子一个大队、为此甚至不惜跟刘伯承元帅拍了桌子的战略考虑是正确的——当时的山西八路军确实需要展现出足够的围歼鬼子分队及以下战术单位的能力,迫使鬼子在未来的扫荡中不敢过于分散兵力,更方便八路军实施跳出封锁线的翻边战术。

其实从当时八路军的战术能力尤其是攻坚能力来看,再对比当时日军分队及以下级别的战术能力,关家垴之战攻坚完全失败其实属于正常发挥,能打成绞肉战、最后完成攻坚但只击溃日军属于超常发挥,按照预定计划完成攻坚方案、全歼日军部队那是属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你让战神朱可夫来打也没辙。

很正常,山地攻坚本身就属于各类攻坚作战中非常难打的一种类型:守方占据瞰制地形,便于发挥各类直瞄、间瞄火力优势;便于直接观察敌军的主要攻击方向与攻击队形,及时调整防御体系重点;便于依托高度和体能优势实施反冲击。而同时,攻击一方处于较低的位置,在未经充分战前侦察的情况下,可能连敌军的防御配系都不清楚(尤其是防御方利用反斜面优势的情况下),自己的攻击出发地和攻击路线又都在防御方的眼皮子底下,除了靠堆人头往上冲,没别的办法。

而关家垴之战,可谓是日军把地形优势、火力优势、单兵战术优势都发挥到了极高水平的战斗。从地形角度来讲,关家垴本身就易守难攻,北面是断崖,东西是陡坡,都不适于发起攻击,只有南面坡度较缓可以作为攻击路线,但是八路军能看出的地形问题日军就看不出来吗?

此外日军还迅速攻占了与关家垴互为犄角的柳树垴阵地,更便于在八路军的冲击路线上形成交叉火力;从防御体系的角度来讲,日军尽管是仓促间构筑了防御体系,但依然展现出了较高的土工作业水平:借助山体棱线部迅速构筑了多层次的斜切堑壕防御体系,火力支撑点、指挥所等要害部位使用就便器材伪装防护,堑壕体系内甚至还加上了防炮火工事和防手榴弹沟;再从火力角度与单兵战术角度来讲,日军尽管人数不多,但在分队及以下的火力配系方面相对于八路军却占据优势,在战斗中八路军炮兵一直未能对日军大队所属的3门山炮形成有效压制,反而一直被鬼子压着打。更不用说鬼子的单兵战斗力在1940年依然属于极高水平,单兵在使用手动步枪的情况下对200米内的移动目标射击首发命中率极高。

相反,再看八路军方面,在战斗组织、火力配系、单兵素质方面差的简直太多了——早期的八路军作战风格还带有浓厚的北伐军与红军的痕迹,片面强调猛打猛冲,这种战术对付作战意志薄弱、火力也不强的国内军阀与国民党杂牌军的时候屡试不爽,但是对上了日军这种近代化军队那显然就过时了;且八路军各团、各旅协同意识极弱,组织攻击混乱不堪,尤其是新编成的山西新军决死1纵,在攻击柳树垴阵地时竟然能因为两支部队协同不够被日军1个中队实施反冲击成功;更不用说八路军长期处于装备不足、弹药匮乏的状态下,尤其是缺乏山地攻坚所必须的专用侦察/攀登设备、对敌方表面阵地实施火力压制所必须的重型迫击炮/榴弹炮,在这种情况下能靠血肉之躯上去硬攻,还有部分单位到后期终于想起来了土工作业迫近日军防御体系的战法,其实已经算是很可以了。

其实,关家垴之战要求也不能太高,毕竟作为世界上火力最强的美军,在上甘岭这种山地攻坚战斗中在志愿军跟前也一样讨不了好去——相比较打关家垴的八路军,美军那可是使用军属、师属预备战役炮兵对上甘岭狂轰滥炸,外加派出战术飞机玩命轰炸,以至于打出了范弗里特弹药量这种极其愚蠢的战法——结果呢?不一样还是打不下来,还直接导致了后来的美军干脆就在一直回避山地攻坚战斗;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山轮战期间的各种拔点作战,在得到军属战役炮兵152重炮的大量支援、能够彻底压制越军炮兵阵地与步兵防御体系的情况下,要达成山地攻坚的作战目标往往都要付出较大的代价。

因此,关家垴战斗,不能评价太高,也不能评价太低,我们只能说:作为抗日战争时期的先烈们,他们真的尽力了。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