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倒计时不足1个月,教育部部署这个重中之重
中新网北京5月11日电(记者 袁秀月)距离2023年高考不到1个月时间,高考工作提上日程。
5月9日,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召开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安全工作视频会,教育部长对2023年高考工作作出部署,强调把防范手机作弊作为今年高考安全的重中之重。

教育部长:让手机“带不进”、“用不了”、“传不出”
根据教育部消息,当天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田玉龙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保密局、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负责人和中央网信办、公安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就有关工作进行了部署。
怀进鹏强调,今年的高考是党的二十大后举办的首次高考,是实行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乙类乙管”新形势下的首次高考,做好今年高考工作意义重大。要扛起政治责任,全力以赴实现“平安高考”目标任务。

一要强化底线思维,全力保障试题试卷安全,严格考务规范操作,统筹做好考试防疫等工作,进一步织密考试组织的“防护网”。
二要强化综合治理,把防范手机作弊作为今年高考安全的重中之重,让手机“带不进”、“用不了”、“传不出”,进一步守住考场安全的“主阵地”。
三要强化统筹协调,深化高考综合改革,深化考试内容改革,统筹推进相关专项改革,进一步打好高考改革的“攻坚战”。
四要强化应急处突,敢于担当作为,完善应急预案,加强数字化指挥,进一步筑牢抵御风险的“防火墙”。
五要强化宣传服务,继续开展“高考护航行动”,解决好考生“急难愁盼”,做好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加大各类涉考涉招培训机构治理,传递以生为本的“正能量”。

多地报考人数呈增加趋势 调整疫情防控政策
2023年高考全国统考于6月7日开始举行,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6月7日9:00至11:30语文;15:00至17:00数学。6月8日9:00�11:3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15:00至17:00外语,有外语听力测试内容的应安排在外语笔试考试开始前进行。
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省级统考和高校的招生考试时间,分别由各省级招委会和高校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确定并发布。
此前,教育部曾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要求持续促进高校招生入学机会公平。通知还要求,严查空挂学籍、人籍分离、虚假学籍等违规情况,严厉打击“高考移民”。
近期,多地陆续公布今年高考报考情况,多地报名人数增加,一些地方还创下历史新高。例如,今年湖南高考报名人数为68万,比去年增加了2.5万人,报考人数创历史新高。江西有近54万名考生参加今年6月的普通高考,报名人数持续上升。
此外,广州市共有58238人报名参加普通高考6月份文化课考试,比2022年增加1355人。海口市考生共20058人,比2022年增加2533人,首次突破2万考生规模,创历史新高。

多地还对2023年高考录取工作进行部署,如四川出炉2023年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录取七条新规,其中提到,2023年实现录取名册电子化,不再打印、寄发纸质名册。
对于疫情防控政策也有所调整。该新规提到,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优化疫情防控的措施要求,及时完善组考防疫方案。同时要求各地设置备用考场,配备备用工作人员,应对突发情况,确保“应考尽考”。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也提到,针对高考期间部分地区可能发生的疫情传播以及高温、雷电、洪水等自然灾害,组织开展应急演练,依法依规及时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完)
责任编辑:张玉
山西开展省直机关“衙门习气”专项治理,三种举报方式公布
3月28日出版的《山西日报》消息:3月27日,为持续深化省直机关作风建设,山西省直工委将组织开展省直机关“衙门习气”专项治理,进一步推动释放基层活力。山西省直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专项治理的目的是要坚决铲除省直机关歪风和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建立健全常态化防范和治理机制,推动省直机关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据悉,此次专项治理重点治理以下主要问题。0000超级牛散“魏巍”认购大牛股 豪掷5亿已浮盈1.24亿元
大牛股钧达股份(002865.SZ)定增结果出炉,一名牛散豪掷5亿元,力压一众知名公募基金,成为最大认购方。6月6日晚间,钧达股份发布定增发行报告书。在众多投资者的积极认购下,公司最终以100元/股的价格,发行了2776万股股份,募集27.76亿元资金。0000美防长言毕,解放军高官反击!
解放军高官“香会”反驳美防长言论:台湾问题容不得任何妥协退让北京时间3日中午,中国代表团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举行媒体吹风会。针对此前美国防长奥斯汀的发言,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副参谋长景建峰中将逐一反驳。他坚定表示,台湾问题事关中国核心利益,容不得任何妥协退让,中国人民解放军全时待战,随时能战,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环球网2023-06-03 18:23:330000“负首付”房,靠谱吗?
近日,南宁、深圳等地有房产中介声称可以做到“零首付”和“负首付”,引发了广泛关注。所谓“负首付”,即购房人只需在贷款协议上签字,便可获得房屋所有权,同时还能拿到一笔不菲的费用。无论这些额外资金被用于装修还是其他用途,都不影响购房者成为房产的合法持有者。中国新闻周刊2023-05-31 23:08:3300004月1日起,取消下限!南昌、青岛,九江、赣州等城市,一起行动!
“自4月1日起实施,南昌取消首套房商贷利率下限。”“自4月1日起实施,青岛阶段性取消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自4月1日起实施,九江市决定阶段性取消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自4月1日起实施,赣州市决定阶段性取消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每日经济新闻2024-04-03 04:52:2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