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结束后,这位国军将领率部起义,因此被誉为弃暗投明的火车头
1945年抗战结束后,在当时全国出现两个政权,一个是蒋介石领导的国党(国军),还有一个就是毛爷爷领导的共(也称八路军)党。然而在全国和平人士的倡导下,希望双方可以组建个联合政府共同治理国家。这时蒋介石也同意了,并邀请毛爷爷入重庆谈判,当时,很多人都反对毛爷爷到重庆,认为派个代表人物去就可以了,没有必要亲自到重庆。这并不是说毛爷爷贪生怕死,主要是怕蒋介石不讲信用扣押。因为之前有过这样的案例,西安事变后,张学良护送蒋介石回南京,结果就是被扣押了。
但是,蒋介石却接二连三向延安连发三封电报,邀请毛到重庆共商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毛爷爷考虑再三最终还是去了重庆,双方经过四十三天复杂而艰苦的谈判,于10月10日正式签署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最主要内容就是反对内战,共同发展国家。

虽然双方签订了和平协议,但是关系依然紧张,国军的部队不断的在解放区搞摩擦,可以说是剑拔弩张,战争随时都有可能一触即发。后来我们都知道在1946年6月26日长达4年的解放战争爆发了。然而在这过程中有不少国军将领选择战场起义,如高树勋,潘树端,程潜、傅作义、邓宝珊,陈明仁、廖运周等人,都是在解放战争时期的起义国军将领。其实在以上这几位,走上起义道路最早的是高树勋,时间1945年10月率部在邯郸前线起义。因此被称为解放战争时期第一个起义的国军将领。
但是,还有一位国军将领,率部起义的时间也是在1945年10月,这个时间,离八年抗战结束后不久,而且他的起义,还受到了毛爷爷的亲自接见,被誉为弃暗投明的火车头,这位国军将领就是曹又参。

曹又参,陕西怀远(今横山)人,在读书时期就与我党,党员李子洲有着深厚的交情,不过那个时候他并没有加入我党,只是还不了解,我党的宗旨。虽然没有加入,但并没有敌意,而且还非常友好。比如说在1930年石子俊清洗共方人员时,曹又参在军中利用自己的职位,掩护了不少我党地下同志。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曹又参还是对我党同志很友好。
然而在抗战时期,曹又参与我党人员又发生了一次,近距离的接触。当时他的职务是旅长,驻扎在陕北三边离八路军总部一样很近,在这段时间他与贺晋年,还有其他八路军将领走得很近,关系要好。这也是为何,曹又参在抗战结束后,就便率部加入我党的重要原因之一。

1941年秋,恶霸土匪头子张廷芝弟兄在宴会上打死了十一旅旅长刘宝堂,并将十一旅连以上军官全部扣押在安边。曹机智脱险后,和牛化东等依靠八路军的援助,收复了安边, 捣毁了张廷芝弟兄的老巢。
在日军投降后,国共双方在重新进行了谈判,并签订双11协定,其实在这个时候,曹又参也十分反对内战,从内心就开始谋划他的起义之路,但他考虑到自己的政治影响小,设想利用他同邓宝珊的关系,说服邓率更多部队起义。正当曹赴榆林找邓宝珊之时,但不知为何起义消息提前走漏,使得起义时间不得不提前进行。于是在1945年10月25日提前宣布起义,起义后的曹又参第十一旅,被改编为八路军新编第十一旅,仍任命曹为旅长。他由吴岱峰、贺晋年陪同到延安,受到毛爷爷亲切接见。毛赞誉十一旅起义是国军队弃暗投明的“火车头”。
打仗最厉害的开国上将,无论怎么排名,这五位上将必在其中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955年授予的57位开国上将,算得上是建国后具有作战经验,同时又年轻的一批开国将领。为何这样说呢?因为到了1955年,在解放战争时期,优秀十大军事统帅都被授予元帅军衔,他们的平均年龄都达到了60岁以上,不年轻了,如果让他们在战场上指挥战斗,恐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在大本营参与策划,出主意可能还行。诺哈网2023-05-31 23:43:0800001959年,因彭总事件受到牵连的四位名将,都是谁?
1959年,战功赫赫的彭总,在7月的庐山会议中,因对大跃进,提出反对意见,遭到批判,这样一来,彭总被解除了一切职务。当然,作为战争年代,军功卓越的彭总遭受不平的待遇后,有四位来自,第四野战军的名将,维护彭总,替彭总讲话,结果也受到了牵连,被撤职。诺哈网2023-05-28 14:51:130000此人是抗战时期,牺牲的第一位将领,比佟麟阁将军还要早半个月
抗战时期与敌人交战最早的一批将领,有第二十九军的副军长佟麟阁,还有师长赵登禹、以及国军将领杜聿明,关麟征,郑洞国,徐庭瑶等人。然而,在七七事变爆发后,佟麟阁,赵登禹两位将军在1937年7月28日,在北平城外南苑战斗中与敌军厮杀过程中英勇牺牲,以身殉国,成为抗战时期两位牺牲最早的将领。诺哈网2023-06-02 10:17:320000黄埔一期四大金刚,谁的官职最高,最会打仗的又是谁?
黄埔军校第一期确实出了不少名将,无论是蒋介石阵营,还是我党将领都有不少是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的。然而,作为名将众多的黄埔一期,有四位国军将领被誉为黄埔一期的四大金刚,他们分别为胡宗南,宋希濂,黄维,杜聿明。这四位都是黄埔一期生中,无论是在当时的影响度,以及后世的影响度,包括当时的地位都是比较出突出的四位黄埔一期生。那么,在这四人中,谁的官职最高?而最会打仗的又是谁?诺哈网2023-06-01 07:27:320000蒋介石本想派关麟征去东北,担任军事主官,为何最后换成杜聿明
可能了解抗战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在蒋介石军事集团,还是有几位货真价实的战将,并非全是草包将军。就比如毕业于黄埔一期的关麟征就是一位骁勇善战之将,也是一位货真价实的将领。同时,他还是整个黄埔军校的学生中,升职比较快的一位,仅次于胡宗南。可能大家都知道,胡宗南是靠早年有些战功,加上他会讨好老蒋开心,因此成为黄埔弟子中升职最快的一位,实际上胡宗南是一位常败将军。诺哈网2023-06-01 13:25:4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