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无奈了!航母一接近,轰6K就挂弹起飞!中国如何发现美军航母
近日,央视节目《中国舆论场》节目高调讨论了美国媒体发现的一个现象“只要美国航母一接近,中国轰炸机群就前来迎接”,并在央视官网显要位置挂上了海报。这一方面体现了一种大国的自信,另一方面也跟美国航母近期的动向相呼应。
根据美国海军第7舰队消息,9月8日,美国海军以“卡尔·文森”(CVN-70)号核动力航空母舰为首的航母打击群(CSG)开始进入中国南海海域,进行所谓的“自由航行”与同“盟友”展开联合军事演习。
载有F-35C的美国海军“卡尔·文森”号核动力航空母舰
据悉,此次“卡尔文森”号航母打击群在兵力编成和规模上创下了两项纪录,一是护航舰艇最多,全打击群共编入了六艘“伯克”级驱逐舰和一艘“提康”级巡洋舰“张伯伦湖”号,可谓是近年来最兵强马壮的一次;二是首次编入了一个装备F-35C型战斗机的战斗攻击机中队和一个装备有MV-22B型倾转旋翼机的运输机中队,这是美国海军正式开始使用第五代战斗机遂行航母打击群战斗部署任务。
航母的隐藏手段
尽管美国海军此次进入南海不可一世,来势汹汹,但同在南海海区的中国海军似乎进一步提高了警惕,根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援引美国海军的说法,称“卡尔文森”号航母在从关岛向横须贺、从横须贺向西太与南海海区航渡的过程中,曾经多次被中国的海空军机群“围观”。当然这种“围观”未必是类似于俄罗斯空天军飞掠英国皇家海军驱逐舰那样的“亲密接触”,应当只是在态势感知系统上保持电磁接触,双方并不保持视径接触,但即使如此,美国海军也不禁要发问,怎么自己的航空母舰稍微一动,就被发现了呢?
毕竟,按照美国海军航母打击群的行动规律,在CSG(航母打击大队)真正部署到海上、尤其是进入高威胁度作战海区的时候,美国海军一般是需要综合采取多种佯动和欺骗手段,以隐藏自身大舰队的行踪、避免被假想敌定位的。一般来说,这种佯动和欺骗手段大概可以分为“行动欺骗”和“电磁欺骗”。
行动欺骗
其中“行动欺骗”比较好理解一些:美军航母与护航舰艇在行动时,可以通过靠近国际商船航线、趁着夜幕混入商船船队、在航渡时采取与商船相仿的航渡速度等进行欺骗,以欺骗对手这里只有一艘或者几艘“商船”;而在早期对海搜索以目视侦察手段为主时,航空母舰甚至还可以通过在舰体上涂刷特定的图案,最大限度地隐藏航空母舰的外形特征,从而避免被对方在一定距离上识别为航空母舰。
二战日本航母“瑞凤”的甲板迷彩涂装,为迷惑敌军的飞机,让他看起来像一艘正在右转的战列舰。
当然,在进入冷战之后,传统的目视侦察手段用的越来越少,苏联红海军越来越依托空基雷达甚至天基雷达、被动测向设备来搜索海面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单纯靠“行动欺骗”来达成隐藏航母打击群的目的,已经越来越难以完成了。
电磁欺骗
在此基础上,美国海军发展出了“电磁射频管理”(EMCON)概念,这一概念的前身其实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用的非常多的“保持电磁静默”,整支舰队不向外辐射电磁波,自然也就难以被苏联红海军的被动测向设备发现了。
当然,航母打击群不向外辐射电磁波也是不可能的,比如进入战区后,舰队内的防空巡洋舰需要启动远程警戒雷达、预警机需要在空提供空战管制和截击引导、甚至连航母的精密进近系统都在向外辐射电磁波。因此,真正的EMCON(电磁射频管理)作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性的过程,不仅需要谨慎地规划各舰射频设备的开关机时机,需要在主动射频系统上运用LPI(低可截获概率)概念,还需要结合电磁欺骗甚至行动欺骗来综合实施。
比如,美军在冷战时期,曾采取在舰艇上配置同一种对海搜索雷达的办法,使得苏联红海军搞不清楚编队中到底有哪些舰艇,而通过部分舰艇的欺敌机动、甚至部分舰载机的佯动,美国海军的航母战斗群曾多次把前来侦察的苏联红海军对海监视飞机“引”错了方向,尽管红海军反航母体系相当完备,但在态势感知系统上其实存在很大问题。
为什么美国航母轻易被发现?
按照常理,美国海军这套经过冷战洗礼,在和苏联红海军的对抗中完全不落下风,曾经在冷战时创造出许多经典战例(如最经典的NOR-82)的航母软硬对抗与欺敌措施,在冷战后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应该是日臻成熟了才对。现在美军航母一到西太海区就被发现,一被发现就要跟中国的轰炸机在雷达上接触,这种情况就比较迷,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在大伊万看来,美国海军当前遭遇到的此类情况,其实也不难理解,它也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政治、社会和技术性问题皆有。
先说政治问题好了,其实在冷战时期,美国海军出于“公开性”的考虑,对航母战斗群的航期是相对公开的,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报纸、杂志和电视获知美国海军航母在某一时间剖面抵达了某个港口,接下来又要去某个港口,这种公开性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美国海军“卡尔·文森”号航母打击群近期动向(图源:微博@TG战力5)
就算是当前,咱们也还可以通过美国海军新闻网、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水面舰艇司令部等单位的网站,看到美国海军当前有多少艘航母、多少艘两栖攻击舰在海上执行任务,当前的大概位置在哪里。虽然这种网站公布的信息未必准确,但起码能够反映出美国海军航母、两栖攻击舰的大概位置,虽然个人没法按图索骥地去围观美军的航母,但有关国家完全可以凭借概略位置,集中态势感知力量进行搜索,在这种情况下,找到美军的航空母舰还是很简单的。
而在社会性因素上,这可能需要得益于冷战之后卫星网络的巨大进步,现在海上的商船队甚至渔船队,一个个都成了“拍舰小能手”。当年苏联红海军想跟踪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还需要专门研发1824型远洋拖网渔船在GULK岛链缺口甚至美军诺福克基地附近蹲点,发现美军舰队后靠手动向舰队司令部发报告知。现在哪需要这么麻烦,无论是商船船员还是渔船船员,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拍起航母来当然没什么心理压力,而只要商船和渔船上面有海事卫星提供的网络甚至电话服务,这些人拍到航母就能直接上传到社交媒体上成为热点。
比如最近,就有印度尼西亚渔民在南海南部拍摄到了正在南下的澳大利亚海军舰队,这在过去指不定多麻烦的事情,现在被一部手机和海事卫星网络就搞定了,航母再像以前一样躲在商船队里,或依托商业航线隐藏自己的行踪怕是不行了,自己还没隐蔽起来,就被传到网上,成了网红的垫脚石。
最后,从技术因素来说,当前主要军事强国对航母的搜索手段,早都不是当年苏联红海军能比的了。大伊万记得之前提过苏联红海军在冷战时期研发过的两套态势感知系统,一套是60年代投入使用的“MPCЦ-1(成功-1)”系统,另一套则是70年代投入使用的、大名鼎鼎的“MКРЦ(神话)”系统。
苏联图-16RM侦察机抵近侦查美军CV-61“游骑兵”号航母
但无论是“成功-1”还是“神话”系统,前者充其量算是一套目标指示系统,也就是在大洋广域搜索概略标定航空母舰的位置后,前出实施精密标定,指望它去进行广域搜索、也就是找到航母舰队的大概位置是不可行的;
而后者尽管是一套大洋广域搜索系统,但其主要的态势感知单元还是УC-П型被动电子情报卫星,首先由被动情报卫星完成测向,尔后再由安装主动雷达的УC-A卫星证实,随后才能出动图-95RTS进行精密标定。
这2套系统说到底,还是漏洞百出,尤其是测向精度不高、容易被干扰的УC-П卫星,美军正是基于这种卫星的活动规律,摸索出了一套电磁射频管理作业流程,把苏联红海军给当狗遛,简直是屡试不爽。
但是,这毕竟是2021年不是1981年了,经过40余年的发展,当前各主要军事强国(如俄罗斯)的对海监视系统早已换了好几代:在大洋广域搜索上,原本的被动测向电子情报卫星依然存在,但其探测精度提高了几个数量级不说,更新的、类似于美军NOSS系统的三角定位法被动电子情报卫星星座已经成为主流;
图源:微博@南海战略态势感知
这还不算,还有大量的合成孔径雷达甚至光学侦察卫星、具备快速补发能力的小型雷达侦察卫星组成的低轨道星座。甚至在具体的探测方式上还引入了人工智能识别与大数据算法,专门在茫茫大洋上以主动探测的方式寻找“长得跟航母有点像”的东西。
图-95RTS飞过美军航母
在大洋广域搜索初步标定航母的位置后,精密标定的手段也从图-95RTS带着搜水雷达慢慢找,变成了大量前出的低速、高速无人机;同时,航空母舰还需要面临着诸如渔船、商船船员的围观,需要时刻避让商船的航线,在空的预警机甚至需要告知在空飞行的民航客机注意避让。这些“明枪暗箭”搁在一起,让航空母舰那套在冷战时期被证实管用的隐蔽手段,变得越来越不管用,这大概就是美军航母在印太、西太海区还没怎么施展拳脚,就总是被某大国的海空力量联合跟踪围观的政治、社会和技术因素。
当然,军事斗争的基本矛盾往往是“矛”和“盾”的螺旋上升,在冷战时期,美军航母的“盾”依托精妙的EMCON(电磁射频管理)作业占据了先机,在当前,进攻方又依托足够强劲的ISR(情报、侦查与监视)能力占据了先机,未来二者的“矛盾之争”将如何发展,值得拭目以待。
海军建军70周年!中国改建瓦良格号秘闻:内部遭爆破纯属子虚乌有
瓦良格号回到大连港后,海军工程人员进行了一次详细勘测。瓦良格号当时主船体和上层建筑基本完好。船体钢板腐蚀轻微,接近新船,再服役40到50年没有问题;主动力设备基本完好,作战系统未安装,电力系统部分被破坏,主要是停建后被偷盗所致。诺哈网2023-06-06 18:33:200000搞偷袭,乌军小股部队攻入俄罗斯境内,俄军边防为啥这么拉胯?
《军武次位面》作者:大伊万目前,俄乌军事冲突已经爆发453天。昨天,乌克兰军队又在别尔哥罗德州搞出了一个“大新闻”。乌军小股部队与俄边防交火的画面诺哈网2023-05-26 04:17:280000过气网红,和055同日服役无人关注,最新型052D都有哪些亮点
《军武次位面》作者:机甲888▲随着"淄博"舰的服役,中国海军的驱逐舰装备体系又提高了一个层次(图片来源于:网络)诺哈网2023-06-04 07:33:480000