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57又火了!2组照片刷爆中国军迷圈,网友:怎么把屁股露出来了
近日,苏-57的两组图片在网络上疯传,一组是苏-57被绿色帆布防雨罩包裹起来的画面,网友根据这个造型直呼:大马蜂!
另一组来自俄罗斯媒体公布的一组苏-57型第四代战斗机在契卡洛夫国家试验中心展开国家鉴定试验试飞的视频画面。虽然画面中应该是验证机而不是量产机,但如此粗糙的制造工艺再次刷新了广大网友对“五代机”的认识。
这组画面拍摄的方式
俄罗斯媒体在此次拍摄的视频中又“玩起了花样”:继普京大侄子找人直接在苏-57型战斗机机身背部钻孔、安装工业摄像头以拍摄苏-57在空中飞行的画面,这次俄罗斯媒体直接把孔给钻到了苏-57型战斗机的翼尖部位,安装了工业摄像头(有可能就是GoPro),准备拍点劲爆的素材给俄罗斯群众开开眼界。
说真的,大伊万听到俄罗斯媒体又在苏-57型战斗机上钻孔、安装工业摄像头搞空对空拍摄的事儿后,第一反应是俄罗斯人真的粗枝大叶到一定地步了:毕竟咱们都知道,在飞机上钻孔、而且是钻孔安装摄像头这种事,那可是不折不扣的破坏飞机蒙皮。说严重一点就是破坏作战装备,毕竟作战装备交给你可不是让你用来随便钻孔玩儿的。
而从后果上来说,在战机蒙皮上钻孔,如果没有钻到机身结构框架上倒还好说一些,可能只会导致机身漏水、造成机身内部结构与航电特设等出现雨蚀、导致飞机减寿和出现故障;如果钻到了机身承力框架之类的关键部位,更有可能直接损害飞机的承力结构,拉回去回炉重造都算是轻的。上次契卡洛夫中心允许“今日俄罗斯”记者在苏-57上钻孔,多少是因为过来采访的记者据说是普京大统领的“大侄子”,看在最高领导人的面子上,俄罗斯空天军对这种要求不好说什么,但就这么玩过了第一次居然还能允许俄罗斯媒体玩第二次(当然也可能是同一批视频),俄罗斯人这个脑回路怎么说呢,就很迷。
而等到大伊万真的看到了俄罗斯媒体拍摄到的素材、一睹苏-57型战斗机翼尖结构的设计与制造细节后,大伊万觉得:这拍摄效果比俄罗斯媒体试图展现给俄罗斯民众的还要劲爆。单单是一个苏-57型战斗机翼尖、前缘襟翼部位的制造工艺,咱们就能从中看出起码三个问题来,下面咱们一一分析。
苏-57翼尖部位的铆钉设计
首先是苏-57型战斗机翼尖部位铆钉的设计,咱们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空军战术飞机的机身结构基本都运用了金属半硬壳结构,运用这种机身结构的战斗机在设计上一般采用机身框架与主梁、机身蒙皮共同受力的设计。而在具体的制造工艺上,则采用首先使用一体锻件的形式制造机身主梁、再逐步形成机身承力框架、随后通过铆接的形式在框架上铆接承力蒙皮、安装机体内部设备、最终形成一架完整的机体的制造工艺。
苏-57机翼尖部位的铆钉
忍不住想拆开看看
从战斗机机体表面铆钉的设计来看,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就起码经历了两次工艺更新换代:
第一代是普通的圆头铆,它的基本特征是铆钉铆接在机体上之后,铆头突出于机体表面,形成一个个圆点状的小突起,即使机体表面涂漆也清晰可见。这种制造工艺对于工人的熟练程度要求不高,不需要借助专用工具,相应地制造成本也比较低,适合航空技术不甚发达的后发国家快速迈过航空制造门槛;
第二代是进阶版的埋头铆,它的基本特征是铆钉铆接在机体上之后,铆头不突出于机身表面,而是基本与机身蒙皮齐平,在机体表面涂漆、尤其是漆面较厚的情况下甚至可能有效掩盖铆钉孔的存在。这种制造工艺对于机身蒙皮、尤其是铆钉孔的加工精度、埋头铆的公差一致性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安装时往往需要专用工具、比如定矩扳手和铆钉枪等保证制造的精确性,否则有可能出现铆钉头与蒙皮面贴合不紧密、铆钉埋头过深或过浅的问题,相应地制造成本也比较高,对于产业工人的熟练程度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美军地勤人员在拆卸F-22的防脱落口盖锁
因此,从战后战术飞机的制造、尤其是铆接技术来看,美国空军从第二代战斗机开始已经普遍运用了埋头铆工艺,大家没事可以航空博物馆看一看意大利空军赠予我国空军的F-104型战斗机,尽管这是一种五十年代的机型,但表面蒙皮已经大量运用了埋头铆,工艺非常漂亮;
F-22的机体表面
苏联空军则是从第三代战斗机中的苏-27型歼击机开始普遍运用了埋头铆工艺,至于米格-29型战斗机不知为何,不仅没有运用埋头铆钉工艺,蒙皮表面处理还坑坑洼洼,堪称粗制滥造的典型;
中国空军则是从第二代的歼-8II型战斗机开始就大量运用埋头铆工艺,但由于成本,在三代机上还有少量的圆头铆工艺存在。
相比之下,俄罗斯空天军的苏-57型战斗机翼尖部位的埋头铆钉堪称惊天动地泣鬼神:从铆钉孔来看,苏-57翼尖部位的铆钉孔大小不一,甚至一些铆钉孔都没有形成直线、而是歪歪扭扭;从埋头铆安装来看,每个埋头铆的安装细节都极其粗糙,有些铆头下沉严重、在铆孔上形成了一个个凹坑,有些铆头根本没有位于铆孔中央、而是偏向一侧;而从使用的铆钉来看,苏-57型战斗机翼尖并未使用第四代战斗机普遍运用的、能够最大限度提高低可探测性能的六角铆钉,而是采用了看起来规格非常普通的圆头梅花铆钉。
量产型苏-57的细节图还没流出
此情此景,咱们只能说,这架苏-57型战斗机怕不是在翼尖部位的制造上,遇到了一个灌多了伏特加来上班、还用不好铆钉枪之类设备的俄罗斯醉鬼。
苏-57翼尖部位的表面处理
其次是苏-57型战斗机翼尖部位的表面处理,和有些解读把苏-57翼尖左侧的那道接缝当做是前缘机动襟翼接缝不同,从苏-57型战斗机的前缘机动襟翼设计来看,它的前缘机动襟翼并未到达翼尖部位,而是在切角翼尖留下了一小节安定面,这回俄罗斯媒体也正是把工业摄像头给安装在了这一段安定面上。
因此,摄像头左侧的这一道缝隙,不应当是前缘机动襟翼与飞机大翼之间的接缝,它真的只是一道缝隙而已,至于这道缝隙在空气动力学、试飞工作上起什么作用,是用来向机翼翼尖部位导出气流,还是用来敷设一些用于试飞专用设备的传感器电缆,大伊万确实不知道,大家也可以猜一猜。
此前苏-57试飞时埋设的临时性传感器
不过,甭管它是翼尖导流槽,还是传感器线路槽,同样从工业摄像头拍摄到的画面来看,这道槽显而易见的工艺简直太糙了:肉眼都清晰可见这道槽的宽度、深度不一,平直度也不好,和两排埋头铆钉一样,像一条蛇在翼尖上歪歪扭扭地前进着。
苏-57其实是与苏-30、苏-35共线生产的
同时,最让人吃惊的是,在靠近摄像头的部位,这道槽还莫名其妙地多出来了一个倒角,就像是在加工时被工人用机床随便切了一刀、甚至干脆是用锉刀锉了一刀一样。大伊万是真的不知道俄罗斯的航空制造业工人在制造这一部位的时候到底是怎么操作的机床,也确实不知道这里是不是又有什么细节的设计能够达成出乎意料的空气动力学效果,但是,机体表面给整得这么糙,对于全机的低可探测性能来说,必然是有影响的。
苏-57机体表面的涂漆工艺
最后则是苏-57型战斗机表面的涂漆,从飞机表面的涂装工作来说,一架飞机的涂漆工作一般要按照防锈蚀底漆、底漆、面漆、清漆的涂装次序实施喷涂,隐身战斗机一般还需要喷涂一层可以降低雷达反射效果的低可探测性特种面漆。
涂层老化的F-22
而在具体的涂装要求上,要求飞机表面的喷漆厚薄均匀、表面光滑、富有光泽,不允许出现污迹、毛刺,也不允许出现部分区域漆面厚、部分区域漆面薄的情况。对于低可探测性能要求极高的隐身战斗机来说,机体表面的喷漆要求更高。大家可以看一看中国空军的歼-20型战斗机、美国空军的F-35系列战斗机,其机体表面喷漆水平极高,看起来非常漂亮。
而苏-57型战斗机的漆面,让大伊万来说,只能用惨不忍睹四个字来形容,翼尖部位污迹斑斑,画面右侧肉眼可见漆面上存在莫名其妙的球状小凸起,至于左侧的那道槽状结构,更是显得漆面厚薄不均,看起来不像是一架最先进的隐身战斗机,倒像是城乡结合部装修游击队拿着腻子刷在墙上打的腻子。毫无疑问,大伊万只能说,苏-57型战斗机的喷漆、涂装工作也是一言难尽,与中美两国差距甚大。
总而言之,虽然俄罗斯媒体在苏-57翼尖上钻孔、安装摄像头的初衷似乎是为了展现出自己第五代战斗机苏-57在空中飞行时的雄姿,但没想到不拍不要紧,一拍就把苏-57型战斗机在制造上的种种小瑕疵给展露无遗了,当然据说这些制造细节已经在量产型的苏-57型战斗机上得到了改观,但单纯从这么一件事儿来说,大伊万可以用《潜伏》上的那句台词来形容:本来是想露脸,没想到把屁股露出来了。
中国两大矢量发动机高调亮相!歼-20选哪一种好?
《军武次位面》作者:血刃歼-20战机自试飞至今过去了十余年,已列装到我国多个战区,甚至网友都开玩笑说:“告诉歼20别联系我了,我怕白帝误会。”但尽管如此,这种世界顶尖的战斗机依旧有着多数其他国产武器所没有的特殊魅力,其每个细节的变动都吸引无数目光。更值得注意的是,该机总设计师杨伟表示:歼-20也会和其他武器一样升级,进而衍生出2.0版和3.0版。诺哈网2023-05-28 16:06:220000“背刺俄罗斯”,巴基斯坦给乌克兰10万发炮弹,有没有考虑后果?
《军武次位面》作者:太白今年1月份,有网友在外国社交媒体上发现乌军使用的大量火箭弹居然都是“伊朗制造”。考虑到伊朗和俄罗斯的关系可是非同一般,此举无疑是伊朗给俄罗斯玩的一记“背刺”。在俄罗斯最缺乏无人机的时候,伊朗曾顶住西方国家施加的巨大压力,给俄罗斯提供了不少“见证者136无人机”。▲见证者136无人机,图片来源:网络诺哈网2023-05-26 12:12:390000中国人最遭老外妒忌的种族技能——种菜
【军武次位面】作者:定格据新华社10月23日报道,作为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珊瑚生物学与珊瑚礁生态学科组组长的黄晖已从事珊瑚研究约20年。她正带领团队在中国南海建立大范围的珊瑚底播试验区和示范区。与陆地植树造林相比,海底种珊瑚更加艰难。另外,水下作业工作量大,成本高。科学家在珊瑚种植成活的基础上,还要想办法降低人力物力成本。诺哈网2023-06-15 03:55:300000一炮而红!挑战者1型坦克,以5000米世界最远击杀记录震惊世人
【军武次位面】作者:FriedrichLauFV4030/4"挑战者"1型主战坦克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起初由于机动性不佳,射击精度低、射速不高等原因并不被人看好。但是在海湾战争期间,该坦克出色的性能让外界对其的质疑一扫而空,不仅给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创造了一项至今仍无法打破的世界纪录。▲博文顿坦克博物馆的挑战者1型主战坦克诺哈网2023-05-31 22:42:1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