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孤军坚守四行仓库,面对日军炮火,展现中国军人的脊梁
【军武次位面】FriedrichLau
勇敢杀敌八百兵,抗敌豪情以诗鸣,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倭奴气不平。
——谢晋元
1937年,就在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狼烟四起的上海之时,有一小支中国军队抱定必死的决心坚守一座仓库,凭一己之力抵抗着大批凶猛的日本部队的轮番猛攻。
这就是著名的四行仓库“八百壮士”的故事,最近有一部描绘该历史事件的电影《八佰》即将上映。自去年它发布第一支正式预告以来,笔者就萌生了写出一篇全景介绍四行仓库保卫的文章的念头。并在随后历经数日,将该文稿最终完成。由于各种原因,使得这部电影上映日期一再延期,最终于日前定档今年的8.21全国上映。在这里,笔者不会去探讨影片创作者的功过,而是谨以此文,向我们伟大的先烈致敬。(注:文中所用照片均来自于电影《八佰》的正式预告、笔者所摄照片及网络)
▲2017年,笔者参观四行仓库时拍摄的弹痕累累的仓库外层建筑
1937年10月23日,上海闸北地区狼烟四起,烈火贪婪的吞噬着一栋栋建筑物。燃起了绵延两公里的熊熊大火,让人一眼望不到边际。燃烧产生的滚滚浓烟升至1000多米的高空,遮蔽了阳光,使大地变得死气沉沉。此刻,中日两国已经围绕上海激战了三个多月,这场大火则将是这场毁灭性战争的一个终点。而当时在此地居住的人们则永远不会忘记这样的惨烈的场景:一座繁华的都市因为战乱即刻变成了一座死亡的熔炉。
▲燃起熊熊大火的四行仓库
这些燃起的大火中,有一些是因为双方交火而导致,而更多的则是中国军队为了掩护撤退而放置的掩护烟幕。在这里,中国军人虽在整体上武器装备不及对手,但是他们的抵抗却十分坚决和英勇。而由于日军已经占领了城市外围阵地并逐渐威胁着中国军队的侧翼,除了撤退,他们别无选择。
在国军撤退的过程中,有一支中国军队为了吸引日军火力而选择了在最后面掩护兄弟部队撤退。他们固守在一座坚固的水泥仓库中,这些士兵来自于国军第88步兵师524团,而在他们身旁不远处就是各国的租界区。从任务性质来看,这明显是一次自杀任务,而为了展示中国军人的骨气,这些士兵明知前方是死路一条仍义无反顾地选择服从命令。
▲一半是歌舞升平的天堂,一半是死气沉沉的炼狱
命令的生效日期是10月26日,随后他们在这座名为四行仓库的地方坚守了4天,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这里很快就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这是一幅怎样奇特的景象:一边是歌舞升平的天堂,一边是断壁残垣的地狱。而各国记者却可在相对安全的地方争相报道近在咫尺的战事。其中,在当时美国记者的报道中,这场守卫战被打上了“中国的阿拉莫战役”的标签,而阿拉莫战役则是在1835-1836年打响的德克萨斯独立战争期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在这里200名德克萨斯人顽强抵抗了7000人的墨西哥军队,而最终200名战士均全部战死沙场。时至今日,这场战役被美国人认为是勇气和牺牲精神的象征而被广为传颂。
▲描述阿拉莫战役的画作
一.从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开始讲起
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几乎每一名日本士兵都受到过长时间的武士道思想和激进的军国主义思想的灌输。1932年,日军侵入了富庶的中国东北地区,并扶植清废帝溥仪成立了伪满洲国。这一切都是披着伪善外衣的侵略行为,但日本人这样的做法在当年却成功欺骗了世界上的多个国家。此时,世界上诸如英国和美国这样的工业化大国正深陷在经济危机的泥潭中无法自拔,对日本的野蛮行径,他们做的无非是提出一些无关痛痒的抗议。在小规模的擦枪走火不断发生后,日军的胆子也越来越大。最终在1937年,中国全面的抗日战争因日军借口士兵失踪炮击宛平城开始,而这场战争也是日本方面精心策划许久的产物。
▲明晃晃的刺刀抵在步枪上,一小撮登陆的日军部队依靠断壁残垣的掩护向驻守闸北地区的国军部队发动猛攻。
20世纪30年代,相比日本人的踌躇满志、咄咄逼人,反观我们则处在一片动荡之中:外有日本的不断侵略扩张,内有各路军阀的相互混战,这些都一点点地将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撕成碎片。此时中国处在南京国民政府的实际管理之下,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蒋介石选择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实际上对日军的扩张行为无疑是一种放纵。而这对于日本人而言是一个天赐良机。随着国民政府一再满足日本人的无理要求,他们的胃口变得越来越贪婪。由于此时日军占据着绝对优势,以至于到全面侵华初期,日军狂妄的打出了“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口号。
▲奋起反抗的29军
随着一切准备工作就绪,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而这一次,驻守此地的第29军严词拒绝了日本人的无理要求。日军随即炮击宛平城,而中国守军也随即展开英勇还击。但在日军强大的攻势下,中国守军随后不得不撤退,北平随后失守。很快,华北大部分地区也相继沦陷。战事的快速推进虽一如日本人的预料,但是华北占领军随后并没有南下的计划,因为在中国的北方还有一支令日本人胆寒的强大军队:苏联红军。日本的担忧不无道理,二战末期苏联人对关东军摧枯拉朽的攻势也印证了这一点。
二.凯申的算盘
对于华北沦陷的局面,蒋介石仍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在当时,广袤的长江流域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同时这里也是中国政治、经济的支柱上海和南京的所在地。直到1932年,国军和日军在上海一直处于一个旗鼓相当的态势。在考虑诸多因素后,蒋介石认为他可以打破这样的局势,让天平向自己一方倾斜。随后第一步,他开始向上海增兵,包括精锐的德械第87、第88师。这些部队成长于中德蜜月期,受过良好的训练配备有全军最先进的武器装备。而蒋介石也对这些头戴德制钢盔的精英士兵颇具信心。
当年在官方的宣传中,国军被描述为一支强大的作战力量:其号称拥有170余万人。但是在高大的外表下,却掩藏不住在这浩浩荡荡的大军中相当一部分为地方武装或训练及装备严重不足的事实。如果除却这些部队,最后只剩下约40个师30万人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菁英。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中国军队在抗战过程中虽然大部分装备处于劣势,但是展现出来的勇猛气势十分值得称赞,但如果从装备和作战素养上考量,这30万人才是真正有实力日后同武装到牙齿的日军部队一决雌雄的王牌。还有一点是,这30万人中还有将近8万人是蒋介石的卫戍部队。
▲国军战士在构筑好的环形工事内向外投掷长柄手榴弹
20世纪30年代,上海是亚洲地区发展势头迅猛且最为富庶的地区之一。这里的灯红酒绿、莺歌燕舞始终吸引着一众外国人来此。同时,由于旧中国签订过的一些不平等条约,使得这里的核心管辖权属于外国人。其中公共租界由英国主导的市议会所管辖,而这些政客说白了就是一群头脑冷静的商人,在他们眼里利益高于一切。邻近的法租界则完全是一片法属殖民地,这也显示着高卢雄鸡在当年的骄傲。除此之外的大上海,管辖权仍属国民政府。随着战云密布,不管是那些在舞厅优雅踱步或在酒吧推杯换盏的达官贵人还是穿梭于闹事小巷的平民百姓都意识到了一点:他们即将在此见证一场大战的爆发。
▲上海南京路旧时街景
国际租界在蒋介石全盘的计划中明显占有一席之地。国军可以攻击驻扎在虹口区的日军守备部队,那里易被攻破,部队规模也不大。国军寄希望用这样一场在国际公众视野下的胜利来展示中国的实力以及面对日寇侵略抵抗的决心。除此之外,这场战斗也能让西方强国,尤其是指英国和美国可能会出面干涉中国战事,这样能给国民政府争得一些优势。于是,蒋介石下令向上海地区增兵,这些先头部队包括德械第87、88师,共计五万余人。这样的大规模调动惊动了日军大本营,他们认定日军在华北地区势如破竹的攻势下,中国军民仍未像他们预计的那样丧失继续抵抗的决心。
三.血战上海
在1937年8月12日,美海军陆战队第4团中校查尔斯.F.B.普莱斯就曾同美国总领事克莱伦斯.高斯以及英国准将、上海公共租界英军司令亚历山大.司马莱特讨论过当前上海危机的形势。与此同时,上海市议会(英)批准开始动员上海的预备役部队协助英美现役守备部队防御租界。这项任务代号为“A计划”(Plan A),根据安排,上海的英军部队以及美国海军陆战队将会沿着租界建立一条防线。其中,苏州河防线最为引人关注。因为国民政府管辖的闸北地区就在不远处,因此在这里,在相对安全的租界内,人们即将有机会见证一场惨烈且悲壮的战斗。
▲1935年的上海地图,其中蜿蜒曲折的水道即为苏州河
由于河流的水平面就在街道下一米多深的位置,因此守备部队无法沿河岸掘壕,随后大量的沙袋被运到城里用来封堵街道。在多国部队的努力下,很快铁丝网就被拉起来了,掩体也构筑好了,机枪掩体也布置完毕。就当英美军队进入阵地的时候,潮水般的难民开始经由苏州河上的石桥涌进租界以求躲避这场无可避免的战争。待到一切归于平静之后,这些英美士兵要做的,就是静待日军部队的出现。
这样的等待并没有持续多久。大约在8月13日上午9时,国军部队就开始同日军展开零星的交火。随着日军开始发动进攻,88师则用手里的迫击炮等装备对日军展开反击。而日军的还击则更为猛烈:日军第三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大将命令停泊在黄浦江和长江上的日军战舰对中国军队展开齐射压制性射击。淞沪会战就此爆发。
▲1932年一二八事变期间,日军第三舰队旗舰出云号停泊于黄浦江之上
8月14日,国军展开了大规模进攻,希望将日军推回黄浦江去。这一计划差一点就成功了,因为日军士兵寡不敌众:他们主要由水兵以及日本海军陆战队的海军特种登陆部队成员组成。一旦击溃日军的目的达成,在西方的直接关注下,国军将会向世界直接展示抗战决心,而日军的士气也会被极大的挫伤。但是,随后大批的日军增援部队开始抵达。这支上海远征军由臭名昭著的松井石根大将率领,在上海战事初现端倪的时候就迅速组织起来并运往前线。远征军由第3师团和第11师团为基础组建,共计约30万人,拥有300余门重炮,200架飞机,同时还有当时正如日中天的日本海军舰队提供炮火支援。远征军随后在上海北部的宝山及其它地区成功实现了两栖登陆,至此整场战役的战线由上海市区,一直延伸至黄浦江汇入长江的入海口。
▲提起宝山守卫战,就自然能想起另一位在淞沪会战上英勇抗敌的儒将:98师538团3营中校营长姚子青
日军增援部队的出现使得战场上中日双方的力量对比重回平衡,由于战线在不断被拉长,被逼无奈的蒋介石开始着手从其它地方调集军队,而由于先前提到的原因,四处调集来的部队兵员素质已经严重下降,国军近在眼前的胜利瞬间荡然无存。日军开始充分发挥己方的武器火力优势,尤其是重炮、坦克和空中轰炸,配以日军强悍的单兵素养,使得国军伤亡惨重。在这样的战场环境下,国军常常要牺牲十名战士才能换得击毙一名日军士兵。有些部队刚拉上去一个小时就伤亡了上千人,尽管付出的代价巨大,但是国军依旧没有停止继续向该地区增兵。
四.两个民族之间的战争。
上海地区很快就变成了一座血肉磨坊,由于双方在这里集结重兵展开长时间的拉锯战。因此在西方史学家的眼中,这里的惨烈程度堪比一战时期的索姆河和凡尔登战役。对此曾有目击者这样评论道,“这不再是敌对双方的交战,而是升级成为了民族之间的战争,两个东方世界的巨人带着满腔的怒火,都想要跳起来扼住对方的喉咙”。
在随后的三个月中,国军士兵进行了殊死的抵抗,其中闸北地区的战事尤为激烈。这里靠近被划为中立区的上海公共租界,而身处这里的外国记者则得以在相对安全的地方近距离报道和观看这场战争。根据西方史学家的记载,曾有一名叫艾米莉.哈恩的美国记者就曾登上过老上海著名饭店华懋饭店(今和平饭店)的顶楼一边喝着鸡尾酒一边和友人观战。还有很多人聚集在上海国际饭店和其它建筑的屋顶或观战,或为国军加油助威。
虽然身处租界,但是这样的观战行为还是有一定危险性的。因为爆炸产生的破片和炸弹有时候也会从天而降。在那时国民政府仍掌控着部分租界和南市(Nantao),因此日军也会冒着承担国际责任的风险将炮弹打入租界。随着炮弹呼啸而过,这里的居民也开始出现了伤亡。
到了10月底,国军的精锐已经消耗殆尽,但是双方的僵持仍在持续。日军随后将兵力集中于大场镇附近,这里以向上海供应家禽而闻名。虽然这只是一个位于上海市区西北部约10公里的小镇,但是占领了这里就能像一枚楔子刚好扎入国军的防线,随后日军使用了700余门大炮以及150余架轰炸机对这里采取了地毯式无差别轰炸,将这里夷为平地后于10月25日占领。
四.在四行构筑防御工事
国军的防线一旦被突破,侧翼就完全暴露给了日军,这时撤退是最为明智的选择。随后撤退的命令被快速传达至各部队,而在此之前国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代价才固守住了闸北地区。此时闸北已经是一片焦土,断壁残垣冒着滚滚浓烟,街上随处可见被炮弹砸出的大坑和东倒西歪的尸体,宛如一个人间炼狱。
蒋介石是一个极为现实的人,但是虽然天平已经向日军倾斜,他却不愿意完全放弃上海。这样做也有他自己的考虑,因为布鲁塞尔九国会议即将于11月6日召开,他仍寄希望于西方国家从中进行干预。此时,中国必须展现出国民不屈抗战意志,这样才可以博得国际社会的同情与支持。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要有一支做好长期抵抗准备的部队殿后,像一颗钢钉嵌在上海地区,而如此这般既能向世界展现中国的抗战意志,也能为大部队撤退赢得时间。当然,这个任务需要执行者以非凡的意志与决心去贯彻执行,毕竟这是一个很可能有去无回的自杀任务。
随后蒋介石下定决心,命令顾祝同将德械第88师殿后,但是顾则认为这样做是在浪费精锐部队,因为88师在此前的血战中已经出现较大伤亡,他不希望这支部队成为政治筹码而全军覆没。和他持同样想法的还有后世著名的“飞将军”88师师长孙元良,最后在飞将军的劝说下,88师只留下一个团。其余部队则保存实力进行撤退。
在中校团副谢晋元的主动请缨下,随后,这个艰巨而光荣的任务被交由524团来进行。在此之前,该团已经在上海北火车站,也就是老北站进行了数次激战。为了打好这次防御战,在考察了地形后,他们选择了四行仓库作为他们坚守上海的地点,这座六层的仓库位于西藏路,旁边就是横跨苏州河的西藏路桥。因为这里当时是大陆银行和统称为北四行的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和盐业银行四家银行的共同资产故得此名。整座仓库虽然外观不甚美观,但是却将实用主义发挥的淋漓尽致。整座仓库用水泥进行过加固,是一个完美的防御工事。同时这里紧邻着苏州河以及租界区,固守于此的英军士兵手握步枪在沙袋后面严阵以待,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
▲民族英雄谢晋元(中)与手下的军官合影
谢晋元将手下的士兵进行了精心分配,在仓库外构筑了简单的临时工事,这些掩体主要由沙袋和仓库内囤积的装粮食的麻袋组成。其中第1连紧邻西藏路左边布防,第3连在路的右边,这里刚好对着交通银行的建筑大楼,第2连则呈扇形散开把住仓库其余的三个角。两挺重机枪架在楼顶,其余的轻机枪则在各连队士兵手中。全体官兵立下遗嘱,誓与阵地共存亡,但求死得其所。
▲影片《八佰》预告中展现的国军构筑前沿阵地
五.日军展开第一波攻势
当日军意识到国军开始全线撤退的时候,他们没有选择大举压上,而是选择了试探性地缓慢推进。这样的试探一直持续到10月27日的下午1点,此时日军前沿部队已经抵近至仓库周边。在短暂的交火后,日军一个中队开始从西面向仓库发起攻击。随后他们遭到了驻守在这里的524团3连的顽强阻击。在交火中一度有七八十名日军被火力压制的抬不起头来,只得躲进西南角的射击死角内躲避子弹,而这里只能做防御,根本无法还击。在屋顶上的国军士兵在发现了这群日本兵后开始用手榴弹砸向他们,随后这样的攻击造成了日军方面7人死亡20余人重伤。在作战中3连连长被子弹击中脸部,鲜血瞬间染红了他的制服,模糊了他的视线,但是他仍不下火线坚持指挥战斗,直到腿部被击中后才被抬了下去。
第一波日军的攻势就这样被击退了,但是日军在这一天在仓库的西北角释放了大量烟雾。到了晚上9点,谢晋元认为不会再有日军来袭了,便命令士兵休息吃饭并整修工事。经过白天的激战,524团方面两名士兵阵亡,四人受伤,而日军则付出了20余人被击毙,另有数名士兵受伤的代价。
▲侵华日军第三师团正在执行渡河任务,摄于1940年
524团即将要面对的是日军战斗力最为强悍的第三师团,这个师团装备有迫击炮、师团级重炮以及94轻战,而27日的交战只是这次大战的序曲。10月28日,上海的上空开始大量出现日军的轰炸机,但是随后这些飞机的投弹任务被强制取消,原因是四行仓库的特殊位置——由于地处租界区边缘,为了避免外国人出现伤亡而引发国际外交风波,地毯式的无差别轰炸在这里无法进行。日军还考虑过释放芥子气,但是在这里离得西方记者的摄像机实在是太近了,而且这里还有驻防的英军,所以这一计划也没有实施。
上午8时,谢晋元检查了防御阵地并在将士面前作了战场动员,就在谢晋元在屋顶发表讲话的时候,士兵们发现数名日军士兵沿着苏州河岸向这边匍匐前进。谢晋元中断了他的演讲并拿起了一支步枪将子弹上了膛,在经过短暂瞄准并扣动扳机后,一名日军随后倒在了河岸上。
随后,日军还是占领了交通银行大楼同时开始向四行仓库西侧发动了大规模攻击,国军士兵开始英勇还击,火药爆炸后的黑烟熏黑了战士们的脸庞和军装,虽然在火力上处于劣势,但是将士们仍在坚持战斗。激战两小时后,日军没有占到什么便宜,但是也成功将仓库的电力和水源切断。
▲1937年10月,日本海军陆战队的机枪手向四行仓库内的国军开火。
现在四行仓库是三面受敌,但是唯独有一面,就是背靠苏州河的这个方向因为靠着租界还相对来说较为安全,驻扎在这里的英国皇家燧发枪团的士兵依旧保持着西藏路桥(泥城桥,新垃圾桥)的畅通,而这条路是困守于此的孤军唯一的退路,原本日军要绕后包抄四行仓库,但是英军将手里的恩菲尔德步枪对准了他们,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随后他们知趣地退下了。
▲如今的西藏路桥
六.孤军
此前住在租界的中国居民大约有一百万,但是在难民涌入后这一数字进一步增长。524团在四行仓库孤身奋战的消息很快就在租界内通过广播和人们的口耳相传散布开来。很快,成百上千的中国民众在英军的保护下开始在四行仓库对面的河岸聚集,并亲眼目睹着这场战斗的进程。人们争先恐后地爬上附近建筑的房顶为守军呐喊助威,聚集在这里的人群一时间达到了3万余人。他们一看到日军有所行动,就立马用各种方式向四行仓库报告,国军将士也接收到了这些通俗易懂的消息,极大的提升了他们的战斗力。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一旦日军攻击锋芒渐盛或国军稍占下风的时候,苏州河畔的人群就会为守军呐喊助威。除了这些精神上的支持,人们还自发的捐出了10余辆卡车的各种物资,包括食品、水果、衣物、生活用具甚至还有私人信件。这些东西随后都趁着夜幕送至仓库内,经过和英军的协商,谢晋元还将部分重伤的士兵撤至租界内。
此前,一名叫杨惠敏的年轻女孩一直在充当孤军和上海商会之间的沟通工作。在10月28日夜,这位勇敢的姑娘为孤军送去了一面青天白日旗,由于没有旗杆,只得暂时用两根竹子临时充当。随后这面旗帜在四行仓库上高高飘扬,成为此时狼烟四起的上海市内唯一的一面民国旗帜。
▲《八佰》电影中杨惠敏的扮演者唐艺昕
▲现实中的杨惠敏
在这里,国外记者可以清楚的抓拍每一个细节并对这次战斗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报道,他们随后给这些浴血奋战的将士们起了一个名字“Lost Battalion”,也就是孤军。谢晋元一度想过把仓库内每一名士兵的名字记录下来,以便这里陷落后后世的人们可以将他们铭记,但是谢晋元担心这份名单会落到日本人的手里,因为在战前谢晋元宣称此地有800人驻守,一旦名单泄露日军便会肆意进攻。因为实际上这里只有四百余人,包括16名军官。
日军中将、海军驻华武官本田辅在接受外国媒体采访的时候将八百壮士描述为“不管怎样都是英雄”,此时四行仓库向外的电话线没有被切断,日军向孤军下达了最后通牒:投降、或被全歼。对日军的表态,谢晋元在向师长孙元良的电报中曾明确表示,八百壮士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他们不会白白牺牲。谢晋元在心中有如下记录:军人以服从为天职,卫国守土,职责所在,洒最后一滴血,必向倭寇索取相当代价,余一枪一弹,决与倭寇周旋到底。八百壮士坚定了这样一个信念:死不足虑,吾辈不会白白战死沙场。
七.他们唯有壮烈牺牲,才能阻止中国灭亡
由于国际社会的目光都聚焦于此,因此从进攻四行仓库开始日军的国际声誉就一落千丈,因此在这里拖得越久越不利。与此同时四行仓库则久攻不下,相反孤军又在这里举行了庄严的升旗仪式。随后气急败坏的日军于10月29日开始对这里发动了全面进攻。因为有所顾忌,日军强攻时没有采用猛烈的炮火打击,而是使用少量多发的方式用小口径炮弹轰击四行仓库的主体建筑。很快仓库的外围就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弹孔,随处可见扭曲的钢筋以及散落的混凝土碎块。天空中也升起了一片浓黑的烟尘。
▲虽然现在仅有一面墙被完好的保存下来,但是仍能管窥当年战事的激烈
仓库的西侧本来没有窗户,但是随着日军炮弹持续的朝这里射击,墙上的大洞反而给国军将士提供了多个射击观察孔。炮击过后日军便以步坦协同的方式发起突击,由于战斗十分激烈,第3连最后不得不放弃原有阵地退守四行仓库。随后日军搬出了云梯准备爬上四行仓库,这一冷兵器时代才用的战术罕见的出现在了近现代战争内。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孤军用步枪和机枪子弹给予坚决的回击。随着爬上来的日军越来越多,谢晋元开始和将士们同侵略者展开肉搏战。眼见胜利的天平开始向日军倾斜,深知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孤军开始做拼死一搏,为了尽可能多的消灭敌人,敢死队员陈树生身上捆满手榴弹后从仓库上跳下,在巨大的爆炸声中,20余名鬼子在惨叫声中粉身碎骨。在付出巨大代价后,孤军以非凡的勇气再一次击退了日军的攻势。
▲在电影的预告片中展现了这一场景。
此时的孤军虽然身陷重围但是士气高昂,而另一群人则始终在提心吊胆,这就是租界内的住户,因为随着战事的不断升级,时常有流弹和炮弹破片落入租界内。为了确保自身安全,英国准备充当中间人以期解决目前对峙的局面。但是在调停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英国公共租界司令官司马莱特少将很快发现这样的调停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因为孤军断然拒绝这一要求,同时蒋介石方面也坚决的回应道“要想中国不灭亡,唯有他们壮烈殉国”,不希望孤军现在撤退。这样的表态令当时的西方观察家大为惊讶和意外,并用“胜或死”(victory or death)来形容现在的局势。
10月30日清晨,双方的激战再次爆发。这次日军不再使用炮兵轰、步兵冲计划,而是打算使用大量炮火打击迫使孤军投降。于是从拂晓到日落,隆隆的炮声就一直贯穿始终,炮击最为密集的时候,每一秒都有炮弹砸到仓库外墙上。而孤军的每一人都钉在自己的位置上纹丝不动,随时关注着日军的动向。入夜,日军依旧持续炮击着仓库,为了炮击的精确性,巨大的探照灯向仓库射出刺眼的光柱照得这里如同白昼。而孤军借助于厚实的墙体和日军不敢大量使用重炮的特点不断躲避着雨点般的炮弹。
八.撤退
在双方的战斗依旧胶着之际,司马莱特依旧希望说服蒋介石让孤军从四行仓库撤出来,随后蒋介石同意了这一请求。因为此时大部分国军部队已经撤出了战场,孤军的英勇行径已经成功地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的抗战决心,因此蒋认定这时孤军可以停止战斗后撤了,而日军方面松井石根大将也同意了调停人的建议,同意孤军经西藏路桥撤至租界。随后撤退日期订为11月1日夜。
随后在撤退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突发状况,就在孤军走出四行仓库准备从西藏路桥撤退的时候,狡猾的日军却突然使用机枪和大炮向孤军射击。面对突如其来的大量子弹,孤军别无选择只得冒着弹雨向前狂奔。此时在桥的那一端是全副武装的英国燧发枪团士兵,这些英军士兵早已对日军多日的胡乱射击深恶痛绝,在此之前已经有多名英军士兵被打死打伤。虽然上面命令保持中立,但是他们都一边倒的支持孤军的英勇行动。
随后,尽管直接违背了上司命令以及破坏了租界绝对中立的原则,英军机枪碉堡还是开始为孤军提供火力支援,一个日军机枪阵地随后被打的哑了火。随后谢晋元带着376名士兵成功进入了租界,这些士兵很快受到了司马莱特的接见。谢晋元是最后一个撤离仓库并安全抵达租界的人,虽然身边都是在向他表示欢迎的英军士兵,此时他的脸上则是泪水涟涟。因为他根本不想撤退,他想和万恶的日本帝国主义拼到最后一刻!司马莱特也被谢的精神所打动,称赞道:“我从未见过比他们还优秀的士兵”!
九.孤军后记
随后,日本人很快撕破了自己伪善的脸皮违背了停火协议。他们要求孤军不得离开租界重返大部队。同时日军声称只有孤军将士交出武器变成难民身份才允许他们继续呆在租界内。这样无理的要求当然被谢晋元严词拒绝,但无奈身不由己,孤军很快被强制解除武装并被限制人身自由。与此同时,30万日军已经完全占领了上海。租界已经成为孤岛,而孤军也再也回不到大部队。
▲1937年进驻上海的日军部队
随后,日军以在四行仓库发现新鲜菜蔬食物,英国人在私下为孤军提供支援为由拒绝承认布鲁塞尔九国公约。英国人虽然无视了日本人的抗议,但是日本与美英等国的关系已经开始持续恶化。随着汪伪傀儡政府的成立,他们曾经利诱谢晋元投降,但是谢晋元将委任状撕得粉碎以表决心。不幸的是,就在被困租界几年后,谢晋元于1941年4月的一个早上被汪伪收买的叛徒乱刀刺死。其它孤军将士随后被收押为战俘。
▲如今的四行仓库,周遭早已是一片祥和。笔者前去参观时,一位老者正在江边演奏乐器。悠扬的乐音,给我们带去无限的遐想。80年前,有这样一群汉子,他们用自己的一腔热血,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附:《八百壮士歌》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
你看民族英雄谢团长。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
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斗守战场,
四方都是炮火,四方都是豺狼,
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
我们的国旗在重围中飘荡飘荡,飘荡飘荡,飘荡。
八百壮士一条心,十万强敌不能挡,
我们的行动伟烈,我们的气节豪壮,
同胞们起来!同胞们起来!
快快赶上战场,拿八百壮士做榜样。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
不会亡!不会亡!不会亡!
叶问曾经的真实身份惊人!曾从李小龙走路姿势看出其未来命运
【军武次位面】:枪骑兵叶问是一个近乎神话般的存在,有关他的电影和文学作品非常多,编剧导演天马行空的剧情,影视大腕精彩绝伦的演绎,使得叶问从一个武师,提升到了民族英雄、无敌宗师的境地。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叶问究竟是怎么样的呢?▲叶问犹如黄飞鸿、陈真一样,虽然历史上确有其人,但被文学和电影演绎成了一个精神符号。叶问与人真正交手比武的案例,很少有人去考证诺哈网2023-06-05 12:03:330000炸死牛,击落队友,撞断加油杆,外军飞行员怎么啥都往飞机上画?
【军武次位面】:RYN这些飞行员都是段子手吗?经常关注空军战机的朋友,都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西方国家的各式战机总会刷上各种奇奇怪怪的标记,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飞机上的标识有什么讲究呢?战绩的标识诺哈网2023-06-05 22:20:290002中国继承苏联反舰导弹,威力更加丧心病狂,保证美国航母有来无回
【军武次位面】作者:路芷要说世界上谁的反舰导弹最强悍,大家最熟悉的就是苏联和惊世骇俗的饱和攻击。苏联当时为了对抗美国强大的航母战斗群,发展出了多种威力巨大的反舰导弹,数量之多让美国都汗颜。来说说其中最强大的两个型号。▲基洛夫诺哈网2023-06-15 22:30:260000北斗夺回中国导航系统主导权!
《星海情报局》作者:老局长我多年前来北京的时候,有段时间住在望京。这是一个出租车司机听了都会挠头的目的地,因为里面像个迷宫,对望京不熟悉的司机师傅们,为了不耽误自己拉活的时间都不爱往里扎。以至于当年望京街道办为了“指路”,还曾建过一批造型颇受争议的雕像。有人为此去采访望京街道办,街道办宣传科员工接受采访时心态无比平和,说嗨呀,能指路就行。诺哈网2023-05-28 07:05:4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