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74

“撕逼”大戏,奥巴马和特朗普是怎样撕裂美国社会的?

诺哈网2023-06-04 11:18:540

【军武次位面】:Darcy

内斗,权力游戏的内核。

进入2020年,美国社会空前地撕裂。

这种撕裂,一个重要的现象就时,在新冠疫情肆虐的当下,美国尤为严重,目前的确诊病例遥遥领先于全世界。但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反对居家隔离、外出戴口罩等命令。

▲你国都死10万人,还这么勇敢

我敬你是条汉子

以纽约州长科莫为首的民主党州长和特朗普从呼吸机和试剂的分配,再到是否重启经济,双方打了无数嘴仗。

一场本应该是美国人共同抵抗的疫情,却成了党派之争的战场,支持双方的民众也被裹挟进去。

由此衍生出的对于美国社会撕裂的讨论,引起了广大网友的极大兴趣。有人归结为是美国当下反智主义盛行的结果。B站UP主郭杰瑞发布的名为《为何有些美国人特别“反智”!大部分还是特朗普支持者?》的视频也在网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大家可以去搜一下看看,讲得很中肯。

何为反智?视频里举的例子是,有人认为新冠病毒是不存在的,有人的键盘侠认为比尔·盖茨会往疫苗里添加迷你芯片而去他的社交媒体账号下面骂他,甚至在21世纪的今天,还有人认为地球是平的……

▲鬼才信。图片来源:stheconversation.com

别笑,据福布斯发布的数据称,美国18—24岁的年轻人里,只有66%的人坚信地球圆的……

但仅仅是因为美国人很反智吗?肯定不是的,这背后必然有着复杂的原因。

在旁观者看来如此不可一世、大放厥词、极度自负、肆意妄为的川建国,为何能得到如此多的美国人的支持?他为何总是发推特怼天怼地怼空气?他为何总是爱说“fake news”(假新闻)?美国社会何以撕裂到如此地步?

直到我看了一部由美国PBS(公共广播电视公司)出品的纪录片《美国的巨大鸿沟:从奥巴马到特朗普》(America’s Great Divide:From Obama To Trump),对这些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先不谈论这部纪录片的客观性如何,但起码提供了另一种视角的解读。

▲图片来源:PBS

这一切的根源,其实从奥巴马2008年上任时就已注定,其背后复杂的政治博弈,对撕裂美国所起到的推波助澜的作用,观后让人啧啧称奇,却又不禁莞尔。

1

撕裂伊始

让我们把时间回溯到2004年的美国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那一年,虽然奥巴马并没有被提名为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但他早已因为当年3月份在伊利诺伊州参议院初选中压倒性的胜利,而声名鹊起,成为美国政坛冉冉升起的新星。

那届大会上,奥巴马发表了著名的演讲。他先是讲了自己的身世。父亲在肯尼亚的一个小村庄长大,母亲是来自堪萨斯州的白人,他自己则出生在夏威夷的檀香山。他强调了教育的力量,讲述了自己在法律和政治事业上的成功,“在地球上的任何其他国家,我的故事都是不可能的。”

▲图片来源:The Guardian

他强调了“美国梦”。最重要的是,他传递了要团结美国的信号。“没有自由派美国和保守派美国,只有美利坚合众国!没有黑人美国、白人美国、拉丁裔美国、亚裔美国,只有美利坚合众国!”

他带给美国民众治愈伤口的希望。何来的伤口?

这“得益”于小布什的任期。在这动荡的8年里,针对不存在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发起的伊拉克战争,让美国深陷其中。美国社会开始出现裂痕,民众迫切寻求改变,期望找到国家的新方向。

▲图片来源:medium.com

而奥巴马让人们看到了这种希望。那次演讲过后,有人预言“我看到了第一位黑人总统”。

极具才华,富有魅力,擅长激励,让奥巴马不同于以往的政治家。“我们最终会把需要的改变带到华盛顿……”“我们准备好带领这个国家朝着全心的方向发展……”

2008年美国大选,奥巴马拼命传达的一条信息是——希望和改变。但与此同时,不只是民主党在求变。

共和党人莎拉·佩林闪亮登场,她的言行举止,在现在看来就是特朗普的祖师爷。

▲莎拉·佩林。

这么一说,凭借着对特朗普的印象,你或多或少能知道佩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她自负、强硬、敢说、会说,最重要的是,说得还很接地气,赢得了众多中下层选民的共鸣。她利用一些人对政府、媒体等精英的牢骚,在公开场合不断表达对精英阶层的蔑视,让人们相信,他们可以从精英手中“夺回权力”。

巨大的民意支持,让佩林成为共和党2008年大选的副总统候选人,与总统候选人约翰·麦凯恩一道,迎战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和乔·拜登。结果却惨败。

▲莎拉·佩林和约翰·麦凯恩(右)。

2008年11月4日,奥巴马以365对173票的选举人票,击败麦凯恩成功当选为美国第44任总统,更成为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位黑人总统

黑人当总统,对美国人来说绝对是意义重大。奥巴马的顾问布罗德里克·约翰逊回忆起奥巴马在就职仪式上的一个细节,当时他跟女儿挤在人群中,一个白人转向他们,然后对着他的女儿说了这么一句话:“姑娘,有一天你也可以站在那里,你也会成为美国总统。”

奥巴马承诺过会团结美国人们,很多人也相信他会做到。即使是对奥巴马持怀疑态度的人,也怀着善意想看看这位美国历史上的首位黑人总统能做些什么。

奥巴马也传递了类似的信息——我将要让美国团结起来,即使你没支持过我,我也会为你开创更好的生活。

但用现在的视角去审视当时,奥巴马的失败是早已注定了的。他在当选演讲中发表的,日后成为他的名言的“Yes,we can!”,在他8年任内几乎都没有实现,取而代之的是“No,we can’t!”。

▲宣誓就职。

就在奥巴马宣誓就职的当晚,共和党的领导人们在华盛顿聚会,他们都是党内高层,许多人都参加了奥巴马的就职典礼,目睹了典礼上人山人海的奇观,越发地感受到巨大的失落,觉得共和党被全然抛弃。

因此他们讨论的是——“进攻”计划,如何给奥巴马施加压力,采取必要的行动,以分歧反对奥巴马的任何议案。

而奥巴马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2008年经济危机留下的烂摊子。

2

当互怼成为常态

经济正在崩溃,数万亿美元被用来支撑华尔街,美国的中产阶级十分愤怒,对金融大佬们的不满情绪也在不断增长。

底层人民看来,大银行造成了经济危机,但他们却被解救了,后果却转嫁到了老百姓身上。因此,对华尔街的反对声音也是此起彼伏。

▲图片来源:commondreams.org

奥巴马必须完美解决经济危机。

金融大佬们,还是老百姓?奥巴马接受了顾问的建议,“不能太着迷于设计政治效果,而影响亿万美国人的命运”,他选择了前者,并没有让这些大银行受到应有的惩罚。

美国社会炸了。对政府的愤怒和不信任情绪开始高涨。富人们搞砸了经济,却逃脱惩罚,每个美国普通人却承担后果?失业率居高不下,无数人失去家园,老百姓觉得自己被抛弃。

此时,茶党运动开始出现。茶党的主要参与者是主张采取保守经济政策的右翼人士。最初是由部分人士对奥巴马的2009年刺激经济复苏计划的反对发展而来的。其人员绝大多数是不满现实的中产阶级白人和少数白人工薪阶层,是共和党一部分派系发动的右翼民粹主义的社会运动。

民粹主义开始高涨。参加这项运动的人都怨恨奥巴马,怨恨他站在有钱有势的人的立场,而抛弃普通人。

然而就在经济危机持续恶化的当时,奥巴马还在想推动国会通过另一项决议——医疗改革。奥巴马希望改革美国现有的医疗制度,以实现他竞选总统时对选民的承诺。在医改方案中,他提议将医疗保险覆盖面扩大全部的美国人,包括未投保人士。

但有人开始奥巴马的医疗改革会摧毁以前的医疗体系,增加美国人医疗保险的成本;联邦政府的权力过大……

利用这个分歧,莎拉·佩林再次现身,并带来新的“政治武器”——脸书(Facebook)。她明白通过社交媒体,可以避开媒体,直接向公众传播不经过加工的信息。

“把虚构说成事实,把谎言说成真理”,这种在目前的美国政治环境里的常态,始于佩林。“她是个经常撒谎的人,她会说根本不真实的事,从网上听来的信息。”史蒂夫·施密特是麦凯恩总统竞选的高级助手,他曾建议麦凯恩选择佩林作为副总统候选人,但他对佩林的评价却是如此。

“死亡审定组”,是她形容奥巴马医疗改革的词组,通过她的脸书发布后,立刻引起了病毒式传播。“死亡审定组”的意思就是,政府试图通过医改来掌握大众的生死大权。

▲有关“死亡审定组”的漫画。

图片来源:wordpress.com

看似如此荒谬的言论,但相信的大有人在,右翼媒体也开始大肆宣传。

此中的“杰出”代表是福克斯新闻的格伦·贝克,他在奥巴马任期内,到达了职业生涯的巅峰。《华盛顿邮报》的威斯利·洛瑞认为,当时的右翼媒体,通常都很“歇斯底里”,“每天见到格伦·贝克,和他发表的对总统的言论,你会认为国家正在崩溃”。

格伦·贝克自有其独到的语言表达方式,将民众的这种愤怒扩大到最大化。

曾任奥巴马助手的本·罗德,认为格伦·贝克就是“阴谋论的种子”,“奥巴马正在寻求控制你的生活”,“奥巴马有做某某事的秘密计划”,或者“奥巴马这个阴暗的人,想控制你生活的方方面面”……

▲格伦·贝克。

脸书等社交媒体的愤怒声音越来越多,与各种脱口秀、福克斯新闻等组成了右翼的“愤怒机器”。这种愤怒,对现在美国社会的政治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

反对者们大有人在,甚至赤裸裸地对其进行种族歧视。

▲图片来源:《美国的巨大鸿沟:从奥巴马到特朗普》

奥巴马当选本来为种族之间的和谐带来希望,但上任的第一年种族问题却成为美国鸿沟的核心。

美国最杰出的黑人学者之一,亨利·盖茨教授被捕事件引爆了奥巴马任期内的第一次种族歧视高潮。

2009年7月16日,美国哈佛大学知名黑人教授亨利·盖茨返回麻萨诸塞州剑桥市的自家住所时,因门锁锁死而强行打开大门。一位邻居把他误认为破门而入的盗窃者,于是打电话报警。盖茨向警察出示了身份证件,表明他是房主,但由于他与白人警官詹姆斯·克劳利发生争执,被警察以行为不端逮捕,这一指控后来被撤销。

▲亨利·盖茨被捕。

奥巴马对此的回应是:剑桥市警察行为愚蠢,在已证明是在自己家时,还逮捕人家。

随后奥巴马就被扣上了反警察、种族主义的帽子。格伦·贝克在新闻节目里谈论到:“我认为这位总统一遍遍地在暴露自己,对白人或白人文化有着深深的仇恨……这人是种族主义者。”

在奥巴马的8年任期中,这件事让他的民调落幅最大。

为此奥巴马不得不出面道歉,并作了一件事后让他追悔莫及的事——将亨利·盖茨和逮捕他的警察叫在一起,喝啤酒。被媒体讥讽为“啤酒峰会”。

这当然不是个褒义词,因为奥巴马通过此事领悟到的是,公开讨论种族问题,只会刺激反对他的力量。

▲啤酒峰会。

奥巴马的上任,成为美国从“白人美国”转变为“更多元化、更国家化的美国”的象征,现在他又成了国家撕裂的象征。

医疗改革陷入僵局,与共和党的分歧也在日益扩大。2009年9月9日,当奥巴马在国会发表演讲,阐明医疗改革不会适用于非法居留者时,共和党议员乔·威尔森对着奥巴马大喊“你撒谎!”(You Lie!),引起争议。

在众议院当面对总统表示不尊重的行为,让每个人都感到震惊,因为在这之前,他肯定会因此蒙羞,从国会辞职。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的领袖都会这么要求。然而事实却是,乔·威尔森却一夜之间筹集到了几百万美元的竞选资金。

▲你撒谎!图片来源:NBC

这种疯狂的举动不再受到惩罚,反而代之以奖励。

从此奥巴马就面临一个现实,共和党在他上任当日就决定反对他的策略,正在奏效。医疗改革绝不可能再是两党的共识。

他不会得到共和党的任何投票。这也就意味着,他作为总统,做任何事都成不了,因为共和党会在任何事情上反对他。

奥巴马上任初期,想联合共和党做事的愿望落空了。“他错了,那绝不会发生,共和党不想给他任何胜利,这与理性和逻辑无关,他们只是不想给他胜利。”作家罗伯特·里奇这样认为。

奥巴马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他努力争取民主党的支持者。最后的投票结果是,219票对212票,医疗改革议案艰难通过,没有一个共和党议员投赞成票。这耗尽了奥巴马任期的第一年,倒也看似“解决”了民主党几十年的心病。

▲奥巴马于2010年3月23日在白宫签署了《患者保护和平价医疗法案》。

这事当然没完。没有全国多数支持,就想强迫共和党咽下这口气?怎么可能。反对奥巴马的人同共和党一道,更加愤怒,甚至开始有人称奥巴马的医改是“社会主义医改”。

基本上靠一党的力量通过医改,注定会成为持续的党派分歧。

3

特朗普登场,奥巴马不是美国人?

对奥巴马的愤怒不断扩大,甚至有开始怀疑他的身份,认为奥巴马的出生证明是伪造的,他不是美国公民,而是肯尼亚公民。不是美国公民,就不能担任美国的总统,这就是有名的“出生纸运动”。右翼媒体开始借此大做文章。

然后就引起了电视真人秀明星——唐纳德·特朗普的注意。彼时,特朗普正在考虑参加2012年的大选,他的政治顾问认为他需要一个引起人们共鸣的话题,正好出生纸事件出现了。

特朗普将此时间带入公众的主流视野,他多次在公开场合向奥巴马发起责难,“为什么他不出示自己的出生证明?”,“如果没在美国出生,你不能当总统,他可能没在美国出生……”。

尽管2008年大选期间奥巴马就已经出示过出生证明,但质疑他出生地的声音还是在右翼媒体出现并持续发酵。

他不得不出示更多的证据以证明自己是美国人,事件逐渐平息下来。随后,奥巴马在2011年的白宫记者晚宴上,当着特朗普的面,在满堂的记者和政客面前,狠狠地嘲笑了一番特朗普。

“这个出生证明问题的解决,没人比特朗普更高兴了,因为他终于可以去关注其他重要问题了,像我们是否是假登月?……”

在白宫记者晚宴上,被调侃嘲笑是常有的事。但据当时在场的人回忆,特朗普表情僵硬,备受煎熬,与周围的哄堂大笑形成鲜明对比。

▲二人的鲜明对比,内心独白可以脑补。

图片来源:breitbart.com

特朗普的前政治顾问罗杰·斯通认为,就是在那一晚,特朗普下定决心竞选总统,“展示给他们看看”。成为美国总统,是特朗普的终极“复仇”。

之前一系列的愤怒,让民意汹涌,共和党清晰地看到了这种变化,并加以利用。2010年的中期选举,民主党失去对众议院的控制。87名茶党成员进入众议院。这意味着什么?变本加厉地反对奥巴马。

与此同时,共和党人约翰·博纳成为新的议长,他在奥巴马看来是可以协商,并能合作的人。在他与奥巴马秘密协商多次后,达成削减财政赤字的共识。为何是秘密协商?因为约翰·博纳不想被自己人看到,每次协商,他都从白宫的后门偷偷溜进去。

但两人商讨的协议,并没有在共和党会议上出现过,因此根本不会有多数共和党议员同意。这只是约翰·博纳的一厢情愿。茶党开始呼吁让他下台。

奥巴马对此的回应是:“共和党要自问的一个问题是,哪件事他们能说‘yes’?”

共和党接纳茶党成员的加入,保守派电台主持人查理·赛克斯认为,这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共和党核心小组的性质,一群强硬的国会议员,对执政不感兴趣,反而更愿意一次次地去挫败立法程序。罗伯特·里奇甚至认为,共和党建制派没有意识到,与茶党结盟,就宣告了自己的死亡,导致共和党最终被特朗普接管。

紧接着,种族问题再一次袭来。

2012年2月26日晚,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桑福德郡,当17岁的黑人高中生特雷冯·马丁在社区里散步时,被28岁的白人、拉丁裔美国人乔治·兹莫曼射杀,但最终被无罪释放。

▲媒体公布的特雷冯·马丁(左),

乔治·兹莫曼(右)的照片。

此案一出,立时引发轩然大波。但在这之前,奥巴马就已经变得十分小心,不敢对种族问题发表过多的言论。

但身为一个黑人总统,甚至可以说就是靠着黑人的选票上台的总统,这个族群希望他能更多地发声。最终,在事件发生一个月之后,奥巴马终于公开面对,“如果我有一个儿子,他看上去会像特雷冯……我们要深入了解事件发生的实情。”

此次事件,也显示出美国首位黑人总统在权衡种族问题上的困难和复杂。稍微有一点偏向,就是政治不正确。

果不其然,奥巴马的回应,招致以福克斯新闻为首的右翼媒体的“解读”。一个节目中的讨论是这样的:总统的目标是依靠在黑人社群煽动受害的感觉,来提高黑人投票率。

相同的论调在新崛起的右翼媒体布赖特巴特新闻网(Breitbart News Network)上不断发酵。

“我们就是茶党的博客,金融危机爆发后,我们得到了工薪阶层、中产阶层的支持。”布赖特巴特的创始人史蒂夫·班农如是说。

▲史蒂夫·班农,后来成为特朗普的核心智囊团人物。

布赖特巴特新闻网的作用,类似于莎拉·佩林使用脸书,成为民粹主义的“愤怒的喉舌”。发布的新闻“刺激恐惧和分裂”,大量关于黑人犯罪、恐怖主义、移民暴力、文化冲击的极端言论充斥其中,然而拥趸还特别多。

“看起来就像走进了某种仇恨俱乐部的聚会,网站吸引了种族主义者、仇视同性恋者、反犹群体等,真的,是我们中最糟糕的那些人。每天都在营造这个集体空间,有那种世界观的人在那互相打气,寻找可以验证自己世界观的人,我认为这是网站建立的最终目的。”前布赖特巴特发言人库尔特·巴尔德拉如是说。

撕裂的美国,分歧越来越大。

到了2012年,奥巴马寻求连任,他面临的处境前所未有的严峻,民调大跌。

奥巴马决定通过辩论挽回颓势。在一次辩论中他高呼:“如果我说‘天空是蓝的’,他们说‘不是’;如果我说‘海里有鱼’,他们说‘不是’;他们觉得‘只要奥巴马输了,就代表我们赢了’……”

实际上奥巴马对华盛顿的运作方式已经失望了,同时他也不再认为两党能够再次合作。

与此同时,共和党却在内斗。建制派支持他们的代表、富有商人米特·罗姆尼,而茶党确认为他脱离实际,“不了解美国人民,尤其是共和党人的想法是什么”。

▲罗姆尼和特朗普。

然而罗姆尼需要茶党极其民粹主义基地的支持。因此他不得不争取特朗普为其站台。不过事实证明茶党也许是对的,罗姆尼由于在竞选过程中的数度失误,导致最终失败,奥巴马连任成功。

彼时,特朗普已经到达了波士顿,准备参加罗姆尼的“胜利派对”,当得知共和党失利的消息后,他立马上了飞机回到纽约。然后开始疯狂发推特——“这次选举完全虚假而拙劣……”

仅仅6天后,特朗普申请注册了“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商标,这也成了他后来竞选总统的口号。

▲让美国再次伟大!图片来源:The Drum

他已经准备好了要竞选总统了。

奥巴马胜选的原因之一,就是他赢得了拉丁裔选民的支持,共和党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他们在研究之后,意识到2012年以后,美国在变化,如果你想入主白宫,而不仅仅是国会,就得吸引年轻选民、拉丁裔和女性。

他们发现,太多的千禧一代、少数族裔等在选举中拒绝了共和党,因为他们认为共和党不具有包容性。“我们必须全面拥护移民改革,否则,共和党的吸引力将继续降低。”

福克斯新闻等右翼媒体也对移民问题软了下来。甚至,特朗普在节目中也表示共和党在移民问题上有失策之处,他们得在移民方面做些事情。

奥巴马任期内,两党“史无前例”地想进行合作。

但新的裂痕又出现了。这只是两党的合作,但并不代表共和党选民的意愿。在布赖特巴特新闻网,创始人史蒂夫·班农开始公开反对共和党建制派。他说:“我们要攻击真正的敌人,真正的敌人是共和党建制派。”

班农和他的网站把移民问题当成武器来反对建制派,仇视移民的言论在评论区铺天盖地。当时的美国,保守派选民经济状况不好,人们也始终存在着对移民的忧虑,班农懂得利用这些忧虑,并使之扩大化。最终他成功了,移民问题成为共和党选民最关注的问题,甚至超过了减税这种最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

在班农的引领下,右翼媒体掀起了对时任众议院领袖艾瑞克·康特的抨击,以扶植茶党领袖上台。在铺天盖地的舆论攻势下,艾瑞克·康特最终下台,给了建制派们当头棒喝。两党合作解决移民改革问题最终不了了之。

选民基地抛弃共和党建制派的理念,在美国历史上尚属首次。这只能意味着,美国社会的鸿沟在继续加深。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12年12月14日,美国康涅狄格州纽敦镇桑迪·胡克小学发生枪击案,造成了28人死亡,其中包括20名儿童,以及6名试图上前帮助的成年人,枪手亚当·兰扎当场自杀身亡。这是美国历史上死亡人数第二多的校园枪击案。而在他前往桑迪·胡克小学之前,先杀死了自己的母亲。

▲媒体公布的受害者照片,看了是不是很震惊?

图片来源:Kveller

这就牵扯出美国社会另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枪支管制。奥巴马为枪击事件感到震惊,因此他认为这可能是一个推行民主党枪支管制政策的机会。

他想为枪支立法,并要求副总统乔·拜登牵头。最终两党共同起草了相关议案,提议适度修改枪支法律。公众支持也很强烈,超过91%的美国人支持扩大背景调查,80%步枪协会会员也支持此提案,共和党也即将签字。所有人都认为这次大规模枪击事件能使美国重新正视枪支管制,并作出改变。

但是,这时候怎么能少得了布赖特巴特和福克斯新闻等右翼媒体。如果说“这是剥夺守法美国公民拥有枪支的权力”还算靠谱,那么直接否认桑迪·胡克小学枪击事件是真实发生过,就很魔幻了。

民意汹涌,奥巴马只能看着共和党的关键人物一个个地离去,甚至有些民主党人也退缩了。枪支管制方案最终以5票之差未获得通过。

查理·赛克斯甚至认为,百分之八九十的美国人对枪支管制有着合理诉求,然而却什么都没发生。“所以,共和党已经被其选民基地扣为人质,美国政治被共和党扣为人质。

紧接着到来的黑人青年被枪杀案,打了反对禁枪的人的脸,由此引发的种族问题,又一次将奥巴马推上风口浪尖。

2014年8月9日,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县弗格森,18岁的黑人美国青年迈克尔·布朗在未携带武器的情况下,遭到28岁的白人警察达伦·威尔逊射杀。当地警方认为布朗涉嫌一起抢劫案,然而有目击者称“当时布朗没有携带武器,且双手举起”。

▲案发现场。

图片来源:St. Louis Post-Dispatch

种族问题再次散播撕裂。这起事件引发当地连续多日的反对行动,甚至出现暴动,警方派出大量警员、装甲车,并发射了催泪瓦斯和橡皮子弹试图平息骚乱,FBI也介入调查而在8月16日,为了维持当地治安,州长宣布当地进入紧急状态,并实施宵禁。

然而,宵禁也无法控制局势,因此第二天州长出动密苏里国民警卫队以协助当地警察维持治安。

▲反对者与警方发生激烈冲突。

而对此,奥巴马还是先选择了沉默。5天后,他才以“和稀泥”似的回应面对大众,然而却两头不讨好。

作家大卫·雷姆尼克回忆,有一次他在白宫采访奥巴马,问他关于种族的问题,“他的回答异常……警觉,无关紧要,都是应对媒体的套话,几乎不能用。”当他离开时,奥巴马在走廊拦住他,对他说:“你要记住,我是美国总统,我不是美国黑人的总统。每个人都知道我是谁,因为能看到我的外表,我是黑人,但对种族方面的任何事,我说话必须小心谨慎。”

愤怒很快就扩散出了佛格森。网上开始出现“黑人的命也是命”的运动,全国各地都有人在上传、分享警察杀人的视频。

▲黑人的命也是命。

图片来源:National Affairs

然后就是右翼媒体们针锋相对的反击。

紧接着,民主党再受重创。2014年秋的中期选举中,参议院也被共和党所掌控。共和党在红蓝各州都击败了民主党,包括奥巴马之前赖以获胜的很多州。这次轮到民主党开始感到巨大的失落了。

参众两院都被共和党控制,意味着奥巴马更加地掣肘,共和党可以更加轻易地反对他做任何事。

6年来,奥巴马带着“希望与改变”,“两党合作”等承诺,不断地与恐惧、愤怒、撕裂相较量。至此,奥巴马终于放弃了对这些承诺的尝试。

被逼急的奥巴马,采取了极端方式——绕过共和党国会,利用他能合法行使的一切权力,去干自己的事。“我将尽我所能,使用我能用到的工具去做事,我绝对无法靠共和党国会,在我认为重要的事情上取得重大进展。”

此举也引起了民意强烈的反对。绕过国会,就是绕过了美国人民,这在标榜“民主”的美国绝对不被允许。

事已至此,美国民众普遍很失望,非常怀疑政治机构,无论是国会,还是两党。

枪击案再度袭来。2015年6月17日,一名“白人至上主义者”跑到美国南卡罗莱纳州查尔斯顿的一座黑人教堂内乱枪扫射,造成9人死亡,包括一名牧师。凶手迪伦·卢福最终被判33项罪名成立,于2017年1月10日被判处死刑。

▲迪伦·卢福背着枪走进教堂的画面。

杀手在日记里这样写到:真正唤醒我的,是特雷冯·马丁案。特雷冯·马丁的消息怎么会爆炸性地传播,而数百起的黑人杀白人事件却被忽略?他认为,黑人正在占领世界,奥巴马成为美国总统是表现之一。

南卡罗莱纳屠杀事件让奥巴马终于认识到,他必须直面种族问题。在悼念大会上,奥巴马发表的演讲,第一次毫无顾忌地表现出对黑人的抚慰。

或许,在他任内的最后时刻,奥巴马才敢真正地释放自己。然而他也在质问自己,“如果是我们错了呢?如果人们只是想退回到自己的族群呢?人们的种族或民族认同是否更强大?”

在最后的国情咨文中,奥巴马总结道:我们不得不承认,过去7年的合作相当困难,这是我总统任期内不多的遗憾之一。两党之间的仇恨和猜疑,变得更糟而非改善。没有妥协的意愿,民主制度让步。甚至基本事实都受到质疑,或只听和我意见一致的人说话。

然而一切都无关紧要了。因为马上就轮到特朗普正式登场了。

4

利用“分裂”,特朗普上任

特朗普曾经利用出生纸事件为自己造过势,那么这次呢?移民问题。

他的高级助手山姆·纽伯格为他出了个主意——在美墨边境造一堵墙,并让墨西哥付钱。此举是为了吸引广大选民的持续关注,因为山姆·纽伯格发现移民问题在共和党选民中的关注度很高。

▲图片来源:《美国的巨大鸿沟:从奥巴马到特朗普》

然后,2015年,特朗普在爱荷华州的一次演讲中提出了这个想法,听众为此欢喜地“发狂”。特朗普此举完美迎合了选民们的意愿。虽然这个做法在外人看来是多么的荒谬。

在一次演讲中,特朗普公开对墨西哥移民进行歧视:墨西哥送人来,但没有送最好的……他们送了很多有麻烦的人来,他们给我们带来麻烦,他们带来犯罪,带来毒品,他们是强奸犯……

然后就在全国引起了广泛争议,但特朗普丝毫不想收回自己的言论。有媒体认为,他可能很直率,有时可能不明智,但他在传达大多数共和党选民的观点。

史蒂夫·班农认为,“这就是我们的人,他(特朗普)是个非常不完美的工具,但他是个穿甲弹”。

奥巴马上台,凭借的是团结的口号,但特朗普上来利用的却是分歧。即便是克林顿和小布什,上任后传达的第一个信息也是团结。虽然他们离任时,同上一届相比,美国都撕裂得更加严重。

同时,选民的愤怒空前,他们迫切需要一个强硬且独立的人来代替他们发声,无论这个发声是否政治正确,他们都支持他,把他当作自己人,且没人能欺负他。

2015年8月6日,在关于2016年大选的第一次共和党候选人辩论中,福克斯新闻的主持人梅根·凯丽质问特朗普:“你称自己不喜欢的女性为肥猪、狗、笨蛋和恶心的动物……这听着像是我们需要的总统的气质吗?”

▲梅根·凯丽。图片来源:Daily Kos

随后,在辩论后的采访中,特朗普回应:“我个人认为梅根举止非常糟糕……”,紧接着,在凌晨3:40,他又发了一条推特:哇,梅根今晚真的是点燃了一个炸药桶。推特上的人都开始疯了。看着真有趣。

梅根认为,当时特朗普意识到这是一个好故事,然后就一直在添油加醋,因为他知道一部分选民喜欢看到他挑战女强人,因此他推断出这将极大提升自己的民调。即便她是在福克斯新闻任职。

这种事当然少不了特朗普的强大盟友——布赖特巴特新闻网及其头目史蒂夫·班农。班农透露,为了针对梅根,他让手下的两员大将对着梅根紧追不舍,写了关于梅根的20个故事,“我们要不停的打击她,然后,‘战争’全面爆发。”

随后,针对梅根的谩骂和谣言在布赖特巴特上蔓延开来。时任福克斯新闻主管的罗杰·埃尔斯不得不给班农打电话,希望他能停止对梅根的攻击,因为她“很沮丧,正在遭受人身攻击”,但班农回应的是:“听起来像是个人的麻烦。但我们不会退缩,我们明天将发表更多故事。”

▲特朗普和班农。图片来源:Time

猛攻之下,埃尔斯不得不妥协了。他需要特朗普、班农和布赖特巴特,多过需要梅根,虽然后者是当时福克斯新闻的当红女主持人。埃尔斯不想失去支持特朗普的那些观众。

而在这之前,共和党政客从来都是屈服于福克斯新闻的,但是特朗普改变了这一现状,他对抗福克斯新闻,并且赢了。这对特朗普的支持者是极大的鼓舞。

之后,特朗普开始变本加厉地运用美国社会的撕裂来为自己赢得政治资本。特朗普曾告诉过脱口秀《Washington week的》的主持人罗伯特·科斯塔,他相信美国已经在撕裂,如果他像个斗士一样展示对抗,感到委屈的人们就会拥戴他。

这异于传统的竞选策略——不是试图团结国家,而是撕裂它。

特朗普开始在竞选演讲中,不断提出“被遗忘的人”的概念。何为“被遗忘的人”?就是被排除在体制之外的人,拒绝精英分子,拒绝知识分子,蔑视媒体,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被人看不起的。

▲我们国家被遗忘的男人和女人们,将不会再被遗忘。

特朗普十分理解这些人的需要什么,并竭尽全力满足这些人的诉求。过去的十多年里,已经有很多美国白人相信,他们在失去自己的国家,而唯一能阻止这个趋势的人,就是特朗普。

“我们需要拥有强大的军力,没人敢惹我们!”“我们被非常蠢的人领导!”“我们无法战胜ISIS?有没有搞错!”

特朗普非常善于激发情绪,他利用的第一个情绪,就是人们对移民的牢骚。“应该开车从非法移民身上轧过去!”“造墙!造墙!”

每次露面,你都不知道会在特朗普嘴里说出什么爆炸性新闻,因此新闻媒体也很乐于报道他。甚至于,在一些现场直播中,特朗普还没到场,直播就已经开始了。而脱口秀明星出身的特朗普,很擅长在镜头面前表现。

这直接导致民间的愤怒不断高涨,特朗普甚至还吸引了白人至上主义者、3K党、新纳粹等极端群体的支持。

特朗普不断在美国撕裂的趋势上推波助澜,他的政治策略已经和美国的愤怒融为一体。

甚至有相当一部分美国人相信,俄罗斯利用这种分歧,成功干预了2016年的美国大选。理由是,在大选成为特朗普和希拉里·克林顿之间的竞争之后,俄罗斯一些媒体率先在希拉里的健康问题上大做文章,然后美国的右翼媒体马上跟进。

特朗普也在公开场合嘲笑希拉里的“不健康”,甚至在“希拉里邮件门”事件上,喊话俄罗斯去查一下那“3万封邮件”。

到底俄罗斯有没有干预美国大选,很难定论,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虽然希拉里有健康问题是假新闻,但很多人都相信。看来,“人们只愿意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是世界潮流。

这种现象也最终救了特朗普一次。2016年10月7日,大选期间,《华盛顿邮报》发表了一段视频及相关文章,内容是关于特朗普与别人的一次对话,在视频中,特朗普描述了他试图勾引一个已婚女人的行为,“我甚至不会等待。当你成为明星的时候,她们会让你这么做。你可以做任何事。抓住他们的阴部。你可以做任何事。”

这就是“特朗普录影门”事件。消息一经传出,石破天惊。特朗普的民意支持率颇受打击,降至了35%,而希拉里是48%。此时,距离大选还有一个月。

▲甚至有人将他与好莱坞“me too”时间的主角哈维·施坦因类比。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特朗普已经没戏了,即便是他的竞选幕僚们也大都这样认为。除了史蒂夫·班农。他认为特朗普还是有绝对的机会竞选成功,他对特朗普这样说道:“听着,他们(选民)不在乎,这只是一个更衣室话题,他们不在乎庸俗之类的,他们关心的是正在失去的工作,正在失去的国家。”

但是共和党建制派可不看好特朗普,纷纷退出,包括现在的副总统彭斯。他们认为美国的女性选民都不会再给特朗普投票了。

传统的政治规则是,特朗普需要道歉。但特朗普道歉的方式,也很“特朗普”。他在随后发布的Facebook视频中说:“我从未说过我是一个完美的人。也不会假装那不是我。我为说过并做过一些事情而感到后悔,而今天这部十多年前的视频中我说的话就是其中之一。认识我的人都知道这些词并不能反映我。我说过。我错了,我道歉。”

但紧接着特朗普就开始攻击比尔和希拉里·克林顿,称比尔·克林顿“实际上才是虐待女性的人”,希拉里“欺凌、攻击、羞辱他(比尔·克林顿)的受害者”。

很快,班农的想法应验了,竞选基地的选民们继续表现出对特朗普的支持。

然后班农就策划了反击。在随后的总统辩论上,班农建议特朗普把比尔·克林顿性丑闻事件的所有女当事人请到现场,并召开一个新闻发布会,“我们要痛打他们。”

特朗普品行不好?希拉里也不干净。大家半斤八两,反正大选就这么俩人,选民们自己去分辨吧。虽然克林顿夫妇早就否认过性侵事件,但特朗普此举还是成功了,对最后几周的大选产生了积极影响。

最终,特朗普在普选票比希拉里少290多万的情况下,凭借着选举人票的优势——304:227,艰难胜出,当选美国第45任总统。

▲图片来源:cnbc

举国哗然。此前只有1%的民调者和预言家预测特朗普会竞选成功。尤其是精英阶层更是觉得不可思议。一个这么粗鲁,公然利用种族问题和分裂的人,竟然会竞选成功?

“这说明国家的撕裂程度。你有两个总统候选人,都获得巨大数目的选票,最后仅由少数几个州的选票决定结果。”威斯利·洛瑞这样认为。

而据特朗普的竞选助手们回忆,他们也几乎没有人认为特朗普会竞选成功,甚至特朗普本人也颇感意外。

而此时的特朗普似乎也变了一个人,他否决了班农让他在胜选演讲中继续发表撕裂国家言论的建议。“现在是时间让美国治愈分歧的创伤,团结起来……”,他演讲的基调也是“团结”。

他甚至私下对竞选幕僚们说,他将表现得比林肯更像总统,会减少发推特。但不久之后,让特朗普当选的愤怒、怨恨、冲突将会重返。

5

走向撕裂的深渊,不可控

2017年1月,以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和美国国家安全局为主的国家情报部门表示,俄罗斯政府干预了2016年总统大选,以支持特朗普当选。FBI局长詹姆斯·科米将一摞相关调查资料摔在了白宫的桌子上。

这份由私人情报机构完成,并由部分民主党人资助的调查资料,指控特朗普竞选团队与俄罗斯之间的各种“勾结”。

而且,还有有关特朗普参与变态性行为的相关资料。众多媒体争相报道,后来,这份秘密文件还被主流媒体BuzzFeed流传到了网上。这无异于引爆了一枚重磅炸弹。

果然,特朗普勃然大怒,还没正式上任,就已经受到了围攻。首席战略家班农告诉特朗普,他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主流媒体在打压他。

因此特朗普得出“媒体将成为对手”的结论也就不足为奇。他们为什么能得到文件?媒体有抹黑他的信息来源。

第二天他的回应是这样的:“我觉得这很可耻,很可耻,情报机构竟然允许任何消息泄露,事实证明这些消息都是虚假伪造的。”“这些虚假(fake)伪造的信息,从没发生过的事却向公众发布……”“我会告诉你,我面对的一些媒体。是假新闻,我可以点名,但无所谓,有几个就坐在这里,他们是非常不诚实的人……”

发布会上,特朗普还对着一个一直在要求提问的记者,说出了他以后经常说的那句话:你是假新闻(You are fake news)。这就是这个著名的梗的由来。

▲图片来源:《美国的巨大鸿沟:从奥巴马到特朗普》

Fake news!成了特朗普消除事关自己的负面言论的常用套路。他知道媒体的信誉正在下降,公众的怀疑和愤世嫉俗在不断高涨,直接挑战媒体,正中这些人下怀。

在接下来的就职演讲中,他也不再提及“团结”,而是直接对着自己的竞选基地喊话:他们的胜利,不是你们的胜利,他们的凯旋,不是你们的凯旋……”“我们”对“他们”,特朗普公然在这种庄严的场合中宣扬对抗,这在之前从来没发生过。

当天这种对抗就上演了。反对者们甚至比庆祝者们还多。到最后,示威竟然发展成为一场冲突。这表明,左翼的愤怒也在高涨。

第二天,近50万人涌入了华盛顿,表达对特朗普的反女性以及其他冒犯性言论的不满。当天的参与人数甚至比特朗普就职当天的人数还多。

这对特朗普来说还不算什么。但有关他就职当天的观礼人数比奥巴马2009年就职当天少的新闻出现时,又把特朗普激怒了。

他命令新闻秘书肖恩·斯宾塞在新闻发布会上说“那不是真的,我们有史上最大的观礼人数”。

到底媒体是对的?还是总统是对的?人们应该相信谁?当然是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

随后,特朗普开始兑现对选民的承诺,签署了一系列法令,比如削弱奥巴马的医改,退出巴黎协定,撤销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空气污染、水污染和有毒物质使用的联邦法规,批准在美墨边境造墙等等。

最具争议的是,2017年特朗普签署禁止中东及非洲7个穆斯林国家入境美国的行政令,旨在“保护美国,不让外国恐怖分子进入美国”。

然后就掀起了新一轮的反对声音。

接着特朗普着手废除奥巴马的医改。现实情况是美国有很多支持奥巴马医改的,并且也已经享受到了医改的好处,他们不想废除,反对声音也是此起彼伏。但为了兑现自己对选民的承诺,特朗普还是行动了。

然而形式却比他想象的要复杂。第一次参议院投票,共和党人麦凯恩,特朗普的党内老对手,在最后时刻投了反对票。他走到场地中间,举起手,然后比了一个大拇指朝下的手势,让在场的所有人都震惊了。

特朗普也对此失望透顶,对共和党建制派失望透顶。指望他们办不成个事,那我自己来吧。然后就使用了他最厉害的武器——推特,针对国会里的共和党人,尤其是党魁米奇·麦康奈尔发起了攻势,指责他们办事不利,借此想支持者们传达这样一个信息——废除医改通过不了,不是我的错,是他们的错。

这次推特风暴也激起了特朗普的支持者们开始反对国会。他利用了分裂竞选成功,把美国分成“你们”和“我们”,现在他将矛头又对准了新的敌人——政府本身。

他将正在调查“俄罗斯干预美国大选”的FBI局长詹姆斯·科米解职。既然无法让他停止调查,干脆就把他解职吧。此事在美国立时又引起轩然大波。

▲被解职的詹姆斯·科米。

图片来源:Tickle The Wire

随后在对选民的演讲中,特朗普继续发表对抗的言论:“解雇这个人,我帮了你们大忙。……看看这些政客们,曾经喜欢的这个废物(詹姆斯·科米),勾结俄国?得了吧!”

有人认为,这基本上就是分而治之的策略。只要美国撕裂,特朗普就是捍卫者,他就能削弱那些攻击他的人。哪怕是采取前所未有的总统攻击自己的政府的策略。

在推特上,特朗普也把自己塑造成“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受害者”。福克斯新闻、布赖特巴特等右翼媒体,也同意这个观点,然而CNN、纽约时报等媒体却恰恰相反。

高层掐架,民间也不闲着。2017年5月,为纪念2015年查尔斯顿教堂枪击事件,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市议会决定移除一座罗伯特·李将军的雕像。因为李将军在南北战争期间效忠于南部邦联,反对废奴主义,市议会和支持拆除者认为其形象与种族主义有关联,因此投票作出这一决定。

2017年8月11日至12日,白人至上主义团体(其中包括另类右翼、新纳粹主义、3K党、白人民族主义与极右翼团体)开始在夏洛茨维尔集结,反对从解放公园内移走罗伯特·李将军雕像。

▲举着纳粹旗帜的示威者。

这些参与者声称犹太人正在毁灭西方,并向唐纳德·特朗普致敬。三K党前领导人大卫·杜克则称此次活动是为了“兑现特朗普总统的诺言”。

与此同时,支持者也纷纷赶来,与反对者们对峙,最终发展成为冲突,导致数十人受伤。过程中,一辆汽车冲入了人群,造成了一名女性死亡,另有19人受伤。

在事后的发布会上,助理们给特朗普准备好的演讲稿里,本来是强烈谴责暴力事件的,“我们以最强烈的措辞谴责仇恨、暴力和偏执的惊人表现”,但特朗普又临时发挥加了一句“多方面的”,意思是,它不只是谴责那些极端白人至上主义团体。但舆论认为,率先引起冲突的是白人至上主义团体,他们对暴力行为负主要责任。

这又引起了舆论的集体声讨。有人建议特朗普道歉,但史蒂夫·班农持相反意见,他支持特朗普继续回怼。

特朗普接着回应:“两边都有些很优秀的人,……那个群体,除了新纳粹和白人民族主义者,还有很多其他人……”

这表明,总统对这种纳粹还有一些认可,他向大众释放的信号是,种族主义是可以存在的。

此举也受到了很多共和党人公开谴责。其中就包括亚利桑那州共和党议员杰夫·弗莱克。然后特朗普就反击了。他在亚利桑那州的一次演讲中,公开谴责杰夫。结果就是,失去民意的杰夫·弗莱克丢掉了议员之位。

但物极必反,民间对特朗普的反对也越来越大。随后,民主党反弹,重新控制了众议院,两党之争更加激烈。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比较接近了。2019年12月,众议院发起对总统特朗普的弹劾,罪名是有两项,第一项指控特朗普滥用职权,施压乌克兰调查民主党下届总统竞选人、前副总统约瑟夫·拜登。第二项指控特朗普妨碍国会。

但最终都被参议院投票否决了。

时间进入2020年。我们看到的美国社会最撕裂的一面,就是新冠疫情了。如果说奥巴马和特朗普的上台加速了美国的撕裂,那么这次的疫情无疑暴露出了这个裂痕又多深。

而最近,众议院议长南希·洛佩西和特朗普的骂战也在不断升级,幼稚地让人以为是小孩子在过家家。继洛佩称特朗普“病态性肥胖”,特朗普反击其有精神问题,洛佩西嘲讽“没想到他那么敏感”之后,洛佩西又在5月20日将特朗普形容成一个“鞋子是哪个沾了狗屎的小屁孩,……长期以来与他共事的所有人的鞋子上都沾了狗屎”。而且强调特朗普作为美国总统,很多时候说话没有分寸,“这些人根本不知道真相是什么,张口就来,说得自己都信了。”

▲前一阵,特朗普无视南希·洛佩西的握手,也很火。

这不是特朗普的一贯作风吗?

纪录片《美国的巨大鸿沟:从奥巴马到特朗普》的最后,以这样一段话结尾:“进入2020年,美国的撕裂空前的大。2020年大选,将是我们见过的最具分裂性的一次选举,……下一任总统,不管是特朗普连任,还是民主党人上台,能否让我们克服撕裂向前看,将是他面临的最大难题。我认为,根据过去几年,甚至十几年的现象来看,这将是极其困难的。”

或许美国社会的撕裂还会持续很长时间。而背后的原因,《美国的巨大鸿沟:从奥巴马到特朗普》可能只是提供了一种解读。但却让你知道,美国政坛的复杂与荒谬程度,远超神剧《纸牌屋》里的演绎。

到底是“白左”太左,还是“红脖”太右?权力的游戏,并不只是冰与火,黑与白那么简单。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