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秋收起义总策划人,与主席还是同乡,如果不牺牲肯定是元帅
秋收起义相信大家都了解,主要领导有主席他老人家,还有十大元帅中的罗帅,大将中的谭政,以及牺牲的卢德昌,投敌的余洒度都是秋收起义中的人物。可能大家都比较了解以上这几位,不过在秋收起义中还有一位人物,可能他的名气不如以上这些人,但是他却是秋收起义总策划人,是主席的左膀右臂,得力助手。
这位就是“彭公达”,听到这个名字是不是很陌生,不过在秋收起义的时候,彭公达绝对是一位大人物,可惜后来牺牲了,不然在1955年肯定能授予个元帅军衔。
彭公达,湖南湘潭县人,与伟大的主席还是同乡。在1923年彭公达就投身了革命事业,并在湘潭建立起第一个中共支部办公点。但他还有另外一种身份,国民党湘潭县党部,任县党部常务委员,负责党务工作。

1926年3月彭公达结识了主席,从此两人成为革命好友,加上有着共同的信仰又是同乡,所以特别聊得来。不久后在主席邀请彭公达一起到广州给农民运动讲习所讲课,在这段时间他协助主席为全国农民运动培养了一大批骨干。
1927年马日事变发生后,在湖南地面许多农民协会,农民讲习所,等中共控制的组织革命机关都被反动派许克祥摧毁。解除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武装,释放所有在押的土豪劣绅,杀害了不少中共同志,工农群众。让湖南的大革命由高潮走向低潮的转折点。

不过,彭公达并没有因为马日事件而打消他的对革命的积极性,反而是越来越强烈。特别是在南昌起义爆发后,彭公达与主席为秋收起义做准备而奔走。他经常奔走于湘潭农村,组织工农义勇军,协助主席策划秋收起义运动。讨论制定秋收起义计划。他组织大批干部深入基层,恢复工会、农会和党的组织,为秋收起义做准备。可以说,彭公达就是秋收起义的总策划人,而主席就是领导人,卢德铭总指挥,这三位可以说是当时秋收起义最高领导。
9月9日在万事俱备下,秋收起义正式爆发,工农革命军在长沙附近各县农民开始起义。因起义主力部队在平江、浏阳相继受挫,破坏铁路的行动也惊动了敌人,敌加强了在长沙的警戒,形势极为不利,本来想进攻长沙作战计划取消。在面对敌人的反攻,工农革命军有点吃不消了,开始逐渐撤退。总指挥卢德铭为了掩护主力,在双方激战中英勇牺牲。
这时主席提出向农村进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当时这一决策遭到许多人的反对,像第一师师长余洒度就是其中一位。但是,彭公达坚持支持主席建立农村革命根据的策略。
1928年在秋收起义过去一年后,彭公达长期奔走于湖南各县演讲,发展党组织,建立革命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如湘西工农革命军第四支队和各县游击队,就是彭公达的革命成果。

说话说得好,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长期奔走湖南各县的彭公达被反动派特务盯上,最终难逃厄运在安源县被捕。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正气凛然,决不投降。敌人看劝降不成,在8月7日在长沙小吴门外杀害彭公达,这一年他才25岁。
不过主席并没有忘记,这位曾经与他同生共死的革命搭档“彭公达”。在1952年给他的亲属颁发了“烈士证”。一年后主席又亲笔写信给他的亲属,褒扬他为革命牺牲的献身精神。
可以看得出来,主席非常想念这位曾经与他一起发动秋收起义的伙伴,假如,彭公达没有牺牲,活到解放后肯定能授予元帅军衔。
八路军115师与129师,还有120师在抗战时期,各自歼灭多少日伪军
在八年抗战期间,蒋介石领导的国军,有五支部队在抗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被世人称之为国军五大主力,他们分别是王耀武的第74军,陈诚的第18军,杜聿明的第五天军,孙立人的新一军,廖耀湘的新六军。这五支部队诞生于抗战时期(除了第18军外),也是成名于抗战时期,同时每一个军,还有一个响亮的外号,抗日铁军是指74军,军队大哥又称种子军是指18军,铁马雄师是指第五军,丛林之狐是指新一军,丛林之虎是指新六军。诺哈网2023-06-01 14:10:580004入朝参战的都是猛将,但也有八位虎将没有参加,他们是谁?
#头条创作挑战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由于英勇的人民军队,面对的敌人是武装到牙齿的西方美帝军,并且他们也是刚刚经历了二战的洗礼,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作战经验,以及单兵作战能力,在当时都算是一流的。诺哈网2023-05-26 11:02:540000老牌劲旅第12军,四大王牌军长,分别都被授予什么军衔
诺哈网2023-05-31 22:51:500000战绩辉煌的第四野战军,在解放战争时期,都展开了哪些战斗
第四野战军是解放战争时期,由林总和罗帅统领的一支部队。他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再往前就是东北民主联军,再往前就是八路军,以及新四军一部,以及东北抗联一部组成的。然而就是这样一支由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的部队,却在解放战争时期创造了辉煌战绩。成为五大野战军战绩最佳的一支野战军。作为如此战绩辉煌的部队,在这四年的解放战争时期,都与敌人展开了哪些战斗?诺哈网2023-06-01 02:22:370000为何这四位起义将领,能够被授予将衔,原来和他们作出的贡献有关
在建国后的1955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实行授衔的第一年。其目的就是为了,表扬奖赏那些在革命战争年代,所作出的杰出将领。军衔等级越高,相对而言为革命战争胜利作出的贡献也就越大。元帅军衔是最高的级别,共有十位战功卓越的开国将领获此殊荣。接下来就是将衔,这个级别共分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四个等级。再往下就不是将衔了,而是校官,尉官,士官,以及刚刚入队的士兵。诺哈网2023-05-29 12:56:1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