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上阵,挽救莫斯科,2020俄罗斯最悲壮也最真实的战争电影
苏联青年英雄们的故事
苏联/俄罗斯战争电影在世界战争电影史上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有着宏大、悲壮而又真实的叙事风格,每一部优秀的俄罗斯战争电影总能为我们带来不同于欧美战争电影的别致感受。
2020年一部俄罗斯战争电影《最后的前线》(又名《波多利斯克军校生》)再次为我们带来了新的震撼。
▲《最后的前线》电影海报
在说这部电影之前,我们先提另一部堪称经典的苏联战争电影《莫斯科保卫战》,在那部宏大的战争电影当中,有这样一组镜头,直到今日仍为世界军事爱好者们所津津乐道。
那组镜头所表现的正是苏联波多利斯克军校的学员们在接到紧急命令之后,列着队、唱着歌走上战场同德国法西斯军队进行战斗的事迹。
▲所有看过《莫斯科保卫战》的观众,都会记得这组镜头
20岁左右的军校学员,无论在哪个国家、哪支军队当中都是金子一般宝贵的种子,他们既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更是一支军队未来的“骨架”与“神经”。
如果将他们贸然的派上战场,同精锐的敌军作战,无异于是拿军队的“未来”去填火坑,其危害不亚于在冬天吃了来年春种的种子,但是苏军指挥员在伟大的卫国战争最危险的关头,还是做出了这一艰难的决定。
苏军将学员送上战场的原因无他,在彼时彼刻,在德军凌厉的攻势之下,苏军已经没有做好准备的常备军了。
▲波多利斯克位于莫斯科的南方
红点处是战场,现在那里建了一座军事博物馆
▲记录片《伟大的卫国战争》当中对苏军
在莫斯科周边防线的介绍
根据“波多利斯克军校学员基金会”网站的介绍,当时波多利斯克步兵学校的学员有约2000人,炮兵学校的学员有约1500人。被临时组织起来的学员们和其他一些临时拼凑的苏军部队在1941年10月5日-19日的战斗中成功地拖延了德军装甲集群的进攻步伐,为苏军主力在莫斯科附近的部署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为整个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遗憾的是在之前的战争史诗电影《莫斯科保卫战》当中,由于篇幅的限制,英勇的军校学员们只得到了短暂的镜头表现,他们如何与德军斗智斗勇的整个过程都被艺术化的浓缩了。
▲电影《莫斯科保卫战》中,军校学员们发起冲锋
2020年的俄罗斯战争电影《最后的前线》就为我们补上了这个遗憾。这部电影的主角就是当年英勇的学员们
▲电影剧照
《最后的前线》延续了一贯的俄罗斯战争电影的优秀传统。它抓住了战争电影的两个精髓,“残酷”与“真实”。
先说残酷,在苏德战争初期,德军的推进速度可以说是“一日千里”,苏军在平时积攒的装备较好的正规军接连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在这种情况下,让学员们提前上阵,本就是残酷的一种体现。只有书本知识,并无实际战斗经验的学员们在开赴前线的过程当中,就因为自己防空能力与防空意识的缺乏而被德军飞机狠狠给了一个“下马威”。
▲没有防空警戒哨,敌军临空才发现事情不对
▲一个鲜活的生命便这样消失了
十分难能可贵的是,在其他电影中常常作为剧情“bug”出现的“主角光环”在这部电影当中,基本等于没有,所有长着“主角脸”的角色都先后牺牲了(至于具体怎么牺牲的,就不剧透了)……
在抵达预设战场之后,学院的指挥官才惊讶地发现,他们面临的情况是多么的糟糕,地方人员修筑的阵地既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的指导也缺乏一些必要的防护材料,一些计划中的永备工事,并没有钢板的加固,甚至连伪装和门都没有。
▲电影中的军校指挥官斥责地方负责人
▲法国马奇诺防线的遗址
二战时期,欧洲列强标准的永备工事是这样的
不过,作为防御工事的承建方,当地的地方负责人也很无奈,他和当地的居民已经尽了全力,包括妇女、老人在内的所有劳力都已经上了工地赶工,钢板和伪装器材则自始至终便没有发到过前线……
▲地方负责人大吐苦水
在仓促防御的情况下,毫无实际战争经验的菜鸟们在接战之初便险些被实战经验丰富的德军老手们所击溃。万幸的是,情报(特工)学院及其他部队的“老鸟”们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稳住了防线。
▲如果不是实战经验丰富的情报学院教官“救场”
这名炮兵学员就被德军老兵用刺刀结果了
接下来,我们在结合真实性的同时谈谈残酷性,“真实”与“残酷”是优秀的战争片的一体两面,能拍出真实性的电影在其他方面也不会差到哪去。
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清楚,在工业化时代,光靠不怕死,靠英勇牺牲,是没有办法战胜敌人的,拿人命去填机关枪的枪口,除了被人杀光以外没有第二种可能。
▲向德军阵地开火的苏军榴弹炮
只有科学的组织战斗,用同样的钢铁回敬敌人,才能抵抗住敌人的侵略,只有自己的钢铁洪流,才能反推敌人的钢铁洪流。影片《最后的前线》,就为我们比较完整科学的展示了整场阻击战的全貌。
作为进攻方,德军知道在进攻时要先侦察,然后适当的采取包抄行动,并且在进攻中要辅以轰炸、炮击及步坦协同,作为防御方,苏军也知道,防御要分批组织防线,火力点要不断移动,知道伪装的重要性,知道要梯次投入兵力,节节抗击。
在电影中,苏德两军的交锋是从苏军先锋伏击德军侦察兵的“前哨战”开始的,苏军学员的阻击行动是为了给苏军主力赢得重新调整的时间,而苏军学员部队派出的先锋则是通过伏击的方式为苏军学员主力完善防线争取时间。
在伏击战之初,以逸待劳的苏军学员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战果,占据了先手的优势,但是遭遇伏击的德军迅速反应过来,对还沉浸在胜利喜悦中的苏军学员展开了反击。
▲刚刚打中敌人,苏军学员们就有点飘了
在反伏击作战当中,德军官兵表现出了相当优良的战术素养,遭遇袭击之后,德军车载步兵迅速下车抢占有利地形使用火力反击,车载机枪手即使在车辆中弹的情况下,也依旧不顾危险继续操作机枪发挥车载火力,尽力压制苏军阵地,为友军展开争取时间,在发现苏军炮兵的阵地之后,德军果断地发起迂回作战,直扑苏军炮兵阵地侧翼,企图以近战、乃至白刃战的方式迫使苏军炮兵放弃大炮,与自己交战,进而彻底消灭苏军炮兵。
▲德军迂回苏军阵地,苏军特工学员反冲锋驱逐德军
德军的反击很快便收到了效果,迂回的德军部队一到位便打乱了苏军炮兵的战斗节奏,如果不是苏军情报学院的学员们在教官的带领下,果断出击,发起反冲锋,驱逐德军迂回部队,那么苏军波多利斯克军校学员们的先锋部队在第一个回合的较量中就会全军覆没。
在第一场交锋之后,电影中的苏德两军都“长了教训”,德军再度发动的对苏军前哨阵地的进攻,果断使用了38T坦克,苏军也变换了部分反坦克炮的位置,尽力利用地形地物来隐蔽自己,打击德军坦克的薄弱侧面,并且在反坦克炮推出掩体开火时,专门配置了掩护炮位侧翼安全的步兵。
▲隐蔽待敌,突然发难,苏军设置的隐蔽炮位
▲仔细看的话就会发现,苏军专门设置了
掩护炮班的战士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还刻意表现了不同弹种的区别
“前哨战”结束之后,苏军学员们坚守的主阵地迎来了考验,和一般的战争电影只围绕一个阵地,一个关键节点展开剧情不同,这部电影中的苏军军校学员们按作战需求,设置了三道防线,分别配置了兵力火力。构成了一个前后衔接、互相掩护的具有弹性的防御系统。
▲残酷的“前哨战”没有白打
苏军完善了主阵地
关键火力点得到了加强和伪装
面对苏军构筑的防御阵地,德军也相应采取了不同的方式予以压制、摧毁和突破。首先是空中打击铺路,电影在展示德军航空火力的时候,着重表现了一下“俯冲轰炸”与“水平轰炸”的区别。
俯冲轰炸,刁钻而凶狠;水平轰炸则堪称“铁棍横扫”绝不留情。
▲“斯图卡”轰炸机的俯冲轰炸
▲“He-111”轰炸机水平轰炸
在主阵地的攻防阶段,苏德两军的“斗法”进一步升级,苏德两军都没有“打呆仗”,而是灵活的运用各种手段给敌人增添麻烦。这种双方斗智斗勇的情节,实在是让人大呼过瘾。
德军在进攻过程当中,不断使用搭载“75”炮的中型坦克(战争初期的短管75炮四号坦克,便是德军装甲部队的火力中坚了),寻歼压制苏军火力点,而苏军则在发现自己的阵地暴露之后,及时的将火炮及人员撤出掩体,待德军炮弹爆炸之后,再返回掩体内部继续反击。
▲在整场战斗当中,苏军炮兵打得十分灵活
直到现在,这种依托伪装良好的射击阵地,不断地灵活调整发射位置的战术,依旧被当代俄军炮兵部队所使用。
▲当代俄军炮兵演习,虽然是迫击炮
但是原理是一致的
苏军的第一防线主阵地,是围绕一座大桥设置的,在一般的战争电影当中,攻守双方的剧情都会紧紧围绕大桥本身展开,但是在这部电影中的德军,却没有死板的只在桥上想办法,而是采取了多点突破的方式。
德军首先使用烟雾弹遮蔽苏军视野,然后出动步兵快速架设浮桥,之后直接派步兵多点越过河流,冲击苏军阵地,在苏军误以为是毒气弹,引发慌乱。
▲如果不是政委率先站起来乌拉
德军的计策就成功了
在正面战场之外,苏德两军也没有闲着,他们互相派出精锐的侦察兵与特工骚扰破坏敌军的后方。
片中两军对敌军的渗透与己方的反渗透作战也是一个亮点十分值得一说。苏军自知自己的实力不可能在正面消耗战中赢过德军,便使出了杀手锏,苏军计划用刚刚列装不久的BM-13“喀秋莎火箭炮”远程袭击德军的集结地,在德军后备力量投入作战之前就将其歼灭。
为了探查德军部署,并给己方远程火力指明射击目标,苏军的小分队越过战线,深入德军后方寻找高价值目标,而为了破坏苏军的新型武器及在苏军后方制造混乱与恐惧,德军的特工组也深入苏军后方,伪装成苏军官兵,不断打探苏军新式武器的动向。
在战争初期已经吃过德军特工苦头的苏军,在全片当中始终绷着一根弦(二战中德军曾招募过大量的持反苏立场的斯拉夫人,将其培训后,编入特工部队参与对苏作战)。
为了确保“杀手锏”武器的安全,苏军的喀秋莎火箭炮车队不惜检查一路上遇到的所有友军,以确保自己的安全及行踪始终隐秘。
▲“喀秋莎”车队的先导车盘问过路苏军
最终,在渗透与反渗透的较量当中,苏军占据了上风,苏军成功设伏诱杀了前来破坏的德军特工组,并成功地运用火箭炮沉重打击了德军装甲部队的集结地。
▲苏军喀秋莎火箭炮打击德军集结地
在正面进攻屡屡受挫之后,德军想出了伪装苏军,迂回侧后的办法,一个德军装甲战斗群,化妆成苏军通过已经被击破的苏军别处阵地,成功地移动到了苏军背后,并险些“背刺成功”(可能是迂回匆忙的原因,德军的伪装只是给领头的坦克插了一面红旗)。这个战斗细节是依托历史原型创作的。
▲在平时熟记敌我主战装备细节是多么重要
最终,经过多次激战,年轻的军校学员们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撤出了战斗。
他们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成功地完成了拖延德军进军莫斯科速度的任务,为苏军主力完成防御部署,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战后为纪念英勇的军校学员而树立的纪念碑
从战争片的角度来说,这部《最后的前线》无疑是合格乃至优秀的,它最出色的地方莫过于让参与战斗的苏德两军都拥有“正常的智商”,展现出了两支现代军队的较量过程(当然小的“bug”也还是有的,不过瑕不掩瑜)。
是一部值得观看及花时间品味的作品,这部电影目前在国内已经有很多资源了,在常用搜索引擎当中,输入“X雷 片名”即可轻易找到。
尾声:
最后,再跟大家唠一点细节,在搜索该片背景资料的时候,我意外的发现了一段俄罗斯博主探访战斗故地的视频,视频显示,尽管那场战斗距今已经过去约80年了,但是在学员们战斗过的地方,至今仍然保留着当年的堡垒遗址,并且,在学员战斗过的堡垒上方,仍旧摆放着鲜花,树立着一面迎风飘扬的红旗!
▲俄罗斯网友探访战场故地实拍
图自youtube账号:#СубботниеПутешествия
我想,这面高傲的红旗,就是对参加过那场战斗的英勇的学员们最好的怀念了吧,毕竟,那支撑学员们撑过激烈战斗的崇高信仰,是永不磨灭的。
只需铺设一段薄钢板,普通商船马上变身航母,性能竟不输正规航母
【军武次位面】:风林火山航母舰载机系指以航空母舰为基地的飞机和直升机。自问世至今,舰载机虽然只有100多年的历史,但它比任何岸基飞机都具有更灵活的机动性和更强的对海、空作战能力;它能在以航空母舰为中心的1600公里范围内遂行各种作战任务。诺哈网2023-06-11 13:24:070000部署中印边境,解放军最强反坦克导弹现身,可击穿一切印度坦克
【军武次位面】作者:leon作为全世界对我们军事实力最为“关切”的国家之一,美国政府对近些年来我们军队的一举一动都颇为关注,最近一段时间,美国媒体就对我们的15式轻坦进行了一些报道,在此篇由美国《国家利益》网站撰写的新闻中,美国媒体以少有的肯定态度阐述了我们15式轻坦高原作战的优势。诺哈网2023-06-03 06:08:360001对于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微信究竟有多重要
【军武次位面】作者:fattle今天,跟大家聊聊一个外国网友关心的话题:对于在中国生活的人,微信究竟有多重要?▲当今人类是有多依靠手机啊首先一位名叫凯文·阿斯兰的外国网友说:微信真是杠杠的,自从有了微信,我一个月都没用钱包了,只要你有手机,能扫描二维码,无论是星巴克还是街边卖水果的老太太,他们都很乐意让你用微信支付。诺哈网2023-06-16 10:20:300000为民除害!解放军轰-6精准轰炸黄河冰凌,杀鸡为啥用牛刀?
【军武次位面】:风满楼近日,解放军出动3架轰-6战斗机,携带18枚训练弹在包头市九原区三岔口河段离地面800米的高空开展了防凌炸冰试航试投训练任务。训练现场,在地面指挥人员和红色T型地面参照物标记指引下,全部精准投向了河中央指定地点,训练取得圆满成功。▲地面指挥员精准指挥▲轰-6轰炸机执行训练任务诺哈网2023-06-05 09:40:260000为何武装直升机这么受重视?曾1机击毁7辆坦克,真正的坦克杀手
武装直升机是直升机中技术集成度最高的机种,是压制装甲部队的利器。而在所有武装直升机中,AH-1“眼镜蛇”、AH-64“阿帕奇”和米-24“雌鹿”可以说是装备数量最多,也是性能最优越的三款武装直升机。诺哈网2023-06-06 06:33:4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