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一个工业化国家里,我们为什么要感到庆幸?
中国的工业化到底是什么水平
我们先来看两个场景。
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
一望无垠的沙漠中,赫然出现了一片葱葱郁郁的土地。这不是绿洲,而是中国的科学家们硬生生在沙漠里种出来的一片绿。
2009年,力学科学家易志坚研发了一种力学约束材料,可以使沙子颗粒之间产生持久的约束力,在沙地上使用后,沙地就产生了跟正常土壤相似的保水和保营养的能力。
2017年,团队在乌兰布和用这种材料改造了4000亩沙漠,开始种植试验。
开始的时候,种得是耐旱植物,结果长得郁郁葱葱。团队突发奇想,如果种植农作物会怎样?当高粱、辣椒、胡萝卜、西红柿和西瓜被种下去之后,奇迹出现了,所有种植的粮食和蔬菜不但全部存活,而且产量惊人。2019年,全国高粱平均亩产324公斤,但在这里竟然达到了惊人的789公斤。
▲蔬菜长势喜人
▲西瓜也是又大又甜
为啥?
原来,经过新材料的改造,沙漠的上层虽然已经土壤化了,但底层土壤保持了沙子松散、透气的特征,农作物根系因此超常发展,发达的根系因此成就了高产的奇迹。
根据中国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检测结果,全国沙化土地面积超过170万平方公里,如果能用这种技术改造其中的1%,也就是1.7万平方公里,就可以获得2550万亩的农田。
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如果真的成功,不仅可以增加我国的耕地面积,进一步保障粮食安全,还可以为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碳排放做出巨大贡献。
但是,只有用足够的数据证明新的生态系统已经被启动,这种技术才可能被广泛推广应用。
传统的研究模式是采取抽样的方法,需要10到20年的长期积累。如果借助大数据技术,试验的周期就可以缩短为2年左右。
但沙漠地区不比城市,海量数据的存储和运算,是一个难题。好在我国领先的大数据技术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借助一种名为T-bolck的边缘大数据中心技术,研究人员直接把数据中心搬到了沙漠里,这样就可可以就近存储和计算数据。
借助这项技术,乌兰布和试验基地的面积将继续增加,未来将超过5万亩,种植农作物超过30种。相信不久以后,这种技术将为中国带来更多的耕地和绿地,征服沙漠将更加地轻而易举。
再来看另一个场景。
还是内蒙古,但这次的地点是鄂尔多斯的黑带沟煤矿,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之一。
一次大规模的常规爆破结束后,170万立方米的碎石,需要尽快移出采煤区。这时,一个巨无霸上场了,它可以一斗铲起60吨物料,接近一节火车皮的容量,最大挖掘高度18.7米,相当于7层楼的高度。
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台700吨级超大型液压挖掘机,号称“神州第一挖”。700吨的庞然大物,它的强悍动力来自于两台功率170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相当于30辆家用小轿车的动力。
随着煤矿的现代化,大型挖掘机成为了标配,机器越大,效率越高。此前只有德国、日本、美国等国能够研发制造。因此十几年前,200吨以上的超大型挖掘机我们还必须从国外进口。
但今天,从200吨到700吨的超大型挖掘机,中国都能够制造。
至于能够制造这种挖掘机的工厂,大家应该都能猜到。
▲徐工徐工,路路畅通?
看到这,各位可能会好奇,为什么要罗列这两个场景?
一个是中国人为了治理沙漠,而在不断努力扩大绿植面积,是降低碳排放。
一个是中国人为了开采更多的煤矿,而不断努力提高挖掘机器的效率,是增加碳排放,看起来似乎并不环保。
两者似乎还相互冲突。
而且,国际上被英语媒体主导的舆论,一直以来都是批评中国的碳排放太高了,应该赶紧减少,并由此引申出来“中国人吃肉太多”等同样是批评中国的话题。
但他们似乎很少提到,我们中国人在减少碳排放领域做出的巨大努力。
我们是在大力提高煤矿的开采效率,没办法,中国经济体量的庞大,需要我们源源不断地提供巨量的能源和动力。
煤炭,也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同时,中国也在持续推动煤炭的高效清洁利用。
上海外高桥第一、第二、第三发电厂,占了上海市用电量的六分之一。
用这三座发电厂的核心建设者之一冯伟忠的话来讲,这三座发电厂的8台发电机组,都代表了建成时的世界最先进水平。
世界上所有燃煤电厂的发电原理都几乎相同。锅炉中的水杯加热成高温高压的蒸汽,推动汽轮机运转,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这个过程中,汽轮机的能量转换效率极为重要,直接影响着电厂的运行效率。
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厂是三座电厂中最新的一座,2013年凭借两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实现了276克/千瓦时的年平均供电煤耗,打破了丹麦电厂保持的世界纪录。这意味着当年外三电厂每送出1度电,比全国平均水平节约45克标准煤,一年就可以节煤52万吨,较少碳排放140万吨。
但冯伟忠并没有满足于此,他的下一个目标,是设计一台汽轮发电机组,把电厂供电煤耗降低到251克/千瓦时,这将是一个新的世界纪录。
而汽轮机的关键部位——叶片的锻造,就交给了位于无锡透平的国家大型涡轮叶片研发基地。
模锻车间里,具有极高强度和韧性的高性能合金钢毛坯件,经过精准加热后,被送到全世界最大的离合器式螺旋压力机,经过25500吨力量的重击,两秒钟的时间让毛坯一次成型。
锻造好的粗糙毛坯件,接着被送到另一个车间,在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上进行精加工。
随后,这些叶片被送到组装车间。涡轮转子,被称为汽轮机的心脏,它的装配尤为精密。2000多个不同型号的叶片,需要工程师在一个月内装配完毕,整体误差不能超过0.6毫米。
正式出厂之前,这台汽轮机转子,还要在亚洲最大的动平衡测试台上,经历一次极为严苛的测试。
测试最终通过。
拥有100多年历史的蒸汽轮机,如今广泛应用于电厂发电和大型船舶驱动领域,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工业综合实力。现在,中国制造的百万千瓦高效超超临界汽轮机组,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工业制造皇冠上的明珠中国首台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研制成功
▲未来会不会用到我国的航母上?
就像冯伟忠所说的,中国的资源特点是多煤少油缺气,因此中国人一定要有战略的眼光,利用好煤,不断提升煤的利用效率,尽可能地减少碳排放。
而现在,中国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的运行数量,已经超过111台,这个数字意味着,全世界发电效率最高的燃煤电厂,超过一半在中国。
因此可以看出,只要在提高采煤效率的同时,不断提高煤的利用效率,就能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动力的,还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
从冯伟忠团队的事迹,我们还可以看出,拥有完备产业链的优势。捋一下超超临界汽轮机组的面世轨迹,不难发现,研发、材料、加工、组装等流程都是在国内完成的,这完全代表了中国的工业实力。
看到这,有心的读者应该就看出来了,这篇文章其实是在借着央视纪录片《动力澎湃》来介绍我国的工业制造实力。
作为一名工业党,对这种讲“大国重器”的纪录片完全没有抵抗力。
中国的制造业,到底达到了哪种水平?是不是像很多网友所说的,连航空发动机和芯片都造不好,中国制造业还很拉胯?
《动力澎湃》,很大程度上对这种质疑进行了回答。而回答这个问题,从中国制造核心的领域——动力系统入手,似乎很合适。毕竟,动力作为人类发展的第一要素,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伴随着动力的变革与升级。
6个摄制组行程超过20万公里,深入中国制造第一现场,拍摄了40多个鲜活的高端动力装备制造故事,对我国工业制造核心动力装备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探访和全面的展示。
从中国航天500吨级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试车,到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组网成功;从全球在建第一大水电站白鹤滩一号机组吊装,到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深中通道8万吨沉管安装;从世界单机容量最大的百万千瓦水轮机组研制,到亚洲首台10兆瓦巨型海上风机安装;从全球最大8万吨模锻压机震撼作业场景,到中国第一座大型连续式跨声速风洞建设试验;从风光储充一体的新能源互联网构建,到车路协同无人驾驶技术应用……
这40多个故事,并不是孤立的。再举一个我国努力减轻碳排放的例子。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风能生产国,平均每小时就有2座风力发电机矗立起来。
陕西子长,正在建设一个有500台风机的风场,每年可以满足上百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
但这里的风机高度都在130米,而且山路崎岖,谷深坡陡,必须要有能够翻山越岭的吊装设备。
之前中国没有这种起重机,怎么办?造一个出来。
这是专门为风机吊装研制的1600吨起重机,长26米多,自重200吨。注意车身上的标志,你就知道这个庞然大物跟上面的700吨挖掘机出自同一个厂家。没人知道这个工厂到底还能造出什么大家伙来。
要吊装130米高的风机,首先起重机的起重臂能够到达这个高度。一个能够发出2000吨推力的变幅油缸,以及70多个油缸组成的液压系统,支撑着臂架最终完成了吊装工作。
中国已经向世界作出重大承诺,2030年,实现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因此1600吨起重机的市场需求,搭上了风电建设的顺风车。订单蜂拥而至,工厂应接不暇。
2020年年初,1600吨起重机出租一个月的费用是100万元,后来就涨到了200万,再后来涨到了300万,最近又涨到了400万。谁买到这台车,这台车绝对就成了印钞机。就这,还得排队。
厚积薄发,后来居上,需要什么,就去造什么,这就是中国制造业的霸气。
在这篇文章中,其实我只是选取了《动力澎湃》中关于中国努力减少碳排放的一方面去展示中国制造的水平的。
为什么非得跟碳排放扯上关系?
我想表达的观点是,只有一个工业基础雄厚的国家,才有资格去谈减少碳排放。
因为碳排放是直接跟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息息相关的。
一个工业落后的国家,什么东西都贵,要想发展,就比有工业基础的国家难得多。越落后越穷,越穷越买不起工业品,因此也就越难发展。
先发没有优势,后发尽是劣势,这个国家还有什么希望。
比如基础工业发展的几项最重要的资源——钢铁、水泥、电力、燃油等,哪一个都是碳排放大户。限制了这些产业的发展,一个国家就很难实现工业化。
但是发达国家一直拿碳排放当作限制发展中国家发展的武器,你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是为了人类共同的利益你还是跟我们发达国家一样减少碳排放吧,才不管你自己国家的发展问题。
“中国人不是人吗”这个在网友间流传很广的梗,就是对这种现象的嗤之以鼻。引申一下,潜台词就是发展中国家不是人吗?不需要发展吗?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当然需要发展。但是几十年来中国形成的雄厚的工业实力,已经允许我们在发展的同时,兼顾减少碳排放了。
但这种二者兼顾的发展方式在落后工业国很难,他们的人民可能连风机都没见过,甚至可能还用不上电,但我们的风机已经从海洋到陆地,从草原到山地,一座接一座地拔地而起了。
作为新能源利用的第一大国,中国正在加速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为14亿人提供清洁能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提供绿色动能,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中国方案。
中国正在用行动,去兑现绿色发展的承诺。
但再次强调一下,这都是建立在雄厚的工业基础之上的。感觉我们平常的舆论环境里,对中国工业化之路的艰难困苦,并没有充分的描述,对现在中国工业化取得的成就,也没有过多的宣扬,以至于今天的大部分年轻人并不了解工业化之难,也无从感知中国工业化之伟大。
类似于《动力澎湃》这样的纪录片整好弥补了这一缺失。
我们应该自豪这些成就。这些成就让中国人不会再穷下去。
四散逃命!阿富汗40架战斗机流窜邻国,被米格-29撞落?
8月17日,阿富汗塔利班进入喀布尔的第二天,尽管西方媒体开始“放料”,宣称阿富汗塔利班正在拿着“黑名单”“按名捕杀”上边的人,还有西方媒体宣称塔利班准备趁着什叶派民众庆祝阿舒拉节的机会,把喀布尔的什叶派群众全部骗上街然后用机枪突突。诺哈网2023-06-01 16:54:320000你六爷还是你六爷!轰-6K已投入中俄战略巡航,未来能看到轰-6Z吗
《军武次位面》作者:大伊万8月28日,202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长春航空开放日继续进行,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轰-6K型轰炸机和运油-20型空中加油机成了全场的焦点。根据空军新闻发言人申进科大校公布的信息,轰-6K、运油-20和歼-16等型号的机型,已经投入到了中俄空军联合空中战略巡航任务当中去。诺哈网2023-05-31 21:17:480003中国下一代新型步枪即将曝光!网传的QBZ-26式究竟是怎么回事?
【军武次位面】:XY156中国的下一代新型步枪到底长什么样?中国的下一代新型步枪到底长什么样?今年国庆阅兵上会不会出现?一直都是军迷们关注的话题。昨天军武菌去北方工业官网找素材,在“国际防务合作”页面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北方工业官网上出售NAR新一代模块化步枪诺哈网2023-06-06 06:15:350000中国已多次成功进行反卫星实验,反卫星武器全球领先
【军武次位面】作者:风林火山从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起,各大国就认识到太空巨大的军事价值。如今军用卫星的作用已经举足轻重,侦查卫星可以使一个国家的军事机密无密可保,全球定位卫星能引导精确制导武器发动致命攻击,预警卫星可以提前预警敌方弹道导弹攻击。正因为如此,反卫星武器也成了各个军事大国发展的重点。诺哈网2023-06-15 07:43:2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