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傅作义为何不北上增援,淮海战役;为什么又不肯南下
解放战争时期的著名三大战役,爆发时间先是辽沈战役,后是淮海战役,最后是平津战役,这三大战役发生的地点分别是东北三省,徐州地区,华北地区。然而作为华北的傅作义,在辽沈战役爆发时,当时他完全有能力北上增援锦州战役。为何还是按兵不动?
在解放战争时期傅作义担任华北剿匪总司令,手握50万大军。而且在辽沈战役爆发时,当时傅作义面对的敌人,只有华北军区聂帅的30万大军,加上还有一部分在解放山西。傅作义完全有能力,可以分散兵力北上增援,也不用害怕老巢被端了。但是,他没有北上增援锦州,要知道,北平(北京)离锦州并不是很远。

傅作义不想北上增援,第一个原因,他不想无缘无故让自己的士兵卷入这场战争,消耗自己的实力。第二个原因,他只想,保他的一亩三分地(也就是华北地区,当他的北平王)。第三个原因,国军内部不团结,都是以保存实力为主,友军有难,不动如山的传统,傅作义自然也不例外。第四个原因,可能他也在想,如果北上增援,老巢被端了怎么办?没有了地盘,那还不是被蒋介石任意宰割。
因此,在锦州危急时,蒋介石让傅作义北上增援,他都以各种理由给推绝了。可是,傅作义为了眼前利益,迷失了双眼,忘记了唇亡齿寒的道理。在东北全部解放后,东北野战军入关,第一个消灭的就是傅作义。这样一来,傅作义在华北军区的部队,就受到了两面夹击,而且兵力人数,也是多余傅作义所部。

在东北野战军与华北军区,还没有完全切断傅作义的退路时,蒋介石让他率部南下,增援淮海战役,但是,傅作义依然拒绝了。这次他不肯南下,理由个人觉得还是比较充分的。如果他一南下,东北野战军的百万大军,肯定会紧随其后,这样一来,造成的局面就是,东北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还有傅作义的部队,以及参加淮海战役中的国军,全部拥挤在一起,这将是一场大战大混战。如果这时武汉的白崇禧也增援的话,场面则是更加混乱。三百万人都聚集在一个地方,那得死多少人?
其次,傅作义也不想放弃,华北大好河山,南下受到蒋介石的约束,在华北都爽啊,军政大权自己一人说了算,属于这个地方的土皇帝。

不过蒋介石也没有怪他,心里也在想,傅作义不肯南下,就让他在北平待着吧。这样一来还可以牵制东北野战军与华北军区的部队。其实,我党为了保护北平这座古城,避免它毁于战火中。就写劝降信,让他主动投降。不过,傅作义并没有理会,还说出大话,想要北平,有本事自己来夺。
毛爷爷看到傅作义说出这种话,看来不先打一打,这位北平王很难投降。于是,华北军区战士们,在河北新保安全歼傅作义最引以为傲的第35军,军长郭景云自杀。另外,东北野战军也在解放天津,但是傅作义他依然很嚣张,说;想解放天津哪有那么容易?没有3个月是打不下来的。但是这次东北野战军又一次让傅作义失望了, 只用29个小时解放天津,并且活捉了陈长捷。

在这种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傅作义最终选择了起义,在新中国成立后,他投入了祖国的建设事业中,担任,水利部、水利电力部部长等职位。为新中国水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位北洋将领,一生三次跳槽,最后跳出个一级上将
跳槽,相信对现代年轻人来说,这两个字应该不陌生,当你在一个单位,做事不开心或者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再或者有更好的去处,都会辞职跳槽到一个比较好的单位工作。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都是很自然的。不过跳槽,也要非常谨慎,跳得好,事业有成,跳不好,则是处处受气。然而在民国史上,有一位北洋将领名叫陈调元,他一生三次跳槽,最后跳出个一级上将,这种跳槽,是属于是事业有成的。诺哈网2023-06-01 23:05:560000担任过军区司令员的开国少将,有四位在1988年,还晋升上将军衔
在解放后,全国各地的重要城市都成立了军区,如成都军区,云南军区,沈阳军区,北京军区,福州军区,广州军区等等,不过有些军区后来都被取消了。要知道,每一个军区都有一位军区司令员,能够担任军区司令员人选大多都是上将与中将,当然了,也有少数开国少将也担任过军区司令员。诺哈网2023-06-02 01:12:010000解放战争时期,比较难对付的国军名将都有谁?
说起解放战争,相信大家再熟悉不过,这是一场内战,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展开的一场生死较量,赢了坐拥天下,输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后来我们都知道,这场战役的胜利,最终以我党胜利而告终。虽然蒋介石输了,但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他领导的国民革命军还是有几位名将,在这场战役中表现出色,成为比较难对付的国军名将,同时也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最强劲的对手。有他们的存在,推迟了解放战争胜利的步伐。诺哈网2023-06-01 01:33:4000001955年之后,哪六个军区的司令员,连续四任都是由名将担任
在建国后的1955年,之前的六大军区被拆散成12个军区,1956年又增加了一个福州军区。这样一来,全国共有13个大军区,每一个军区的司令员,都是身经百战的名将担任。要知道,在建国后成立的十三大军区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一方治安,戍边卫国,保境安民。作为一个军区的司令员,自然都是专业的武将担任。那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在这13个军区中,其中有6个大军区,连续四任军区司令员,都是由开国名将担任。诺哈网2023-05-28 22:41:100000在开国上将中,都有哪些将领!曾经是上下级关系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用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的意思。要知道,在开国十位元帅与开国十位大将中,都有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生,他们分别是徐帅与大将陈赓将军。然而,十大元帅中,排名第三的林总,也是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也就是说,徐帅与陈赓是林总的学长。就他们三人,在后来各自的军事生涯中,取得的成就来看,毫无疑问林总超越了昔日的学长。这也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诺哈网2023-05-28 07:21:1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