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拥兵50万的北平王傅作义,为何最后选择战前起义
傅作义,出生于山西省运城市荣河县人(今临猗县孙吉镇)。他是民国时期有名的将领,发迹于阎锡山的晋绥军。因涿州之战成功击退了奉军张氏父子,而闻名天下,被世人称作为守城名将。也是因为这一战让傅作义得到了阎锡山的欣赏,从此在晋军中开始飞黄腾达。
傅作义还亲自组建了一支王牌军,番号国民革命军第35军。这支军也是他起家部队,不管后来他发达的怎么样了。这支军永远被傅作义视为嫡系。包括军长人选都是由傅作义的爱将担任,如董其武,鲁英麟,郭景云等当时名将任军长。
等到了抗战时期,晋绥军改编为两个集团军。而傅作义就担任第七集团军总司令,也是从这一刻,他慢慢的脱离晋绥军这个系统,逐渐形成自己的势力。等抗战胜利后,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傅作义的人生达到巅峰,被蒋介石任命为华北剿匪总司令,拥兵50万,主政华北剿匪工作,成为名震一时的北平王。此时的傅作义远远超过他的老上司阎锡山,无论是拥有的兵力人数,还是地盘都比阎锡山牛掰一点。
那么,为什么?在解放战争时期,拥兵50万的北平王傅作义,最后会选择战前起义。心甘情愿放弃北平王这个宝座。
这还要从解放战争的形势说起,在辽沈战役快结束时,华东野战军与中原野战军,在徐州一带又发动了淮海战役。其实在这期间,如辽沈战役时,蒋介石让傅作义率军入关增援辽沈战役,但是被拒绝了。在淮海战役时,蒋介石又让傅作义南下增援的淮海之战,可是又被傅作义拒绝了。从这两次经历就能看出,傅作义很重视自己统治的地盘,也想在北平一旦割地称王。因此他要保证有足够的兵力,来维持他的地位。不可能,替蒋介石去打仗。
1948年11月2日东北战事结束,著名的辽沈战役,在这一天以军跟胜利而告终。为了乘胜追击,消灭华北傅作义的势力。同年11月29日,平津战役正式爆发,这场战役明确目标,就是消灭华北的傅作义。
要知道这场战役,双方实力悬殊,傅作义拥兵50万,而我军是东北野战军与华北野战军两个野战军联手作战,总兵力达到100多万。不过毛爷爷他老人家为了,保住北平这座古老的城市不被毁于战火之中,劝说傅作义起义。但是,拥兵50万的傅作义根本听不进毛爷爷的劝降。你说放出狠话,想要北平自己来取。既然傅作义态度如此坚定,为何后来又战前起义。
这还得说,看谁腰杆子硬。想要征服一个人,前提必须把他揍趴下,这样人家才服你。同样的道理,想要傅作义投降,首先要剪掉他的左膀右臂。于是,我军决定先吃掉傅作义的王牌军第35军,让他明白,只有投降,才是他的出路。在第35军被消灭后,傅作义依然不死心。于是东北野战军又发动了攻占天津作战命令,天津是北平的门户,如果天津被解放,那么北平就是一座孤城了。当时天津守军将领是陈长捷,他也是一位久经沙场的名将。所以傅作义很自信对外宣称,想要占领天津没有几个月是攻不下来的。
这句话传到东野总司令林总耳中后,林总沉默了几分钟后,立即发电报给前线总指挥刘亚楼将军,要求他,三天以内必须攻下天津。但是,解放天津最后战役结局是?刘亚楼将军用不到三天时间就攻下天津,活捉了守城司令陈长捷。当傅作义得知这一消息后,人都吓蒙了。在这种情况下,他不想起义都难了,加上他的女儿也是我党地下同志。在这种双管高压下(外有强兵,内有女儿的劝说),傅作义最终选择了起义,让北平这座城市没有毁灭战火之中。
傅作义能起义,可以说是走投无路,有一点是可以确定,如果还有第二条路可以走,我相信,傅作义绝对不会放弃北平王这个宝座。据说后来,他私藏电台自与蒋介石联系,不知是真是假。
都有哪些国军将领,在解放战争中表现出色,并赢得我军将士的称赞
解放战争,虽说,以蒋介石的失败而结束。但是在这三年战争时期,国军还是有不少将领在战场上表现很出色的,并且还得到了,我军将士的称赞。不是有句话这样说的吗;英雄惜英雄。假如他们不是各为其主,可能都会成为好友或者知己。就像亮剑中的李云龙和楚云飞一样,都把对方称之为最好的朋友。但是,在战场上遇见了双方又毫不留情,这可能才是真正的军人之间的兄弟情。诺哈网2023-06-02 03:41:210000在解放战争中,粟裕司令员一共俘虏了,多少国军名将
抗战结束后,解放战争又爆发了,在这场长达三年的内战中。我党有两位优秀将领在此战中战绩最佳,一位是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总,还有一位就是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这两位在解放战争时期的表现,以及立下的功劳,都被世人称之为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神。同时,这两位也是蒋家王朝的掘墓人,主要是因为在解放战争中,这两位将军,歼灭敌军人数最多,俘虏敌将的人数也是最多的。诺哈网2023-06-01 06:45:440000日寇未灭,何以家为,抗战英雄陈安宝,一腔热血,洒遍中华大地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话是汉代名将霍去病所说。当时汉武帝为了表扬他在战场上立下的功劳,为霍去病修建府邸。但被霍去病却拒绝了。他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洋溢着爱国激情的名言,激励着世世代代的后人。然而,在民国时期当日寇发动侵华战争时,也有一位抗日英雄说过这样一句话,日寇未灭,何以家为。他就是“陈安宝”将军,借着霍去病的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来表达他爱国心情,以及对敌人的痛恨。诺哈网2023-06-02 15:07:380000三杨之一的杨勇,为何在1955年,没有当选大军区司令员
人民队伍中的三杨分别是指杨得志,杨勇,杨成武三位将军,他们都是我军战争史上,十分出色的军事将领。在长达二十多年的革命战争中,三杨也是人民队伍中的主力战将。杨得志是三杨中的老大哥,出生于1911年,是湖南株洲人,1928年参加工农红军。杨勇是三杨中的老二,出生于1913年,是湖南浏阳县人,1930年加入红军。诺哈网2023-05-27 13:08:130000我军首批24个集团军,都是哪个军!演变过来的
在革命战争年代,由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先后经历了三个最为重要的时期。第一个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第二个是八年抗战的时期,第三个就是解放战争时期。在这三个不同的时期,由我党领导的人民子弟兵,先后使用的部队称呼都是不一样的。诺哈网2023-05-27 15:17:2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