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828

苏联应对“三战”的“周界/死手”系统,如何唤醒“末日怪兽”?

诺哈网2023-06-01 12:40:300

最近,有读者给大伊万私信,说去年年底大伊万写了苏军、俄罗斯战略火箭军列装的R-36M“撒旦”式重型井射洲际弹道导弹的情况。根据传言,说苏军为了确保各“撒旦”导弹师能够在遭遇“先手核打击”的情况下顺利实施反击,还特地研制了一套“末日机器”(Doomsday machine),根据这套“世界末日机”的设计,苏军的战略核反击可以以完全自动化的形式进行,这也就是在中文网络上流传已久的“死手”系统。

R-36M“撒旦”

这位读者就问大伊万,这么一套被起了一个非常“邪恶”的名字的“世界末日机”是否真的存在?性能又如何?正好大伊万对这套为应对核战争而设计的“末日”系统还真的了解一些情况,因此今天,咱们就来回答一下这位读者的提问。但是,由于苏军、俄军的“死手”系统密级极高、甚至有相关传言称该系统在2009年已经开始重新启动战备值班了,故而咱们的描述只能保证一定程度的准确,有可能无法完全复原这套系统的全貌。

首先,大伊万需要强调的是,苏军的这套与战略核打击有关的、用于确保自身战略火箭军洲际弹道导弹可靠性的指挥与控制系统,它的正式名称其实根本就不叫“死手”(Deadhand),甚至“死手”这种词都是冷战后有美国人采访了当年设计这套系统的研究人员、操作这套系统的苏军官兵并写作相关专著后,为了吸引人眼球确保书籍大卖而专门起的。

根据苏军自己的说法,这套与战略核打击、尤其是“第二次打击”有关的核战争指挥系统,它的正式名称应当叫“周界”,而且也只是苏军战略火箭军多套指挥系统中的一套,即使是从系统备份的角度来说,“周界”系统也当然不是所谓的“末日系统”。

“周界”系统的由来

那么,“周界”系统到底是在什么情况下被提出的、到底由哪些部分组成、在苏军的体制下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呢?根据目前解密的情况显示,“周界”系统并不是凭空出现的新系统,而是在苏军战略火箭军前几套指挥系统的基础上,实施了进一步的优化和补充的产物,可以被视为既有系统的升级与“补丁”。

深藏地下45米的苏联战略导弹指挥所

大家都知道,苏军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开始建立自身的核战争指挥系统,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已经先后经历了三代指挥系统:

第一代是有线通讯系统,它的最高指挥中枢在苏共中央、苏军最高统帅部和相应的防核战争掩体,主要的通讯手段是固定式的、进行了防核战争加固的通讯线缆,可以从苏共、苏军指挥中枢向诸洲际导弹集团军直接发令,但发令内容比较简单;

第二代是无线通讯系统,相比于第一代的有线通讯系统,无线通讯系统增加了大功率长波电台和试验性的卫星通讯系统等,苏共中央、苏军最高统帅部可以在通讯线缆遭到破坏的情况下利用无线电与卫星和洲际战略导弹集团军保持联系,联络带宽相比第一代有线通讯系统也丰富了许多;

第三代是升级版本的无线通讯系统,据说在这套通讯系统的指挥下,苏军最高统帅部可以直接指挥并控制每一个陆基战略导弹发射井中的洲际弹道导弹,为每一枚洲际弹道导弹重新分配打击目标的时间从原先的半小时左右一瞬间缩短到了不足一分钟,极大地强化了苏军最高统帅部指挥洲际弹道导弹弹群、实施战略核打击的实战能力。

尽管从五十年代后期到七十年代后期,苏军先后已经建立起了三代核战争指挥通讯系统,但战略和技术上的隐忧却一直存在:

毕竟,从这一、二、三代战略级指挥与通讯系统的设计与性能来看,它们能够发挥作用的前提是比较一致的,那就是在核战争开始后,苏共党中央、苏军最高统帅部能始终保持有效的运作,未能在美军“先发制人的核打击”中遭到毁灭,毕竟如果指挥中枢被消灭了,再怎么设计通讯链路都没用了。但是,对美军实施“先发制人”式打击的忧虑,从始至终就一直萦绕在苏联最高领导层的心头,而从1974年美军启动研发“潘兴-2”中程弹道导弹、苏军情报显示该弹具备“七分钟摧毁莫斯科”的能力(搞笑的是后来解密的资料显示,“潘兴-2”的射程够不到莫斯科)后,这一忧虑达到了顶峰。

最大射程仅1800公里的“潘兴-2”中程弹道导弹

为此,大概在1970年代中后期,苏联部长会议和苏军最高统帅机关开始责成苏联列宁格勒工学院自动化系、“南方”设计局等单位联合研制一套具备较高自动化水平的核战争反击系统,主要目标是确保即使苏军最高统帅机关在美军的“先发制人”打击下遭到毁灭、苏联战略火箭军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下时,也能够完成战略核反击任务,这也就是“周界”系统的由来。

周界”系统的运作过程

从系统设计与组成部分上来说,“周界”系统与其说是一套全新的、完全独立的核战争指挥控制系统,倒不如说是苏军既有指挥通讯系统的一个“外挂”,因为它的运作本身也要依赖于苏军第三代核战争指挥通讯系统部分发挥作用。

“周界”系统大概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测量单元,它由“周界”系统独立设置、安装在苏联境内各主要城市和战略火箭军驻地的检测装置组成,主要用于检测大气温度、核辐射、大气压和地震等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来综合判定以上的苏联城市是否已经遭到了核打击(比如某个城市测量温度6000摄氏度,意味着啥可想而知);

二是通讯单元,它可以“挂”在苏军最高统帅机关的战略通讯网络上,用来与苏共中央与苏联最高统帅部(国防部、总参谋部等)随时保持联系,一旦发现网络中断、对苏共中央和最高统帅机关的通讯失联,则同样意味着苏联可能已经遭到了美军的“先手核打击”,此时再结合测量单元综合确定;

三是发令单元,“周界”系统据说包括两套发令系统,一套和苏军第三代战略通讯系统比较类似,在确认苏军最高统帅机关已经失联并被摧毁的情况下,可以由“周界”系统指挥所接过指挥权,但这套系统并不常用。

可以“广播”的“指挥导弹”

考虑到苏联国情,“周界”系统最常用的发令模式是利用洲际弹道导弹的“广播”功能发令,有消息说苏军一共部署了10到15枚南方设计局的SD-100“疾行者”洲际弹道导弹特种型号,和常见的洲际弹道导弹弹头不同,这些“疾行者”的圆锥形弹头被取消,改安装一个代号叫做“15Б99”的甚高频通讯载荷,它的任务是起飞后以“广播”的形式向苏军诸战略火箭军导弹集团军直接发令,发令内容可能包括核打击的具体计划、也可能包括简单的计划代号,各战略导弹集团军收令后或按接收到的计划实施反击,或按照既设打击计划实施反击。这就是苏军“周界”核战争系统的设计全貌。

图中“周界”系统在本土遭到核打击后,发射“指挥导弹”向各军种进行“广播”

根据“周界”系统的设计,它在平时和战时大概是通过如下指挥链条来发挥作用的:在“对抗烈度较低”的状态下,“周界”系统可能只由一部分苏军的低级军官控制,这部分军官长期呆在某个秘密的地堡中,维持“周界”系统的基本运作和战备值班。而在“对抗烈度较高”的状态下,则会有一名军阶、政治地位较高的高级官员或军官前来接手指挥,作为现地最高指挥员来直接掌握“周界”系统。这位官员或将领可能是苏联部长会议的某位负责人,也有可能是苏军总参谋部或战略火箭军的某位将领,目前尚未解密,他的任务很简单:在千钧一发的关头,下定足够的战略决心,“是否让全人类毁灭”。

在日常状态下,“周界”系统始终处于半休眠状态,只确保对测量单元的实时监控,但一旦测量单元普遍出现问题、比如检测到超高温超高压,或检测到核武器爆轰的早期核辐射等,那么它将提升战备等级。而在提升战备等级的同时,“周界”系统将开始自动联系苏共中央和最高统帅机关,检查二者之间的通讯链路是否畅通,如果能够与莫斯科保持联系,那么“周界”系统将始终保持当前战备等级,当然也可以在得到莫斯科的指令后重新降低战备等级。

"疾行者"

如果经过数个小时的询问,依然无法与莫斯科的苏共中央、最高统帅部联系上,同时测量单元出现问题的部分越来越多,那么“周界”系统将再提高一个战备等级,并将决策权正式移交给指挥中枢中的最高决策者。此时这位现地的最高决策者将要面临严酷的、是否启动“导弹广播”的决策,一旦他下定决定启动“导弹广播”,“周界”系统将利用多套有线和无线通讯单元,首先发射这十几枚“疾行者”导弹。

这批导弹起飞后,立即启动自身的甚高频通讯,向各洲际导弹集团军发出战斗指令,甚至有消息说可以直接控制发射井中的洲际弹道导弹、确保这些井射洲际弹道导弹在没有人力干预的情况下自动发射,对美国本土的社会财富目标实施毁灭性打击,这就是“周界”系统的运作全过程。

“周界”系统并非“世界末日机”

在弄清楚了“周界”系统的全貌后,咱们应该能够明白:“周界”系统从本质上来讲,正如我们前文所说,其实就是一种核战争的备用指挥系统,与苏军的前三代指挥控制系统没什么本质区别,也不是什么“世界末日机”(Doomsday machine)。

毕竟根据库布里克给出的定义,“世界末日机”起码需要确保全自动化运作,甚至试图关闭“世界末日机”的行为本身都有可能导致它的启动。而“周界”系统并不包括这一可怕的功能,它归根结底还是需要“人”的因素在其中起作用,只不过这个“人”到时候可能会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毁灭世界的心理压力与《三体.死神永生》里的“执剑人”比较类似,心理状态的不稳定可能导致威慑失败,但幸好这一切已经过去了,也希望人类永远不要再遭遇这种威胁。

电影《奇爱博士》

最后,既然提到了“世界末日机”(Doomsday Machine),那大伊万再顺带给库布里克的《奇爱博士》(《Dr.StrangeLove》)打个广告好了,一部1964年的神片,也是研究核威慑与核战略的“入门教材”。英国著名喜剧演员彼得塞勒斯和更为出名的“巴顿将军”、乔治斯科特在其中奉献出了精彩的表演。尽管第一遍可能看不懂,但越看越觉得有味道,大家可以把这部电影找来看看,也更有利于理解“世界末日机”。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