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五月地方“借钱”超3.5万亿元,钱花哪了
近些年地方发债期限明显拉长。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4月末,地方政府债券剩余平均年限8.8年,而2018年这一数字为4.4。
为了稳投资和还旧债,地方公开借钱规模超过去年同期。
根据安信证券研究中心及财政部数据,今年前5个月地方政府累计发行债券约3.54万亿元,同比增长约6.6%。其中,新增债券近2.26万亿元,同比下降约7.8%,再融资债券约1.28万亿元,同比增长约47%。
不难发现,今年以来地方借钱规模增长最快的,是通过再融资债券筹钱。而再融资债券是用于偿还到期债务本金,即借新还旧。
今年是地方政府债券偿债高峰期,预计今年到期偿还金额约3.65万亿元。近年受疫情等冲击,经济下行,叠加减税降费和楼市、土地市场低迷,地方财政收入受到明显冲击,而偿还如此巨额债务仍主要依赖于发行再融资债券来借新还旧,这缓解了地方偿债压力,有利于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地方政府债券到期偿还本金7916亿元,其中发行再融资债券偿还本金7398亿元,占比高达94%。
由于前些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期限较短,与融资项目期限并不匹配,而发行再融资债券一大原则是与同一项目剩余期限相匹配,解决了部分地方政府债券项目可能出现的期限错配风险。这也是再融资债券发行规模较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此,近些年地方发债期限明显拉长。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4月末,地方政府债券剩余平均年限8.8年,而2018年这一数字为4.4。
今年以来地方借的钱,除了还旧债之外,更多是用于投入新的重大项目,利于拉动投资稳增长。今年前5个月共发行约2.26万亿元新增债券:从月度发行规模看,一季度发债进度相对较快,4月和5月发行量有所回落。总体来看,今年地方发债节奏比较快,但低于去年。
今年以来新增债券筹资中,又以新增专项债券为主。今年3.8万亿元新增专项债限额中,前5个月发行规模占半,近1.9万亿元。这笔钱主要投向了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根据安信证券研究中心数据,今年前5个月,约有48.5%的专项债投向传统基建领域(交通运输、市政建设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较2022年的50.3%略有下降;投向保障房、旧改、棚改的专项债的占比约为15.2%,较2022年末的11.0%明显提升;1~5月支持中小银行专项债发行的占比约为6.3%,较去年末的1.5%明显上行。
专项债是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稳定宏观经济的重要工具。随着4月份以来部分经济指标走弱,市场对于积极财政政策发力呼声渐多。
多位财税专家告诉第一财经,当前应该加快专项债发行节奏,并提高债券使用效率,以拉动有效投资,推动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近年来专项债额度分配进一步向经济大省、经济强省倾斜,因为这些省份财政实力相对较强,债务风险相对较低,且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多。
安信证券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3年1~5月共有5个省份地方债发行规模突破2000亿元,依次是广东、山东、江苏、四川和河北。与2022年同期相比,上述5个省份发债规模占比明显提升,地方债发行进一步向经济发达省份集中。
随着剩余的新增债券额度已经分配至各省市,市场预计6月份将迎来新一轮地方发债高峰。
安信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池光胜预计,6月地方债发行规模在1.01万亿,三季度和四季度的发行规模分别约为2.26万亿和9500亿元。
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4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37.05万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之内(42.17万亿元)。
责任编辑:刘光博
中缅边境要办马拉松,你敢跑吗?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近日,一则“2023中国镇康·缅甸果敢半程马拉松报名开启”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由于比赛地点位于中缅边境,一些参赛选手担心赛事是否会涉及缅甸果敢地区,并担忧是否存在一定安全风险,“会不会跑着跑着,就跑到缅甸了?”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教育体育局办公室负责人杨应保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此次马拉松是当地政府组织的活动,所有的赛事都将在中国境内举行,活动的安全没有问题。新浪新闻综合2023-09-19 14:27:370000习近平会见所罗门群岛总理索加瓦雷
新华社北京7月10日电(记者郑明达)国家主席习近平10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进行正式访问的所罗门群岛总理索加瓦雷。双方共同宣布,中国和所罗门群岛正式建立新时代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0000中俄两军完成第6次联合空中战略巡航第二阶段任务
6月7日,中俄两军位太平洋西部空域完成第6次联合空中战略巡航第二阶段任务。来源:国防部发布此前报道中俄两军组织实施第6次联合空中战略巡航(国防部发布)根据中俄两军年度合作计划,6月6日,双方在日本海、东海相关空域组织实施第6次联合空中战略巡航。责任编辑:刘光博00002023高考今日开考,1291万考生奔赴考场!
中新网北京6月7日电(记者袁秀月)6月7日,2023年全国高考正式拉开大幕,全国将有1291万考生奔赴考场,报考人数再创历史新高。近期,多地出台措施保障考生顺利考试,同时,为保证考试安全,多部门开展净化涉考网络环境、打击销售作弊器材、打击替考作弊等专项行动,综合治理考试环境。各地出台举措,保障考场秩序今年高考,各地都将防范手机作弊作为重中之重,多地考场首次配备使用智能安检门。中国新闻网2023-06-07 04:53:1600004月1日之后,新冠药还能医保报销吗?
文|《财经》记者辛颖凌馨编辑|王小2023年3月31日,暂行的新冠治疗费用医保报销政策即将到期,此后新冠患者看病如何报销?目前,中国已有六款新冠小分子口服药上市,除了真实生物的阿兹夫定已经进入医保目录,其余五款都将面临报销政策变化。《财经》杂志2023-03-29 21:36:3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