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大兵对决400塔利班,美军“愚蠢”地将基地建在了山坳里

装备碾压即正义。
前一阵的《灰猎犬号》让广大军迷们过了把瘾。疫情下,电影市场低迷,制作精良、场面震撼的战争片更是少的可怜。
不过,军武菌最近又发现了一部最新上映的战争片《前哨》。

这是一部根据驻阿富汗美军真实作战事件改编的电影,国内的评分不算高,国外的IMDb的评分竟然更低,只有6.7。
不过,底下点赞最高的一条评论,却来自于一位称自己参加过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的老兵。他点评道:我可以毫无疑问地告诉你,这部电影是对军旅生活、士兵行话以及某种程度上战斗场面的最准确表现。
如果这哥们说得没错,这也是我对这部电影的最直观感受,真实,激烈,尤其是最后长达50分钟的战斗场面。

以及,美军战斗部署和指挥方面的漏洞百出,给人的感觉几近愚蠢。
1
“易攻难守”的前哨基地
2006年,阿富汗战争进入第六个年头,美军在阿富汗北部建立了一系列前哨基地以打击塔利班势力,阻止其与当地人建立联系,并防止武器和塔利班分子从巴基斯坦流入。
基汀前哨基地就是其中一个。
基地位于阿富汗北部兴都库什山脉的崇山峻岭中,所在的卡姆戴什山谷,更是三面环山。

什么概念?居高临下,基地里的一切都一览无余。感觉扔个手榴弹都用不了多大力气就能掉进基地里面。

▲现实中的前哨基地

▲电影中的前哨基地,还原的还不错
刚进驻的美军第4步兵师61骑兵团3营“红色排”的士兵对基汀的第一印象就是,“厄运即将到来,灾难降临只是迟早的事”。
但美军愣是将基地建在了这么一个“易攻难守”的地方,任人宰割。
塔利班分子经常是隔三差五地就派几个人跑到山上放冷枪,进行骚扰。美国大兵有时还不得不光着屁股还击。

▲洗澡时遇到袭击就是这个样子
2009年10月3日,400多塔利班武装人员袭击了有54名美军驻守的基汀前哨基地,这一仗几乎将整个基地摧毁,有8名美军士兵和4名阿富汗国民军士兵阵亡,27人受伤。不过神奇的是,虽然伤亡惨重,但他们成功守住了基地。
《前哨》讲得就是这么个事。作为一部标准的美国主旋律电影,导演试图表达的是美军如何英勇顽强,最终逼退敌军,然而军武菌却看出几点美军让人无法理解的操作。
除了将基地建在这么一个犯兵家大忌的地方,整场战斗,运送弹药的士兵都是在空旷地带乱窜,暴露在敌方火力之下。这个问题在之前的袭击中就凸显出来了,然而没人想到挖个交通壕什么的。

全基地只有一门迫击炮,作为基地里唯一的重火力,居然没人战斗值班,而且位置相当暴露,被敌方火力覆盖,塔利班发动进攻后,全程处于无人操控的哑火状态。

我看有人吐槽美军没有建立观察哨,其实不是,美军在高处也建立了观察哨,只不过交给了阿富汗国民军防守,结果被塔利班打得一触即溃,到美军发现塔利班进攻时,还不知道自己的观察哨已经被端了。

▲伪军先跑了
还有一辆被击毁的悍马车里挤了5个人,车顶机枪坏掉后就猫在车里不敢出来,另一辆悍马车打算开过去救他们,结果被自己基地的水泥坎卡主动弹不得,下车逃跑时被塔利班打死。
最离谱的是,外面打得热火朝天,结果营房里还有至少一个班全副武装的士兵坐着休息。罗梅莎中士(后来获得荣誉勋章)奉命去夺回基地大门时,还得去营房请他们,还是以志愿者的身份,有人竟然还能拒绝。
这在正常的军队里简直难以想象。

眼看前哨基地就要沦陷。最后拯救他们的也恰恰是美军最为倚仗的空中支援。由于基汀哨所距离空军机场较远和天气不佳,在战斗开始“很长时间后”空中支援才到场,此时美军已经龟缩到指挥所周围的狭小范围内进行最后的抵抗。随后阿帕奇和轰炸机轮番上阵,一通狂轰滥炸。

再加上姗姗来迟的快速反应部队的支援收尾,最后美军才取得“惨胜”。
这场作战,美军在战术指挥上有诸多失误,但美军还是胜在了强大的火力支援。
而且,塔利班分子的火力也不强,仅有的重火力只是迫击炮和RPG从来没命中过目标,连美军的悍马都没彻底摧毁。开始的时候,看到5名美军躲到悍马里,我还在想,这要是来一发RPG还不全都见上帝?
结果中了两发RPG后,悍马车啥事没有,你就可以看出装备碾压的恐怖了。


▲现实中饱经摧残的悍马
上面全是未击穿的弹痕
估计塔利班分子也知道如果不抓紧把基地占领,随时都会被美军的空中支援毁灭,所以冲锋起来也是不要命,但美军即便没有重火力支援,仍然拥有大量机枪固守,短时间内没能打下来。
2
志愿军是如何啃美军的?
美军的这种装备碾压上的优势,例子太多。当年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与美军多次交手,双方的火力配置情况都和电影中相似。
在朝鲜战场,中国志愿军依靠灵活的战略打法,进行大纵深穿插,经常能够分割包围美军部队,形成“包饺子”打法。
但是因为武器装备和火力上的差距,志愿军虽然屡屡成功包围美军,但是却往往无法作为围歼,经常是围着打了几天,硬是啃不下来,最后美军在炮火支援下突围逃跑。
比较著名的就是第四次战役中的砥平里战斗。

志愿军为了减小美军的空中火力优势,往往是集中兵力在夜间进行突袭和近战。
在西方军队的传统观念里,部队被优势的敌方所包围、穿插和分割时,应该突围和后撤,就地据守很可能会被全歼。苏德战场那么多的合围,俘虏一抓几十万,都是两翼突破后合围的结果。
但朝鲜战场上的李奇微发现,志愿军的轻装机动性和缺乏火力支援的特点,使他们在具有很强步行机动性的同时,却无法歼灭一支被包围了的,拥有重火力支援的美军集群。

美军意识到,凭借己方的装备优势,即使被志愿军分割、穿插、包围,在后勤补给跟得上的情况下,可以保持足够的战斗力等待援军的到来
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砥平里战场,白天,美军飞机铺天盖地而来,轮番对志愿军所有阵地进行猛烈射击和轰炸;炮兵也反复向我军阵地实施轰击。
晚上,美军每5分钟就密集发射一批照明弹,夜航飞机也不断支援,投掷带降落伞的照明弹,可以很长时间悬挂在空中照亮整个战场,夜间如同白昼。
虽然志愿军充分发挥夜战和近战优势,甚至展开惨烈白刃战,一度将美军压缩到了不到2平方千米的环形阵地,但我军就是攻不进去,对敌火力无法压制,坦克无法摧毁,战斗十分胶着。

▲美军依靠坦克形成环形阵地
最终我军权衡利弊,命令撤出战斗。砥平里战斗印证了李奇微的这些战术想法,也成为朝鲜战场的第三个攻防转折点,标志着志愿军战略进攻大规模、大踏步、大纵深运动战的结束,以阵地防御战为主的战略相持阶段来临。
然而同样的火力配备,放到国民党74军手里就不灵了,作为老蒋手下的“王牌军”,虽然是纯美械装备,但被解放军围住后,火力再猛,没了美军的那种空中支援和地面援军,几天也就被全歼了。
再比如去年,沙特指挥数千士兵进攻也门,和美军一样把大营建立在山谷里。结果被四面八方的也门游击队偷袭包饺子。
沙特军队在游击队的攻击下一触即溃。沙特3个旅的士兵在沙特奈季兰附近投降,上千名士兵被俘虏。

▲被也门游击队俘虏的沙特士兵和雇佣兵
在公布的视频中显示,胡赛武装的士兵背着枪漫山遍野抓俘虏,犹如老鹰捉小鸡一般轻松,可见沙特军队的士气低落到何等程度。
虽然事后沙特官方并未证实此事,但沙特正规军的战五渣是有目共睹。

▲被游击队击毁的美式装甲车
要知道,2019年,沙特军费超过了670亿美元,位列世界第三,仅次于中美。沙特士兵几乎全身上下都使用美国的先进装备,但沙特陆军表现却十分糟糕,经常被也门胡塞武装将战线打入沙特本土。

所以说,光有装备还不行,士兵战斗力、成熟的战术都缺一不可。
都说美军武装到牙齿,美军不止武装到牙齿,而是一个立体系统化的战争机器。经过这么多次现代战争的洗礼,美军的战斗力也不是盖的。
这也是为什么电影中美军被围,漏洞百出,但在绝对武器力量的支援下,还能打赢的原因。
俄罗斯一周曝光三款大杀器,都是吃苏联的老本
【军武次位面】作者:TDK上周军情盘点在过去的一周时间里,世界上都发生了哪些值得注意的军事新闻呢?今天军武就通过一组图集来与您共同回顾一番,首先我们来看看有关解放军的消息: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再曝猛料在本周爆料的中国军情当中,最值得关注的恐怕就是有关于传闻当中,东风-41型洲际弹道导弹的新闻了,在本周官媒释放出的信息当中,东风-41的性能被大致勾画了出来。▲十分值得欣喜的性能指标诺哈网2023-06-14 19:05:220000现实中的特种兵适合当特工吗?
【军武次位面】作者:TDK从五大三粗的沙场战士,到大隐隐于世的特工,这样的蜕变该如何进行呢?近些年来,随着诸多特工题材和特种兵题材的影视剧逐渐火爆,特工和特种兵这两个和常人生活不甚相关的职业,也逐渐被大众所熟知,在很多影视剧当中,退伍的特种兵往往都成为了各国间谍机构所依靠的精锐“特工”,那么问题来了,特种兵改行当特工可行吗?这其间又需要经历哪些变化呢?今天,军武就和大家一起来聊聊这个问题。诺哈网2023-06-15 06:44:470000生死15分钟!所有人都必看的救命知识!核战爆发后我们如何生存?
《军武次位面》作者:血刃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放两枚原子弹,此举虽极大加速了二战的结束,但也将人类拖向新的核阴影。在随后数十年的冷战中,美苏两大阵营都各自拥有数万枚直指对方重要军事基地和大城市的核弹,但值得庆幸的是,当年两枚投在日本的原始型原子弹也拥有恐怖威力,因此随着核武威力的骤增,双方反而在潜在恐怖中形成了勉强的和平。▲核武的恐怖,也让二战后的大国博弈有了明显改变诺哈网2023-05-29 08:15:0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