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最关键时刻,为何剿匪总司令卫立煌,能够乘专机离开东北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并称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在取得这三场战役胜利后,算是彻底粉碎了蒋家王朝的根基。可能大家都知道,辽沈战役是这三大战役中第一个先爆发的,当时的双方最高军事指挥官(林总)与卫立煌。那么,为什么在辽沈战役最关键时刻,剿匪总司令卫立煌,却能够平安乘专机离开东北。
卫立煌,可能大家都比较了解,蒋介石的五虎将之一,也是著名的抗日名将。在中原大战,抗战时期都为蒋介石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蒋介石对卫立煌还算是比较器重,加上卫夫人朱韵珩与宋美龄关系不一般,这卫立煌在事业上更加是一帆风顺,大展宏图。担任过河南省主席,在抗战时期蒋介石委任卫立煌为第一战区司令长官,作战地区跨及六省,战区兵员有114万人,战区幅员和拥兵人数是当时全国十二个战区中最大最多的。

然而,就是在抗战时期,由于卫立煌与八路军走得太近,而且还赠送枪支弹药给八路军,这件事传到蒋介石耳中后,蒋介石很不高兴,指责他不该在诸多事情上偏袒八路军。于是就撤了卫立煌所有的职位,改任军事委员会西安办公厅主任,剥夺了他的军权。蒋卫之间的关系也是从这一块开始发生了变化。卫立煌对蒋介石很失望,而老蒋对卫立煌也渐渐的疏远。
在抗战结束后,不愿意打内战的卫立煌,假借到欧洲各国学习为理由,躲避内战。然而,在解放战争一爆发,陈诚在东北是屡屡战败,东北的一盘好棋被他打得乱七八糟。蒋介石在无人可用的情况下,就督促卫立煌回国到东北担任剿总司令。一心想躲避这场内战的卫立煌,最终还是被卷进了这场战争。

不过此时的东北局面,国军已经处于劣势,只是有几座重要的城市还在国军手中,就算卫立煌有再大的本领,也是无力回天。面对这种局面,采取保守的战略,不主动出击,把部队集中固守沈阳、锦州、长春附近,拒不出战。
后来,蒋介石看到卫立煌在东北并没有取得什么军事上的成就,就问手下的人是怎么回事?这才知道卫立煌采取的是保守战略,不主动出击。这让蒋介石十分恼火,一惯主动出击的国军突然采取这种战法。蒋介石并不赞同,就让卫立煌主动出击,打通沈锦线,将主力撤到锦州。这种打法,卫立煌并不赞同。这又让蒋介石与卫立煌之间的矛盾更进一步加深。

9月12日,东北野战军主动出击,攻占锦州。蒋介石得知后,立刻飞往东北指挥,并且成立东西兵团增援锦州。这一越权指挥,让卫立煌很难堪。但是蒋介石亲临东北,就算他想反对也没办法阻止。廖耀湘的西进兵团与侯镜如的东进兵团,在增援锦州战役的过程中都受到了东北野战军顽强的阻击,前进十分困难。蒋介石增援锦州这一战略算是破产了,很快锦州被我军攻占,锦州守城司令范汉杰被俘。
锦州一解放,东北通往关内的大门彻底关上,辽沈战役已经到了最关键时刻了,而东北战场上国军最精锐的廖耀湘第九兵团也在辽西战场上也已经被全歼。然而就在此时,蒋介石派出一架飞机把卫立煌从东北接到北平,除了他以外,辽沈战役中的参谋长赵家骥、以及从辽西战场上逃脱的潘裕昆,龙天武等人一起撤离东北。

为何蒋介石会派专机把卫立煌从东北战场救出,要知道,蒋卫之间是矛盾重重。第一个原因是卫立煌夫人向宋美龄求助,蒋介石碍于宋美龄的面子,就把卫立煌接了出来。第二个原因杜聿明也建议蒋介石派专机把卫立煌从东北战场接出。第三个原因蒋介石要为这场战争的失败,找一个替罪羔羊,好给国人一个说法。
11月26日,蒋介石发布命令:“东北剿匪总司令卫立煌在辽沈战役中,迟疑不决,坐失戎机,致失重镇,着即撤职查办。
雄师劲旅第38军,三大军长,都成为大军区司令员,他们是谁?
第38军是由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改编过来的。可能了解历史的朋友都知道,第38军那绝对是属于人民队伍中,在革命战争年代的一支主力雄师。第38军在解放时期的东北战场上,是全军最能打硬仗,恶仗的雄师劲旅。可以这样说,在解放初期的东北战场上,基本上的大战,恶战都有第一纵队的参与(也就是后来的第38军)。长期在这样环境下作战的第一纵队,自然养成了吃苦耐劳的作战风格。诺哈网2023-05-27 04:23:490000两年零九个月的援朝战役,志愿军在战场上,创造了哪些经典之战
诺哈网2023-05-29 07:10:550000恢复军衔后,在17位上将中有哪些人,参与了抗美援朝战争
1955年,是新中国首次举行授衔的第一年。在这一年,许多战功卓越的开国将领,都被授予了军衔。应该来说,1955年是授予军衔数量最多的一年。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加起来共计一千五百多名。但后来随着个别原因,在那个特殊时期,军衔制又被取消了,不再对任何将领进行授衔。诺哈网2023-05-29 06:37:470000打仗很厉害的白崇禧,为何被蒋介石拿捏得死死的
在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领导的国军集团,有个别战将因打仗很厉害,被日寇称之为战神,第一位是薛岳,还有桂系大将白崇禧,以及王耀武,张自忠,孙立人,廖耀湘,关麟征等国军将领,在抗战时期因在战场上表现出色,都得到了对手日军的称赞。特别是拥有战神之称的白崇禧,是日本人眼中三个半军事家之一。在打仗方面,白崇禧绝对算得上是专家级别的人物。诺哈网2023-05-31 23:55:520000桂系将领一贯骁勇善战,但在解放战争中,也有四位成为我军俘虏
桂系将领骁勇善战,那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得到公认的,可不是吹出来的。就连我军四大野战军司令员都十分敬佩。三野副司令员粟裕说桂系士兵十分骁勇,比蒋介石嫡系还要强悍。二野司令员刘帅说;遇到桂系将领先不打为好,先打保安队,再打蒋介石嫡系军,最后再打桂系将士。而从未打过败仗的林总,人生两场失败的战役就是败给了桂系将领白崇禧。而一野司令员彭老总早在红军时期就领教了桂军的厉害,说桂军猛如虎,恶如狼。诺哈网2023-06-01 03:13:4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